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喻宝才
冯柳/供图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称集团公司)发展建设任务繁重而艰巨,做好质量工作关键而紧迫。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质量至上、以质取胜,坚持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完善体系,加强监督,强化考核,全面提高质量工作水平,努力建设质量强企,为实现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目标奠定基础。要确保到“十二五”末,质量、计量、标准化整体水平达到优化级,相当于国际大石油公司目前的水平;到2020年,全部达到优化级,部分企业达到卓越级。
近年来,全体质量工作者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党组的要求和部署,克服困难、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集团公司质量管理水平持续提升,质量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质量工作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为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奠定了坚实基础。
理清发展思路,完善了质量监管体系。牢固树立“环保优先、安全第一、质量至上、以人为本”的理念,按照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要求,确立了“诚实守信、精益求精”的质量方针,以及“零事故、零缺陷、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质量目标,形成了以质取胜、建设质量强企的基本思路。加强对质量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了集团公司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实施了相关职能部门的重组,由质量与标准管理部统一归口管理质量工作,质量管理职责更加明确。各专业分公司、所属企业健全质量工作组织体系,基本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逐级落实责任、层层分解任务的工作局面。按照优化、简化原则,梳理、补充、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制定了《质量事故管理规定》、《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规定》等制度,促进了质量工作的规范化。强化质量监督,突出过程质量控制,产品、工程质量监督成效明显,工程质量监督步入正轨。扎实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体系建立率、认证率分别达100%和98.8%,运行有效性不断提高。
实施基础管理建设工程,夯实了质量工作基础。2010年,集团公司党组提出,用3-5年时间实施以质量、计量、标准化、流程、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管理建设工程。按照“部门负责、业务主导、项目引领”的工作方式,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源投入,开展顶层设计,培育示范典型,使工程实施见到了初步成效。特别是通过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了质量发展方向,通过强化计量和标准化等基础工作促进了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在计量方面,健全完善检测体系,加强计量器具配备,中高压原级计量标准装置通过国家考核,五个新建计量检定站点建设有序推进,测量过程管理逐步加强,交接计量管理进一步规范。在标准化方面,完善标准体系,狠抓标准的实施和转化,站队、站场标准化建设以及流程、操作标准化等工作全面展开,一批科研成果和管理经验转化为各级标准,一批国家、行业和集团公司企业标准细化为生产操作规程;加快推进标准国际化,促成中国与土库曼斯坦标准合作协议签署,集团公司技术标准能力开始得到国际认可。
持续强化管理,提升了质量发展水平。各单位按照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质量目标,增强质量意识,创新管理方式,加强日常质量工作,开展质量提升活动,质量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大力推行“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市场化运作,数字化管理”,大幅提高了油气田设计和建设质量。加快油品质量升级,车用汽柴油产品质量全面达到国Ⅲ质量标准,部分企业达到了国Ⅳ标准,一些化工产品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重视消费者利益,严守“三条红线”,不断提升销售服务质量,树立了中国石油品牌形象。开展长输管道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年活动,认真检查整改质量隐患,保证了管道的优质高效建设和运营。实施提速、提质、提效工程,提升了工程技术作业效率和水平,为油气核心业务提供了优质服务。完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推行“业主+PMC+EPC”主导模式,强化工程建设过程监控,有效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提高装备制造水平,开展“三轮八年”质量提升工程,改进产品质量和性能,保持了较高的质量稳定性。矿区、金融等业务都充分发挥服务保障职能,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为公司科学发展和员工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
质量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体现国家文明程度,同时也体现着产业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做好质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质量是企业价值、品牌、形象的基础,是技术创新、资源配置、人力资源素质等因素的集成,也是制度、文化、诚信等方面的综合反映,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加强质量管理,推进质量发展。
要抓好企业质量工作,需要把握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质量与企业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价值取决于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及认可程度。企业必须能够满足需求,才会有价值,有生存发展的机会;满足需求的能力越强,越会得到认可,企业就越能体现价值。从质量的内涵来看,质量正是企业满足需求能力的综合反映,具有很好适用性的产品和服务才是消费者需要和认可的,质量决定了企业的价值。企业必须通过管理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确保其能够更好地满足需求,才能在此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而且质量越好企业价值越高。但是应当看到,消费者倾向于选择质量相当而价格更低的产品和服务,企业与竞争对手竞争的内容不仅包括质量,还包括效率。企业在提高质量的过程中也要关注经济性,在价值被认可的前提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证自身获得合理利益,增强持续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实现企业利益与社会价值的协调统一。
