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办学理念的教育哲学思考与课程文化构建——以天津市实验中学为例

2012-07-25 11:37张红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办学新课程中学

张红

(天津市实验中学,天津 300074)

一、教育回归原点的思考

“教育家办学”是温家宝总理自2003年以来提出的重大教育哲学命题,为校长专业化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同时也给予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即尊重教育规律,从教育的原点上认真思考办什么样的教育、如何办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等一系列带有教育根本性的问题。

1.教育哲学思考是校长办学之灵魂

从教育本身来看,是教育的观念、教育的理想以及我们对教育理想的不断追求,将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制度、师生的教育行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从本质上讲,办学的教育哲学应是一种形而上的观念,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无时无刻不在校长、教师、学生身上显现,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校长的思维、师生的行为。我以为,提倡教育家办学的重要意义,或者说我们追求要做一位教育家型的校长,必须追根寻源,准确把握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回归教育本质,思考探求内涵发展之路。作为当代校长,调控学校,更为重要的是要用思想来影响、引领学校的发展。

2.教育哲学思考是引领校长走向自主办学之根本

长期以来,大一统的办学模式抑制了学校办学的积极性,养成了学校按上级行政命令办学的习惯,忽视了各校所处地域社会、经济、文化、师资、生源等实际存在的差异,这就造成了用统一的行政命令代替了校长们对教育理念的思考。

当我们重新从教育哲学的视角去审视我们的教育时,便会在看似一般的教育现象中捕捉到学校发展所需要的那些稍纵即逝的机遇,娴熟地从极其平凡的教育现象中提炼出某些具有推广价值的因素,成功地用阶段性递进式的教育愿景引领学校走向特色发展之路,引领教师走向成功未来。我以为,这乃是当代一个深谙教育发展规律,并按教育规律办事之校长的根本素质,也是引领学校走向自主办学的基点。

3.教育哲学思考对今日“实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实验中学是一所有着85年优秀办学传统的名校,长期的历史积淀使它形成了一种大气、厚重、谦和、求特色、讲稳重、重学养的“学府风范”。而进入21世纪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又赋予了学校新的使命。近年来,实验中学紧跟新课程的改革步伐,大胆在学科素质教育目标、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学习方式多元化以及新课程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教师专业化发展、教育国际化探索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迫切需要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梳理出有价值的、符合教育规律的、反映学校鲜明办学特色的、能系统总结并引领学校不断把握历史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律性认识,并最终构建起今日“实验”独特的学校文化。

二、实验中学学校文化构建的总体框架

1.实验中学学校文化构建的理论基础

对办学进行教育哲学思考的最终目的是使文化成为开发学生生命潜能并具有生命意义的一种力量。它不但能凸现学校的主体性,激发办学活力,释放强大的改革动力,树立富有生机的新形象,而且能唤醒教育活动中的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人都真正“活”起来。

在锤炼与锻造实验中学校园文化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一所学校的文化主要由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制度、教育行为以及所培养出的人的素质等几部分构成。各部分的关系为:

教育理念决定着教育内容、教育制度和教育行为并进而决定着人才培养的素质。教育内容和教育制度间存在着制约和服务关系,它又通过教育制度生成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又检验着教育制度的优劣,强化或迫使它作出调节并进而影响着人们对教育内容、教育观念的反思和改进。

在构成学校文化框架的诸因素中,教育理念起着导向、渗透及统领全局的作用,是学校文化的灵魂,更是校长用思想引领学校发展的关键。教育理念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灵魂或者叫全覆盖作用,如图1所示。

图1 教育理念作用示意图

该图准确传达了教育理念是学校文化之灵魂的思想,同时,也凸显了影响学生素质养成的是作为整体和系统品质的学校文化。这也再次表明学校办学理念和学校办学文化在育人中的重要性。它们虽是观念的或隐形的,却又无处不在地影响着学校的办学质量和育人质量,优秀的教育首先应当是办学理念和学校文化的优质。

