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春
我国在近年相继自行设计并建造了多套中厚板热轧生产线,其中的双边剪被用于同时剪切钢板宽度方向的两个边部,保证钢板宽度尺寸及边部质量。
为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进一步提升双边剪设计的理论水平,本文通过离散做图法及数学公式法两种方式,深入研究双边剪的运动轨迹。
根据设备结构,建立双边剪的机构原理图(见图1)。以上剪刃圆弧中点为原点,建立相对坐标系X′FY′。以下剪刃中心为原点建立绝对坐标系XOY。以曲柄与X轴夹角α和β为变量分度,在360°范围内每5°为一个相位位置。α、β角以相同的转速转动,以α角旋转360°为一个工作周期。
由机构图可见,上剪刃以R为半径的圆弧上的各点在相对坐标系X′FY′中的相对坐标是固定不变的。坐标系X′FY′在绝对坐标系XOY中做平动和转动,平动时F点的纵坐标Fy发生变化,同时相对坐标系X′FY′绕F点转动,即上剪刃直边与下剪刃的夹角发生变化。
图1 双边剪机构图
在已知设备各结构参数的条件下,可通过三维制图,然后设定α与β角的不同相位,测量不同转角条件下的Fy和γ值。作者使用Inventor三维软件完成实体造型,并对我公司生产的4300 mm双边剪和3500 mm双边剪进行研究,由于每隔5°取值太多,本文只列出其中一些特定角度。两台双边剪除几个重要参数外,其他结构参数均相同(见表 1)。
表1 双边剪设备结构参数
在上部圆弧剪刃上取点(见表2),设定各点的相对坐标X′,其相对坐标Y′则由下式确定:
表2 双边剪上剪刃取点
设定α角的三个不同相位,分别是上剪刃左端点最低位置、中间点最低位置、右端有效点最低位置,并测得给定转角条件下的Fy和γ值(见表3)。
表2中的上剪刃各点在相对坐标系X′FY′中的相对坐标通过坐标变换可以转换成绝对坐标系XOY中的绝对坐标,公式如下:
表3 双边剪特定相位角条件下的Fy和γ
4300 mm双边剪与3500 mm双边剪转换后的绝对坐标可以分别计算得到,在三个给定角度下可以描出上剪刃的运动轨迹(见图2、图3)。
可以看出,在剪切过程中上剪刃从左端滚切到右端,最右端点在50 mm以上,则钢板最厚可以允许剪切到50 mm,纵坐标为0的X轴相当于下剪刃,4300 mm双边剪上下剪刃重合点位置在14点附近,3500 mm双边剪在13点附近;由此可得出,4300 mm双边剪上下剪刃重合段长度为1196 mm,3500 mm双边剪为1104 mm,由于双边剪剪切厚度为5~50 mm,且要求剪切送进步长在钢板厚度小于40 mm条件下为1300 mm,可知两种双边剪在剪切薄钢板时无法满足。
因此需进一步研究改变连杆长度或曲轴偏心、下剪刃相对位置等参数对上剪刃运动轨迹的影响,但如果采用上述作图法,则需要做出大量不同参数下的三维图以获取大量测量点进行比较,工作量非常大,而且不能作到取连续点。
而如能推导出剪刃轨迹以上述参数为变量的方程,则工作量可大大减少。
图2 4300 mm双边剪上剪刃轨迹
图3 3500 mm双边剪上剪刃轨迹
双边剪机构在绝对坐标系XOY中各点坐标如下:
入口固定铰点M(J2,J3);出口固定铰点N(J2-J1,J3);入口曲柄连杆铰点A(Mx+e1cosα,My+e1sinα);出口曲柄连杆铰点 C(Nx+e2cosβ,Ny+e2sinβ);出口连杆与上剪刃座铰点D(Dx,Dy);上剪刃中点到铰点DB连线的垂足点E(Ex,Ey);入口曲柄连杆铰点B(Bx,By);上剪刃中点F(0,Fy)。
按坐标与距离关系式得出如下方程:
以上 8 个方程中,只有 Bx、By、Dx、Ex、Ey、γ共8个未知数,可以求出Fx和γ。
用迭代法推导出关系式方程
设sinγ=x,则可最终导出式 (35)高次方程。
以下为方程的中间变量:
而最终方程的系数
则最终高次方程
由切线法或弦位法可求得x5值,从而得出
另外,由式(12)可求得Fy。
求得Fy及γ后,由相对坐标系X′FY′与绝对坐标系的关系,通过坐标变换,即可计算出剪刃上任意一点的绝对坐标值。
为了验证数学公式的准确性,将相同参数下作图法与数值法结果进行对比(见表4)。
可见绝对偏差值非常小,如果取相对偏差最大值为万分之三,则在工程计算中可以认为非常准确。
从以上对比数据可看出,如果想增加双边剪上下剪刃重合段的长度,在α为282°时增加入口连杆长度L1或入口偏心轴偏心距e1效果最直接,但为了不影响剪切角度,同时增大L1与L2,取L1=960 mm,L2=1070 mm。
表4 作图法与数值法结果对比
本文仅给出4300 mm双边剪的计算结果(见表 5)。
同样可得到相应的剪刃轨迹(见图4)。
表5 数值法计算4300 mm双边剪剪刃不同相位时的Fy与γ
图4 4300 mm双边剪变连杆后上剪刃轨迹
图4中剪刃右端重合点在点16与17之间,重合段长度已大于1300 mm,此改变可以实现剪切薄钢板时步长1300 mm的要求,但因为剪刃最右点开口度已小于50 mm,剪切50 mm厚不能实现,对此可以通过改变剪刃上的倒角加以解决。
(1)本文通过作图法及数值法对剪刃运动轨迹进行分析,建立起以双边剪曲轴偏心、连杆长度、剪刃圆弧半径等多变量方程式,改变方程中的任何一个结构参数都可以得到不同的剪刃运动轨迹。
(2)本文对剪刃轨迹方程进行了验证,证明了方程的准确性。
(3)本文仅对剪刃运动轨迹给出计算方程,利用本文方程可以实现剪刃轨迹在空间位置上的优化。
(4)本文的研究结果可做为剪切力及双边剪电机功率等的计算根据,也可以此结果为基础进一步开展双边剪结构研究与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