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品牌建设成效与思考

2012-07-24 07:22
四川农业科技 2012年1期
关键词:标志农产品区域

四川是农业大省,历史悠久,地域生态各异,农产品资源丰富,农耕文化厚重,长期以来孕育了一大批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和品牌打造,全面推进“质量兴川”战略,全省农业部门狠抓以农产品地理标志为主的农业区域品牌建设,重点打造六大区域,调整发展10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全面提升四川农业区域品牌价值,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品牌建设成效

1.品牌农产品数量增长迅速,初具规模 近3年,四川省新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69个,相当于过去10年区域品牌登记保护的总数。同时,“三品”认证数量逐年递增,全省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430个、绿色食品972个、有机食品389个。四川品牌农产品数量已初具规模。

2.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品质稳定 在历年的农业部抽检和省级抽检中,四川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抽检合格率都保持在99%以上,符合了四川品牌农产品优质安全的双重象征。

3.品牌农产品区域特色突出,效益显著 四川围绕全省区域特色,发挥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农业区域品牌,把地理标志的资源优势转变为品牌知识产权优势参与市场竞争。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四川泡菜”为代表的省级区域品牌和“六大重点区域”的特色品牌。

(1)大凉山区域 包括凉山、攀枝花2个市州。该区域走特色品牌发展路线,重点打造早市枇杷、晚熟芒果、清甜香烤烟、马铃薯、蚕桑、苦荞麦等特色农产品品牌。2009年“凉山马铃薯”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后,全州马铃薯种植面积203万亩,产量317万t,收入8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23.08%。

(2)川藏高原区域 包括甘孜、阿坝2个州。该区域走生态品牌发展路线,重点打造甜樱桃、酿酒葡萄、中藏药材、青稞、花椒等原生态农产品品牌。“汶川甜樱桃”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打造,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迅速提升,销量突破100万kg,总收入比地震前增加200%,产品供不应求。甜樱桃种植大户收入过百万,为汶川农业的灾后重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大巴山区域 包括巴中、广元、达州3个市。该区域走绿色品牌发展路线,重点打造富硒茶、苎麻、马铃薯、食用菌等绿色农产品品牌。大巴山地区利用其特有的土壤富硒资源,积极打响富硒系列品牌产品,尤以“万源富硒茶”出众,形成了种茶、制茶、卖茶、茶旅游、茶包装、茶食品产业一条龙,当地已建设成为全国绿茶优势区和川东北富硒茶核心基地与产销基地。

(4)金沙江流域 包括泸州、宜宾2个市。该区域走文化品牌发展路线,重点打造了早茶、桂圆、高粱、荔枝、烟叶等人文底蕴厚重的农产品品牌。区域内“宜宾早茶”品牌的成功打造,促进了川南早茶的产业发展。2010年,宜宾种植早茶18.9万亩,产量6000t,产值6亿元。同时,整合茶叶加工企业(业主)875个,授予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使用权企业10余家,初步形成了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标识、统一监管的茶叶产业集群。

(5)川中丘陵区域 包括广安、内江、资阳、遂宁、自贡、南充6个市。该区域重点打造再生稻、蔬菜、水果等大宗优质农产品品牌。区域内的“富顺再生稻”喜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成为全国第一例再生稻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

(6)成都平原区域 包括成都、绵阳、乐山、德阳、眉山、雅安6个市。该区域重点打造中高档优质稻、专用小麦、双低油菜、茶叶、蔬菜等科技农产品品牌。成都平原利用其自然环境优势,成功打响彭州“大地菜”品牌(即露地生产的安全、优质、营养的蔬菜),年生产200多个蔬菜品种,并将成为继山东寿光之后的全国第二大蔬菜产地交易中心。

二、品牌建设经验

1.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发展规划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区域品牌建设工作,将其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纳入了四川省政府的一系列重要文件。两年时间里,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对以农产品地理标志为主的区域品牌建设成效给予批示;省财政将省级农产品地理标志专项工作经费纳入预算;大多数地方政府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政策,申报成功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奖励资金在5~20万元不等,申报“三品”认证给予5000~20000元的补贴。攀枝花市政府对品牌建设的奖励资金最高,达到50万元。同时,四川省农业厅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农业区域品牌建设的意见》和《四川省农业品牌发展“十二五”规划》,针对全省品牌建设的地区,整合农业项目资金,将相关政策和资金予以倾斜,使品牌发展环境得到优化,提高了产品申报积极性,促进了产业的后续发展。

