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新疆经济圈内各经济体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研究

2012-07-26 07:59刘炳炳李豫新
中国软科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经济圈经济体新疆

刘炳炳,李豫新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

一、引言

“环新疆经济圈”概念的提出,是指以新疆和环绕新疆周边的12个相互联系、相互依托、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经济体(分别为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印度和中国其他省区)为核心区域,以欧亚大陆桥为东西通道,辐射东起东南亚、西至欧洲、南到巴基斯坦和印度、北达俄罗斯和蒙古的经济区域[1]。谋求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大趋势为“环新疆经济圈”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地缘特征上的异质性、互补性确保了“环新疆经济圈”构建的物质基础;同时“环新疆经济圈”的构建是欧亚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的需要。构建“环新疆经济圈”这一地缘经济合作区,可以打破传统的边疆思维定势,突出中国新疆在经济合作区中的核心地位与作用。在环新疆经济圈内,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新疆则是中国重要的战略能源基地,其地缘优势非常突出;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转型国家;蒙古是畜牧业和采矿业发展较快的国家;中亚曾是亚欧大动脉“丝绸之路”的枢纽;阿富汗位于南亚、中亚和中东、远东这四个区的交汇点;巴基斯坦作为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贫穷国家,其增长速度在南亚地区还算是相当可观;伊朗是欧佩克成员国中第二大原油出口国;印度是经济增长速度仅次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经济一体化趋势愈演愈烈情况下,环新疆经济圈内经济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使得这一地区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本文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21世纪初期以来环新疆经济圈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做比较研究,为环新疆经济圈的建立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环新疆经济圈内各经济体经济发展特征

一般认为,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结构变化和社会进步三个方面。经济发展不仅是量的一般扩大,而且指这种扩大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变化以及进一步扩大的潜能。因此,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不仅要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来分析,而且要从产业结构的演进、技术进步、资源配置和转换的效率、城乡关系以及城镇化等方面分析[2]。为考察环新疆经济圈内各经济体经济发展水平状况,选取经济增长水平、产业结构演进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等指标分析其特征。

(一)各经济体经济增长不平衡

经济增长水平可以用人均GDP、GDP增长率综合指标进行衡量。从表1可以看出2008年各经济体经济增长情况,中国新疆、蒙古、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中国的增长较快;俄罗斯、印度的增长速度一般;其他国家增长较慢。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印度、中国、中国新疆、乌兹别克斯坦等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其中阿富汗出现飞速增长,增长速度达到41%;塔吉克斯坦和巴基斯坦增长速度处于中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等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较慢;俄罗斯、蒙古经济体经济出现负增长。根据2009年环新疆经济圈内各经济体的人均GDP,将其按1982年美元水平折算,并按钱纳里和赛尔奎因的经济增长阶段的划分标准来看[3](见表1、表2),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人均GDP为3950美元、3301美元,处于工业化后期;伊朗、土库曼斯坦和中国人均GDP为2065美元、1776美元、1702美元,处于工业化中期;中国新疆人均GDP分别为1320美元,处于工业化初期;蒙古、印度、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人均GDP分别为715美元、542美元、525美元、434美元、391美元、326美元,没有达到工业化阶段的标准;阿富汗人均GDP低于300美元,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

表1 2008年、2009年环新疆经济圈内各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情况 单位:美元,%

表2 钱纳里和赛尔奎因的经济增长阶段与人均GDP的划分

(二)各经济体产业结构演进不平衡

随着经济的增长,产业结构的演变是有规律的,它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转变的过程,是经济发展的历史和逻辑序列顺向演进的过程。“一、二、三”向“三、二、一”的转变是三次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表3 2009年环新疆经济圈内各经济体三次产业构成情况 单位:%

