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县农经站 672400 杨以贵
2011年,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为18.5万人,已外出就业50936人,占总劳动力的27%,占总人口的16%。外出就业劳动力中:出村在县内的15415人,出县在省内的10100人,出省的25358人,国外的63人。全县有富余劳动力5.32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29%。
我县的劳务输出工作始于1994年,至2004年9月累计输出约3500人。2005年成立了巍山县劳动力转移培训与输出领导组及办公室,由县长担任领导组组长,分管副县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并从妇联、机关党委、劳动、农业、扶贫抽调5人专职从事全县劳动力转移培训与输出工作。到2011年末,五年共培训35700人,转移26266人,输出5230人,年实现劳务经济收入5亿多元。
一是全县十个乡镇对所辖农民工进行全面宣传疏导,引导农民工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坚定信心,及早谋划,积极应对。在返乡农民工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关心帮助返乡农民工的公益活动,帮助解决诸如土地承包、子女返乡入学、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形成全社会关心农民工的良好氛围。二是及时掌握本地企业用工和农民工返乡变化情况,加强动态管理,通过乡镇劳务输出办和村级联络员,建立务工农民返乡台账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台账等方式,及时掌握返乡务工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求职等信息变化情况,帮助他们实现就业。
针对市场就业需求和农民工意愿,全县十个乡镇及四个培训机构重点围绕当前农民工转岗就业需要开展技能培训并结合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围绕产业升级开展提升培训,围绕回乡创业开展创业培训,围绕新农村建设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培训针对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充分结合本地实际及当前农民的实际需要,扩大农民工培训的覆盖面,为每一位有培训要求的劳动者提供贴近市场需求的就业技能培训信息,切实解决他们的就业困难。面对产业升级对我县农民工就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在稳定珠三角务工地的同时,扩大对长三角地区的输送;对返乡带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我们积极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并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在土地征用、协调贷款等方面提供帮助,力所能及地为他们做好服务。
加强劳务中介组织机构的建设,使劳务输出工作进入市场化运作的轨道,形成良性循环,发挥更大效能。建立乡村一级劳务中介组织,扶持发展劳务经纪人和能人,直接带动农村劳动力务工创业。
劳动力就地转移,是低成本、快节奏发展劳务经济的有效手段。几年来我县各乡镇紧密结合本地实际,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支持,引导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进行输转,一方面节省了务工成本,解决了子女教育、老人赡养等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本地企业的用工难题,实现了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只有加大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实施力度,保证项目的连续性,才能使农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我县各级政府大力宣传返乡农民工在创业场地、税收优惠、金融信贷、就业扶持政策、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等方面的倾斜政策,鼓励扶持有创业愿望和创业条件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规模种植、养殖业,兴办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
一是强化就业服务,让农民工就业有门路,求职有信息。针对农民工外出时间,一方面,加强信息搜集和发布工作,在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另一方面,大力开发本地岗位,促进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二是逐步健全对进城务工农民的劳动合同管理,督促用人单位招用农民工,必须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单位和农民工的权利和义务。积极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劳动力市场清理整顿,加强对用工单位、中介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工资支付、劳动条件等方面的管理,集中开展农民工权益保障专项执法检查,严肃查处非法职业介绍和编造虚假用工信息坑害农民工的行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和劳动力市场秩序。
针对部分农民工观念守旧,不愿离乡背井的现状,积极联系引进县外企业到县内设厂加工,做到外输内引,实现了就近就地转移,达到离土不离乡的就业目标,进一步扩大就业范围。
为使我县更多的贫困孩子通过边工作边学习完成学业,从2006年开始,我县抓住初高中学生中高考结束后,学生选择升学和就业的有利时机,深入学校,重点选择了贫困面大的三所山区中学进行工学扶贫行动宣传,五年共组织300多名贫困学生到北京西部学院参加工学扶贫,圆了贫困学生的求学梦。
坚持把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工意愿为准绳,按需开展培训。一是要把培训与就业相结合。根据各类用工单位的需要和岗位要求,广泛开展以需定培、以培供需,自主招生、定向输出、定岗就业的订单培训,逐步形成“培养、就业、保障”三位一体农民工培训体系。二是突出技能实用性。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差什么,练什么”的原则,把发展农民工的技能特长与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的需求相结合,广泛开展特色农业、经济作物种植、畜禽养殖、园林绿化、食用菌培育、芽苗菜培育、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实用技术培训,大力培养“土专家、田秀才”式的新型劳动者。三是重点抓好创业培训。积极实施“全民创业行动”,广泛组织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返乡农民工参加创业培训,通过学习创业理论、设计创业计划、开展创业孵化等途径,帮助他们掌握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同时大力宣传创业典型,弘扬外出务工人员吃苦耐劳、坚韧顽强、拼搏奋进、艰苦创业的精神品质,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带动更多的人走上务工创业之路。
我县新生代农民工面对大肆扩招的高等教育形势、多元化的劳动力市场以及“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应更新观念,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
要进一步加强劳务机构的基础建设,建立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健全的工作制度,配齐配强专职劳务工作人员,把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
以创业带动就业是我县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城镇化率的一个重要举措。调研中,有一半以上的农民工希望能得到免费技能培训,为再次外出务工奠定基础;同时,希望政府能提供就业机会,给予创业优惠政策和扶持,以解决目前无工作、无收入的现状,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针对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的意愿和行动,要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将返乡农民工纳入创业政策扶持范围,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对有资金技术和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组织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各种创业服务。
推进农民工工伤保险、医疗保险,探索农民工养老保险可接续、可转移的办法。切实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加强与劳务输入地区劳动保障部门的联系沟通,督促用人单位按规定支付农民工工资和经济补偿金,多渠道提供和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两为主”方针,解决好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输出地积极探索“三八、六一、九九”人群的关心、关爱和教育扶持政策。要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督,依法规范职业中介、劳务派遣活动,严厉打击危害农民工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妥善处理因企业裁员发生的劳务纠纷,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工的信息引导和就业服务,加强与劳务输入地区的联系和衔接,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县外办事机构和劳务经纪人的联动作用,巩固与东南沿海地区大型企业的劳务合作基础,将输出重点逐步转向长三角地区、环渤海湾及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开发区等受金融危机影响小的地区和行业。抓住国家扩大消费升级机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区域劳务合作,为农民工外出务工开辟新的渠道。加大收集和发布用工信息量,畅通求职渠道,充分发挥各类职介机构的中介组织作用。与县内规模大的企业对接,举办用工企业专场招聘会,切实有效解决当前企业用工招聘和劳动者求职“两难”问题,促进我县经济社会更好发展。
鼓励土地向种植业和养殖业大户、专业户集并,提高农机化作业率和农业产出率,让更多的人外出务工,离土不离乡。要进一步完善直接流转,规范合同变更,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尚未落实到户的集体土地、经过土地整理后的新增土地、流转合同到期的经营规模以及新发展的农业项目等,努力发展土地股份合作制,实现合作化的现代农业新模式。
要加大农机购机补贴项目实施力度,积极向农民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技术,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从农业转向二、三产业,使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和农机购机补贴项目形成互补,走向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