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个性 快乐表达(1)

2012-07-18 00:00:00宋芝文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2年26期

写作前言

明代文学家袁宏道说:“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有时情与境会,顷刻千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魂。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同学们在写作时也要写出真情,写出个性,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充实,血肉丰满,充满生机活力。

这正如《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表述自己的思想”“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进行作文。个性写作本来就是作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国家现在提倡的教育理念是个性学习,快乐做人,同学们的写作自然也应该展示自我,书写性灵,表现成长中的快乐。

专题训练

1.请以“我成长,我快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写作提示:人生是一本读不完的书,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步都是书中的一字一句,记录着成长的点滴。成长是知识的增长,是性格的完善,更是心灵的升华。成长中,我们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团结,学会了与人相处,学会了自立自强,学会了自尊自爱,也学会了辨识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收获了知识,收获了美德,更收获了快乐。经历得越多,成长得越快,快乐也就越多。

一要感情真挚。真情最能感人。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就是要选取那些有自己真切体验和感悟的材料,表达过程中叙述描写要生动具体,着意刻画细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投入真情才能使人感动,激发起读者共鸣。

二要立意高远。同学们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写作时仅限于叙事,立意不高。本文题在写作时,不一定非得选择重大题材。同学们可以从小事情、小场景、小角度入手,通过展现自己情感变化的心路历程,以小见大,突出并丰富“我成长,我快乐”这个中心。

三要巧妙构思。本题适宜写成记叙类文章,而记叙性文章的出彩处还在于新颖的结构。如日记体的运用,小标题和题记的运用等等,都会成为作文的亮点。

2.请把下面的作文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题目:“我骄傲,因为我 ”

写作提示:打造亮丽的标题。从标题已命部分的“骄傲”一词来看,填入的内容必然是具有乐观向上的积极意义的,可以补充的词语(短语)有“战胜了自卑”“在茁壮成长”“找回了自信”“昂首阔步”等,这样新颖别致的标题容易打动读者。

精心选材。就本文题来说,选择的材料一定得是自己感受最深、最能体现“我骄傲”的典型材料。同学们可以写自己在成长中战胜挫折,走向成熟;可以写自己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却愈挫愈勇,笑对人生;可以写自己在青春困惑中知错就改,阳光直行;可以写自己在优越的物质生活中战胜种种诱惑,做一个乖孩子……无论选取何种素材,同学们都要注意在写作中努力展现自己积极向上的精神和不断进取的思想意识。

展示精美哲思。写作这样富有人文气息而且充满生活情趣的作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叙述过程中以议论抒情之笔点出文章内在的意蕴,让情感与思想共舞,充分展示个性才情。这篇文章的写作要做到表达灵动,情理交融,才能彰显文章的个性美、诗意美、哲思美。

3.请以“与美同行的路上”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写作提示:分析标题的含意。“美”是写作的重点,是标题的中心词;“路上”具有多重含意:这个“路”可以是实的,你可以写自己在路上发现了美的事物或者景象;也可以是虚的,你可以写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发现了美,在行动中发现了美,在阅读中发现了美。不管采用“路”的本义还是比喻义来构思,你所写的内容必须是“美”的,是能够触动人的情感或灵魂的人物、景物、事件或场景。

捕捉细节之美。生活中有许多可以触动我们情感的细节:一声真挚的祝福,一个鼓励的眼神,父母日渐增多的白发和粗糙皲裂的大手……这一切都是“美”的细节。同学们可以从这些小的角度切入进行写作,从生活中挖掘出情感的源泉,从细微之处具体生动展现对生活“美”的认识与感悟。

展现时代之美。同学们可以通过叙写身边的小事,如风俗的变迁、新农村的建设、通讯交通方式的丰富,表现时代热点,进而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对祖国的赞美之情,讴歌时代新风尚。

精品素材

【名人名言】

1.乐趣不在人们手中,就在人们眼里;一旦享受它它就会消失,如果憧憬它它就会出现。——[英国]蒲 柏

2.我不唱不喜欢的歌,不穿不合适的衣服,更不会变来变去。我始终忠于内心。——[英国]阿黛尔

3.怎样思想,就有怎样的生活。

——[美国]爱默生

4.面对光明,阴影就在我们身后。

——[美国]海伦·凯勒

5.快乐的微笑是保持生命康健的唯一药石,它的价值千万,却不需花费一文钱。——[美国]奈斯比特

6.我们不必羡慕他人的才能,也不需悲叹自己的平庸,各人都有他的个性魅力。最重要的,就是认识自己的个性,而加以发展。

——[日本]松下幸之助

7.每个人都有他的隐藏的精华,和任何别人的精华不同,它使人具有自己的气味。

——[法国]罗曼·罗兰

8.一棵树上很难找到两片叶子形状完全一样,一千个人之中也很难找到两个人在思想感情上完全协调。——[德国]歌 德

9.别人认为你干不成的事你干成了,这就是人生最大的乐趣。——白哲诗

【事例素材】

1.奋斗的左拉

有人面对贫穷会一蹶不振,有人却能以贫穷为动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左拉年轻时很穷,为了抵挡饥饿,他拿捕雀器在屋顶上捉麻雀,用挂窗帘的铁丝将麻雀串起来在火上烤着吃;为了坚持写作,他把仅有的几件衣服也送进了当铺,只能用被子来御寒。偶尔得到一个蜡烛头,他竟会如过节似的高兴,因为这意味着今夜可以读书写作了。正是贫穷磨砺了他的意志,他才得以写成了轰动一时的《卢贡·马卡尔家族》。

