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品产量结构变化特征研究

2012-07-10 08:48岳冬冬王鲁民
湖南农业科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产品产量贝类淡水

岳冬冬,王 莎,王鲁民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 200090;2.农业部渔业局,北京 100125)

渔业是我国大农业的组成部分之一,单纯从产值角度来看,渔业在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相对较小[1],但从渔业产业发挥的社会功能来看,它在国民经济的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满足城乡居民的水产品消费需求,增加渔民收入,促进水产品出口贸易发展。不仅如此,在近年来的研究中还发现,水产养殖还具有一定的“碳汇”功能[2-6],这将为我国渔业产业发展实现低碳转型提供重要的突破口[7-8]。作为渔业产业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在建国以来的60多年里,水产品产量迅速增加。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49年,我国水产品产量仅44.79万t,1985年水产品产量达到705.18万t,到2010年,水产品产量达到5373万t,是1985年的7.62倍。在1985~2010年间,水产品年均增产速度约为8.46%,远远高于同期粮食产量增长速度。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水产品产量结构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按照水产品生产水域,可以分为海水产品产量和淡水产品产量;而按照生产方式,可以分为捕捞产量和养殖产量;按照具体的产品种类,则可以分为鱼类产品产量、虾蟹类产品产量、贝类产品产量、藻类产品产量和其他产品产量[9]。对于不同分类方式下水产品产量结构的变动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有助于准确地把握我国渔业产业内部结构和渔业资源变化情况。笔者从三个方面对我国水产品产量结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1)从生产水域出发,分析海水产品和淡水产品的产量结构变化特征;(2)从生产水域和生产方式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分析海水捕捞、海水养殖、淡水捕捞和淡水养殖的产量结构变化特征;(3)从品种种类角度出发,分析鱼类、虾蟹类、贝类和其他等类别的产量结构变化特征。

1 数据来源、研究指标与数据

1.1 数据来源

水产品产量数据的获取来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历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另一种是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从数据内容来看,前者数据信息相对更为丰富,指标更为全面。因此,本文拟采用《中国渔业统计年鉴》中相关指标的数据开展研究。

在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之后,渔业局根据普查结果,对1997~2006年水产品产量相关指标数据进行了调整。为了保持水产品相关指标数据序列的连续性,仅对时间序列为1997~2010年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分析。

1.2 研究指标

从《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的数据特征来看,2008年以后,远洋渔业产量从海水捕捞产量中被单列出来,并在2009年的《中国渔业统计年鉴》中对1986年后的数据也作了类似调整,但并未对远洋渔业产品具体的品种种类进行详细分类。从对渔业统计部门的调研结果来看,鱼类是我国远洋渔业的主要产品种类,因此研究将2008~2010年远洋渔业产量全部归于鱼类种类处理。同时由于水产品产量中藻类产量很小,为了便于数据处理和研究,统一将藻类产量归于其他类别。

基于以上分析和处理,从具体研究内容来看,文中涉及的水产品产量指标应该包括:海水产品产量、淡水产品产量;海水捕捞产量、海水养殖产量、淡水捕捞产量、淡水养殖产量;鱼类产量、虾蟹类产量、贝类产量和其他产量。

1.3 指标数据

通过以上分析,从1997~2010年的《中国渔业统计年鉴》[10]中摘录相应指标数据进行分类合并处理,得到研究所需的相关指标数据(表1)。

表1 水产品相关指标产量数据 (万t)

2 不同水域下水产品产量比重变化特征

2.1 不同水域下水产品产量比重总体变化特征分析

借助表1中海水产品产量、淡水产品产量和总产量三项指标,分别计算得出1997~2010年海水产品产量比重和淡水产品产量比重,并绘制变化趋势,见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在1997~2010年间,海水产品产量比重呈现下降趋势,比重从1997年的60.54%,下降到2010年的52.07%,累积下降8.47%;而同期淡水产品产量比重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由1997年的39.46%上升至2010年的47.93%。总体而言,在这一时期内,海水产品比重一直占据优势,是水产品市场的主要供给来源,而从发展趋势来看,淡水产品产量比重有望超过海水产品产量比重,成为水产品市场主要供给来源。

