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勇,黄明祥
(1.贵州省麻江县农业和扶贫开发局区划办公室,麻江 557600;2.贵州省黔东南州农业委员会,凯里 556000)
油茶属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是中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和第一大木本油料植物,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0%以上,是纯天然绿色有机保健食用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能有效改善心脑血管疾病、降低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抵制甘油三酯的升高,有市场发展前景。
贵州省黔东南州是油茶适生区之一,具有悠久的栽培利用历史,长期以来由于经营管理粗放,品种良莠不齐,种质资源研究滞后。在国家大力推动油茶产业发展的新形势下,该州通过引进、改良等方式,逐步丰富了优良品种资源。截止2011年,该州目前主要栽培白市、摆头、岑软、茶陵、长林、东风、赣兴、桂无、衡东、江东、宁远、瓮洞、湘林、亚林等14个系列,50多个品种的良种苗木。按照国家定点育苗规定,该州油茶良种苗木的繁育由天柱、锦屏、岑巩、黎平4县良种繁育场和种苗公司等单位具体实施,2011年出圃量达800万株以上。州内林科所及相关单位积极开展本地良种选育工作,目前天柱县培育的 “白市 4号”、 “瓮洞 8号”、“瓮洞24号”油茶优良无性系通过贵州林木品种委员会认定为良种,填补了贵州省自主选育油茶良种的空白。该县又从引进与搜集湘、赣、桂、浙等省内外153份油茶优良种质资源中,筛选出单产油茶50kg/667m2的良种11个,实现了油茶产量、性状的飞跃。
油茶是黔东南州传统经营的木本油料树种,茶油是侗乡苗寨的传统食用油,山区群众对油茶林有传统的经营习俗。油茶在全州境内均有分布,其中以天柱、锦屏、黎平、榕江、从江5县为主要产区。20世纪70年代,全州油茶面积3.6万hm2,由于经营水平低,技术落后,林农以加工自食毛油为主,未形成商品,经济效益较低,有的油茶林改种用材林,有的被当做薪炭林,有的则改种果树,致使油茶林面积逐步减少。1992年以前全州油茶籽年产量5000t,1999年降到3000t。2000年特别是2007年以来,州委、州政府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区域特色经济,解决 “三农”问题的高度,把油茶产业作为该州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生态经济的一项重要产业来抓,产区县市积极跟进,加之市场前景逐年看好,经济效益逐年增加,调动了林农种植油茶的积极性。目前,全州油茶林面积3.608万hm2,油茶籽产量达到了8000t,生产茶油 (主要是毛油)1600t左右,超过了20世纪90年代初水平。从天柱县相关部门获悉,该县近年来,以油茶良种选育为突破口,促进油茶产业快速发展,2011年,全县油茶产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是2007年4000万元的2.5倍。最近几年,油茶的营养价值已经得到了逐步认识,价格持续走高。作坊压榨的散装油茶,每公斤35元,而包装了的油茶卖到每公斤50元以上。油茶压榨也从人工向机械化方向发展,出油率由25%提高30%,每667m2产油30kg以上。
根据州委、州政府的安排,黔东南州于2007年对全州的油茶基地建设进行了初步规划,全州规划基地建设面积为13.33万 hm2,其中新造11.33万 hm2,改造 2万hm2。根据省里安排,结合实际情况,该州于2010年初进一步对全州的油茶基地建设进行了规划,全州规划油茶基地建设 17万 hm2,其中新造 13.75万 hm2,改造3.251万hm2。基地建设涉及11个县,占全州县市总数的69%。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三部委联合发布了经国务院审批的 《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20年)》,规划涉及15个省区,分为核心发展区、积极发展区和一般发展区;贵州属于积极发展区,全省有12个县,其中黔东南的黎平、锦屏、天柱、从江、岑巩、榕江6县划入。这6个县列入该州油茶重点发展县,另外该州规划剑河、黄平、三穗、施秉、镇远5个县,作为一般发展县。项目建设期为15年。
一是缺乏资金投入,或者投入分散,急功近利,发展后劲不足。二是人才缺乏,技术落实,油茶产量、质量提升缓慢。三是加工经营粗放。由于长期作坊式生产,产量不多且未成规模,批量外销价格受制于上门收购的商贩,价格徘徊在每公斤35元左右,而沿海地区却在100元以上。四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油茶产业化程度低下。全州20多家大小加工作坊,仅有黎平县绿野油脂有限公司、锦屏县野生植物开发有限公司等加工规模初具,且出油率达25%~30%,而其他小作坊的出油率仅为20%~25%,加工还仅限于榨油,缺乏深度开发。五是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带动不够,农民认识不足。现在各县市、各乡镇都对发展油茶产业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农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知道国家鼓励大力发展油茶产业。但到目前为止,各县所建设的油茶示范基地规模太小,经营水平也不高,难以达到示范的作用。绝大多数农民对油茶产业发展还是认识不足,长期以来的油茶生产经营习惯还难以改变。