质量与技术。技术是质量的支撑,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持续改进质量的决定性推动力量和制约因素。一般来说,产品的产生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存在市场需求,根据这种需求研发出产品,如现代电子信息产品的出现;另一种是发现一类资源,对资源进行研发,生产出具有一定特性、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产品,如石油石化产品的开发。无论哪种情况,产品的产生都是基于技术上的突破。由于产品与产品质量的形成和发展是同步的,产品适用性的要求又是无止境的,加之市场竞争持续存在,这就形成了企业持续提高质量的动力。企业依靠技术上的突破生产出新产品,依靠技术进步改进、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以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同时质量的运转按螺旋曲线向上攀升,每一次攀升都是市场需求改变而引导技术创新的结果,质量提升的过程也推动了技术进步。我们要把技术创新作为提高质量的重要抓手,继续扎实开展技术研发攻关,组织创新活动,突破关键技术,形成特色技术系列,并加快科研成果的标准化和专利化,积极应用新技术,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服务,提升产品档次和服务水平。
质量与管理。管理是质量的根本保证,质量是管理的综合体现。企业通过管理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使质量要求和目标体现在各环节之中,最终生产出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或提供符合客户需求的优质服务。质量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全过程的,是以人为主体的,是系统全面的。抓好企业质量管理,一方面要加强质量保证和控制,建立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形成管理主体分明、责任界面清晰、要素及其要求明确、方法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获取客户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信任;加强过程监控,将各环节的质量检测结果与标准进行对比,采取措施进行调节,实现持续改进。另一方面要强化质量问题的责任追究,按照“谁主管、谁尽责,谁监督、谁负责”的原则奖优罚劣,明确责任追究的原则、力度,出现质量问题严肃处理,确保质量管理制度有效执行。加强和改进企业质量管理,需要不断提升各项基础管理能力,特别是计量和标准化管理。我们要把计量作为“基础中的基础”,把标准化作为保证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通过不断强化计量和标准化等基础管理工作,为持续稳定、提升质量提供有力支持。
质量与文化。企业之间的竞争更深层次的是文化的竞争。对于企业来说,质量是外在要求,更是内在追求,涉及质量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质量监管等属于外在要求、而且是最低的要求,优秀的质量文化则属于内在追求、而且是更高层次的追求,是区别于其它企业的本质性标志。合格的质量往往只是满足外在要求的结果,优良的质量则是实现内在追求的结果,卓越的质量却是持续打造优秀文化的结果。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品牌经济,企业必须依靠质量树立品牌形象,赢得社会尊重。企业品牌的形成是自身行为长期化的结果,将价值追求、质量精神持续融入到生产经营全过程是企业的文化投资行为。企业通过始终如一地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使道德、信念、诚信等品质储蓄到市场中,增量渐进,量的积累导致质的提升,当客户认识到企业行为可以预期、使用产品满足要求又没有任何风险而愿意优先选择时,企业就将收获品牌价值,也可称之为文化溢价。我们必须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石油特色的质量文化,突出诚实守信、持续改进、创新发展、追求卓越的质量精神,持续提升产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产品质量体现在施工的每一个细节。兆金/供图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要认真学习纲要内容,领会精神实质,不断更新观念,明确质量发展目标定位,尽快发布质量发展规划,完善促进质量发展制度体系,创新质量管理体制机制,开展质量素质提升、可靠性提升、服务质量满意度提升、质量对比提升等工程,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地抓好落实。重点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严格恪守《中国工业企业全球质量信誉承诺倡议书》的质量承诺,以诚立身,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社会形象。各企业要加强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分析评估,保障质量安全,更加关注员工、消费者、投资者及合作方的利益,保持生产、消费等过程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以质优量足的产品、一流的工程和满意的服务履行好社会责任,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持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要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推进体系文件与现有规章制度、标准规范的融合,扎实开展体系认证评审,加强体系运行考核,确保体系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加强对供应商和承包商的质量保证体系审核,包括对重要一级供应商的主要供应商和一类承包商的主要分包商的质量保证体系,也要严格审核。推广先进技术手段和现代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广泛开展质量改进、质量攻关、质量比对、质量风险分析、质量成本控制、质量管理小组等活动,不断强化日常质量管理。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强化质量过程控制,开展质量统计分析,完善质量追溯体系,严格质量检验和计量检测,加大产品质量抽查和工程质量监督力度,确保质量持续提升。要积极践行“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核心价值观,努力创建质量发展文化,营造良好的质量发展环境,激发员工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质量人才队伍,增强全员质量意识,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进一步完善质量工作机制。要明确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质量职能定位,明晰工作界面,落实质量主体责任。尽快建立质量评价和考核机制,对各企业每年质量管理运行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将考核结果与企业领导人员的业绩考核挂钩,实行质量否决和责任追究。建立质量奖励机制,恢复质量管理奖评审工作,对质量工作成绩突出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树立标杆、表彰先进,鼓励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建立资源投入机制,在基础设施建设、质量隐患治理、质量检验设备和计量器具配备、标准制修订等方面给予投资和经费支持。加快信息化建设,搭建质量计量标准化信息平台。
认真实施基础管理建设工程。基础管理建设工程的顶层设计已对质量计量标准化工作明确了定位,要按照全面加强、全面覆盖、全面提升的目标,认真做好质量计量标准化单项能力提升工作。要加强计量器具的配备、检定和计量技术的提升,推进测量管理体系建设,健全各类量值溯源体系,进一步夯实计量基础。按照“标准先行、面向国际、执行有力、注重实效”的原则,建立完善统一先进、国际同行认可的标准体系,增强标准的科研基础,依据技术创新成果提升标准水平,加快标准国际化进程,推进标准互认和与技术的协同,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经营,促进标准成果的转化和固化,加强标准化反馈、评估和改进,增强主导力,扩大影响力,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