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健康观、体育观跟以前也有所不同,越来越多的人群选择在余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高校教师作为一个社会群体,了解他们的体育生活现状,可以更好地进行体育生活方式的研究,促进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的发展,从而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
本文研究的对象为武汉城市圈高校教师的体育锻炼情况,以武汉城市圈九所高校l200名不同性别、年龄段的教师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1070份,回收率89.2%,有效卷978份,有效率91.4%。
2.2.1、文献资料法
利用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查阅了相关论著和论文,从理论上对本课题进行了可行性的论述,为本课题的设计、调查提供了理论依据。
2.2.2、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的内容和目的设计了调查问卷,于2010年4月-2010年9月向黄石理工学院、湖北师范学院、黄冈师范学院、咸宁医学院、孝感学院、鄂州大学、仙桃职业技术学院七所武汉城市圈的高校教师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1070份,回收率89.2%,有效卷978份,有效率91.4%。
2.2.3、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2.4、访谈法
咨询相关专家,对武汉城市圈高校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以便得到较直观的数据指标。
高校教师担负着“科教兴国”的重任,由于教学科研任务重,工作负荷大,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心率失常、动脉硬化,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逐步下降,体质逐渐减弱,各种疾病随之而来。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武汉城市圈九所高校近千名教师进行调查,结论是只有少数人健康状况良好,身体无慢性疾病,15.8%的人在不同程度上患有一种或多种疾病,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比例高达59.3%。由此可见武汉城市圈高校教师整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督促高校教师提高他们的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其体育锻炼意识、使之踊跃投身于体育锻炼中来、最终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生活习惯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高校教师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有较好的文化素质修养,对体育锻炼的价值持肯定态度,体育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的价值观已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所接受。从表1得知,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排在前4位的是:强身健体、娱悦身心、瘦身减肥、治疗疾病。38.4%的武汉城市圈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由于高校教师正承受着一定程度的工作压力,24.1%的教师希望通过体育锻炼来调节精神、释放压力、娱悦身心。女教师更倾向于通过体育锻炼瘦身减肥、保持体形、培养气质,反映了现代女性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的特征。
表1: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
据统计,武汉城市圈高校教师中真正能坚持每周超过三次体育锻炼的人数只占总数的9.6%。有46.7%的人参加体育锻炼只是偶尔为之。另外有7%的人参加锻炼的间隔时间太长,锻炼的效果不明显。还有2.2%的人从来不参加体育活动。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高校教师每周体育锻炼的次数偏少,部分教师的体育行为容易受外界干扰,带的一定的偶然性,很多人因为体育知识的缺乏不清楚锻炼的次数和间隔会影响锻炼效果,没的制定合理的体育锻炼计划并严格的按计划实施。
表2:高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频度
影响高校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主观因素主要是:缺乏兴趣、怕苦怕累和惰性。体育的健身功能高校教师都了解,也愿意参加体育活动,但是主观能动性差,惰性思想严重,不能坚持锻炼,加上无人督促,往往半途而废,最终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生活习惯。影响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客观因素是缺乏余暇时间、缺乏良好的健身氛围、体育健身场地以及体育健身设施和组织。高校教师工作负荷重,压力大,不仅要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还要积极搞好科研工作,大部分学校每年对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数量进行统计,直接跟教师收入挂钩,部分教师还要为职称晋升忙碌,加上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顾家庭,做家务,辅导孩子学习等等,因此大部分在职教师没时间、精力和心情进行体育活动。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主要是提供给学生上课和课余活动使用,体育健身场地以及体育健身设施的缺乏打击了高校教师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阻碍了他们投身到体育健身活动中来。学校工会组织教师进行体育活动次数有限,每年的群体性体育活动也就是一两次,远远达不到体育健身的目的。
武汉城市圈高校教师整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对体育锻炼的价值有充分的认识,体育健身的目的明确。绝大多数高校教师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想法,但是目前真正做到体育锻炼每周三次以上的人不到10%,有近一半的人参加体育锻炼只是偶尔为之。从锻炼的项目上看,大多数高校教师喜欢小球类和散步慢跑这些技巧性、趣味性强,对抗不激烈,简单易行的项目。缺乏兴趣、怕苦怕累、惰性是影响高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缺乏良好的健身氛围、余暇时间、体育健身场地以及体育健身设施是影响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客观因素。
4.2.1、各级教育行政组织要重视高校教师的体育健身状况,把高校教师的健康放在首位,适当的为高校教师减负.使他们有充裕的余暇时间进行体育健身活动。
4.2.2、高校教师在选择体育健身项目时,应综合考虑兴趣、年龄、性别、身体健康状况、体育基础等因素,为自己量身定制适宜的体育健身计划。体育健身时,保持适当的健身频率,一般情况下,每周应参加3次及以上的体育锻炼,每次锻炼时间应在30分钟以上,坚持锻炼,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生活习惯。
4.2.3、高校工会组织是教师文化活动的领导机构,应充分发挥作用,经常性的举行内容丰富的群众性的体育活动,调动和激发高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4.2.4、在高校组织各种体育俱乐部或协会,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丰富校园体育生活,增进高校教师的身心健康。
4.2.5、加大对国家体育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有计划、有步骤的完善校园和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和服务,为高校教师进行体育健身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