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颅脑CT表现及临床意义

2012-07-30 03:18时正义陈红云熊文明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25期
关键词:足月儿侧脑室胎龄

时正义 陈红云 熊文明

1.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放射科,广西 桂林 541001;2.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小儿神经康复科,广西 桂林 541001

早产儿颅脑的解剖、生理上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故其CT表现特征存在某些特殊性。有关早产儿CT表现鲜有报道,以往文献大多是研究足月儿,极少论及早产儿。充分认识早产儿颅脑CT表现特征有助于准确诊断颅内病变,避免误诊、漏诊。本文就我院2011年1月~2012年3月执行于“婴幼儿感觉统合训练对早产脑损伤儿智能发育的研究”项目期间被排除的正常早产儿28例的颅脑CT的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3月我院妇产科及康复科执行“婴幼儿感觉统合训练对早产脑损伤儿智能发育的研究”项目期间被排除的正常早产儿28例,其中,男20例,女8例;胎龄28~30周 8例,31~33周 11例,34~36周 9例,平均(32.3±2.4)周;出生体重 1 400~2 550 g,平均(1 860±340)g;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 8~10 分,平均(9.0±0.5)分;阴道顺产 16 例,剖宫产12例。出生后均无窒息及其他严重疾病。均由于出生后反应迟钝,有轻微抽搐及激惹症状,来我院放射科做CT检查。

1.2 CT扫描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GE ProSpeedⅡCT,设定的婴幼儿扫描参数为120 kV、80 mA、1 s,未作镇静处理,使用低射线剂量,层厚7 mm,从OM线上方1 cm处连续向上扫描,均为平扫。小儿头颅用舒适棉垫和头带固定,熟睡后检查。

1.3 CT值测量方法

①脑组织密度:在CT机上分别测量固定层面灰白质的CT值,上方层面位于两侧脑室体部即顶叶,两侧脑室三角区层面即枕叶,鞍上池双侧层面即颞叶,两侧脑室前角附近层面即额叶,同时对基底节、脑干、小脑半球进行测量。②脑室、脑外间隙:早产儿脑室通常发育很小,不宜进行方法多而繁杂的测量,只用肉眼观察两侧侧脑室、三脑室、四脑室、环脑池、脑沟裂、侧裂池形态。③硬膜窦:最佳显示层面时测量。测得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2 结果

2.1 脑组织形态、密度

早产儿脑皮层灰质密度低,灰白质界限模糊,但两侧对称,脑沟浅,额颞部尤其明显。8例28~30周早产儿脑皮层灰质两侧对称,厚约2.4 mm呈“薄壳”状,见图1a,而>31周早产儿脑皮层灰质呈“厚壳”状;脑白质密度低,范围广,以额叶、枕叶密度较低,见图1b。各脑叶白质密度与胎龄有关,胎龄愈大其CT值愈大,28例早产儿脑白质CT值均值为(15.3±2.0)Hu,具体见表 1。丘脑、内囊后肢、基底节间界限模糊,见图1c。脑各部分CT值测量结果显示脑桥处最高,额叶最低,见表2。

表1 各胎龄脑白质CT值测量结果(,Hu)

表1 各胎龄脑白质CT值测量结果(,Hu)

胎龄(周) 例数 脑白质平均值20~30 31~33 34~36 8 11 9 13.0±3.3 14.9±3.2 15.2±3.0

表2 早产儿脑组织密度测量结果(,Hu)

表2 早产儿脑组织密度测量结果(,Hu)

部位 CT值范围 脑组织密度大脑白质额叶颞叶枕叶顶叶豆状核丘脑脑桥小脑10.2~21.1 10.7~22.9 10.9~24.9 10.6~22.6 16.5~35.1 20.7~34.8 20.5~36.3 17.9~32.1 13.2±3.2 14.4±3.2 14.8±3.4 14.8±3.1 23.7±2.7 25.4±2.4 26.1±2.7 22.4±2.9

