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国际融资中文化冲突的成因与对策Q

2012-07-13 04:12杨修赵亨桥
经济师 2012年7期
关键词:文化冲突融资思维

杨修 赵亨桥

摘 要:入世以来,我国企业在引进来的同时走出去,逐步走向国际,进入海外市场,为实现这一目标,通过海外融资与当地资本市场进行有效耦合必不可少,在此过程中,必将遭遇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文章将分析讨论文化冲突的表现、成因及对策,以期为我国企业有效实现国际融资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字:国际融资 文化差异 文化冲突

中图分类号:G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7-031-02

当今时代,商业活动全面走向一体化与全球化,为适应国际金融大背景,使我国企业有效的走出去,进入国际市场执行全球化战略,利用国际资本必不可少。在进入海外市场初期,能否有效的融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全球化的成败,尤其是资本实力并不十分雄厚的外向型中小企业。对于这些中小企业来说,要在国际化进程中有较好的发展,就必须有针对性地实行跨文化管理,引入泛文化思维。在此过程中,如何正视文化差异、文化冲突的客观存在,趋利避害,使文化差异成为相对优势,是这些中小企业的重要议题。

一、国际融资概述

国际融资是指通过国际金融市场来募集企业发展所需的流动资金、中长期资金。目的是进入资金成本更优惠的市场,增加企业发展资金的可获取性,降低资金成本。主要方式包括国际债券融资、国际股票融资、海外投资基金融资、外国政府贷款、金融组织贷款等。

二、国际融资的特点

1.主动性。融资时,筹资方可运用本国法律和政策性手段约束投资者的购买方式、购买种类、资金进出方式、税率等,并进行相应规定。筹资方还可以自主决定哪些行业、企业、项目允许外商投资;哪些不行,从而正确引导融资方向。

2.高效性。国际融资有利于境外融资的企业更顺畅地走向世界,融入全球经济。海外投资者从自身利益出发,会时刻关注企业的经营绩效,有利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盈利水平。企业进行境外融资,无形中提高了国际知名度和商誉,有利于企业开拓产品销售市场,开展国际化经营,执行全球化战略。

三、国际融资的作用

1.提升资本效率。国际资本的引进为一些急需资金的企业开拓了融资渠道,缓解了资金的供求矛盾,为一些正在成长中的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金。通过国际融资,可募集海外资本,缓解国内融资压力,借此提升资本使用效率。

2.提高技术水平。除去所需资金外,国际融资亦可获得相应的适用技术和较为先进的管理经验。其次,通过市场竞争将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外溢,加速技术在企业之间的流动。最后,借助国外先进管理经验,有利于培养高级技术人才。从长期来看,将根本性地提高受资企业的技术水平。

3.强化国际竞争力。通过国际融资,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本、技术和市场网络,使受资方的产品或服务迅速进入海外市场,并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企业知名度及商誉,全面地强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国际融资中的文化冲突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间的文化差异与企业国际融资中的文化冲突早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企业国际融资过程中的文化冲突,有来自风俗习惯的、有来自价值观念的、有来自行为举止的、有来自自然环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参与国际融资的企业数量会不断增加,企业国际融资过程中的跨文化管理问题也愈发引人关注。

就我国企业自身而言,在国际融资中所面对的文化冲突主要是东西方文化间的磨合,具体说来,我国企业在国际融资中可能遇到的文化冲突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伦理和法制观念的冲突。在约束人的行为和处理纠纷方面,西方文化注重法律、注重契约的观念渗透到商业活动的各个方面,融资过程也不例外。西方人对处理纠纷惯用法律手段,很多个人和公司都聘请有专门的法律顾问,有纠纷时交由律师处理。西方文化反映在国际融资方面,多表现为轻视人情和传统习俗,只尊重规则和制度,一切依据合同和协议。东方文化则不偏向从法律上考虑问题,而是从伦理道德上来考虑。中国人习惯于通过“组织”,通过舆论来发挥调解纠纷作用,时常认为企业规则和契约是行为双方相互缺乏理解和信任的补充约束。这种差异在国际融资中经常造成沟通困难,产生交流误读,导致决策冲突。

2.决策行为的冲突。从决策过程看,西方人强调“自我”,注重思维清楚明晰的逻辑思维模式和直言不讳的表达方式,使其管理决策主体偏重个人。西方企业少设或不设副职,在权限范围内独立自主地作决策,并对此承担个人责任,决策迅速,主观性很强。而在中国文化影响下的决策模式则更偏重于集体分析、集体研究,最终做出集体决策。中国的管理者通常集体观念较强,但决策过程相对缓慢,容易贻误商机。