图1 不同生产水域水产品产量比重变化趋势

2.2 不同水域下水产品产量比重变化规律分析

借助线性模型对1997~2010年海水产品产量比重与淡水产品产量比重进行拟合,结果见表2所示。从表2的拟合结果来看,海水产品产量比重以0.007的年平均速度下降,相反,淡水产品比重则以0.007的年平均速度上升。如果按照这样的结构调整速度继续下去,预计到2014年淡水产品产量比重将突破50%,超过海水产品产量比重。

表2 不同水域水产品产量比重变化规律

3 不同生产方式下水产品产量比重变化特征

3.1 不同生产方式下水产品产量比重总体变化特征分析

同样,利用表1数据,计算出海水捕捞、海水养殖、淡水捕捞和淡水养殖的产量比重,绘制变化趋势图,见图2。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1997~2010年间,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产量比重均呈现上升趋势,同期海水捕捞产量比重则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而淡水捕捞产量比重则较为平稳,基本稳定在5%的比重水平。

在这一时期,不同生产方式下水产品产量比重地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1997年的水产品产量来源结构顺序为:海水捕捞产量>淡水养殖产量>海水养殖产量>淡水捕捞产量;而到了2010年,水产品产量来源结构则变为:淡水养殖产量>海水养殖产量>海水捕捞产量>淡水捕捞产量。同时可以看出,在2000年和2006年淡水养殖比重与海水养殖比重分别超过海水捕捞比重,这充分说明了我国渔业产业确定“以养为主”和“双减”的发展思路已取得显著实效。

图2 不同生产方式的水产品产量比重变化趋势

具体而言,在1997~2010年间,海水养殖比重从22.18%上升至27.59%,上升了5.41个百分点;淡水养殖比重则从34.22%上升至43.67%,上升了9.45个百分点;同期海水捕捞比重则从38.36%下降至24.48%,比重下降了13.88个百分点;淡水捕捞比重基本保持平稳,1997年比重为5.24%,2010年下降为4.26%,变化幅度不足1个百分点。

3.2 不同生产方式下水产品产量比重变化规律分析

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1997~2010年间,海水捕捞、海水养殖、淡水捕捞和淡水养殖的产量比重变化趋势基本符合线性趋势,利用SPSS17.0拟合的结果见表3。从表3的拟合结果来看,四种不同生产方式下水产品产量比重变化规律模型拟合均较好,与各自数据呈现的趋势基本一致,如海水养殖产量比重、淡水养殖产量比重分别以年均0.004和0.008的速度增长,而海水捕捞比重则以0.011的速度呈现下降趋势,同时淡水捕捞产量比重几乎呈现一条截距为0.057的水平直线,软件运行的结果显示,淡水捕捞产量比重模型的一次项系数和常系数估计结果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淡水捕捞产量比重变化趋势呈现的规律基本符合数据事实。

表3 不同生产方式水产品产量比重变化规律

4 不同品种种类下水产品产量比重变化特征

4.1 不同品种种类下水产品产量比重变化总体特征分析

利用表1中不同品种种类水产品产量与总产量数据,计算出不同品种种类下水产品产量比重,绘制1997~2010年不同品种种类水产品产量结构变化趋势图,具体见图3。从图3可以看出,不同品种种类水产品产量比重在1997~2010年间均比较平稳,按照比重大小的顺序依次为:鱼类>贝类>虾蟹类>其他,在这一时期内,各品种种类平均比重分别为60.65%、24.10%、9.43%和5.81%,说明国内水产品产量主要由鱼类和贝类组成,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约为84.75%。

图3 不同种类的水产品产量比重变化趋势

按照生产水域的不同细分,平均产量比重居于前三位的种类分别是:海水鱼类(22.08%)、淡水鱼类(23.02%)和海水贝类(38.58%),比重合计约为83.68%,比重结构变化趋势见图4。从图4可以看出,在1997~2010年间海水鱼类、海水贝类和淡水鱼类三个指标的产量比重基本保持平稳,但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如在1997年上述三个指标的比重排序为:淡水鱼类>海水鱼类>海水贝类,而到了2010年,这一比重顺序则变为:淡水鱼类>海水贝类>海水鱼类,说明在这一时期内,海水贝类的产量比重有所增长,超过了海水鱼类的产量比重,这也充分表现出我国海洋渔获物种类数量已经开始随着自然环境、资源数量等变化而发生变化。

