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骶髂关节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骶髂关节错位的疗效

2012-07-17 05:31魏伟峰
中外医疗 2012年18期
关键词:骶髂错位骨盆

魏伟峰

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人民医院,广东深圳 518121

腰椎间盘突出简称腰突症,医学定义为腰椎间盘的受损及退变,纤维环受损后髓核由该处突出,对马尾神经、神经根产生刺激及压迫,导致腰部痛、下肢放射痛等临床症状。因腰突症而住院患者较多,其中约1/3腰突症患者并发骶髂关节错位[1]。截取我院2009年10月~2012年1月共108例患者,分别予不同治疗方法,比较2组患者临床差异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截取我院2007年10月~2012年1月共10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行分组,传统手法组、调整手法组各54例。传统组:男24例,女30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34.9岁;病程 5个月~10年,平均病程2.1年;病因:外伤44例,无明显诱因10例。改进组:男28例,女26例;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 31.5岁;病程 4个月~8年,平均病程1.9年;病因:外伤41例,无明显诱因13例。两组患者间临床资料差异对研究无干扰性意义,P>0.05。(无意义就是P>0.05)

1.2 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均取俯卧位,治疗者先行掌根揉按法、滚法在腰骶处行5min的痉挛肌肉放松,要求用力需深透及柔和。传统组患者予腰椎斜扳法、滚法治疗,滚法在臀、腰骶及患侧下肢三处揉按还跳穴、腰阳关、阳陵泉及委中持续10min,达到活血舒筋,止痛通络功效。改进组在传统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调整骶髂关节错位手法治疗。两组在治疗过程中配合热敷中药、理疗等辅助治疗。

1.3 评价标准

①治愈:腿、腰处疼痛消失,直腿抬高、“4”字试验阴性,工作、生活不受影响;②好转:体征、症状改善明显,腰部及行走功能好转;③无效:体征、症状无改善或呈现加重情况。

1.4 统计方法

将本组研究中所关联数据录入SPSS 13.0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行t检验,计量资料行卡方检验,如结果提示P<0.05,差异存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结局比较

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结局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结局比较(±s)

分组 例数 住院天数(d) 治疗结局(例)治愈 好转 无效传统组改进组统计值P 54 54 25.34±3.24 21.29±3.26 t=7.53<0.05 23 36 χ2=6.31<0.05 23 36 χ2=6.31<0.05 8 2 χ2=3.96<0.05

3 讨论

笔者结合临床工作及本组研究对腰突症及伴骶髂关节错位的患者手法治疗有如下几点心得体会:①斜扳腰椎法方面: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居上,如患者为左侧痛,则取右侧卧位。治疗者面对患者,在调整患者两头屈曲角度,待腰椎做旋转动作时中心旋转点恰在突出的椎间盘节段时方可施斜扳法治疗。②调整骶髂关节错位手法方面:患者如为后错位型受损,治疗者左手扶持位置不行改变,置右手于患者左髂后上棘处,用力方向为对侧髋关节位,力量适中且注意斜掰用力。若损伤为前错位型,斜扳治疗中治疗者置右手于患者患侧坐骨结节处,方向为对侧肩关节位。治疗频率为每次斜掰2~3下。

观察我院接受治疗患者中,约1/3的腰突症患者合并骶髂关节错位,笔者认为该病发生机制为:维护骨髂结构的正常化是依靠下肢双侧支撑力、躯干重力、骨盆内聚力三者间均衡静、动态调节维护。在腰突症患者中生理脊柱曲度逐渐消失,且多伴出现程度不等侧弯改变及倾斜骨盆,联合骶骨均衡失调发生后,骶髂关节较出现前、后、上、下等方位的滑移,部分患者或出现纵、横轴向扭转及位移。

在腰突症患者中,临床常见伴随侧弯腰椎,极易造成骶髂两侧关节受力不匀称,致旋移骨盆,骶髂关节一侧损伤后错位,治疗难度增加。对该类患者行腰椎斜扳治疗,可使腰突症中突出物在神经根压迫方面的影响减轻,同时脊柱侧弯得到矫正,小关节突出节段的错位问题得到整复。在加予改良斜扳法治疗后,腰椎屈曲角度得到良好调整,可直接手扳突出椎间盘节段,提高定位准确度,提高疗效满意度及治疗安全性[2]。临床治疗中斜扳法可试用于骶髂关节错位矫正,在按脊美式疗法及骨盆日式矫正术两方面治疗中均具应用价值。针对性较高的行骶髂关节错位矫正。在治疗过程中需提高对治疗软组织手法、热敷中药、理疗等针对穴位经络、肌肉配合性治疗,可使血液局部循环得到改善,同时达到止痛消炎,促进损伤的软组织修复功效。在恢复骨骼及肌肉、骨盆及脊柱间力学动态平衡位置后,体现“骨肌并重”的治疗方向[3]。

结合本组治疗,传统组住院时间为(25.34±3.24)d,改进组为(21.29±3.26)d;治疗结局中,改进组治愈 36例,较传统组多 13例,高出24.07%;好转36例,较传统组多13例,高出24.07%;无效改进组2例,占3.70%,传统组8例,占14.81%。两组结果行统计分析提示,P均<0.05,差异存统计意义。改进组治疗时间短,治疗满意度(治愈+好转)改进组为96.30%,传统组为86.19%,改进组治疗结局优于传统组。

在对腰突症合并骶髂关节错位患者的临床预防宣教极为重要,由于该病患者骶髂关节面和椎间盘在取体位改变时受应力差异性大。故治疗后恢复期需要求患者戴腰围、卧床、注意少走多躺禁忌坐。预防中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需体位合理调节,多取坐位,可采用适当双腿站立姿势,尽量不行单腿站立、下蹲屈膝位。强调腹、腰背肌的加强锻炼,提高强度及韧性,注意对骶髂关节、脊柱保护注意度。

[1]张九江.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189例[J].中国骨伤,2003,16(7):440-441.

[2]戴德纯,房敏,沈国权,等.骶髂关节紊乱特点和推拿干预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5):135-138.

[3]刘伟.骶髂关节调整手法改良[J].按摩与导引,2007,23(5):12.

猜你喜欢
骶髂错位骨盆
腰痛也可能是骶髂关节紊乱引起的
有趣的错位摄影
你的翘臀!可能是假的
6岁儿童骨盆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骶髂关节疼痛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诊治
经S1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时非安全区域的解剖学研究
“错位教育”要不得
X线引导三维空间定位系统植入骶髂关节螺钉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