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资本与创业团队行为的关系研究

2012-07-12 06:51:58吴炯尚晓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效能资本问卷

吴炯尚晓

(东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上海 200051)

一、引言

Seligman提出可以将那些导致个体积极行为的心理因素纳入资本的范畴,并命名为“心理资本”。[1]后来,Luthans将心理资本被拓展至组织管理中[2],认为心理资本是指个体所拥有的积极心理资源,包括自我效能、希望、韧性和乐观等状态类的基本积极心理力量[3],并可以通过心理资本量表 (PCQ)来测量[4]。研究证明,员工心理资本已成为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之一[5]。

团队创业现象的不断涌现也是企业创造或维持竞争优势的一种方式,团队创业的成效一般要远大于个人创业。对创业的研究已逐渐从关注个人转向关注团队。与创业团队有关的研究基本上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目前的研究多数是从宏观层面对创业团队构成特征与创业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但是从微观层面来说,深入创业团队内部,那些与创业绩效密切相关的团队成员行为、成员之间的关系等已逐渐引起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关注。如周劲波在多层次决策理论和团队行为的基础上,结合创业团队的特征,将创业团队行为归纳为四类:团队成员交换行为、领导成员交换行为、变革领导行为和魅力领导行为,并可以通过创业团队行为量表进行测量。[6][7]

心理资本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创业团队的不断涌现,都是企业或组织创造或维持其竞争优势的方式。心理资本的作用研究首先被应用在个体员工身上,如滕少霞探讨了心理资本的三种积极心理状态与组织气候、员工的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和工作投入之间的关系[8]。与团队有关的心理资本研究也不断出现,如邵建平和张建平研究了心理资本在特定团队中的构建和开发机理,并建立了模型[9],2009年又具体到营销团队中进行研究[10];邵建平、张钦华和张建平将心理资本应用到知识型团队开发策略中,并提出了相关的实践模型[11];魏荣和黄志斌研究设计出了科技创新团队心理资本开发“三阶”目标导向路径[12]。与创业有关的心理资本研究目前比较少,如关培兰和罗东霞通过对女性创业者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女性创业者的积极心理资本显著影响其创业发展,乐观、希望、韧性及自我效能等积极心理资本子构念,亦显著影响女性创业企业的发展[13]。高娜和葛崇勋提出了创业心理资本的说法,并认为它是最具竞争优势的前瞻性资本[14];丁明磊、杨芳和王云峰开发了创业自我效能感模型,并且得到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向产生显著影响,创业教育是提升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向的关键[15]。

笔者从以上研究中发现,现有研究证明了心理资本对创业者或创业这种行为的显著影响,且心理资本的研究已逐渐被应用到各种团队中。但是具体到创业团队中,心理资本是如何影响创业团队行为的却没有进行研究。笔者的贡献在于开辟了心理资本及其四要素对创业团队行为是如何影响的研究。

二、文献回顾与理论假设

1、心理资本四要素对创业团队行为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心理资本对员工工作行为与态度有显著影响。如Goldsmith、Veum和 Darity实证研究了心理资本与员工生产率显著正相关,而且,与员工人力资本相比,心理资本对员工满意度的影响更大[16]。田喜洲和谢晋宇[7]的实证研究证明心理资本作为一种积极情绪不仅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与行为,而且还通过中介变量对它们产生间接影响[17]。周菲、高英和袁少锋的分析表明,心理资本的各变量与知识型员工感情承诺正相关,与其持续承诺负相关[18]。具体到心理资本与创业团队行为的关系,目前没有明确的研究结果,但是相关研究有所涉及。如丁明磊和杨芳等人认为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动机及创业行为密切相关[16]。创业团队是一个特殊的组织,组织中的每一个员工都有特殊的职责,员工心理资本的状况也应该与创业团队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笔者提出第1类假设:

H1:心理资本各要素与创业团队成员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H1a:自我效能与创业团队成员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H1b:希望与创业团队成员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H1c:韧性与创业团队成员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H1d:乐观与创业团队成员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2、心理资本对创业团队成员行为的影响