2.完善管理程序,强化科技支撑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在组建工作机构、落实专职人员的同时,及时制定了配套的工作制度,如《四川省农产品地理标志专家评审办法》、《四川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实施细则》、《四川省“三品一标”登记认证培训材料》等,保证了申报各个环节皆有规可依。同时,建立了“四川十大产业创新团队”,开展农业区域品牌研发与论证工作;成立全省农产品地理标志“专家评审委员会”,建立“专家库”,申报过程实行专家全程指导,不仅申报材料科学规范,也给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还依托现有培训项目,加强对乡镇农技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和产业大户在农业知识产权、品牌创建和先进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宣传和培训,增强其品牌创建和保护意识,提高其生产能力。

3.大力推行标准化,保障质量安全

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以标准规范生产、以标志保证质量。一是对申报的产品进行省级地方标准的完善,如已制定《四川泡菜》、《四川泡菜生产规范》。目前,正逐步将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转化为省级农业地方标准,使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和质量管理更加规范化。二是积极推行“区域品牌+企业(专合社、协会)+农户”的新型农业产业化模式,将分散的农户以区域品牌为纽带、以龙头企业为通道连接到市场,使农户可以分享全链条利益,企业品牌可以共享区域品牌价值,促进产业规模扩大。三是严格执行生产技术规范。品牌农产品的生产过程要求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切实做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四是加快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全省已累计认定“三品”生产基地6564万亩,创建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3个、园艺作物标准园44个、无公害农产品创建县12个,标准化示范带动能力不断提高,并促进产品质量的稳步提升。各类监测结果表明,各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基地)产品和“三品一标”的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均在99%以上。

三、几点思考

1.关于品牌发展环境 农业品牌发展环境直接决定着品牌建设的快慢、好坏,政府的重视程度、社会氛围等等都直接影响着农业品牌建设这个大工程。不难发现,在地方政府政策、资金、人才投入大的地区,农业品牌发展速度都较快,产业实力也较强,各级政府在统筹管理品牌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社会氛围的营造对品牌发展也有显著影响,搭建好的宣传平台,做好宣传营销策划,有利于品牌快速地扩大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因此,建议各地方政府将品牌发展和管理纳入本地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给予保障,加大宣传,加强管理;农业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发挥行业优势,加快对地方名特优产品的登记认证速度,切实履行起品牌产品的监管职责,维护品牌产品的公信力。

2.关于品牌建设主体 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行业协会是当前农业品牌经营的主体和核心,要建设大品牌,首先要强化品牌建设主体。一要增强主体实力。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带动、招商引资等,重点培育有较强开发加工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的企业、协会或合作社;二要加强资本运营。通过银行贷款,职工或社会资金入股,农户土地入股等多方式筹措资金,扩大生产规模,开发适宜社会需求的新产品,延长产业链。

3.关于品牌建设基础 培育、创建一个响亮扎实的农业品牌不仅需要政府支持和建设主体自身努力,还需要有规范的生产经营、严谨的监督管理和完善的品牌服务。一要推行标准化生产。通过完善标准体系,保障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有标可依;通过培训、推广使农户懂标准、用标准;通过示范基地建设,扩大示范效应,全面推进标准化进程。二要强化监督管理。包括生产环境的监测、认定,产品品质及包装标识的监督检查,生产主体的自律性管理,产地准出及追溯体系的建设完善等等,保障农业品牌的质量和信誉。三要完善品牌服务,充分发挥品牌评估、品牌推介、人才培训、技术服务、融资担保、信息咨询、法律服务等中介组织作用;加强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配套建设配送、产后存储、冷链物流等设施设备;健全农产品市场营销工作机构,加强农产品营销队伍建设,大力发展营销大户和农村经纪人队伍等。

农业品牌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充分争取和利用好各种社会力量,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市场拉动”的良性互动格局,共同促进农业品牌的培育、发展与保护。

猜你喜欢
标志农产品区域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多功能标志杆的使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认标志
首都的标志是只熊
分区域
医改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