2.愈挫愈勇的艾柯卡

艾柯卡是美国汽车业超级巨星,他那誉满汽车行业的推销术曾为福特公司创造了上百亿美元的财富。可是1978年7月13日,艾柯卡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嫉贤妒能的老板开除了。老板把他赶到一个仓库中的小房间,还美其名曰这是在艾柯卡还没有找到新工作之前给他的办公室。在奇耻大辱面前,艾柯卡没有消沉。在被解雇受辱之后,艾柯卡接受了要他担任濒临倒闭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裁一职的邀请,他以卓越的管理才能,使克莱斯勒公司喜获新生。仅1984年一年,他就为公司赚取了24亿美元的利润,比这家公司前60年的利润之和还要多!顽强的精神、超群的才智、辉煌的成就,使得艾柯卡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

3.心中要有一盏不灭的明灯

尼科罗·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被人称为“独弦琴上练出来的小提琴家”。他的艺术道路坎坷不平。他出生于一个小商人家庭,家世并不显赫,他还曾因为政治犯罪坐了20年牢。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坚持在狱中学习。他在狱窗边,用一把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坚持苦练,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在演奏技巧方面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奔放不羁、富于激情的创作和演奏,对同时代的浪漫派作曲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4.大事由小事做起

出生于河北省南河县大会塔村的王宝强,6岁开始习武,8岁至14岁在嵩山少林寺做俗家弟子,之后来到北京闯天下,在各个剧组当武行做群众演员。现在,王宝强终于圆了儿时的功夫明星梦。王宝强的成功,在于他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突击”之路,否极泰来,畅通无阻。从傻根到阿炳再到许三多、板凳……这些人物其实是有着共性的,他们都是一根筋,属于认准了一个理就一走到底的类型。

有人说,“士兵”改变了王宝强的一生。也许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像许三多那样笨的人,但很多人缺乏的,正是他身上那种坚持和认真。许多和王宝强年纪相仿的年轻人,常常爱犯一个错误,他们总以为身边的小事和未来的成功没有必然的联系,或者总觉得它们与理想的距离遥不可及,而王宝强恰恰与他们相反。莫非,他真的有着“树先生”那样的“先知先觉”?那倒也未必,但王宝强却有着别人没有的“傻气”,他说:“人不怕做小事,就怕你不认真做事。”

从这些事情上看,王宝强的成长历程甚至算不上什么“奥秘”:“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不要轻视做小事,大事是由小事做起的”,这些至理名言,或许可以为王宝强的成功,也为普通人的奋斗,给出最为晓畅也最为深刻的答案。

◆片段欣赏

1.什么?马克·吐温是美国作家?这本书也不是什么商业经济方面的书?谁说的?请站起来!谁?请站起来说!这使我非常惊讶,竟然有人说马克·吐温是个美国作家,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马克是什么?难道这也不知道?马克是德国货币,听好,是德国货币!美国货币是美元,法国货币是法郎,英国货币是英镑,德国货币是马克,这难道也不知道?

马克是德国货币,那么吐温呢?什么?连吐温也不知道?真的不知道?吐温是英语,吐是二,温是一。所谓马克·吐温就是21个德国马克,按照现在官方的汇率,也就是110多元人民币。这本书就是21个德国马克的演说。马克怎么会演说呢?我想大家都知道,马克是货币,货币就是钱。以前是说谁有权就听谁的,如今是说谁有钱就听谁的;钱如果不会说话,那怎么能叫别人来听呢?钱非常能说话,不但会说中国话,还会说英语、法语、德语、日语、世界语……在当今世界上,钱是最会说话、最有发言权的了!

——沙叶新《为推销〈马克·吐温幽默演说集〉所作的严肃的演说》

点读:这真是一个妙趣横生的片段。说“马克是德国货币”,“吐温是英语,吐是二,温是一”,作者对现实的讽刺可谓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如果作者仅仅满足于平铺直叙,那么原本有些生趣的内容也许会变得枯燥;如果作者只是用普通的文体进行表达,也不会出现这么多令人忍俊不禁的语言与情节。正是由于作者智慧地选择了演讲体这一富有激情的表达方式,于是原本风趣的内容变得更为幽默而夸张了。如此笔墨,谁不喜欢呢?

2.追求者进入了戈壁,向沙漠走去,遇到一位老者,老者说:“年轻人,别向前走了,前方有碎石,会磨破你的双脚。”追求者粲然一笑:“前方是我追求的目标,那里有我的理想。什么碎石,什么粗砂,就让它们磨破我的双脚吧!就让那淌下的一行血迹化成一粒粒的种子吧。待我找到甘泉,这里便是绿洲。”他依旧不停地向前走,依旧走得沉着,坚定,走得执著,自信,勇敢,可换来的仍是骄阳与热浪。追求者的双唇干裂了,脚磨破了,他昏倒了,但在那依稀的视野中,他仿佛看到了绿洲,看到了希望。风沙对他说:“歇歇吧,胜利就在前方。”追求者说:“不!越是到最后,就越不能放松。只有坚持,才能找到真正属于我的胜利。”追求者拖着疲惫的身躯,缓缓向绿洲爬去。

——《追求心中的绿洲》

点读:淡淡几笔人物对话,塑造了一位在沙漠中艰难跋涉、即使口干舌燥也执著追求心中“绿洲”的追求者的坚忍形象,意味隽永,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