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个性 快乐表达

2012-07-18 00:00:00宋芝文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2年26期

主题解说

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他人的特质。简单说来,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个性是个人品格的各个方面,如智慧、气质、技能和德行。近几年中考阅读或者写作命题中,“自我”成了主流话语,符合新课标精神与时代发展,这是在鼓励同学们抒写自我成长、张扬个性风采。

突出个性、快乐表达其实指抒写真性情,抒发真感悟,鞭挞假丑恶,讴歌真善美。

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得失成败、志愿追求,都能激发我们去即兴挥毫,以张扬个性,宣泄情感,放飞情思,咏叹人生,从而感人心扉,悦人心神,诲人自省,益人心智,不亦快哉!

美文在线一

80后农民工的“冠军之路”

□刘丽娜

去年12月,全国纺织行业纬编工职业技能竞赛在江苏江阴举行,即发集团普通挡车工杨敬双在来自全国12个省份84名决赛选手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冠。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杨敬双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

2004年8月,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的中专生杨敬双应聘进入即发集团颐和公司,他没能从事管理工作,而是成了一名一线工人。“刚进厂时,玩心重,工作并不积极,”杨敬双有些不好意思,“别看我现在一个人能操作9台双面螺纹机,全年无织疵;刚出徒那会儿,我只能操作3台单面机,最多的时候出过好几匹疵点布呢。”

2006年发生了两件事,彻底改变了杨敬双的心态:一是即发集团组织工人们进行技术比武,有些成绩好的工人直接晋升为管理人员;另一件事是他恋爱了,爱情的力量让他重新审视自己:怎样才能赢得爱人的芳心,承担起一个男人的责任?从那时起,杨敬双痛下决心,一定要在岗位上干出名堂来!

为了提高操作效率、降低疵点率,杨敬双几乎请教遍了周围的老同事,除了看同事们的操作,他还自己琢磨着改进。为了练技术,杨敬双没少流汗,甚至都急哭过。那还是刚出徒不久,有一次,杨敬双织的布上出现了散花针,这种疵点最不容易看出,1米宽的布面上会出现类似于小米粒似的不规则的、纵向小空隙,隔了几米才出现一个,杨敬双停机检查,却总也找不到准确的疵点位置,但倔犟的他坚持自己找到疵点。杨敬双给师父迟克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小伙子机灵,爱思考,善于总结,出了问题,不会立马问,而是先自己琢磨,明白了,就去干,然后问问你干得对不对;不明白,一定会打破砂锅问到底。”

杨敬双的妻子说,杨敬双有一度挑错纱总是失误,那段时间就连睡觉的时候,杨敬双都是在说跟挑错纱有关的梦话。

连续多年,杨敬双都是厂里的优秀技工。最近,杨敬双下班后多了一项任务:进修本科文凭。他的职业规划是向管理方面发展,他身边同事的成长轨迹给了他启发:同去参加全国纺织行业纬编工职业技能竞赛、获得第四名的于发先比杨敬双小一岁,2007年高中毕业后进入即发集团颐和公司和杨敬双在同一个车间工作,他早已自学出企业管理的大专文凭了。师父迟克彬中专毕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顺利完成订单,和其他两个工友一起,利用3个晚上的时间,紧急攻克技术难题,研究出了化纤品种毛针解决办法,节省了换针资金,提高了坯布质量。身边的榜样既是杨敬双前进的动力,也是他踏实工作的定心丸。

为此,杨敬双平日在家里,从没有撂下过企业管理专业的学习,看书、上网看学习视频,是他每日必做的功课。在单位,除了织好布,做好挡车工,他还开始学习维修技术,他也想像师父迟克彬一样,用新技术为公司赢得更多的订单,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

(选自《青岛日报》2012年2月26日,有删改)

阅读品鉴

这名80后农民工,由刚开始的一名普通的一线工人,到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冠军,走上这条成功之路是因为杨敬双有一个积极的心态:不服输、虚心求教、精益求精,最终才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本文在讲述杨敬双的成功之路时,采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他思想和行为发生转变后的一系列事件,增强了可读性。

