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境、实验、实战理念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2-07-19 05:30唐建荣王育红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实境协同实验

唐建荣,王育红

(江南大学 商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一、引言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加强创业载体建设、创业过程辅导和教学模式改革,通过对学生系统化的专业规划指导,形成适合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教学模式和环境,强调学习的状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师生双向互动、共同研究,是创新性人才自主学习的土壤。[1]强调开放性策略,利用高校丰富的资源和多学科优势,使专题研究成为灵活、有深度的开放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实践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教学的结合,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进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和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社会实践对应用类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综合型创新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协同创新的教学模式顺应了人本主义和素质教育的倡导,具有开放性、多元性、交互性和跨时空性的特点。充分发挥整合性实践平台的优势,探索创新平台下的交互式学习模式,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实施创新培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2]。基于协同创新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事实上已经成为未来教学改革的重要取向,实境、实验、实战耦合的教育理念,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二、协同创新培养的理念

协同创新主要是指围绕创新目标,多主体、多因素共同协作、相互补充、配合协作的创新行为,其主要形式就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特别是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产业、地方政府进行深入融合,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与模式。协同创新的特点是参与者拥有共同的目标和内在动力,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资源平台,进行多方位交流、多样化协作。

协同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实践过程中,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主要围绕三大环节——实境教学,实验训练和实战应用,立足于区域产业而展开。其中实境教学是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实验训练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提升,实战应用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实境、实验、实战耦合的教育理念是适应新时代人才养成规律并结合新型人才培养的特点而提出的。

通过 “三实耦合系统”,创造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环境,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克服传统教育中理论与实际脱节的弊端。以自身办学方向和教学特色为路标,强调学生创新精神与务实能力的培养,加强和突出实践型教学以及学科交叉等教学环节,给学生提供自主创新学习的弹性综合平台,进而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形成由教师、企业、社会资源组成的公共学习环境,构建以学为主、以人为本的课程结构体系。“三实耦合系统”是协同创新计划在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三、协同创新培养的目标

实境、实验和实战系统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服务于地方经济为根本目标,通过建设一组既能满足实验课程教学又可用于学生和企业开展科研创新训练的仿真实验室,进而建设成可为科研开发和学科建设提供支持的现代人才和科研创新基地。通过学生参与和实践,将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可以进行多个层次的训练与创新。具体目标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目标:注重于实境教学、实验训练和实战应用三者有机结合的耦合系统以及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设计。在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真实场景”的体验式课程教学模式,实现问题导向和现场观摩相结合的实境教学模式、理论强化与实践模拟相结合的实验训练模式、理论指导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实战应用模式协调发展。

第二阶段目标:校内大实验平台建设向校外延伸,发展校企专业教学、实训的合作关系,建立区域性的实训教学网站,打造开放式耦合的实验平台建设。拓展远程教育,发挥示范效应,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完善和提高综合实验设备的配置水平,整合各实验资源,做到实用性、先进性和创新性相结合,提高实验教学内容的质量,与企业建立起一种沟通的渠道,使整个实验中心充分发挥资源共享、服务社会化的功能。通过平台建设,为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和复合型、创新型管理人才培养提供具有特色的管理体验环境。[3]

第三阶段目标:经过有计划地建设,以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与方法体系、实验教学资源体系以及若干实验室为骨架,以创新的实验教学内容为血肉,高效运行的有效机制为经脉,构建集指导、管理、教学、技术、服务于一体,以项目为驱动,面向区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与企业协同参与的实战应用方法和多学科交互融合的平台。加强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业工程创新平台建设,把实境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训实验模式的工具方法相结合,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

四、协同创新培养的模式

基于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理念、培养体系、教学体系设计而构建的实境、实验、实战的交互学习模式,通过对情景体验环节的事前设计、协同学习环节的事中协作以及成果交流环节的事后总结等方式强化在实境、实验、实战的交互学习模式中实验导师的作用。其具体模式如图1所示。[4]

图1 基于“三实耦合系统”的交互式学习模式

具体而言,该模式分为四大模块,简单介绍如下。

(一)实境教学模块

实境教学模块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1)课堂教学方式创新。其主要实现方式为强调课程群、学生能力与区域产业需求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区域产业典型企业为背景,实现课程案例库建设,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2)学生现场观摩体验。其主要实现方式为组织学生赴高新技术企业及中小民营企业参观学习,使学生在交流学习的活动中受到创造创新思想的熏陶和启迪,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二)实验训练模块

