□ 文/肖圣章
2012年1月5日,江苏省发布了《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试行)》。这是江苏省继2010年以省为单位总体达到全面小康之后,又一次清晰地规划未来10年建设基本现代化的时间表和线路图。该指标体系由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组成的四大类30项指标,其中经济发展指标9项、人民生活指标7项、社会发展指标8项、生态环境指标6项,每项评价指标都设置相应的目标值和权重,可测算出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程度的综合评分。经分析,该指标体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特点一:坚持科学发展,现代化不唯GDP是论。指标体系由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四大类30项指标组成,其中经济发展类9项占31分,人民生活类7项占24分,社会发展类8项占24分,生态环境类6项占21分。指标体系为江苏确定的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是,到2020年全省总体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苏南等有条件的地区在“十二五”时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苏中地区巩固发展全面小康建设成果,2020年左右基本实现现代化,苏北地区加快全面小康建设步伐,2020年以后逐步基本实现现代化。江苏确定的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表明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仍是下一阶段工作重点,但从指标体系设定中可看出,今后江苏的经济发展突出了结构优化、产业升级。人均GDP设定为10万元人民币,年均增速只要6.6%就可实现,而“十一五”以来江苏人均GDP增速远高于这一速度,这个指标不是一个唯GDP而论的指标,而是更加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特点二:注重改善民生,各项内容全部设定指标。指标内容和目标值的设定,突出了民生幸福。在30项指标中,涉及人
江苏年初发布的《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勾勒出到2020年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模样,对浙江乃至全国各地如何设定指标体系和推进测定工作,具有重要参考借鉴意义的指标较多,其中最直接的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这两个指标增长都在9%以上,均比人均GDP增幅高,体现了改革发展成果惠及百姓的宗旨。除此之外,人均预期寿命、居民住房水平、每千人国际互联网用户数、基本社会保障、每千人拥有医生数、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以及生态环境等内容也都事关民生。以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为例,指标体系中并没有用现代化交通方式来监测,而是用公共交通,体现了百姓出行的便利程度;城市是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农村是镇村公共交通开通率,该指标把城市和农村分开,表明了今后几年江苏省所有行政村都要实现村村通公交,将极大方便百姓出行。如生态环境直接关系百姓生活质量,指标体系中用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和三类以上地表水的比例两个指标,而且这两个指标都是硬指标。
特点三:突出满意程度,指标达到需百姓认可。在4大类、30项指标之外,指标体系中还设有人民群众对基本现代化建设成果满意度一个评判指标,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基本现代化建设成果的认可程度。这个认可程度确定的目标值为70%以上,也就是说,大部分老百姓满意,这个现代化才算成功。江苏还根据地区资源禀赋存在差异的实际,在监测上不搞一刀切,明确不是每一项指标都要达到目标值,而是允许有一定的弹性。按照监测方法,综合得分90分以上、单项指标实现程度达80%以上、人民群众对现代化建设成果的满意度70%以上,即为达标。
2020年江苏省基本现代化30项指标的确定目标值
特点四:坚持大胆创新,首次设立6项原创指标。指标体系设计与国际惯例挂钩,经由调研论证形成,指标选取的准则,既注重可行性,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公认性和较为详实的历史数据记录,又具有可比性,能找到相关参照样本。在4大类、30项指标中,有16项是国际通用的指标,有8项是国内有可比性的指标。除此之外,江苏结合省情,根据自身发展存在的薄弱环节,还自创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自主品牌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民住房水平、和谐社区建设水平、村庄环境整治达标率6项指标。对这16项国际通用指标、8项国内可比指标和6项自创原始指标,江苏省统计局将牵头负责对各地实施情况的监测,选择在每年第三季度,对上一年度全省和各市、县(市)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进行监测,结果经省委、省政府审定后发布。
特点五:完善监测体系,力争全国最早实现目标。2010年,江苏无论是在就业、保障、教育、医疗方面,还是在安居房建设、民生指标等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2011年,江苏人均GDP超9000美元,同口径财政总收入超万亿元,全省城市化率达62%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5年分别增长85%和83%左右。这些数据有力地反映出江苏探索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坚实基础,而国家也要求长三角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努力实现现代化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江苏的举措是在为全国实现基本现代化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