2.实验中学学校文化构建的主要内容

(1)办学使命。一个学校的办学使命是指社会赋予学校所必须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实验中学的办学使命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即为每一位学生打造好继续学习的基础,身心和谐的基础和规划人生的基础。

(2)办学愿景。学校办学愿景是指对学校办学理想的形象刻画。实验中学的办学愿景是:营造思想活跃、人际和谐、学术气氛浓厚、不拘一格育人才的学府风范。

(3)价值追求。实验中学办学的价值追求为:开发潜能、超越自我,愉悦身心,服务社会,这一价值追求既强调了个人的价值,又体现出个人对社会的价值。

(4)办学精神。学校办学精神指的是对教职员工思想境界的倡导和描述。实验中学的办学精神是:实事求是,思学思新。

(5)学生培养目标。实验中学学生培养目标是: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自主发展、具有鲜明个性的现代公民。

3.实验中学办学的文化特色

办学的文化特色突出体现在办学文化的个性上,我们将实验中学的办学文化个性界定为:个性发展教育,并以此作为自己的文化品牌。

我们所理解的个性发展教育是主动发现和充分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各得其所、人尽其才地得到发展的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多样化人才以满足社会多方面需求并进而使服务人生和服务社会相统一的教育。

实验中学经过多年的这种价值追求,已形成了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优良传统,并形成了个性特色发展教育、个性心理发展教育和个性学习潜能发展教育的文化个性。

三、教育哲学指导下的课程文化建设

课程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的载体。

实验中学在推进新课程的实践中,一方面以求真务实的精神鼓励支持一线师生主动自觉实践新课程;另一方面注重对师生的实践经验甚至教训、反思进行总结并加以提升,即从教育价值观的高度加以审识和梳理,从而构建起具有实验中学特质的课程文化。概括起来,我们做了三件事。

1.树立全新的课程文化观

课程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教育哲学追求在课程设置、实施、管理中的具体体现。与旧的课程文化观完全不同的是新课程要求师生共同树立起一种全新的课程文化观,它的文化价值取向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文化它超越了知识的本位与学科中心的课程理解,要求课程与教学在基于学生原有学习经验基础上形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整体发展。当然它并不否认知识和学科在学校理论与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是从大课程观的高度,充分调动和运用一切课程要素的教育影响力,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1)我校的课程设置理念。高中阶段是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基的阶段,课程设置要适应未来社会对人的多样化的需求,不是让师生服从于学校的课程,而是使学校的课程为每个人今后多样化的发展和前途服务。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学校必须掌控课程开发与设置的自主权,以个性发展教育为依托,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

(2)我校课程设置的目标。课程设置的目标是指:明确所设置课程的针对性、指向性,明确各类课程的教育功能。我们将为学生奠定继续学习的基础、身心和谐的基础、规划人生的基础作为课程目标指向,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谐的学业知识,达到较高的学业水平,培养广阔的国际视野,成为有责任心的社会公民。

(3)我校的课程设置框架。实验中学本着课程设置要具有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要求,为学生提供了平衡的、共融的,具有挑战性的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内容。

2.制定全新的课程实施方案

高中课改方案是国家对高中段课程的总体设计,是国家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的总体叙述。课改方案具有课程设计的内在逻辑。在学校教育中,对课程方案的实施应该是一种体现课程理念、符合课程设计要求的操作性方案。一句话,学校的课程实施方案,应该结合学校的办学目标,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应该是课程方案在学校工作中的再创造。为此,我校在推进新课程实施中注重抓好五个领域文化要素的渗透及其相互作用。

(1)主体文化——让师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通过学习树立全新的课程理念,我们体会到,课程已不再只是特定的知识载体,不再只是“课程文本”,而是教师和学生亲身参与挖掘、寻找、创造的一个和谐的有机整体。也就是说,教师不仅仅是在传递课程文本,学生也不仅仅是容器,被动地接受灌输给他的知识,他们都是课程,特别是体验性课程和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创造者,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于是,课程实施的全过程赋予了师生共同体验、共同感悟、共同成长的文化氛围。