首先是进一步提高认识,特别是要引起各级领导部门的高度重视,把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加快生态文明和生态现代化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和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一件大事来抓,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其次要加强领导,州、县、乡 (镇)都要加强对生态油茶产业的领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统筹协调全州生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生产、加工、营销、科研等工作,真正做到思想上有位子,组织上有班子,计划上有盘子,物资上有路子。层层抓落实责任,一级一级抓落实,一步一步强势推进。第三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发展生态油茶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生态经济的有效途径,既符合生态建设的需求,又符合农民增收的要求;是保护生态环境与农民增收致富的最佳结合,可实现青山与绿山的有机统一,可使广大农民迅速走上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和谐发展之路,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近几年来,全州各县市在茶叶生产上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和经验。如捷足先登的天柱县,紧紧抓住生态油茶产业这个突破口,以点带面,全面推广和全面发展。近年营建油茶良种采穗圃15.33hm2,穗条供应能力从2007年的0.1万kg提高到2011年的2.0万kg,年培育嫁接苗达1000万株的供穗能力;新造油茶林0.233万hm2,实施低产林改造0.395万hm2。低产林改造后每667m2产茶油从原料的3.35kg提高到18.8kg,增产值900余元,2011年油茶产业总产值突破亿元。油茶生产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部分农户已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大力宣传这些先进典型,推动全州油茶生产的全面深入开展。
由于该州各县市财力薄弱,应积极争取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各县市尤其是主产区的天柱、黎平、锦屏、榕江、从江、岑巩6个县,务必积极创造条件,编制好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努力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当前,要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将该州作为全省生态文明实验区示范建设等机遇,充分利用退耕还林还草的扶持政策,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加快发展步伐,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一要加强人才技术的引进,为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二要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管理及技术业务能力培训力度,迅速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为提高油茶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供技术保障。三要扶持茶树良种良法体系建设,支持优势茶树良种良法示范推广。
发展规模种植。没有规模就没有市场,没有规模也就没有好的效益,零星的、散兵游勇式的发展形成不了大产业。所以,要采取有力措施,扩大种植规模,在实际用作中,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努力做到种植一片,成功一片,见效一片。对于已初具规模的天柱、黎平、锦屏等县,要引导他们向广度、深度发展,尽快形成种植专业村乃至专业乡镇。
发展扶持龙头企业加工企业。一方面巩固现有油茶产品加工企业,引导其创品牌、上规模、上档次。如黎平绿野油脂有限公司生产的 “侗乡油茶”2004年获国家“名优品牌”和 “放心油”证书,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侗乡油茶”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宣传力度,不断引进创办新的油茶产品加工企业,开发新产品,以满足市场多层次的需要。
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引导和组建 “公司+基地+农户”、 “公司+基地+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使油茶加工到销售的各个环节有机地联合,结成一个完善的产业化经营体系。让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沾、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互相支持、共同发展,铸造新的运行机制,促进种植加工上规模、上档次,形成产业优势与市场竞争优势,真正走出产加销一条龙、茶工贸一体化产业化经营路子,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促进生态油茶产业尽快形成富民兴州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