表4 钱纳里和赛尔奎因模式下国内生产总值的部门构成

根据表3数据及表4的划分标准,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伊朗的三次产业已经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三二一”结构,目前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当于钱纳里和赛尔奎因模式下的第六阶段;蒙古、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的三次产业虽然也是“三二一”的结构,但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还比较大,第二产业的发展比较落后,产业结构仍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蒙古、乌兹别克斯坦大致相当于钱纳里和赛尔奎因模式下的第三阶段与第四阶段之间,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大致相当于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之间;中国三次产业构成为“10:46:44”,正在向“三二一”的结构转变,大致相当于钱纳里和赛尔奎因模式下的第六阶段;中国新疆、土库曼斯坦三次产业结构为“二三一”,其中,中国新疆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高,目前中国新疆大致相当于钱纳里和赛尔奎因模式下的第四阶段与第五阶段之间,土库曼斯坦大致处于第五阶段与第六阶段之间;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三次产业结构呈“三一二”分布,这主要是因为这两个经济体工业的发展比较落后,农业在经济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三)各经济体城市化水平不平衡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过程在空间组织方面的重要表现。从某种意义上,城镇化意味着摆脱分散的小农经济,意味着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意味着经济活动的高效率,相应地也意味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因此,城市化水平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如表5所示,2009年俄罗斯、伊朗、蒙古、哈萨克斯坦的城市化率均大于50%,处于第一层次;土库曼斯坦、中国、中国新疆、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城市化率处于30%-50%之间,位于第二层次;印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城市化率则低于30%,处于第三层次。城市化率最高的俄罗斯与城市化率最低的阿富汗,相差50多个百分点。

三、环新疆经济圈内各经济体经济差异的量化分析

(一)差异分析

绝对差异反映两个经济体人均GDP之差的绝对值,若用GA、GB分别代表A、B两个经济体的人均GDP,D代表两经济体人均GDP的绝对差异,则:D=|GA-GB|,极值差率指样本中极大值与极小值的比率,即 RHL=Gmax/Gmin,Gmax、Gmin分别为环新疆经济圈内各经济体中人均GDP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极值差率本质上反映的是相对差异。

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只能说明区域差异两两对比的结果,不能反映3个以上区域总体差异程度。变异系数(VUW)是常见的反映总体差异的指标之一,反映样本偏离平均值的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Gi为圈内第i个经济体的人均GDP,G为圈内各经济体人均GDP的平均值,N为圈内经济体个数。

绝对差异、极值差率、变异系数值越大,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越大,反之越小。

依据上述区域差异测度指标计算公式,对环新疆经济圈内各经济体2009年有关统计资料进行计算可知,2009年低收入国家阿富汗与高收入国家俄罗斯相比,人均GDP绝对差异达到了8198美元,极值差率达17.9(发达国家和地区一般不超过3,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警戒线一般为7-8),这表明环新疆经济圈内各经济体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区域经济差异较显著;另外,环新疆经济圈内各经济体之间的变异系数高达0.87,这说明了环新疆经济圈内各经济体之间总体的经济差距是严重的,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现象。

(二)趋势分析

环新疆经济圈内各经济体经济差异不仅反映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上,同时也反映在经济发展速度差异上。本文引用X2拟合优度检验的方法对2001年、2009年环新疆经济圈内各经济体人均GDP两组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确定环新疆经济圈内各经济体经济的发展是否有显著的变化。

(1)建立假设:H0:2009年各经济体经济差异与2001年没有显著性变化;H1:2009年各经济体经济差异与2001年有显著性变化。

(2)当显著性水平为a=5%时,按自由度n=K-1(K=5)查X2分布表,计算临界

(3)计算X2统计量果X2统计量小于其临界值,则拒绝H1,接受H0;反之,接受 H1,拒绝 H0。

表6 环新疆经济圈各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单位:美元/人

表7 2000-2009年环新疆经济圈各经济体区域差异的变化趋势

经过查X2表可知,临界值21.02,同时X2统计量为10.65,由于 X2=10.65<21.02,所以拒绝H1,接受H0,即2009年各经济体经济差异与2001年没有显著性变化。可以认为2009年环新疆经济圈内各经济体经济差异的基本格局状况并没有显著性变化,各经济体间仍然延续着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差异的格局,不平衡态势依旧严重。