我校在新课程推进中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建立教师发展学校,邀请国内外专家讲学,开展学科文化创建活动等形式紧紧围绕新课程实施中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引发教师们对新旧教育理念的反思与碰撞,从而达成教育理解,生成教育智慧,实现教育创新。

同样,我校注重在课堂与教学实践中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并以优化学习方式为目标,倡导并创设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数学实验室学习、网络互动学习等多元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们通过独立思考、相互合作,主动构建起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引发内心的感悟与心灵的震撼,使“三维”教育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2)学科文化——让学校特色与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彰显

我校紧紧抓住新一轮课程改革给学校带来的难得的发展契机与挑战,注重从三个维度上不断探索与创新:一是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课程改革新观念给学校带来了发展的新思维;二是多元课程改革的实践为学校新文化的构建以及现代学校制度的形成提供了新的支撑;三是新课程改革的成果为重新发现学生、发现教师以及发现学校发展的可能性提供了新的角度,从而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主动发展,落实到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将实施新课程的过程变为师生共同进行课程开发、课程整合、亲身参与学习和创造课程的生动过程,使新课程成为一种在实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生长的动态系统,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完整文化。

我们从2005年至今已先后在全市举办了六届“新理念、新课程、新探索”展示汇报活动,同课异构、聚焦课堂上教师们的风采;主题班会、社区服务;180余门校本课程构建起独特的可供学生多样选择的丰富课程超市。跨学科教研、主题备课、模块式教学展现出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极大热情;阳光体育、阳光艺术等课程为学生奠定了终身健康与美育修养的基础等,这一切充分体现出课程文化构建中师生的巨大潜力,也为学校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活力。

(3)域外文化——增强了师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意识

教育国际化是现代教育最显著的特征,也是全球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培养适合21世纪国际型人才必备的国际视野、跨文化意识的重要选择。我校近年来在树立教育国际化的办学理念,确立教育国际化的育人目标,构建教育国际化的课程体系以及加强教育国际化的多边交流与合作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从承接欧盟教育委员会夸美纽斯项目到全球首家孔子课堂在泰国成立;从国际文凭课程的开设到合作办学项目硕果累累;从独家举办五届国际教育论坛到独立编撰共计18分册中泰汉语教科书,这一切都为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为培养国际型人才开辟了新路。

(4)社区文化——将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

学校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学校的存在与发展取决于社会的需要。从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看,要求学校趋向于多功能,并逐渐形成地区性的科教文化教育的服务中心,它采用一种灵活的并且适合不同学习者不同需要的教育形式,将校长、教师、学生、学校、家庭、社区紧密联系起来,一方面学校具有使校内全体成员共同制定与自己生命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发展目标,并促使所有成员不断学习和追求、激发出所有成员的潜能,去创造出富有生机的教育行为。另一方面,学校也需要周边外部环境,特别是社区发挥其资源的教育功能,给予学校本身无法替代的培育受教育者成功成才拥有辉煌人生的引领作用。

我校的家长委员会、家长社区学校、长期稳定的学生学军、学工、学农基地以及居委会、老人院等固定的学生长期做义工的服务社区,有效发挥其育人功能,使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搞得有声有色,而学生各种社团如话剧社、民乐团、国学社等近百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教育团体,为社区义演、为老人服务、为伤残人献爱心等,既锻炼了学生们主人翁社会责任感,又以一种文化辐射的形式长期影响着周边的文化氛围。

(5)环境文化——在新课程推进中润物无声

实施课程的平台不仅仅是课堂也不仅仅是显性的教育资源,应该让校园中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件师生身边发生的事件都形成一种无形的磁场教育功效,抓住并善于整合各种条件性(硬件)和素材性(软件)课程资源并使其为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服务,正是新课程的特色所在。

