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标准化菇房生产过程中有害生物的危害情况和防控问题,提高蘑菇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我们分别对大邑县王泗、三岔、安仁、苏场、韩场、董场等乡镇的标准化菇房生产过程中有害生物的发生危害情况和防控措施情况展开调查,针对主要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相应的防治对策建议。
1.农药投入品使用不符合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要求 据调查,70%以上菇农大量使用国家禁用的三氯杀螨醇(因三氯杀螨醇含有国家禁止使用的DDT)防治螨害,部份菇农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大部份菇农使用欧盟美国等禁用的多菌灵等杀菌剂防控有害菌,造成蘑菇农残超标,品质受损,出口受阻。长此以往,将会严重制约我县食用菌产业的正常发展。
2.培养料发酵不彻底 我县标准化菇房生产过程中培养料相当部份发酵不彻底,前期发酵翻堆不科学、不及时,发酵时间过长。后期发酵(巴氏发酵)温度掌握不好,有少部份温度较高,营养消耗过大,相当部份温度较低,通风差,杀虫、杀螨、杀菌不彻底。
3.覆土泥配制不科学 大部份菇农在配制覆土泥时加入稻壳,以解决覆土泥的通透性和持水量问题,是一项很好的技术措施。但是,却忽略了稻壳的消毒、杀虫、杀螨问题,人为造成菇房螨类及虫害较重。
4.栽培过程中管理不科学 主要表现在管理过程中,部份水分使用较多,出现黑床、烂床现象,通风透气差,霉菌发生较多,严重影响蘑菇正常生长。
5.菇房建设中附属设施不健全 菇房内虫害(菌蝇、菌瘿蚊)较严重,部份菇房减产绝收,主要表现无一扇菇房门窗安装有防虫网。
1.严格农药投入品使用 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要求加强行政管理工作,对销售使用高毒农药的行为进行打击,从源头上杜绝农药投入品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现象。不得已用药时必须要符合绿色无公害的要求,符合国外(主要是欧盟、美国)客商对农药使用的禁限用要求。
2.掌握发酵原理 培养料发酵必须按照有益菌克害菌的原理,前后发酵期间严格掌握水分,翻堆时必须匀准,巴氏二次发酵(后发酵)必须保持有氧发酵。温度掌握不能过高过低,须按巴氏发酵的要求进行,做到在培养料发酵过程中杀灭主要的螨、虫害及大量的有害杂菌。
3.覆土泥配制 对解决添加稻壳带来螨害较重的问题,在配制好后,对覆土泥进行药物熏杀(可用58%磷化铝5 g/m3),条件许可的进行堆沤发酵,杀灭覆土泥中的螨虫后才使用。
4.栽培管理 在栽培管理过程中必须按照“干长菌丝,湿出菇”的原则管理水分,出菇管水不能漏床。加强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有利蘑菇正常生长,减少有害杂菌的发生危害。
5.菇房附属设施 为从根本上解决菌蝇、菌瘿蚊的问题,在菇房的门窗安装60目的防虫网,在菇房内安装1~2盏频振式杀虫灯,可控制菇房内虫害的大量发生。
6.虫螨的防治 因防控措施不到位,在虫螨害发生时,可用2.5%天王星2000倍液喷雾防治;在虫螨害大发生时,可以用58%磷化铝5 g/m3熏杀,要求先大通风,然后密闭熏杀48小时。用磷化铝熏杀应注意安全操作,以免出现中毒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