图4 平均比重居于前三位的水产品种类结构变化趋势

4.2 不同品种种类下水产品产量结构变化规律分析

从图4所表现的趋势来看,可以利用线性模型对1997~2010年海水鱼类、海水贝类和淡水鱼类产量比重进行拟合,分析其各自不同变化规律,具体见表4。从表4的拟合结果来看,回归模型参数含义与实际数据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且各参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可以用来解释1997~2010年间上述3个指标比重的变化规律。

表4 海水鱼类、海水贝类和淡水鱼类产量比重变化规律

总体而言,淡水鱼类在水产品总量中不仅占有最大的比重,而且在1997~2010年间比重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模型估计的增长速度为0.004,即淡水鱼类产量比重每年上升0.004个单位。海水鱼类产量比重在这一期间呈现下降趋势,下降速度为0.007,可见海洋鱼类产量比重年均下降速度还是比较大的。海水贝类产量比重同样也呈现下降趋势,下降速度较小,仅为0.001。

5 结论

(1)从生产水域来看,海水产品仍是我国水产品市场供给的主要来源。从海水产品与淡水产品产量比重特征来看,虽然海水产品产量比重呈现下降趋势,但仍处于主要地位。因此,为了能够继续保障我国海水产品的正常市场供给,应继续加强对海洋渔业资源的有效管理与保护,科学规划海洋渔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限度,防止因过度开发而造成海洋渔业资源枯竭。同时,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淡水产品产量比重可能在2014年超过海水产品比重,这种结果不仅说明我国海洋渔业资源正处于衰竭的过程中,也说明水产品市场供给的责任正在由海洋渔业转向淡水渔业资源。基于这一特征,有必要加强对淡水渔业资源的综合管理、保护与运用能力,避免淡水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重蹈海洋渔业覆辙,实现淡水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2)从生产方式来看,海淡水养殖已成为水产品市场供给的主力。从海水养殖、淡水养殖、海水捕捞、淡水捕捞的产量比重来看,淡水养殖比重在2000年超过海水捕捞产量比重,之后,2006年海水养殖产量比重也超过了海水捕捞产量比重,这表明我国渔业产业正式进入到“以养为主”的发展阶段;同时,海淡水养殖已成为水产品市场供给的主力。因此,应该通过加强海淡水渔业养殖技术培训、良种繁育、水资源养护和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等途径保证水产品市场供给稳定。

(3)从品种种类来看,淡水鱼类、海水贝类和海水鱼类是我国水产品市场供给的主要品种。从数据分析结论来看,鱼类产量比重约占水产品产量比重的60%,而又以淡水鱼类为主,海水鱼类次之,因此,构建以淡水鱼类、海水贝类和海水鱼类主要品种为核心的产业发展体系,对于保护水产品种质资源、提高渔业产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EB/OL].ht tp://www.stats.gov.cn/tjgb/ndtjgb/qgndtjgb/t20110228_402705692.htm.[2011-02-28]/[2011-12-05].

[2]岳冬冬.我国水产养殖多重功能日益凸显[N].中国渔业报,2011-10-31(06).

[3]唐启升.碳汇渔业与又好又快发展现代渔业[J].江西水产科技,2011,(2):5-7.

[4]唐启升.中国发展渔业的优势及前景[J].中国水产,2005,(2):2-5.

[5]佘远安,孙昭宁.渔业的碳汇功能及发展渔业碳汇路径初探[J].中国水产,2010,(9):23-24.

[6]张显良.碳汇渔业与渔业低碳技术展望 [J].中国水产,2011,(5):8-11.

[7]黄 斌.促进我国水产品出口的对策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8):79-80.

[8]钱宏菲,赵银德,李 懋.我国水产品出口面临的绿色壁垒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322-10323,10425.

[9]钟学斌,张 敏,孙志国,等.江西水产品的地理标志保护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7):173-175.

[10]农业部渔业局.中国渔业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产品产量贝类淡水
我国海水贝类养殖低碳效应评价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鲸豚趣多多之它们爱淡水
QuEChERS-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贝类中6种亲脂性贝类毒素
跳到海里喝淡水
鲜美贝类可能暗藏毒素
2018年9-10月我国造纸行业主要产品产量
2017年1~8月主要产品产量完成情况
2017年1~7月主要产品产量完成情况
2017 年1~3 月主要产品产量完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