为每一位学生打好终身发展基础的价值追求,孕育着实验园独具匠心的环境文化氛围。当你走进实验园,在12000平方米的体育艺术馆中,开辟了书法创作室、陶艺制作室、声乐创作室、美术设计室、民乐创作室、交响乐演奏室、舞蹈室、艺术体操室等多个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专用教室。2004年又对原科学楼进行全面改造,建成了400平方米的心理科学实验室。此外,还建立起了33间创新实验室:技术类除原计算机教室外,开辟了汽车模拟驾驶室、通用技术设计室和通用技术车间,集车、钳、铣、刨为一体;虚拟空间实验室为学生发散思维、拓展想像空间提供了可能;数字物理实验室引进美国PASCO最新传感器系统,过去只凭老师口头描述的抽象结论,今天在电脑上全部直观显现;新思维实验室采用了无线上网系统,学生可让自己的思维尽情展开想像的翅膀……数字AV影像制作、天文探索实验、电脑机器人设计、编程高手俱乐部、生物组织培养室等一系列创新实验室的建成,为新课程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撑。这一切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而且将学生的创新思维、丰富的想像变为现实,成为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探究、自主学习的沃土。

总之,一所学校要想把课程改革实施到位,必须加强学校课程能力建设。课程能力是学校重要的发展力,它不仅是指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的能力,而且包括学校如何因地制宜开发学校校本课程的能力;不仅包括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而且还包括学校领导层面指导课改深入推进取得实效的能力。为此,我们认真总结梳理我校课程改革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以科学精神和新课程理论,规范提炼具有实验中学特点的课程建设模式及框架体系,从而为形成具有实验中学自己鲜明个性的课程建设规划蓝图,形成新的课程文化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3.建立全新的课程管理体系

制度的创新是新课程实施和发展的保证,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越来越感到原有课程管理模式不能适应新课程推进的要求,全新的大课程体系观要求我们跳出仅凭教务处一家独管课程的狭隘思维模式,充分调动和整合全校各部门的管理职能,才能将新课程的育人目标落到实处。我们结合学校的实践摸索,将学校的课程管理设定为以下结构:

(1)新课程领导小组:由校长及主管教学、科研的副校长和教务处主任、科研处主任组成。它的主要职能是决定学校课程的开设门类,审定教材,尤其承担各个维度层面课程的科学协调布局及育人指向。它是学校课程实施的指挥中心。

(2)课程开发中心:主要由校科研处负责。它的主要职能是以前瞻性的眼光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和未来社会需求实际开发有价值的符合学校办学理念的地方和校本课程,并对学校课程的设置、研发以及教师培训提出决策建议。当然,它还有引领开发广泛的校内外课程资源的职责,为更好实施新课程铺路搭桥。

(3)课程管理中心:主要由校教务处负责。主要职能一方面保证新课程实施全过程各环节的畅通,包括课时的分配、课表的设计、教师的配备、教研活动的落实等常规工作;另一方面确保为学生营造个性化发展的空间所必备的各种场所,如创新实验室、图书馆、专业教室等资源的到位服务。当然,课程管理中心还要协调各有关部门全权负责学生学分的认定。

(4)学生发展中心:主要由校德育处、团委及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负责。它的主要职能是针对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在选课的指导、未来职业的选择,未来生涯规划的引领等方面提供个性化的全方位服务。同时,学生发展中心还肩负为学生联系优秀指导教师,实行“导师制”管理,为学生选派优秀高年级的学生,实行“学长制”,以及帮助学生们管理好所有学生自主成立的各种社团组织,同时分管综合社会实践中的学工、学农、学军部分工作。

(5)科技创新中心:它是专门为培养创新拔尖人才而新建立的职能部门。它的主要工作是将研究性学习,以及科技爱好者协会下的各个科技、劳技小组社团综合和整合,针对科技含量较高、具有创新意识,特别是动手能力强的优秀学生提供高层次的活动操作平台,从而真正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为培养高层次出类拔萃精英人才服务。

“求真求实、思学思新”是实验中学办学的精神。“求思文化”是以“实验”命名的天津市实验中学在科学正确教育理念引领下,结合本校实际,不断学习,创造性工作,且不断超越自我开创学校各方面工作新局面的兴校之魂。

猜你喜欢
办学新课程中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在多解中学创新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