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增永
江苏省宿迁市中医院药剂科,江苏 宿迁 223801
2011年国家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和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第四章第二十八条规定:“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除药品质量原因外,药品一经发出,不得退换”[1]。该规定为确保医院药品安全,防止假劣药品流入医院药房提供了制度依据。然而实际操作中各种原因导致的门诊药房退药时有发生,给医院药房的药品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为此,笔者就2011年1~7月间我市10所医院门诊退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门诊药房退药原因,探讨对策,以期为保证安全、优化服务及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建议。现报道如下:
按不同医院级别随机选取我市10所医院为调查对象,其中,三级医院2所,二级医院4所,一级医院4所。10所医院2011年1~7月门诊药房退药处方共计4 275张,其中,三级医院692张,二级医院1 673张,一级医院1 910张。
以《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为依据,对4 275张退药处方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调查内容包括:退药品种、退药科室、退药原因等。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退药处方所涉药品以抗感染类药物和中药注射剂为主,分别占26.43%和20.09%,其次为心血管药物,占17.03%,且一、二、三级医院退药处方中均以抗感染类药物为主。见表1、2。
所有退药原因中药物不良反应居首位,共涉及退药处方1 612张,占总处方的37.7%。三级医院由于医生处方错误(χ2=3.76、4.01,P < 0.01)、药房缺药(χ2=4.12、4.77,P < 0.01)而退药的患者与二级、一级医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所有退药处方中,涉及50岁以上患者的数量最多,总计2 491张,占总处方的58.27%,提示该年龄段患者是退药人群的主体。见图1。另外,据统计显示,内科是退药情况比较集中的科室,总计2 893张,占总处方的67.67%。
2011年1~7月我市10所医院门诊药房退药处方共计4 275张,平均每日20张。根据本研究统计分析显示,抗感染类药物居门诊药房退药品种的首位,占26.43%,其中,排位占前5位的药物依次是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钠、阿奇霉素、头孢噻肟和克拉霉素。抗感染类药物退药的主要原因是药物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和胃肠道反应等。由于抗感染类药物的临床应用领域广泛,门诊用药的频率较高,使其在退药品种中占据了较大比例。中药注射剂居门诊退药品种第2位。近年来接受静脉输注给药方式的患者日益增多,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屡有发生,由此引发的退药数量不断增加。结合药物不良反应占门诊药房退药原因第1位的调查结果,提示在药剂科加强对抗感染类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药物进行管理的同时,临床医师也需要熟悉药品尤其是新药的适应证、禁忌证和不良反应等,开具处方时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和药物不良反应史,开具处方后向患者交代可能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以免患者产生怀疑或恐惧心理,导致退药。
表1 退药处方的药品种类分布情况
表2 不同级别医院退药品种分布情况(张)
图1 退药患者的年龄分布状况
引起门诊药房退药的原因复杂,从医院方面分析,医患之间、临床科室与药房之间缺少沟通是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①医师在给长期慢性病患者开具处方前,没有详细询问患者习惯用药情况,导致患者拿到药后发现与其一直使用的药品不符,要求退药。该现象是心血管药物和内分泌药物退药的常见原因。②出于治疗需要,医师为医保患者开具了自费药品,但在处方前没有预先告知,导致患者不满而退药。③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改变后未及时通知药剂科导致退药。该种情况多发生在儿科。因医师对门诊急重症患者首先进行经验性的对症治疗,待确诊结果出来后可能改变治疗方案,原治疗方案中的某些剩余药品则需要退药。④患者从门诊转收住院、转院或死亡后,原治疗方案终止执行,剩余药品也需退药,所退药品以注射剂为主。此外,某些检查项目的取消也会产生退药。⑤药房部分药品暂时缺货而未能及时补充或未与医师沟通,导致退药。⑥近年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普及使得电子处方逐渐取代纸质处方,而部分医师由于电脑操作水平和对系统的熟悉程度不够,导致录入处方时出现剂量等方面的错误,导致退药,提示应加强对电子处方的核对与管理。从患者方面分析,由于现今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强,因自身或其他原因导致退药现象时有发生[2],主要表现在:①患者拿药后认为药品数量多、价格高而要求退掉部分药品,或因家里已有相同药品要求退药,如解热镇痛药等常备药品。②患者阅读药品说明书后认为不适用病情,或担心、恐惧药物不良反应不敢服药,要求退药。③某些长期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患者,已经认定特定厂家、规格和剂型的药品,排斥其他同类或同种的药品,导致退药。④经济原因。某些患者无法足额支付药费而导致退药。