心理资本作为一个更高层次的核心构念,是这些积极心理能力的集合体。整体心理资本的作用方式是以各积极要素相互协同作用发挥影响的,所以其整体作用往往大于各个部分作用之和[19]。我国企业员工心理资本由自信、希望、乐观和坚韧四个维度构成,四维度之间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且四维度间的协同机理使它们共同组成高阶因子——心理资本[18]。且大多数研究表明,心理资本作为一个整体比单个心理资本变量对员工心理、行为与工作绩效的影响要大得多[5][20]。这一研究结论应该引起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重视。于是,笔者提出了第2个假设:

H2:心理资本与创业团队成员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且作为高阶因子的心理资本对创业团队行为的影响比各要素的分别影响要更大些

3、心理资本对创业团队成效的作用机理

心理资本对各种结果型绩效变量的作用机理目前有主效应模型、缓冲模型、调节效应和动态效应四种研究范式。主效应模型认为,心理资本对个体、群体和组织层面的相关结果变量有直接的增益作用,其效应独立于其他变量。调节效应模型认为,心理资本在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起着协调作用,心理资本水平的高低会影响自变量对因变量作用强度的大小。动态效应模型认为,心理资本与结果变量之间是相互影响的。缓冲效应模型认为,心理资本对各相关结果变量的影响是间接的,是通过影响中介变量来间接影响个体、群体和组织层面的相关结果变量。如,Avey、Wermsing和Luthens在研究积极员工与组织变化关系的研究中,发现心理资本需通过积极情感才能对员工态度及员工行为产生影响,积极情感起到缓冲变量的作用19];Cole的研究显示,心理资本通过影响个体的主观满意感来影响个体的行为动机,进而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搜寻行为[21]。国内研究中,魏球发现核心自我评价对心理资本与主观职业生涯成功 (职业满意度)的关系有中介作用[22]。以上研究说明心理资本对结果变量的缓冲效应是比较常见的。如果假设1、2得到证明,就说明心理资本与创业团队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胡桂兰创业团队素质和构成是决定组织绩效好坏的重要因素[23]。心理资本作为一种员工素质的表现,对创业成效应该也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Luthans等通过对422位中国员工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员工的希望、乐观和坚韧性三种积极心理状态,都与他们的工作绩效有正相关关系[24]。基于以上理论,我们认为心理资本、创业团队行为和创业成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不是简单的一对一作用。于是,笔者提出了第3个假设:

H3:心理资本通过创业团队行为对创业成效产生缓冲效应

三、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

为了对心理资本与创业团队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需要进行实证研究。鉴于有关心理资本和创业团队的研究比较多,且都已形成比较稳定的测量量表,笔者就选择了问卷调研法进行实证研究。问卷调研法对被调研者的干扰比较小,一般的被调研对象都愿意认真地阅读问卷并填写,大样本的问卷调研一般会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2、研究对象

问卷调查时间为2010年11月-2011年1月,调研对象为创业团队成员。样本收集渠道及数量分别有:A大学“挑战杯”创业大赛参赛选手,发放40份电子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5份;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高新技术产业园,发放问卷20份,收回有效问卷13份;B创业大赛获得选手,发放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26份;除此之外,还在A大学MBA创新创业精英培训班,发放问卷60份,经筛选有效问卷42份;通过老师、朋友和同学关系,收回有效问卷32份。有效问卷一共148份。

3、问卷设计

该问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心理资本对创业团队成员行为的影响情况,研究问卷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创业团队人数、创业地点和所属行业,以及创业所处阶段;第二部分是Luthans(2005)心理资本问卷 (PCQ-24)中的24个题项;第三部分是周劲波 (2009)的创业团队行为量表中的团队成员交互行为 (7个题项)和领导行为 (魅力领导行为6个题项,变革领导行为4个题项)的部分,一共10个题项;第四部分是测量创业团队绩效的2个题项。需要说明的是,第四部分主要侧重于从创业团队成员主观感受来考查其绩效情况。在问卷设计的过程中,采用了深入访谈法,与部分创业者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发现创业者的心理资本无形中影响了创业的全过程。在征求创业者的基础上对心理资本量表和创业团队量表中的部分题项进行了简单的词语修改,并设计出了创业团队成效的题项。