实验训练模块的主要内容是加强和完善校内实验平台的建设。在各门专业课程中后期,设计系列化的综合性、创新型、开放式的专业课程实验,让学生自主地发现生产、物流、服务等系统运行中的问题,开展专题项目实验训练,培养学生团队集体协作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实战应用模块

实战应用模式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1)开展以项目为驱动的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教育。依托区域产业特征,建立学生主题研究项目群,为学生提供主动实践平台。

(2)创新以无缝对接区域产业为目标的毕业设计模式。构建面向区域产业无缝对接的毕业设计模式,实现毕业设计选题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上岗培训的有机结合。

(四)模块间的相互耦合

从区域产业现场采集实境教学的案例、与企业合作进行开发实验训练课程、实战应用的项目回归区域产业的企业现场,打造实境教学模块、实验教学模块和实战应用模块的相互耦合,是“三实耦合系统”的真正意义所在。在协同式交互式学习模式的具体实施中,各阶段是相互推进、相互融合的,并没有特别明显的界限。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既是学习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又是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基于协同的教学模式扩展了教学内容,丰富了教学形式并培育了新的学习方式。

五、协同创新培养的途径

在对实境、实验、实验耦合系统的实践与探索过程中,建立以下新型人才高效协同创新培养的重要载体。

(一)建立多学科交叉的教学平台

注重顶层设计,主动对接区域发展战略,积极融入地方经济,为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提供方向指引;重塑学生的商业精神及经营理念,重视学生的商业伦理、企业文化、管理沟通、领导力等软能力的构建;打破知识壁垒,建立多维复合实验教学体系,推进多知识点、多专业、多学科的交融。系统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和实践平台。从教学体系改革、创业载体建设、创业过程指导等入手,强化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形成课堂教学、实践培训和社会实践三结合的独具特色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以跨学科基础训练为主体,通过基础训练使每位学生建立起最基本的专业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创业竞赛、创新实践训练和项目开发为主体,为多学科创新团队提供教学实验服务,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从事创新性科学研究及创业实践提供有利条件。

鼓励学生将课堂理论和实践应用紧密结合,通过协同培养模式,提升能力,打造精品课程。教师通过精心的研究创新型实验设计,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持续优化课程体系和不断改革教学内容。突出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实用性和竞争性。

通过专业骨干教师的海外培训计划、国内访问计划、企业集聚计划等,从“软实力”和“硬能力”两个方面提升教师水平,打造跨国界、跨高校、跨院系、跨专业以及跨企业的开放式实验平台,也是达成综合应用型人才协同创新培养的有效途径。建立“能力建设、知识探究、人格养成”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以学校导师、企业导师和国际导师为主导的产学研联合培养的“三导师”制,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聘任具有实践经验的管理专家指导教学,改变传统教育中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脱节的现象。跨学科课程的设计和创新项目,培养跨学科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国际化合作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合作能力;通过开设综合性课程、讲座等培养学生关心和领悟人类发展重大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

(二)构筑科研与教学的互动平台

师生交互探索的案例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所学理论知识的综合、深化,创造性的应对与解决现实经济管理问题。通过精心研究创新型实验设计,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实现以课堂为主的第一课堂、以实验室和实习基地为主的第二课堂、以社会实践为主的第三课堂的“三个课堂联动”的人才培养机制,推动实现学生培养的四个转化:自主化:以学生为主,学生自主创新、自主选题、设计、实施、分析、自主管理,教师启发、引导、点拨、评估;个性化:根据学生兴趣和社会需求,定制实验场景、实验目标、实验内容和技术路线,强调探索性,尊重个体差异;场景化:将实验室内部模拟场景与实验室外不确定、动态的现实环境相结合,提高学生应变与协调能力;体验化:校内实验与校外实习相结合。强调学生切身体验,感知、感受经济生活和企业管理实践,重构知识经验。

教学相长,与企业合作开展培训、制度设计等实践;学生学以致用,进行创业实践。实施团队建设拓展训练、实验课程训练、竞赛训练、整合性实践课程训练等实践模式;采用案例教学,通过深入剖析国内外知名企业,提供最切实有效的学习和交流经验。增设案例研讨课程,邀请企业共同参加案例分享活动,交流经验并由专家进行专业点评。通过实践与理论知识的整合提高学生的行动力,在教学中全面投入软件模拟、情景教学等国际流行的全新教学方式。

