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侠 王东峰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经济社会发展对各个行业从业人员规定的就业准入标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这一制度的实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未来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仅凭一张毕业证书在就业市场是难以立足的。国家曾多次制定政策法规强调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这些政策文件的颁布实施,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高职院校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1.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用人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与学历文凭证书不同,职业资格证书与某一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密切结合,是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
2.会计职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具有一定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资格证书,是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和前提条件,由财政部制定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由各地方政府组织实施和统一发证,证书全国通用。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一种资格证书,是会计工作的“上岗证”,不分职业等级。高职在校学生毕业时所持的职业资格证书主要指的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3.就业准入制度。就业准入制度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内容。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和确定实施的范围是根据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步骤和总体目标并结合部分职业的特点、要求确定的。
“经济越发达,会计工作越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于会计专业毕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会计用人单位需要的是一些既具有会计理论知识,同时又具有较强动手和实践能力,既会处理会计事务,又懂得计算机操作技巧的实用型会计人才。因此,在会计专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成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阶段性要求,也是我国劳动力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有90%左右。但真正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很有限,在会计专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对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有很大的作用。
1.“职业资格证书”是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一个标签—展示信息的作用
2.“职业资格证书”是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一条高速通道—“架桥”的作用
3.“职业资格证书”是高职学生就业的一张通行证—“一路绿灯”的作用
1.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尚未被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目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列出的职业数目1838种,确定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205个,而会计行业尚未被纳入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这给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大力推行造成一定的困难,各用人单位在对会计职业资格认证方面的标准不一致。
2.会计行业的就业准入法规尚不健全。我国会计行业尚未建立起统一、完善的就业准入法律法规体系和完善的职业标准体系,对就业者无法普遍提出具有职业资格的强制性要求,导致劳动者在就业时的就业标准不统一,有的会计从业人员无证上岗,大大降低了人们对职业资格证书重视程度,对考证缺乏动力,因此如果从源头不能抓好会计就业准入制度,会计职业资格的有效性就不能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就不能真正落实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并重的制度。
3.会计专业教育目标模糊,会计专业教学条件差。我国现阶段许多高职院校的会计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实践能力、满足基层需要的应用型、实用型会计专门人才”这一目标范围过于宽泛,可操作性差,在许多高职院校并未真正落实。而且高职会计教育在目标中都提出培养的会计专门人才,不能很好地解决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造成在高职会计教育目标上未考虑现代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际需要,没有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同时,大多数职业院校会计教学资源严重不足,靠自己的实训条件很难培养出企业适用的技能型人才。有些学校虽说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开展了会计模拟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但业务内容,工作环境缺乏灵活性,有很大的局限性,因而技能训练达不到理想效果。
4.会计教师队伍状况堪忧,其业务素质有待提高。据调查显示,许多会计教师理论教学水平很高,会计实践操作水平差,有的甚至从未从事过会计实践工作。
1.强化教学环节,构建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融通的会计职业教学体系。坚持和强化能力培养,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职业技能鉴定等环节构建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融通的教学体系,以培养会计应用型人才为主旨构建课程体系,把加强实践教学作为教改的核心内容。
2.以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习为主,职业技能鉴定为重要补充。加强对学生英语、计算机技能及相关能力的培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英语、计算机等技能的等级考试。广泛开展职业技能证书培训工作。通过建立电算化会计职业技能培训点,组织学生进行职业资格能力认证的考试。
3.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探索适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教考模式。
(1)强化教学计划的应用性、实践性。会计电算化课程涉及会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方面的概念和理论,应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建立以职业综合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2)调整实践教学方式和内容,培养学生岗位意识。应扩充培训内容,使学生学会运用EXECL进行企业成本计算、费用归集分配分析和图形分析、会计软件维护的技巧和方法,同时在综合课程实习环节,指导学生自行组合分组。
(3)改革考核内容和方式。建立一套科学易行的实验考核体系,将实验要求与实验项目完成的质量进行指标量化,按量化指标和规定的评分程序,对每一个学生实验操作的全过程进行考核并评定成绩。
4.产学结合,促使会计教育与会计工作岗位零距离。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在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环境以及师资条件,给学生营造一个带有职业氛围的实习环境,使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确保实训的效果和质量。及时取得教学实训反馈,促进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