4、分析方法

首先,采用SPSS17.0对问卷进行信度分析,用AMOS18.0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以检验问卷的结构效度,预计得到如下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问卷结构模型图

然后,在问卷的信效度通过检验之后,将采用SPSS17.0和AMOS18.0软件对得到的数据变量展开相关性、回归和结构模型分析。预计回归分析得到如下两个模型函数:

创业团队行为=a0+a1·心理资本

创业团队行为=b0+b1·自我效能+b2·希望+b3·韧性+b4·乐观。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预计可以得到如下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变量结构方程模型图

四、研究结果

1、样本描述性统计

对148份问卷进行基本信息的描述统计,从中可以看出调查的创业者年龄分布在21岁-38岁之间;创业团队的人数集中在3-6人,达到54.7%;创业团队所在城市大部分在上海,还涉及到南京、成都、安徽嘉定和江苏。

2、问卷信度检验

用SPSS17.0对整个问卷进行信度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得到的Cronbach's α值分别为:自我效能 0.847,希望 0.781,韧性 0.747,乐观0.810,整体为0.910,均高于0.7,说明心理资本及其子条目所包含题目的内部一致性比较高,信度较高,得到的数据很可靠。成员交换行为0.841,魅力领导行为 0.880,变革领导行为0.736,创业团队行为整体为0.915,创业团队成效0.714,均高于0.7,说明创业团队行为和创业成效及其子条目所包含题目的内部一致性也比较高,信度较高,得到的数据很可靠。

表1 问卷信度分析

3、问卷效度检验

一份问卷的效度包括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问卷的心理资本和创业团队行为部分都是采用现有量表,有足够的理论基础,所以问卷的内容效度得到保证。问卷的结构效度采用Amos18.0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的拟合度指标主要有χ2/df、TLI、IFI、CFI 和 RMSEA, 根 据 Bonen(1989)等人的研究结果,当χ2/df>10时表示模型的拟合情况很不好,最好不要使用;当χ2/df<5时,表示模型可以接受。TLI、IFI、CFI这几个指标值介于0.8和0.9时说明模型合理,大于0.9时说明模型很理想,越接近1表示模型拟合程度越好,量表的效度越高。RMSEA的值在小于0.08时表示可以接受该模型。

用Amos18.0对心理资本四因子模型和创业团队行为三因子模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心理资本验证性因子分析

可以看到心理资本量表的χ2/df=1.89<5,TLI、IFI、CFI也介于0.8和0.9之间,RMSEA=0.078<0.08,说明心理资本量表的结构区分度较高,通过了检验。创业团队行为量表的验证模型RMSEA=0.095>0.08,经过简单的修正之后降到了 0.079 <0.08,χ2/df=1.91 <5,TLI、IFI、CFI均超过了0.9,说明修正后的模型拟合度较高,通过了检验。模型如图3、图4所示:

图3 心理资本四维度模型

图4 创业团队行为结构模型

4、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表3 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与创业团队行为及成效的相关分析

用SPSS17.0对各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可以得到结果:自我效能与创业团队行为显著正相关 (r=0.519,p<0.01);希望与创业团队行为显著正相关 (r=0.516,p<0.01);韧性与创业团队行为显著正相关 (r=0.317,p<0.01);乐观与创业团队行为显著正相关 (r=0.520,p<0.01);心理资本整体与创业团队行为显著正相关 (r=0.576,p<0.01)。H1和部分H2得到了证明。

5、变量的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心理资本与工作结果变量的构想关系,这一部分笔者采用多元回归模型作为基本的分析模型。采用强迫进入法,第一个步骤让自我效能感、希望、韧性和乐观四个一阶变量同时进入模型;第二步用心理资本替代自我效能感、希望、韧性和乐观四个变量,让心理资本进入模型。通过这两个步骤,一方面可以探索心理资本与创业团队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另一方面可以比较心理资本的一阶因子整合前后对创业团队行为影响的变化。分析如表4所示:

