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贤秀,敬 洁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护理部,四川 成都 610072)
护理岗位管理是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当前推行公立医院改革和现有护理人员身份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优质护理实践的重点工作内容。尤其是在改革护理工作模式的基础上,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对创新人事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我院被卫生部确立为全国实施护士岗位管理的试点医院,在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的基础上对护士岗位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工作实践,具体做法如下。
1.1 收集数据,认真调研 统计分析医院各临床护理单元近3年护理工作量(包括护理级别、危重患者人数、死亡患者人数等)、实际床位数、床位使用率、周转率、出院人次、门诊诊疗人次等医疗指标,结合科室效益、工作风险、护理人员的缺勤等因素对护理单元进行分类,并按照卫生部及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对护理人员配置标准的规定及医院的具体情况(如:收治病种、患者危重程度)合理配置护理人力。通过调研,综合分析,为确定各护理单元护理人员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1.2 充分讨论,建立标准 组建护士岗位管理专家委员会,组织人员研究和拟定实施方案和细则,并经过反复的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建立护理人员分级与标准、护理人员的晋级与标准、护理单元分类标准及护理单元岗位数目标准等,为开展护士岗位管理工作作好充分的技术准备。
1.3 动员培训,统一思想 召开不同层级护理人员座谈会及全院护理人员动员大会,宣传开展护士岗位管理的意义和方法,就护士岗位的设置和管理、岗位职责和标准、岗位培训及岗位评价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系统培训,将护理人员的思想统一到开展护士岗位管理的行动上来,为顺利推行护士岗位管理工作奠定思想基础。
1.4 确立片区,选点试行 选择好片区(或病区)作为试点是开展护士岗位管理的重要环节,在试点片区(或病区)的选择上应着重考虑护理单元内护理人员的年龄结构、能力结构及职称结构,护士长的能力和认知水平也应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进行综合评判。
1.5 深入了解,动态调整 护士岗位管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护理管理工作,护理管理者需要深入一线了解每一个护理单元或岗位的一些具体情况,涉及岗位的具体任务、达到的岗位工作质量标准、完成岗位任务时护理人员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等相关内容。为此,在设置一定人员基数的情况下还应根据影响岗位工作质量的可变因素进行动态调整。
2.1 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是推行护士岗位管理的根本条件 公立医院实行岗位管理的目的是建立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基本用人制度和管理制度,这一制度也是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迈出的重要一步。护士是医院人力资源中举足轻重的群体,其比例占医务人员的50%。因而有效推行护士岗位管理对公立医院更好地实行科学管理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护士岗位管理工作是根据护理工作性质、工作任务、责任轻重和技术难度等要素,明确岗位责任、任职资格、工作标准,实现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前期,人事部、卫生部已出台了针对事业单位如何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管理的宏观指导政策,为实施护士岗位管理提供了指导方针与管理原则,值得一提的是在卫生部制定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更是明确提到,到2015年,建立公立医院护理管理制度框架,稳定和发展临床护士队伍,以实施岗位管理为切入点,对护士的合理配置、绩效考核、职称晋升、岗位培训实施科学管理[1]。这些提法都为医院推动护士岗位管理建立了政策平台,医院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借力有效抓好此项工作。此外,医院班子的决心和支持力度在开展护士岗位管理工作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也是决定工作成败的关键点。为此,认真领会人事部、卫生部工作精神,把握工作方向,做好宣传和动员,把护士岗位管理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各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合作,积极推动是推行护士岗位管理的根本条件。
2.2 改革护理工作模式是实施护士岗位管理的坚实基础 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实现责任到人、工作到位,对患者而言,为其提供全程、连续、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对护士而言,护理工作职责和工作质量标准更加明确,工作目标更加清晰,护理效果明显,护士自身价值得到体现。对护理管理而言,对护理工作的评价更具有针对性,评价指标趋于合理,评价方法客观、公平、公正和科学。有文献报道,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只有在科学定编定岗的基础上,明确岗位职责,建立科学有效的岗位评价系统和岗位绩效考核系统,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对医院护理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优化组合、逐级聘用,才能真正建立起有激励、有约束力的护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推进护理改革提供强大的驱动力和制度保障[2~4]。基于这点也充分说明,护士岗位管理与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卫生部医政司郭燕红副司长在第一届全国护理管理专业委员会议上强调:“护理改革的工作思路是在不断深化护理服务模式改革的基础上,以实行岗位管理为切入点,从护士的岗位设置、护士的配备、临床岗位和管理岗位的护士分级、岗位培训、绩效考核、护士晋升等多方面着手,完善有利于护士在临床一线服务、发展的制度和管理规定,调动护士直接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此说明,只有在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等要素,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工、分层管理,体现能级对应,建立公开、公平的竞聘机制,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护理服务数量、质量、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为核心,完善公开透明、全程跟踪、动态管理的考核机制,才能有效架构护士岗位管理的工作体系,逐步实现护理管理的科学化。
2.3 结合医院实际是开展护士岗位管理的必然要求 开展护士岗位管理,需要结合医院自身状况与护理人员自身特点,尤其需要在详细调研与分析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结构与护理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开展此项工作。医院规模、类型不同,其工作的任务、目标各异,因此,在实施前应充分考虑医院实际岗位需求、专业发展所需的人才结构等要素,注重专科发展与护理人员自身发展,兼顾各类护理人员结构比例现状,根据医院岗位设置管理的相关要求,合理确定护理专业技术岗位的总量、结构比例和等级,预留高层级护理人员发展空间,坚持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聘上岗,逐步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退”的用人机制,最终实现护理人力资源动态化和最优化的管理模式[4]。为此,针对开展护士岗位管理,应结合医院自身实际,建立基于护理单元相关指标调研的制度为基础,对护理单元进行分类,并科学配置护理人员;坚持基于护理岗位和任务的原则为基础,对护理人员提出资质和能力要求;推行基于护理人员的能力状况为基础,对护理人员进行层级划分和分层级管理;开展基于护理岗位设置为基础,对护士进行岗位竞聘,建立聘期考核制度、评价标准及奖金分配制度。
公立医院推进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就是要打破原有的在编人员与不在编人员的身份制管理,按照不同岗位的劳动强度、技术要求、工作风险等要素确定分配原则。通过试点,在优质护理开展的过程中建立有利于加强对护士岗位进行科学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制度框架。然而,开展护士岗位管理是我国护理改革中最艰难的工作,也是改革中最重要的问题。应加强正确引导和导向,在责任制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开展科学的评估和分析,充分结合医院实际推进护士岗位管理工作,形成支撑优质护理服务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1]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S].2011.
[2]冯志仙.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下的护理质量管理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0):15-17.
[3]许树强,陈校云,张丹,等.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开展岗位管理的探讨[J].中国医院,2009,13(5):1-2.
[4]苗木,鞠永和.公立医院岗位设置管理的思考[J].现代医院管理,2011,12(6):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