根据表6所给出的数据,应用极值差率和变异系数指标,计算出2001-2009年环新疆经济圈内区域差异的变化趋势,结果见表7所示。自进入21世纪以来,环新疆经济圈内人均GDP最高和最低经济体间的极值差虽然率呈逐渐轻微缩小的趋势,由2001年的21.66变为2009年的17.87,但由于极值差率表示的只是两个经济体上的相对差异,加之极值差率仍处于很高的水平,并不代表总体差异缩小。而代表总体差异的变异系数由2001年的0.75上升到2009年的0.87,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四、差异的存在与环新疆经济圈的构建

从以上分析来看,环新疆经济圈内各经济体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区域经济差异显著。不仅反映在环新疆经济圈内两两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差异,同时还反映在环新疆经济圈内总体区域差异上,而且近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差距还在不断地扩大。环新疆经济圈内经济差异的存在对于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是利与弊并存的。

在国际关系中,每个经济体都会在自身实力的基础上通过相互间的交流、合作,积极寻求经济、政治、安全和文化利益,在共赢的基础上实现发展和对生存、安全的巩固[4]。实践的成功效应使各经济体都充分认识到合作比对抗能更经济、更有效地实现利益。对于环新疆经济圈内各经济体来说,各个经济体之间经济存在明显差异,而且这种差异不断在扩大,这更强地要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加强交往、合作与参与。从实践经验中看,这种区域范围内的合作往往与经济体的地缘态势和制度形态相联系,前者如欧盟、东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后者如历史上的华约和北约[5]。

第一,跨国区域合作对于环新疆经济圈中小国家来说较为实际。本文把中小国家界定为:在综合国力上处于世界中、下等的水平,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主要涉及到周边邻国的大多数国家,也有一些国家的影响力能够辐射到所在区域[6]。环新疆经济圈内的中亚五国及巴基斯坦,都是此处所指的中小国家。它们希望获得发展、安全和参与国际社会中的有关决策,但与大国的全球战略相比,中小国家更关心其周边或其所在区域的安全、发展,他们把注意力集中于直接关系到自身安全、稳定、发展、福利的周边区域,周边关系更能体现生死与共的切身利益关系[7]。即对中小国家而言,区域化比全球化来得更为实在。与此同时,尽管中小国家的综合国力与其历史上相比较获得了较大发展,但区域内不平衡程度继续拉大,这些不平衡不解决,势必会带来越来越多的不满,这种“挫折感”和“正在增加的改进的压力”就使得如果没有相应的缓解机制就会引起国际社会的不稳定[8]。为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有环新疆经济圈这样一个区域经济组织的存在。

其次,区域合作对于环新疆经济圈大国来说也尤为重要。大国参与区域合作和秩序建构的动力也是来自其利益的驱使。由于实力基础的不同,大国与中小国家在利益需要方面存在着不同的个性特征。大国参与区域合作和秩序建构也是解决问题、迎接挑战的需要。这种挑战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如何在全球博弈的进程中获得更大的优势。

再次,受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在环新疆经济圈内,各经济体的力量相对来说是不断变化的。力量的变化必然引起利益诉求的变化以及区域共同利益和单个经济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在现实的交往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分歧、摩擦甚至冲突。在当今社会现实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经贸领域内的摩擦和纠纷,还包括生物圈的生态环境破坏、武器扩散以及走私等问题[9]。诸多问题的存在,仅靠单个经济体是无法解决或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的。因此,构建环新疆经济圈,各经济体对实现合作产生了兴趣,并希望通过合作为彼此间出现的问题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

