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腾飞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800)
根据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要求,开发符合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和马尼拉修正案有关船员岗位适任标准的高职航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是高等航海职业院校全面履约所必须完成的基础性工作。目前高职航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着课程分解过细、内容交叉重叠、理论知识传授与操作技能训练截然分离(不能真正实现高职教育所提倡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基础学力培养不足、船员综合素质养成训练不够、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等诸多问题。鉴于此,提出了高职航海技术专业课程内容遴选、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序化、课程教学实施标准制订等基本教学要素的改革思路。
根据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要求,开发符合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和马尼拉修正案有关船员岗位适任标准的高职航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是高等航海职业院校全面履约所必须完成的基础性工作。以航运市场为导向的高等航海职业教育,首先应从无限航区操作级船员的培养目标出发,以国际国内航运人才市场对其岗位适任能力的需求为准绳,即以马尼拉修正案规定的无限航区操作级船员最低适任标准为基础,进行职业岗位所需知识、素质和技能的分析,并进行分类整理和归并;其次要分析学生获取所需知历、素质和技能的载体和可能途径,以确定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同时考虑学生未来职业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基础学历及专业内容学习所需的支撑性、基础性知识要求,确定专业教学的内容体系;再次可基于工作过程或岗位职能模块对已确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归纳确定专业学习领域,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最后对每个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内容按项目化或任务化的模式进行序化,并按体现“教、学、做”一体化要求的项目驱动、任务导向型教学模式制定课程教学实施标准。以上课程开发的总体思路可见图1所示的逻辑过程。
图1 高职航海技术专业课程开发的总体框架
以实际操作技能和安全行为培养为核心目标的高职航海技术专业教学内容遴选的基本原则应以解决“怎样做”和“怎样做更好”的策略、经验等过程性知识为主,以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概念、原理等陈述性知识为辅,并充分考虑船员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历培养和海员基本素质养成的需要。
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规定的船员最低适任标准明确了国际航运市场对高职航海技术专业人才知识、素质和能力的最低要求。以国际国内航运市场为导向的航海高职教育,应从培养无限航区操作级船员的目标出发,对无限航区船舶三副岗位职责进行分解,形成若干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及相应的专项能力(可参照公约所规定的适任项),每个专项能力应包括完成具体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所需工具以及马尼拉修正案所规定的知识、理解和熟练程度,即职业入口水平。以500总吨或以上船舶负责航行值班的高级船员的最低适任标准的“计划并引导航行和定位”操作级航行职能为例,该职能的任务分解过程如下图2所示。
图2 岗位职能任务分解过程示例
在专项能力确定后,根据获得专项能力及职业可持续发展基础学历的需要,遴选基础性、支撑性的知识。如500总吨或以上船舶负责航行值班的高级船员的最低适任标准的“计划并引导航行和定位”操作级航行职能中的基础学力内容应包括地文航海和沿海航行、天文航海、电子定位和导航系统、操舵控制系统、气象学等,其职能可拓展到航海仪器的使用、海图作业、航线设计、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电子海图系统、雷达操作与应用等,并能促进船员按章操作、正确监控、定期保养与检验等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的养成。
在将专业教学内容转化为体现若干专项能力的教学内容后,课程体系构建的关键是进行教学分析,即将专项能力转化为教学单元(或模块),并将专项职业能力目标转化为教学目标,将相关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具体的学习、训练内容。在转化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内容的高度提炼和概括,避免专业教学内容重复和遗漏。普通高等教育通常按教学内容的学科属性将内容归纳为通识课、专业基础性课、专业课程等;高职教育提倡按职业岗位工作过程或岗位职责划分课程。考虑到航海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国际标准性、行业规范性和岗位针对性,可将高职航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按海员基本素质养成、职业基础学历提升、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等课程功能模块构建。海员基本素质课程可按海员身心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安全素质进行分解;职业基础学历课程包括高等工科教育通识课程及专业通识课程;职业核心能力可按职业岗位职责所涉及的主要工作进行分解,如分解为航海学、船舶操纵与避碰、船舶管理、船舶结构与货运、航海英语等,还要考虑职业综合技能和素质的养成。高职航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成如图3所示。
图3 高职航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示例
所谓课程内容的序化实质上是指课程内容组织的框架和顺序,即课程内容的组织设计。普通高等教育追求“宽口径、厚基础”,其课程教学讲究专业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其课程内容的序化强调受教育者的认知规律和心智规律,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先理论后实践的时序进行序化,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时序上是分割开来的。高职教育的课程内容既涉及过程性知识,又涉及陈述性知识,因高职教育强调针职业岗位技能的培养,对陈述性的概念性、原理性知识以适度、够用为原则,所以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通常采用情景化、项目化的方式进行课程内容的序化。以某一专项能力培养(即过程性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核心,并根据需要辅之以一定的陈述性知识学习(即概念性、原理性知识的传授)。
根据航海教育的针对性及行业规范性特色,项目化应是高等航海职业教育课程序化的最佳方式,即按职业能力模块将知识理解、素质养成与技能训练融合起来,完成一个项目的学习和训练,就使学生具备一项职业岗位工作能力。课程内容的项目化(即项目划分)以操作对象(即部件、设备或设备类)为载体,以培养船员对各种船舶设备的操作和安全管理能力为项目教学目标。以“航海学”课程为例,可将其教学内容划分成图4所示的七个教学项目,项目还可根据教学目标的分解或实施情况再划分子项目,如项目一还可进一步划分成回声测深仪、磁罗经和陀螺罗经、船载GPS、船载AIS等若干子项目;项目二可划分成航迹推算、陆标定位、天文定位若干子项目。各项目(或子项目)内部的教学内容可按背景知识、过程性知识、专项技能训练、项目拓展知识的顺序进行内容的重组。
这种项目化的课程序化方法包括了对基于学科体系的陈述性知识的解构和对基于行动体系的过程性知识的重构两个过程,其实质是将适度、够用的陈述性知识从学科体系中分离出来,并根据专项职业技能培养的需要,在每个教学项目中进行重组。使学生能在“做中学、学中做”,即按“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组织教学。可见高职教育“不是不讲理”,而是“在做中讲理,在做中明理”。
图4 项目化课程序化示例
高职航海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实施标准的内容除包括传统的教学大纲(或称课程教学标准)中的课程性质、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建议等内容外,其核心内容应是课程教学过程实施标准,它是规范不同院校、不同施教人员教学行为的课程教学过程实施和组织标准。基于项目化的课程教学实施标准应以每一个教学项目(或子项目)为单位,按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组织要求,对各项目(或子项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场所、教学方法、课程教学团队人员构成及资格、教学设施配备、教学时数分配、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等进行说明的规范性教学指导文件,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实行有效的教学过程监控与教学质量评价的基础和保障,也是课程教学团队和专业教学资源规范化建设的促进因素,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以“航海学”中的“项目五:航线设计”为例,该项目的教学实施标准编制应如下表1所示。
表1 “航线设计”项目教学实施标准
以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全面履约为契机,根据高职教育教学基本规律,进行高职航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新设计和开发,打破学科体系下的知识结构,开发基于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行动体系课程,是促进高职航海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海员强国和船员输出大国战略目标的基础性保障。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译.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马尼拉修正案[M].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编.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履约指南[M].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0.
3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