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继革
发达的农村公路运输系统,可以清除不同地区所存在的天然障碍,加速统一市场的形成,而市场竞争所形成的淘汰机制,又更加进一步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调整组合,最终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商品化,促进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
公路沿线地区将向着科技发展和分工深化,产业结构不断向深加工化、高附加值化发展,从而更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一种趋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而决定生产什么和怎样生产,因此在价值规律作用下,社会对农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必然导致农业加速由单一结构向非农业进军,使农业和非农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农业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如土地、水域、森林、矿产等)和社会资源(如劳动力、科学技术、资金等)。这些资源必须依赖于交通运输支持下的这些生产要素的流动、组合与利用。大力发展农村公路交通,改善农村的封闭环境,消除资源流动的地理障碍,从而实现资源在更大空间里的有效流动与合理配置。
农村公路的建设,对发展农村经济非常重要。只有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才能打破农村自然封闭的状态,才能使农村丰富的资源得到开发利用,才能使农村蕴藏的土地、矿产、森林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仅如此,还可以畅通与拓宽农村信息和商品流通渠道,使农副产品更好地进入流通领域,从而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提高生活水平。
农村公路的建设,无疑可以改善农村环境,有助于实施“引进外资”的发展战略;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可以加快农村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改善传统的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可以改善农村村容村貌,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农村公路的建设是推动农村快速发展、脱贫的必要因素之一,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刺激商业活动、加强地区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提高生活质量、推进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农村公路建设是脱贫的必要因素之一,农村公路在通达、教育和医疗设施、增强农业收入、刺激商业活动、加强联系与沟通、提高旅行速度、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来自亚洲的研究表明,如果有较好的农村公路,化肥成本会降低14%,农民收入增长12%,而农业产品产值则上升32%,而且方便的运输条件可促进农副产品的精加工、附加值。
城镇化是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城镇化进程面临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移,向城镇集中,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逐渐增加。另一方面是农业生产,农村生活质量的逐步城市化。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措施。农村公路是城镇化建设的基础性和先导性条件,有利于加强农村与城镇的连接,促进城乡一体化。随着农村公路的发展,农村客货运输能够迅速发展起来,方便人流、物流在农村与城镇之间的移动,一方面有利于农村富裕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有利于城市和城镇相关产业向农村转移,从而推进农村的城镇化进程,有利于促进农村环境的整治工作,塑造乡风文明建设良好的形象,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由于交通条件差,许多边远偏僻农民甚至一辈子都很少外出,根本不知道外部的情况,过着与外界隔绝的生活。农村公路开通后,打破了封闭环境,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使农民的活动范围扩大,内外交流增加,农民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感知外部新事物,接受新观念。农村公路为农民创造了相对全面的发展机会。随着边远偏僻地区农村公路条件的改善,农民市场观念增强了,沿线群众商品意识也增强了,从事农产品加工和流通、旅游和餐饮、手工制作和修理及外出打工的人也增加了;同时,贫困地区群众接受文化、教育、科技以及城市文明的机会也大大增加。
为了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方便农民群众出行,从2005年开始,全国掀起了大规模的“村村通”建设热潮,各地的绝大部分农村道路都有很大改善。农村公路的实施带来了农村交通环境的巨大变化,也带动了农村群众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