阅读练兵

1.为了提高操作效率、降低疵点率,杨敬双具体做了哪些工作?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说出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3.根据文章内容,请谈谈你对杨敬双这个人物的认识。

4.阅读全文,结合杨敬双的事迹,谈谈本文对你有何启发。

美文在线二

好鸟未必登高枝

玲珑剔透话琉璃

□宫 昊

北京料器,古称“琉璃”,今称“料制工艺”,是在中国传统琉璃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种工艺美术品,历史悠久。其外观晶莹如玉,玲珑精巧,逼真传神,色彩斑斓,因此它既有玻璃的特点,又有琉璃的成分。北京料器成为了一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会这一绝活的人已经是凤毛麟角。料器技艺的第六代传承人邢兰香,目前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级料器工艺美术大师。

邢老师热情地向我们介绍说:“其实料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的北京皇城。当时的料器,因为风格清秀、做工细腻、配色丰满,成为专供皇家御用的奇珍异宝,甚至曾一度作为准许出入皇宫的信物凭证,是顶级华贵的礼仪饰品。料器技艺更是皇家的绝密工艺,绝对不能外传的。在当时,宫廷料器比黄金还稀有昂贵!”

谈起学习料器的经历,邢老师好像又回到了当年:17岁时,邢老师被分配到料器厂上班,经3年严格学习后出徒,她每天跟着老师傅们学,自己不断琢磨,不断练习,勤勤恳恳。“那时候做料器使用的是油灯,车间里熏得满是油烟,夏天还很热,老师傅们拿着料器棒在油灯上烧,脸上又是油又是汗的,衣服也挺脏,不是个干净活。”和邢老师一起分配到料器厂的学徒工,本来有三十几个人,结果第一次参观完厂子人就走了十几个。“那活又脏又累的,环境条件太差,学徒工挣钱又少,人家就都走了,要求重新分配”。可邢老师还是留下来了,因为她觉得这活有意思,自己想把它做好,做精致,做得像老师傅们制作的一样生动形象,被人欣赏,于是她就一心一意、踏踏实实地干着,以后也从未动摇过,考虑改入其他行业。“梅花香自苦寒来”,邢老师制作料器的水平越来越精湛,她的一些精美产品,曾被当做国礼送给外国首脑。

谈到对料器的热爱,邢老师说:“从我17岁进厂当学徒我就爱上了它,料器艺术带给了我一生的乐趣,因为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受限制,不像模具是有制约的。料器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每一个制作都是独一无二的。绝活,绝活,绝的就是手里这活,模具机械化生产永远代替不了手工制作的魅力。”

让邢老师痛心的是原料制作配方的失传,虽然技艺还在,但很多经典的作品再无法复现,那遗存下来的老料作品就成为绝品。邢老家中一条栩栩如生的“中国龙”,身长30厘米左右,通体呈透明的蓝色,让人联想到了古代神话里的海龙王。这条“龙”有很多外国人想高价收藏,都被她拒绝了。她介绍说,因为制作这条龙的原材料已经没有了,自己不能为了一时的利益而把好东西都卖了,总得给后代留下点什么。

如今已经63岁的邢兰香老师已是满头白发,但身体硬朗,她说自己会尽最大努力将料器工艺传播到一个高度,一直坚守到自己生命的最后,她希望有更多的人将传统料器手工艺术传承下去。“光有手艺只能说你是一个合格的料器制作者,而要想在这里面干出些门道,你得真正热爱它,迷恋它。”

(选自《中国中学生报·大制作》2011年12月,有删改)

阅读品鉴

本文选材精当显精神。作者选取了邢兰香老人学艺生涯的自述,展现了她甘愿为料器艺术献身的可贵精神;她珍藏“中国龙”,拒绝外国人高价求购的行为,表现了一个有良知的艺术大师不慕名利的博大胸怀。

本文多采用语言描写,展现邢兰香老人的精神风貌。“言为心声”,用人物的语言直接展示人物的特点,是这篇文章的突出特点。

阅读练兵

1.文章第三自然段中的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谈谈你的看法。

2.很多外国人想高价收藏“中国龙”,为什么邢兰香老人最终都拒绝了?