最后,同世界其他各大经济圈相比,环新疆经济圈的经济合作还处于一个落后的状态,但是环新疆经济圈内各经济体之间在经济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在经济合作方面有很大的空间。例如,中国在轻工业领域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面对环新疆经济圈内其他国家对轻工业产品强烈的市场需求,中国可以成为这些国家消费品的供应方;同时,随着环新疆经济圈内各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特别是石油、天然气产生了巨大需求,如印度、中国,而俄罗斯、中亚国家和伊朗等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并大量生产出口油气资源,通过环新疆经济圈在油气方面的合作,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油气资源的合理配置。由此可见,建立环新疆经济圈可以满足不同国家的供求需求和利益诉求,满足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促进这些国家经济的共同增长,可以实现利益“多赢”的局面。

但是,环新疆经济圈内各经济体经济差异不断扩大的趋势,会进一步加剧经济圈的“马太效应”,致使富者更富,穷者更穷。这不但会加重贫困国的经济问题,激化社会内部矛盾,而且会造成经济体之间的摩擦,不利于环新疆经济圈经济的稳定。这给环新疆经济圈的构建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也必然要求加快环新疆经济圈的构建速度。

五、结论与建议

研究发现,环新疆经济圈内各经济体经济发展存在差异,差异在不断地扩大,有必要建立一个环新疆经济圈经济合作组织,来协调各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缩小经济发展差异,同时可以借以提升环新疆经济圈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地位。为推动环新疆经济圈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对环新疆经济圈各经济体进行合理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各自的最大优势。基于优势发挥、大胆创新的原则,将各经济体的功能定位如下:中国新疆(天山北坡除外)、蒙古、俄罗斯、中亚五国定位为发展优质农牧产品供应基地;阿富汗发展以毒品替代种植为主的经济作物,使其在减少毒品生产的同时提升农业生产能力;俄罗斯建立重化工业基地,中国内地发展轻工业;中国内地、印度发展服务业。另外,伊朗、俄罗斯、中亚五国、中国新疆等资源丰富地区作为环新疆经济圈的资源供应区和储备区,中国内地、印度、俄罗斯成为主要的消费市场,中国内地继续发挥出口加工基地的作用。

第二,对新疆进行主体功能区划分,提升新疆在环新疆经济圈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基于资源承载力、开发密度、开发潜力等提出新疆主体功能区划方案,同时考虑到新疆主体功能区划与环新疆经济圈的协调、与内地的分工合作及协调、新疆南北疆、东西疆的分工与协调,将新疆划分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和战略后备区。

第三,加快环新疆经济圈经济合作。构建环新疆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的长效机制,包括加快建立环新疆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与框架、进行合作模式与路径选择、进行合作机制建设和合作的法律和制度建设;对环新疆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进行风险管理与控制,包括政治风险与防范、经济风险与防范、社会风险与防范和生态风险与防范;建设环新疆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的支撑体系,包括建立环新疆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新平台、环新疆经济圈信息网络建设、边境贸易合作区和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建设、环新疆经济圈通道建设、环新疆经济圈金融合作区建设和环新疆经济圈生态环境建设。

[1]祝宏辉,于鸿君.“环新疆经济圈”的构建:基于地缘结构的考察[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7,(2):37-40.

[2]王良健,郭 齐,肖大鹏.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实证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66-69.

[3]钱纳里,鲁宾逊,赛尔奎因.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71.

[4]王学玉.国际安全的地区化:一个分析的框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2):19-21.

[5]储新宇.试论区域合作秩序建构的动因国家社会性视角下的经验分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3):95-98.

[6]陈 岳.中国国际地位分析[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58-70.

[7]俞正梁.区域化、区域政治与区域治理[J].国际观察,2001,(6):12-13.

[8][美]詹姆斯·沃尔芬森,弗朗索瓦·布吉尼翁.发展与减贫:回顾和展望[R].世界银行发展报告,2004.2-4.

[9][美]康威·汉得森.国际关系——世纪之交的冲突与合作[M].海南三环出版社,2004.392,445-446.

猜你喜欢
经济圈经济体新疆
中国石材业的多个第一正在被其它新兴经济体国家所替代
三大增长极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经济溢出影响研究
基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国数字贸易出口促进效应研究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应对空间有多大
新兴经济体分裂为三大阵营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