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黎明,陈光文,李迎春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放射科,四川 成都 610072)
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种少见的乳腺肿瘤,由于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上常被误诊为乳腺纤维腺瘤,多为术后病理证实,而延误诊治[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资料及X射线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以提高诊断水平。
1.1 一般资料 搜集我院2007年12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乳腺叶状肿瘤21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21例均为女性,年龄20~57岁,平均年龄41.7岁。首发临床表现均为乳腺触及无痛性肿块。病程1周至5年,14例自诉肿块近期迅速长大。所有肿块触诊质地坚韧,表面光滑,无压痛,边界清楚,活动度可,无皮肤橘皮样外观及乳头凹陷,无乳头溢液或溢血。4例术后在手术区域再发肿块,其中2例病理性质发生改变,1例由良性转为交界性,1例良性转为交界性三个月之后转为恶性。
1.2 X射线检查 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双乳X射线摄片,常规轴位及侧斜位,设备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 Senographe DS型乳腺专用X射线机,条件:27 ~30 kV,28 ~120 mAs,4 ~10 daN。
1.3 病理检查 所有患者均行冰冻及石蜡切片病理检查,并按照2003年WHO制定的乳腺叶状肿瘤分级标准进行分级:①良性叶状肿瘤:肿瘤膨胀性生长,间质细胞明显增生,排列稀疏,细胞无或轻度异型,核分裂0~4个/10 hPF,无出血、坏死;②交界性叶状肿瘤:肿瘤膨胀性生长或部分侵润性生长,间质细胞过度生长,细胞中度异型,核分裂5~9个/10 hPF,可见小片出血、坏死;③恶性叶状肿瘤:肿瘤常为侵润性生长,间质细胞显著过度生长,细胞多型性明显,可伴异源性分化,核分裂≥10个/10 hPF,可见大片出血、坏死。
2.1 X射线表现 多为单侧发病,左侧乳房8例,右侧乳房13例,7例并发纤维腺瘤。其中20例X射线片共显示瘤体24个,另外1例只显示左乳非对称性致密影,未见确切肿块影(图1)。X射线片显示的24个瘤体中,外上象限9个,内上象限5个,中央区6个,肿块占据几乎整个乳腺者4个。肿块最大径1.0 ~14.3 cm,最大径<3.0 cm 7 个,≥3.0 cm 17个。肿块在X射线上表现为等密度3个(图2),高及稍高密度21个(图3,图4),混杂高密度1个。肿块边缘呈分叶状10个(图4),圆形及椭圆形14个(图2)。肿块边界清晰及大部分清晰者20个(图2,图4),边界模糊4个(图3)。肿块周围伴低密度晕环8个(图2)。所有病例均未见细微钙化灶聚集,仅少数几例可见小点状钙化灶。
图1 良性叶状肿瘤X射线表现 左乳较右侧丰满、致密,未见确切肿块影a.右乳侧斜位,b.左乳侧斜位 图2 良性叶状肿瘤X射线表现右乳外上象限椭圆形等密度肿块影,密度均匀,边界大部分清晰锐利,周围可见低密度晕环a.右乳轴位,b.右乳侧斜位 图3 良性叶状肿瘤X射线表现 右乳外上象限圆形高密度肿块影,密度均匀,边界部分模糊a.右乳轴位,b.右乳侧斜位 图4 交界性叶状肿瘤X射线表现左乳叶状肿瘤复发,左乳外侧份可见手术瘢痕,目前肿块几乎占据整个乳房,分叶状、高密度影,边界清晰锐利a.左乳轴位,b.左乳侧斜位
2.2 病理结果 经冰冻切片初步诊断为乳腺叶状肿瘤者9例,纤维腺瘤者7例,纤维腺瘤或叶状肿瘤者5例。石蜡切片最终病理证实均为乳腺叶状肿瘤,其中良性肿块14例,交界性肿块6例,恶性肿块1例。
2.3 X射线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 见表1。
表1 X射线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 (n)
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种少见的乳腺肿瘤,约占所有乳腺原发性肿瘤的0.3% ~1%,占所有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的2.5%[2],容易复发和转移。该病由Muller于1838年首先描述,因肿瘤切面呈肉样具有囊状分叶状特殊外观而命名为叶状囊肉瘤。以前曾被认为是良性肿瘤,后来陆续有文献报道出现转移病例,部分学者才意识到本病具有恶性组织学特征。此后由于乳腺叶状肿瘤组织学表现多样且与临床过程无规律性关系,生物学行为难以预测,因此对该病的命名繁多达60余种,鉴于此,2003年WHO将其命名为乳腺叶状肿瘤。根据肿瘤细胞的密度、细胞异型性、核分裂象、肿瘤边缘和有无出血坏死5个方面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3种类型。目前乳腺叶状肿瘤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其与纤维腺瘤有相似的发病因素,主要与雌激素分泌和代谢紊乱有关,本组中1/3的患者(7/21)伴有纤维腺瘤。Hodges等[3]利用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叶状肿瘤和纤维腺瘤均显示DTS522等位基因的丢失,提示二者均是同源性相关的肿瘤;另外叶状肿瘤还显示TP53和D22S264基因的丢失,而纤维腺瘤则不存在这些基因的丢失,可能提示了纤维腺瘤发展为叶状肿瘤的过程。
3.1 临床特点 乳腺叶状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59岁者较多见,平均发病年龄约45岁左右,较纤维腺瘤患者的平均年龄大20岁左右[4]。偶见发生于小儿的报道[5]。男性亦可发生该病,但非常罕见[6]。本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0~57岁,平均41.7岁。临床查体典型的患者主要表现为乳腺有一硬度大、基本无痛的肿块,质地平滑,可移动,边界清楚,常有肿块近期迅速增大病史,本组患者中2/3(14/21)有类似临床表现。本病术前确诊困难,复发率20%,恶变率5%[7]。本组4例复发,且其中2例病理性质发生改变,1例由良性转为交界性,1例良性转为交界性三个月之后转为恶性。