3.融资模式的冲突。现代意义上的融资形式较为多元化,除去资金的注入外,技术入股,换股同样也是融资的形式。而由于企业文化的差异,尤其是初出茅庐的中小企业,往往片面地认为只有获取一定资本投入,才算融资,由此在谈判过程中过分注重融资模式,出现意见分歧,导致融资失败的例子屡见不鲜。

五、国资融资中文化冲突的成因

文化冲突的成因大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民族个性的差异。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深层积淀,它溶入在民族性格之中,使各民族表现出不同的民族性,从而各民族的心理素质与个性、价值观、信仰、生活习惯乃至生活方式都具有与其他民族所不同的特点。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往往习惯于“自我参照”,即根据自身文化的个性和价值观念去解释或评判其他个体、群体的行为,由此产生对异文化的偏见,导致文化冲突。

2.思维方式的差异。思维方式指人们的行为习惯或思维程序。它是受不同文化、个人知识层次、社会工作环境及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影响综合形成的,思维方式又反过来指导人的行为活动。一般认为,东方文化偏好形象思维和综合思维,而西方文化偏好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分析思维;中国人注重“统一”,而西方人注重“分立”。西方人实证主义的思维模式与东方人演绎式的思维模式,常常是在融资过程跨文化沟通中构成冲突的重要原因。

3.价值观念的差异。价值观指的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评价标准,它包括财富观、时间观、人生观以及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态度等。同样的事物或问题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群中会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国际融资中的执行双方(投资方与受资方)来自于不同的国家,价值观念各不相同,这就造成了国际融资过程中融资形式、融资决策、融资执行方法的复杂化甚至冲突。

4.宗教信仰的差异。宗教和信仰是文化中能够真正持久的基质,凝聚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与传承,并且深深渗透到个人、家庭、社会群体的方方面面。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偏好和禁忌,影响着人们认知事物的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不同的宗教对同一种事物可能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从而导致人们的不同需求偏好和消费模式,是国际融资顺利与否的重要因素。

六、国际融资中文化冲突的对策

在国际融资中,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解和摩擦会影响融资效率,使融资质量下降,甚至导致企业国际融资的失败。要想有效地处理国际融资中的文化冲突,需注意如下两点。

了解文化差异,注重跨文化沟通。文化差异是历史上形成的东西,无所谓先进和落后,融资人员应在不同文化的差异中相互学习,相互理解,进而相互尊重。在融资谈判过程中,要尊重投资方及其文化背景,对事不对人,避免歧视,强调差异的价值,真正做到集思广益,亲密无间。只有加强投资方与受资方之间的沟通,才可能使行为双方客观认识差异的存在及其潜在价值,消除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矛盾和冲突,提升融资成功率。

遵循共同的规约。在国际融资中,来自不同国家的行为主体都有着一套适合自己行为的操作规范,但是为了使融资双方相互信任和理解,进行成功有效的沟通,就必须有一个相互承认,共同认可的交往条件,如双方都能接受的、相互之间共同遵循的规约。这种共同的规约可以看作是为了弥补各行为主体在国际融资中的文化差异而采取的一种应对方法。俗话说,“按游戏规则办事”,就是指在融入国际大环境时,要适时转变观念,与国际接轨,按国际准则、行为规范约束个体行为,成功进行国际融资,进而顺利完成国际化。

结论

入世以来,我国企业在引进来的同时走出去,逐步进入海外市场,为实现这一目标,通过海外融资与当地资本市场进行有效的耦合必不可少。在此过程中,往往会遭遇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为消弭文化冲突的负面影响,我国企业有必要转变观念,学习国际准则,并尊重资方所在国民情民俗,在相互谅解、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实现互信互利互惠,利用文化差异的优势,规避文化冲突的威胁,切实完成有效的国际融资,实现国际化战略转型。

参考文献:

1.李坤.论企业文化的管理模式.商场现代化,2011(1)

2.杨海昌.浅议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甘肃农业,2004(2)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吉林长春 130022)

(责编:李雪)

猜你喜欢
文化冲突融资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融资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
5月重要融资事件
中英礼貌用语对比及跨文化冲突——以《喜福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