(三)构建各种竞赛的实战平台

以学生的能力提升为目标,以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转换为导向,在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校内外指导老师的核心作用,构造实境学习、实验训练和实战提升与“三个课堂”相对应的协同创新培养模式。形成重应用、重实践人才培养特色,推出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即培养学生创新、创意、创业三种能力,实现“三强”(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创业意识强)人才培养目标。从教学体系、创业载体、创业指导等入手,强化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形成课堂教学、实践培训和社会实践三结合的独具特色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鼓励、支持与指导学生参加诸如创业设计大赛、证券投资模拟大赛、营销方案设计大赛、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大赛等社会性创新大赛,在极大调动学生创新活动参与热情的同时,拓展实验教学的新空间,在实战性、竞争性环境中切实磨练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企业论坛、职业发展辅导、创业讲座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完善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通过参与中小企业论坛,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各种竞赛的实战平台,调动学生科研兴趣,增强专业素养,挖掘创新潜能,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拓展社会服务的辐射平台

建立以中小企业管理为特色的三创平台,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地方政府的咨询、为企业的培训,为金融行业、商业、服务业的策划开展各种社会服务,这些服务将为经济管理教学实验中心带来良好的社会声誉。

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创业教学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的开放性全方位学习,提高学生的创业竞争力。积极鼓励、支持与指导学生参加创业设计大赛,拓展实验教学的新空间,在实战性、竞争性环境中切实磨练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专业化的软件资源和高仿真的硬件环境、专业化的课程设计,嵌入创业辅导以及结合企业决策博弈理论,让学生充分拓展创业思维,培养创业的意识。建立以中小企业管理为特色的三创平台,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地方政府的咨询、为企业的培训,为金融行业、商业、服务业的策划开展各种社会服务,这些服务都将为协同创新培养模式带来良好的社会声誉。

通过实验教学来模拟仿真商业实战环境,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实干精神和创新意识,把原来学校分散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集中起来,实行资源共享集中,软件应用集中,实验项目集中,师资教学集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实验教学,形成重应用、重实践人才培养特色,推出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即培养学生三种能力(创新能力、创意能力、创业能力),实现“三强”(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创业意识强)的人才培养目标。

六、协同创新培养的优势

基于实境、实验和实战环境的教学模式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它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和探索,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5][7][8]。

(一)主动式参与

实境、实验、实战的交互学习模式是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习方式产生的一次革新,它代表了现代科技与教育结合的方向,较大程度地激发了教与学的兴趣,吸引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探索式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协同性学习

实境、实验、实战的协同性学习模式有利于发挥优秀师资的带动作用,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责任感,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协同学习,为学生实现自由选课和自主择师创造了条件。[7][8]从观望到参与,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有利于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能力素质,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学思行并重

实境、实验、实战的实验平台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学上的结合,有利于设计以学生为主导的理想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基于实境的教学要求师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行动,在行动中学习。

(四)开放式教育

实境、实验、实战的创业创新平台,以其资源的开放性共享,极大地丰富了研究、探索、实践的手段,是缓解教学资源短缺和优化配置教学资源的有效形式,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利于推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交互式学习,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是建立现代教学模式和提高资源效率的可能途径。

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将逐步成为高等人才培养的主流,该培养模式在高校教学改革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有利于将学生推向学术前沿;凝练科学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最后,在协作性教学的具体实施中,一定要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应用基于实境、实验、实战的各种教学方法和媒体手段,以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和能力的培养。

[1]钱国英.教育创新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5-8.

[2]陈浩,等.经验与创新:“政产学”协同培养人才机制研究[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0:12-18.

[3]徐瑗,陈统奎.重塑精神,重扬理想--对话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J].南风窗,2009(13):5-7.

[4]忻理军.基于Internet技术的互动教学模式[J].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2004(7):8.

[5]徐红彩,等.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模式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5(7):5-7.

[6]李红梅,罗生芳.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6(35):98-99.

[7]蒋林华.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07(5):10-12.

[8]唐建荣.基于网络环境的交互式学习模式[J].文献资料,2006(21):174-175.

猜你喜欢
实境协同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临床实境考核在眼科住院医师实践技能结业考核中的应用
“实境课堂”为青少年点亮前行之光——泰兴市少先队实施红色基因工程
做个怪怪长实验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