3.2 X射线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 乳腺X射线摄影的优势是诊断准确性高,检查费用合理,操作方便,图像直观、清晰,方便存储,便于反复观察及复查对比[8]。乳腺叶状肿瘤的X射线表现主要为:①肿块通常较大,由于病灶对周围乳腺间质压迫可形成低密度晕环征。Liberman等[9]研究提示直径在3 cm以上者恶性的可能性更大,本研究结果显示并非如此。本组最大径≥3.0 cm的17个肿块多为良性(10/17),肿块最大达14.3 cm,病理诊断为良性,而仅有的1例恶性肿块最大径约为2.8 cm。②X射线表现显示肿块为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边缘多清晰、光整,特别是小的分叶状肿瘤其X射线表现与纤维腺瘤极其相似难以区别,本组中<3 cm的肿块多误诊为纤维腺瘤。本组10个分叶状的肿块中,5个为交界性,5个为良性,而恶性肿块呈椭圆形。③肿块边界多清晰,部分边界不清者,易误诊为乳腺癌,但皮下脂肪间隙清晰,无肿块周围结构紊乱、皮肤增厚、乳头凹陷。赵玉梅等[10]研究发现良性叶状肿瘤常为边界清晰的分叶状肿块,边界浸润者常为恶性。本组局部边界不清者(4/24)病理检查证实其中良性1例,交界性2例,恶性1例。笔者发现肿块的边界似乎与肿瘤的分型无关,在腺体致密的乳腺中,肿块的边界常与正常的乳腺组织重叠而使肿块边界显示不清。④肿块以高及稍高密度为主,少数为等密度肿块,本组中等密度者仅3例。Yilmaz等[7]也提出了肿块的密度有助于叶状肿瘤与大纤维腺瘤鉴别,叶状肿瘤的密度常比纤维腺瘤高,但此征象并非特征性改变。⑤肿块密度多均匀。本组中仅1例表现为混杂高密度,其内可见液平面,病理检查证实为囊变、坏死,其病理类型为交界性。⑥非对称性致密影。本组有1例临床触及肿块,X射线片未见确切成形肿块影,只显示为双侧乳腺不对称,病变侧密度较高,以往研究有过类似发现[11]。因此,对于临床触诊明确肿块影、而X射线片未见确切成形肿块的病例要高度重视,注意观察双侧乳腺体积、密度是否对称,单侧乳房体积增大且密度不对称性增高者高度可疑叶状肿瘤。目前大多数研究表明,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不能区分叶状肿瘤的组织学分类,肿瘤基质的过度生长、浸润性边缘、核分裂的多少是预测其临床行为的最主要标准[12]。
综上所述,乳腺叶状肿瘤具有比较典型的X射线表现,结合临床资料有利于早期发现病变,但其良恶性与影像学表现无显著关系,其最终诊断及组织学分类必须依靠病理检查。对于年龄较大、发现乳腺较大肿块且短期内迅速长大、X射线片呈“良性肿瘤”表现,应高度怀疑叶状肿瘤可能。
[1]巴明臣,催书中,唐云强,等.乳腺叶状囊肉瘤24例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07,15(3):167-168.
[2]Finocchi AL,Covarelli P,Rulli A,et al.Bilateral phylloid cystosarcoma of the breast: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Chir Ital,2008,60(6):867-872.
[3]Hodges KB,Abdul-Karim FW,Wang M,et al.Evidence for transformation of fibroadenoma of the breast to malignant phyllodes tumor[J].Appl Immunohistochemmol Morphol,2009,17(4):345-350.
[4]鲍润贤.中华影像医学.乳腺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7-78.
[5]Pistolese CA,Tanga I,Cossu E,et al.A phyllodes tumor in a child[J].Pediatr Adolesc Gynecol,2009,22(3):e21-e24.
[6]Konstantakos AK,Graham DJ.Cystosarcoma phyllodes Tumors in Men[J].American Surgeon,2003,69(9):808-811.
[7]Yilmaz E,Sal S,Lebe B,et al.Differentiation of phyllodes tumors versus fibroadenomas[J].Acta Radiol,2002,43:34-39.
[8]廖嘉煦,李林.CR钼靶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3):57-59.
[9]Liberman L,Bonaccio E,Hamele-Bena D,et al.Benign and Malignant phyllodes Tumors:Mammographic and Sonographic Findings[J].Radiology,1996,198(1):121-124.
[10]赵玉梅,郎荣刚,韩鹏.乳腺叶状肿瘤的X射线表现及病理对照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5(4):550-553.
[11]周卫平,陈方满,刘世翠.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及钼靶X射线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8,27(6):434-437.
[12]Feder JM,De paredes ES,Hogge JP,et al.Unusual Breast Lesions:Radiologic-Pathologic Correlation[J].Radiographics,1999,19(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