从退药患者的年龄分析可知,退药处方以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居多,一方面可能因为老年人主要为慢性病患者,用药习惯比较固定,就诊时又不能就药品名、剂型、规格等信息与医师详细沟通,导致不满意医师处方的药物而退药;另一方面可能由于身体功能衰退,用药较多,容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使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升而退药。从退药处方涉及的科室看,内科退药最多,各个科室均有涉及,可能与内科门诊量大、开具处方数量多、核对压力大有关。
表3 不同级别医院退药原因分布[n(%)]
门诊药房退药问题是医院药剂科规范化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药品是特殊商品,在离开药房后的质量难以保证,容易因保存方法不当而失效,甚至在服用后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存在安全隐患。退药增加了药房调剂人员的核对压力与工作量,据报道,某些医院退药占药师处理处方工作量的1/10以上,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但在某些合理情况下,如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不予退药容易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引发医患矛盾。因此,从平衡保障药品安全和减少医患纠纷两方面考虑,笔者建议采取如下对策:
3.2.1 医院加强对门诊药房退药的管理,建立退药制度 ①退药需原处方医师签字,确认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诊断与治疗方案确需改变等正当退药理由。②包装破损改变、拆零、需特殊保存、医院自制制剂、超过退药期限等药品一律不退,同时做好解释工作,避免发生纠纷。③药房建档记录退药情况,保证药品流向可追溯。据报道,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建立实施退药管理办法3年后,医院门诊退药事件由此前的每天7~10起降至现今的每月2~3起,成效显著[3]。
3.2.2 加强法规制度的宣传,规范临床医师的处方行为,提高医患沟通水平 定期组织医师学习《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和院内的退药制度,使临床医师认识到退药带来的安全隐患。医师处方前应与患者充分沟通,了解患者的病史、用药史、药物不良反应史和正服用药品的品名、剂型、规格等信息,在保证治疗效果的情况下避免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同时尽量按患者意愿用药[4-5]。医师要就处方药品可能的不良反应对患者进行沟通教育,提高其依从性,减少退药。
3.2.3 提高药剂科管理水平,加强药剂科和临床科室、药师和患者之间的沟通 药师发药时要严格按规定审核处方,做到“四查十对”,发现处方中药品数量、规格、剂量等有疑问时要主动询问患者并与医师沟通,确认无误后再发药,避免事后退药[6]。药房要及时维护补充暂缺药品,同时通知相关科室与医师,以免因缺货而退药。药师通过药物咨询窗口与患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在理解处方的基础上向患者解释说明用药目的,指导患者正确阅读理解药品说明书,在增强其用药信心与依从性的同时减少因用药不当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
通过对宿迁市门诊药房退药情况的统计分析可知,退药情况的发生与处方用药过程中的所有环节息息相关,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情况,而每个环节的差错都有可能导致退药的产生。提示应从药师、医师和患者三个方面着手,加强三者的沟通与协调,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进一步提高药事服务水平,保障药品安全。
[1]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S].卫医政发[2011]11号,2011.
[2]崔晓荣,石春生,宫淑艳.我院门诊药房退药原因分析与建议[J].中国药房,2011,22(25):2393-2395.
[3]徐英.北医三院瞄准退药难题靶心——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副主任张晓乐[J].中国医院院长,2009,(2):86-88.
[4]唐彩娥.我院门诊退药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J].中国药业,2011,20(3):33-34.
[5]姚立枫.社区医院门诊退药的思考[J].天津药学,2010,22(3):28-29.
[6]蔡忠捷,陈侃.我院门诊退药情况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4):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