表4 回归模型分析

如表3、表4所示,可以看出在第一个模型中,把自我效能、希望、韧性和乐观纳入回归方程,可以发现这次的回归效果较好,模型判定系数R2为0.331,统计检验F值为19.449,且显著性水平为0.000,因此回归模型具有统计意义。但是对各解释变量的t检验发现,自我效能感、希望和乐观的t检验显著,而韧性的t检验并不显著,因此要将韧性从回归模型中剔除。模型中自我效能感、希望和乐观的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207,0.256和0.003均为正数,说明自我效能、希望和乐观与创业团队行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H1a、H1b和H1d得到验证,而H1d在这里没有得到验证。根据以上分析建立回归模型方程:

创业团队行为=1.658+0.207·自我效能感+0.256·希望+0.217·乐观

如表3、表4所示的第二个模型,把心理资本整体纳入回归方程,模型的系数R为0.352,统计检验F值为72.232,且显著性水平为0.000,因此回归模型同样具有统计意义。变量心理资本的标准系数为0.575为正值,且t检验显著,说明心理资本与创业团队行为也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根据分析结果可建立回归模型为:

创业团队行为=1.633+0.575·心理资本

从以上两个回归模型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到,第一个模型对因变量的解释比例为33.1%,第二个模型对因变量的解释比例为35.2%,这说明心理资本整体对创业团队行为的影响程度要略大于心理资本各要素对创业团队行为的影响,H2得到了证明。

6、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由表4可知,心理资本与创业团队行为之间的相关系数r=0.576,p<0.05;心理资本与创业成效r=0.296,p<0.05;创业团队行为与创业成效r=0.417,p<0.05。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来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拟合指标如表5所示:

表5 心理资本、创业团队行为和创业成效的模型分析

从表5可以看到,三类模型中无中介作用模型的 p=0.000<0.05,RMSEA=0.154>0.08,TLI=0.765<0.8,没有达到标准,说明该模型与实际数据是不相符的。部分中介作用 (如图5所示) 的p=0.032>0.05,RMSEA=0.000<0.08,TLI、IFI和CFI均高于0.9,说明该模型与实际数据有较高的相符性。这说明心理资本对创业团队行为和创业成效都有直接的影响,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74和0.17,说明心理资本对创业团队行为的影响要大的多,以创业团队行为为中介对创业团队成效产生的缓冲效应 (0.71×0.35=0.259>0.17)要大于直接效应。完全中介模型 (如图6所示) 的p、RMSEA、TLI、IFI和 CFI与部分中介作用的各指标基本一致,也都通过了检验。就两个模型的拟合程度来看,不能比较出哪一个的效果要更好,但我们基本可以得出心理资本对创业团队行为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间接影响到了创业团队成效,研究心理资本对创业团队行为之间的关系,对提高创业成功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假设3得到了证明。

图5 完全中介模型

图6 部分中介模型

五、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将心理资本量表应用到创业团队中,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了心理资本四维度说。创业团队行为中,重点研究了创业团队成员行为和领导行为,并通过了三因素验证性因子分析。证明了心理资本与创业团队行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心理资本四维度中自我效能感、希望和乐观以及心理资本整体与创业团队行为的相关系数均介于0.5-0.6之间,而韧性与创业团队行为的相关系数为0.317,相对较小。除了韧性与创业团队行为的关系,心理资本其他维度与创业团队行为的正向显著相关性得到了证明,即H1得到了部分证明。这给予我们一定的暗示,心理资本整体对创业团队的作用与心理资本各维度对创业团队行为的作用机制不尽相同。此外,在实际中为了提高创业团队的创业成功概率,在选择团队成员或培训团队成员时,要更加注重成员的自我效能感、希望和乐观程度。

心理资本可能是由许多积极因素组成的一个高阶因子,整体作用于结果变量的效果应该是好于各因素的分别作用。本研究的变量回归分析证明,心理资本整体对创业团队行为的解释度要大于心理资本各因素的解释度,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该结论,假设H2得到了证明。