2.2 生发层

28~30周早产儿有5例、31~33周有2例出现生发层,表现为侧脑室体部外侧有点状或细条状高密度影,见图1d。

2.3 脑室、脑池、外侧裂

三脑室和四脑室发育趋于成熟,在各胎龄变化不大,而侧脑室变化较大。8例胎龄28~30周早产儿侧脑室均呈宽大,而20例胎龄31~36周的小儿侧脑室均变窄。23例存在透明隔间腔,其与侧脑室体部、额角连接呈“羊角”状结构,见图1e。8例胎龄28~30周早产儿所有脑室、脑池、纵裂及外侧裂均可显示全貌,见图1f。脑室、脑池、脑裂形态的显示宽大程度随胎龄增加而变窄,可能是因为胎龄大小与脑叶发育成熟度成负相关。

2.4 硬膜窦

27例均表现硬膜窦增高密度影,呈边缘清楚锐利化,其中10例上矢状窦呈三角形高密度,CT值为(35.5±0.6)Hu,16 例呈直窦密度增高,CT 值为(31.2±0.4)Hu,见图 1g。 1 例呈横窦密度增高,CT 值约为(41.9±0.5)Hu,乙状窦下、窦汇、矢状窦未发现高密度。

图1 头颅CT扫描

3 讨论

3.1 早产儿脑组织形态、密度

正常早产儿由于发育不成熟,其颅脑CT表现与正常足月儿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同,脑组织灰白质密度低,界限模糊,双侧对称,脑沟浅,白质范围广泛,基底节、脑干、小脑半球呈低密度,丘脑和豆状核界限模糊,内囊后肢不清晰。早产儿出生早期脑组织90%是水分,灰白质内水与脂类物质构成比相当,导致脑实质密度较低。许多研究已基本证实脑水分含量、髓鞘形成状况与新生儿脑白质密度低直接相关,当孕周约29周时,胎儿脑内自脑干开始有髓鞘形成,约孕31周时,基底节处有髓鞘形成,随后是各脑叶,妊娠晚期伸展到皮层下白质。早产儿胎龄小,皮层发育不足,使其皮层下白质密度低且范围广而薄呈“壳”状。本研究中28例早产儿脑白质CT值均值为(15.3±2.0)Hu,低于文献[1]报道的新生足月儿的脑白质CT值均值(16.9±2.4)Hu,提示早产儿脑组织中水分含量明显高于足月儿,髓鞘形成程度也明显低与足月儿。本研究结果显示,脑白质密度随着胎龄的增大逐渐升高,与人脑的正常发育过程相符。本研究早产儿的小脑平均CT值为(22.4±2.9)Hu,比丘脑和脑桥低,是由于小脑中大部分的髓鞘尚未形成,密度较低。脑桥测得平均CT值为(26.1±2.7)Hu,密度虽然还偏低,但比小脑略高,是因为其已有髓鞘形成。基底节、丘脑主要是灰质核团,其密度比白质稍高些。早产儿颅脑的豆状核、丘脑与内囊在CT影像上分界比较模糊,是因为内囊后肢髓鞘还未形成。大脑中部较密实的结构形成了基底节、丘脑各组成部分。各脑室、脑池、脑外间隙之间亦发育不一致,第三、四脑室发育较其他脑组织成熟,CT上显示脑外间隙扩大,其中侧脑室变化较大。本研究中丘脑、豆状核的CT 值均值分别为(25.4±2.4)Hu、(23.7±2.7)Hu。 值得一提的是CT值测量结果仅仅是个相对值,与被测组织密度、检查设备X线能量等有关。对早产儿脑实质密度进行判断,本研究获得的数据仅供参考。

3.2 生发层

文献研究证实早产儿头颅CT可见生发层,而足月儿很难见到[2]。生发层在CT上显示侧脑室对称两侧有条状或点状形态,密度略高,但低于血肿密度。早产儿胎龄愈小,愈易发现生发层,而胎龄30~32周的早产儿生发层开始变细、退缩,随着胎龄增大至足月,生发层进一步变细而萎缩甚至消失,因此足月儿颅脑CT通常无生发层。本研究5例胎龄28~30周早产儿颅脑CT发现点状形态生发层,2例孕龄31~33周早产儿发现残余未退化的条状生发层。

