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小玲,石玉萍
(甘肃省甘州区医院,甘州 734000)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不孕、白带增多、腰酸、腹痛。如已形成附件炎则可触及到肿块,主要症状是盆腔压痛、盆腔包块、子宫活动差,临床上多采用抗生素治疗为主,辅助微波治疗,治疗时间长,效果不佳,甚至需要手术治疗,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的痛苦。自2009年2月至今,我科采取抗生素+微波+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2月—2011年8月因慢性盆腔炎住院自愿接受该方法的患者共147例,年龄19~46岁,随机分为3组。A组49人,单侧下腹痛及单侧触及炎性包块的35人,双下腹痛和双侧触及炎性包块的14人;B组49人,单侧下腹疼痛及单侧触及包块的36人,下腹双侧痛及双侧触及包块的13人;C组49人,单侧下腹疼痛及单侧触及包块的19人,下腹双侧痛及双侧触及包块的30人。
1.2 方法 在患者就诊后,根据病史、妇科检查及辅助检查进行确诊。向患者说明治疗方法,患者接受后进行分组A组、B组、C组。A组:应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疗。取阴道宫颈分泌物或者早期慢性盆腔炎阴道后穹穿刺抽出分泌物做细菌培养或者是药敏实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B组:可采用有效的抗生素加微波治疗。C组:在B组的基础上进行中药灌肠,中药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选用丹参、赤芍、桃仁、乳香、末药、三棱、莪术(该方载于畿教授方),有些患者为寒凝气滞型,治疗则为温经散寒、行气活血,常用桂芝茯苓汤加减,气虚者加丹参、白术、黄芪煎中药250 ml灌肠。具体方法为中药丹参18 g、赤芍 15 g、白术、桃仁9 g、乳香15 g、末药10 g、莪术15 g中药煎制成汤250 ml,温度37℃,每晚给患者保留灌肠,灌肠前开塞露排便。
1.3 判断标准 ①治愈,腹痛和包块完全消失;②显效,腹痛减轻、包块不同程度缩小;③无效,症状和体征无任何改善。
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值及时间比较,见表1。
表1 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值及时间比较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盆腔内生殖器官及盆腔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炎等炎症病变的总称。引起盆腔炎的原因:①产后或流产后感染,患者产后或小产后体质虚弱、宫颈口扩张,未很好的关闭,此时阴道宫颈中存在的细菌有可能上行感染盆腔;②妇科手术感染;③月经期不注意卫生;④邻近器官的炎症蔓延,最常见的发生是阑尾炎、腹膜炎,由于这些脏器与女性内生殖器官毗邻,炎症可通过直接蔓延引起女性盆腔炎,出现下腹疼痛拒按,白带量多,呈脓性、可伴乏力、腰痛、月经失调,病情严重可见高热、寒战、头痛、食欲不正,如有腹膜炎则出现恶心、呕吐、腹胀伴消化道症状,如有脓肿,位于前方的可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位于后方的可出现直肠刺激症状,如里急后重、肛门坠胀、腹泻和排便困难,还可造成不孕症、肾病。由于结缔组织与腹膜后结缔组织相连,向上可达肾脏周围,导致肾周围脓肿,严重时危害患者的生命,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单纯应用抗生素治疗对病原微生物起到杀死或抑制的作用,治疗效果是肯定的,但慢性盆腔炎由于炎症细胞的长期作用,使组织结构或功能发生了改变,应用微波的治疗原理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促进局部组织恢复功能,而中药选择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药物灌肠,一则解除了口服中药口感不好的问题;二则是中药灌肠可使药物局部保留时间长,吸收充分,可因血循环直接作用于盆腔,而充分起到药物的作用,选用丹参、赤芍、桃仁、乳香、末药均有较强的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作用。根据现代的药物分析,丹参有扩张血管、去瘀增加血流、改善组织缺氧,促进组织功能恢复,有较强的抑菌功能;末药、乳香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机;三棱、莪术破血行气、消瘀止痛,莪术有增强特异型免疫功能药效。桂芝有温经通脉、促进血液循环、能温运血脉、散风湿,风湿祛瘀血散,对汗液、体温有调解作用;茯苓有利水渗湿、健脾补中的作用。以上中药对各种病菌有抑制作用,有明显的抗炎及促进血循环改善,降低局部水肿,增加血液循环,促进代谢修复组织功能,增强了治疗效果,本文通过三种治疗方法对比结果表明,治疗时间、疗效C组明显高于B组,B组效果显著高于A组。
采取有效抗生素加微波理疗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取长补短,标本兼治,具有疗效高,经济适用,无明显副作用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郑筱萸,主编.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3-253.
[2]纪银慧,李应东.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1,25(10):215.
[3]陈夏仙.中药灌肠结合物理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53例[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2):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