心理资本以创业团队行为为中介作用于创业成效,假设H3得到了证明,这点就证明了研究心理资本与创业团队成员行为之间的关系意义重大。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如何对创业团队成员的心理资本进行干预以提高其创业成功的概率,奠定了理论基础。但也存在以下局限:一是研究的样本有限,且主要来自于大学生创业群体。二是文中的心理资本只包括了普遍较认可的自我效能感、希望、韧性和乐观。但是,其他的一些积极心理因素如情绪智力、主观创造性、幸福感等没有考虑。

总之,有关心理资本自身属性如概念、结构、效应和测量方式等的研究已经比较多,心理资本对组织员工影响的实证研究也不断增多,而如何在实践中干预员工的心理资本的研究并不多。一种理论能在实践中被应用才是最有价值的,所以如何开发和利用心理资本将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1]Fred Luthans,Caroly M,Youssel,Bruce J.Avolio(著),李超平 (译).心理资本——打造人的竞争优势[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33.

[2]王雁飞,朱 瑜.心理资本理论与相关研究进展 [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5):32-39.

[3]Luthans F,Luthans K W,Luthans B C.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Beyond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J].Business Hori-zons,2004,(1):45-50.

[4]Luthans F,Youssef C.M.Emerging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7,(3):321 - 349.

[5]郑国娟.心本管理背景下心理资本的嵌入[J].经济管理,2008,(15):6-10.

[6]周劲波.创业团队行为与创业绩效关系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5):63-68.

[7]周劲波,顾翠凤.创业团队行为的多维度构思研究 [J].工业技术经济,2008,(6):65-68.

[8]滕少霞.心理资本、组织气候与员工工作态度关系的实证研究 [J].统计观察,2010,(4):88-90.

[9]邵建平,张建平.基于心理资本理论的X型团队构建与开发机理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8):177-196.

[10]邵建平,张钦华,张建平.基于心理资本干预模型的知识型团队开发策略[J].科技管理研究,2010,(6):177-196.

[11]张少峰,张建平,贾 喆.基于心理资本理论的营销团队构建与开发研究[J].财会研究,2009,(12):78-80.

[12]魏 荣,黄志斌.企业科技创新团队心理资本结构及开发路径[J].中国科技论坛,2008,(11):62-66.

[13]关培兰,罗东霞.女性创业者积极心理资本与创业发展[J].经济管理,2009,(8):81-88.

[14]高 娜,葛崇勋.从心理资本视角看高校创业教育[J].高教高职研究,2010,(45):180-182.

[15]丁明磊,杨 芳,王云峰.试析创业自我效能感及其对创业意向的影响[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5):1-7.

[16]Goldsmith A,Veum J,Darity W.Working Hard for the Money?Efficiency Wages and Worker Effort[J].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2000,(21):351-385.

[17]田喜洲,谢晋宇.心理资本对接待业员工工作态度与行为的影响效应与机理[J].软科学,2010,(5):56-58.

[18]周 菲,高 英,袁少锋.心理资本与知识员工组织承诺的关系探讨[J].科技与管理,2009,(4):36-39.

[19]蒋苏芹,苗元江.心理资本-积极心理学研究 [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1):109-113.

[20]杨 健,蓝海林.心理资本理论及其研究新进展 [J].科技管理研究,2010,(2):132-133.

[21]COLE K.Well- being,psychological capital,and unemployerment:An integrated theory[R].paper presented at the joint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AREP and SABE,Paris,France,2006.

[22]魏 球.心理资本对职业生涯成功预测作用的实证研究[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62-66.

[23]胡桂兰,梅 强,朱永跃.创业团队对创业绩效的影响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6):158-163.

[24]Luthans F,Avolio B J,Walumbwa F O,Li W.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of Chinese Workers: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With Performance [J].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2005,(1):247-269.

猜你喜欢
效能资本问卷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资本策局变
商周刊(2018年18期)2018-09-21 09:14:42
第一资本观
商周刊(2017年25期)2017-04-25 08:12:18
问卷网
VR 资本之路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
商事法论集(2015年2期)2015-06-27 01:18:54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当代经济(2015年4期)2015-04-16 05:57:04
问卷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