3.3 脑室、脑池、外侧裂

早产儿脑叶发育不足,CT显示脑外间隙扩大,尤其侧脑室扩大更明显,本研究23例存在透明隔间腔,顶枕部脑外间隙呈现扩大。8例胎龄28~30周早产儿CT呈侧脑室宽大,而20例胎龄31~36周的小儿侧脑室变狭窄,提示随着胎龄的增长,脑叶的发育速度比颅腔快。因此,早产儿脑室、基底池与胎龄呈负相关性,早产儿胎龄愈小,其愈大,而胎龄愈大,其反而愈小,尤以侧脑室随胎龄的变化而变化更大,提示胎龄愈大,幕上脑组织发育也愈快。

3.4 硬膜窦

早产儿血容量大、血流慢、含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比例较高,使硬膜窦密度较高,而新生儿血容量为80 mL/kg,出生时血红细胞、血红蛋白分别可达(5~7)×1012/L、170~200 g/L,出生后因无形失水,使血红细胞含量升高[3]。早产儿颅腔比足月新生儿小且血液代谢较慢,血液浓度高使硬膜窦CT显示较高密度。随年龄增长,早产儿机体水分得到有效补充趋于平衡,血液浓度被稀释,血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逐渐降低到正常,所以儿童和成人的硬膜窦通常无高密度。早产儿生理、解剖上发育的不成熟,水含量大,细胞含量低,硬膜发育较薄,使CT图像上难以见到硬膜返褶的区域,故不能分辨出天幕形态。儿童和成人颅脑CT常见到颅内生理性钙化现象,而正常早产而及足月儿通常不会出现[4]。提示如发现新生儿颅脑CT显示有钙化高密度表现时应警惕钙化疾病的风险。

3.5 早产儿脑损伤影像学表现

早产儿的解剖生理特点决定了早产儿脑损伤类型,主要分为:①脑室内出血;②脑室旁生发基质出血;③脑室周围出血性梗死;④脑室周围白质软化[5]。早产儿脑室周围微血管发育不成熟,无旁枝,且血管的自主调节能力差[6],极易缺氧缺血,引起损伤,导致脑室内出血,脑室在出血之后扩大,压迫脑室周围白质,使局部血液供应不足,引起脑室周围白质受损,脑室进一步扩大[7]。胎龄<34周时,由于侧脑室旁的生发层长得厚密,但此处血管壁薄,血管内皮细胞富含线粒体,耗氧量大,极易致血管破裂引起生发层出血,严重者可导致脑室内出血。临床工作者充分了解早产儿正常颅脑CT表现和脑损伤特征,可有效提高判断早产儿颅脑CT正常(或)异常的准确率,减少或避免误诊、漏诊。至于早产儿脑白质密度CT测量低属正常现象,CT值只作为参考,应观察低密度的区域及形态,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进行判断有无脑损伤。当早产儿脑室旁白质因缺血缺氧受损害时,重者会出现侧脑室生发层和脑室内出血,进行CT检查时,应注意出血与低龄早产儿生发层的点状或条状略高密度相鉴别。

[1] 凡平林.新生儿颅脑正常 CT 表现[J].吉林医学,2011,32(34):7335-7336.

[2]Felderhoff V,Rutherford MA,Squirer NV,et al.Relationshipbetween MR imaging and histopathologic findings of brain in extremelysick preterm infants[J].AJNR,2007,20(10):1349-1351.

[3]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等.实用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411.

[4]靳兆均,王敏,葛林浩,等.正常新生儿颅脑CT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3,1(2):84-87.

[5]姚裕家.早产儿脑损伤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06,24(3):166-178.

[6]黄海娟,邵肖梅,程国强.早产儿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的研究[J].新生儿科杂志,2003,18(4):156-159.

[7]Bracci R,Buonocore G.Chorioamnionitis:a risk factor for fetal and neonatal morbidity[J].Biol Neonal,2008,83(2):85-96.

猜你喜欢
足月儿侧脑室胎龄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4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147例侧脑室增宽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
不同胎龄足月儿临床转归研究
选择性剖宫产对足月儿产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响
不同胎龄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特性比较
侧脑室内罕见胶质肉瘤一例
侧脑室注射DIDS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的拮抗作用
侧脑室三角区病变的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