3.文章结尾邢兰香老人说:“光有手艺只能说你是一个合格的料器制作者,而要想在这里面干出些门道,你得真正热爱它,迷恋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美文在线三

张渺:80后少女的文学梦

□高 平

张渺的成名始于8年前。2001年,准备考高中的张渺实在抵挡不住创作的诱惑,开始在初三时写起了小说《蝶影飞花》。她的小说源自于她记梦的日记本《蓄梦集》。张渺说,从小她就有写作爱好,许多有意思的事情如果不能诉诸笔端心里是很难受的。她有一个笔记本,是专门记梦的,这里记录着她自己的每个梦,都是一个个情节离奇的故事。

张渺在《蝶影飞花》的后记中这样写道:“今时今日,我终于完成了《蝶影飞花》。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他们给了我启蒙教育,他们在我年幼时就把我领入了书的世界……”

在幼儿园的时候,张渺就开始写童话,而且把周围的小伙伴写进故事,一个个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惹得小伙伴们围着她看故事进行到哪里了,很在乎自己的命运。电视播放的连续剧,让张渺着迷,她把小伙伴们招呼到家里演起戏来。窗帘、床单当做戏服,抽来妈妈的纱巾包在头上。长袖飘飘,轻纱飞扬。

从小学开始,父母就给她列出了“必读书目”。张渺先后阅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世界文学名著以及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她广泛阅读,迄今为止金庸的武侠小说和倪匡的科幻小说她一本不落全部读过,有的还读过好几遍。

张渺的父母说,孩子爱看书,我们从来不干涉,要爱护好孩子的兴趣,并为孩子的爱好锦上添花。为了鼓励孩子的文学创作,我们选择恰当的时候自费给张渺出书,让她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自信。

由于写作耗费了张渺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考高中时,张渺差6分没有考上自己心仪的高中。当时张渺非常难过,“整整两个月,我把自己埋进文学的世界,拒绝抬头,拒绝面对亲友,每看见父母端平的眉梢,我的呼吸仿佛就停止了。于是我暗暗告诉自己,我不比别人差。”

于是张渺开始疯狂学习语数外等功课,加入广播站、学生会,创办话剧社,继续自己的文学梦。高三时,不仅写出《风过无痕》,而且顺利考入中国传媒大学。张渺说:“不可放弃的决心,使我恢复了散落一地的自信心。”

“深海生物的多样性,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都多。海洋深处的奇妙景象如同梦境,或者,梦境中的深海体验,才是人类对这个远古时期生命起源的地方残留的记忆?我们迄今所知最古老的物种,仍然在这个深入海底与世隔绝的地方,掠食,或被掠食。”

这是2008年张渺在观看了美国和加拿大联合出品的《深深的海洋》之后所写影评《深海交响曲》中的一段,似乎言外之意在问:为什么地球不能有更多的多样性?

目前,张渺正在为毕业后的出路做规划,文学已经是她不变的追求。正如她在《小说创作的价值》这篇论文中所言:

每一笔文字都是有分量的。从小处说,这是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信念伦理的重量;从大处说,是数百万年人类文明进化累积起来的、厚重的历史文化的重量。从文明、文化,具体到小说存在的那一天起,上下四方,古往今来,早至《神曲》,便已在形象捕捉时对芸芸众生投以一双多愁善感的、宽容的眸子。

(选自《光明日报》2012年2月23日,有删改)

阅读品鉴

平凡的人生,不平凡的目标。张渺曾经因为写作耗费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而没有考入自己心仪的学校,这是一种个性;但她坚信自己不比别人差,经过努力,她不但考取了名牌大学,而且成就了自己的文学梦想,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这也是一种个性。不欺人生,人生不欺。本文叙述简洁明快,语言洗练。

阅读练兵

1.从文章内容来看,张渺感谢父母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2.你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含意?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解说。

3.你从文中读出了张渺具有怎样的个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