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贺林平
再造“绿色广东”
□ 本刊记者 贺林平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节能减排”越来越深入人心,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经济发达地区广东,亦是能耗大省,近年来,节能减排成效明显。本期“科学发展 保障民生”系列报道走进广东,深入了解当地节能减排工作。
再造“绿色广东”的背景下,当地企业转型升级明显加快。图为广东东莞华为旗下生产基地聚信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图/CFP
国务院日前公布《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简称《规划》),要求各地认真贯彻执行,确保“十二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等节能减排目标。其中,国家下达广东“十二五”节能任务是单位GDP能耗下降18%,比“十一五”期间高出2个百分点。
作为2006年我国第一份能耗公报中能耗创全国最低水平的省份;作为“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6.4%的省份;作为经济总量第一,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却分别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65%和40%的省份;广东在节能减排方面成效显著,进一步节能减排的压力也可想而知。
尽管形势逼人,但矢志不渝地抓节能减排,已不仅仅是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的问题,更成为广东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入夜,珠三角工业重镇中山市小榄镇华灯初上,灯火通明。在离镇政府不远的龙山公园,副镇长李家浩指着亮如白雪的漂亮路灯告诉记者,“这些小型照明路灯都是LED灯。”作为广东首批“绿色照明示范城市”专项行动试点,小榄镇到目前为止已累计安装LED路灯4330 盏、LED景观照明灯8万多盏,改造道路15条,总长度72公里,节约电能超过55%。
见微知著。记者从广东省科技厅获悉,截至目前,广东全省已安装LED路灯超过30万盏,示范路段3000多公里,节电率均达到或超过了50%。根据今年5月下发的《广东省推广使用LED照明产业实施方案》,广东计划在三年内普及LED公用照明,带动全社会普及LED照明,实现全省照明同比节能50%以上。
推广LED,只是广东“节能”大棋局中的一颗棋子。“广东是经济大省,却是资源小省,经济发展与能源紧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早从上世纪末,处于能源困境的广东,就认识到提高资源产出利用效率的重要性。”广东省经信委主任杨建初坦言,从那时起,广东就把节能降耗当作“硬指标”,加快谋划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轨”,积极淘汰落后产能,以“产业高级化、适度重型化”为主线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绿色广东”。2005年,全国经济总量排名第一的广东,每万元GDP能耗仅为0.79吨标准煤,创全国最低水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5%。能耗大省华丽转身为节能“标兵”。
“十一五”时期,广东节能降耗的压力不轻,动力不减。
广州新港西路82号,很多老广州人都记得,这里曾经是拖拉机厂、缝纫机厂、摩托车厂……如今,曾经的旧厂房,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退二进三”大潮推动下,已旧貌换新颜。门口高大幕墙上标示着醒目的巨型新招牌——广州联合交易园,画龙点睛地向世人宣告,这里已经并继续打造着以交易所为引擎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园区。
广东一直把产业转型升级当成节能减排的根本手段,加速淘汰“三高一低”的传统产业、落后产能,置换引进“三低一高”的现代产业,使得单位产出的能耗水平在低位水平上继续降低。“十一五”期间,广东主动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步伐,累计淘汰落后水泥产能5782万吨、落后钢铁产能1275万吨、落后造纸产能36万吨,关停小火电1209万千瓦,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给广东的任务。
节能生产,政府是推力,企业是主体。2007年,广东出台《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的自主研发、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等。在重点耗能行业和领域,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在节能技改中尝到甜头。
广东省经信委副主任毕志坚介绍,“十一五”以来,广东22家国家监管重点耗能企业累计完成节约能量256.5万吨标准煤,146家省监管重点耗能企业累计完成节能量505.81万吨标准煤。全省培育资源综合利用企业800多家;在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窑炉改造等重点节能工程方面,共有454个项目获得财政支持。
中国(深圳)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成果转化及投融资博览会上,新能源备受青睐。图/CFP
国家统计局初步核定,“十一五”广东以8.5%的能耗增速支撑了约12%的GDP增速,五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6.4%,节约能源消费4327万吨标准煤。2010年,广东单位GDP能耗0.664吨标准煤/万元,为全国单位GDP能耗的65%,仅次于北京市,位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0.753吨标准煤/万元,为全国最低值,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从佛山城区往著名的“陶都”南庄镇去的路上,蒙娜丽莎、诺贝尔、东鹏等鼎鼎大名的广告牌依旧是鳞次栉比,应接不暇。只是没有了往日污浊的空气、漫天的烟尘、一地的污泥和喷着黑烟的大货车;而代之以规划整齐的路面、崭新整齐的总部大楼、茂密葱茏的绿化带以及驾着小车往来的客商白领。南庄的变迁,是广东狠抓治污减排,“还绿”亿万百姓的典型缩影。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陶瓷已发展成为佛山的一张“名片”,但是,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也成为困扰陶瓷产业继续向前发展的一个瓶颈。资料显示,在2007年佛山环境统计中,陶瓷行业重点企业工业粉尘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等,分别占全市所有重点工业企业总和的59.86%、42.15%、32.27%和29.85%,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环境质量。
对此,佛山市连续出台三个文件,推动全市陶瓷企业“扶持壮大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转移淘汰一批”,同时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鼓励现有企业将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展示中心、信息中心等留在佛山,同时积极吸引国内外陶瓷企业和研发等相关机构在佛山设立总部、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和营销中心等,将佛山打造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陶瓷产业总部基地,实现佛山陶瓷由传统产业向都市型、创新型、知识型产业转型跃升。
几年的整治,佛山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十一五”末的2010年,佛山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污染排放大幅降低。南庄镇党委书记张辉明告诉记者,目前,全镇陶瓷企业从高峰期的75家锐减到13家,昔日的“中国建筑第一镇”发展成全国最大的陶瓷展示贸易中心,辖内共进驻陶瓷营销中心1100多家,属于总部的150家,并成功挂牌“中国陶瓷商贸之都”。“潺潺河水皆是路,出村入乡一把桨”,如今,在曾经乌烟瘴气的南庄,最原生态的村落和民俗文化又再度回归。
像佛山一样,节能减排正在再造“绿色广东”、生态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而最终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的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是一个发展理念上的创新,更是十分紧迫的现实课题和任务。”广东省环保厅厅长李清表示,“十一五”期间,广东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累计分别比2005年下降18.88%和18.81%,污染减排任务超额完成25%。
通过不断强化污染减排,广东环境质量总体呈现稳中向好态势。2010 年,广东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居全国第四位,21 个地级以上市饮用水源水质全部达标,空气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珠三角有4个市365天都达到。主要江河水质总体稳定。同时,为保护环境,广东新建了一批重点减排工程,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粤港珠三角区域立体空气监控网络,并在全国率先启动了PM2.5等特征污染物的监测和发布工作。
供群众休闲放松,享受宜居生活的绿道建设也在推进。截至2011 年底,广东已经超额完成珠三角绿道网“两年全部到位”的任务。珠三角省立绿道累计建成驿站338个,设置标识近1.9万个,沿线新增绿化2735公里。此外还建成城市绿道2828公里,沿线新增绿化2763 公里。广东计划到2015年,全省将建成总长8770公里的省立绿道(含珠三角已建的2372 公里)。
在节能减排已经取得较大提升,国家不断严格要求下,令同样背负了较大经济发展任务的广东倍感压力。
自2005年以来,广东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一直处于全国最先进水平,分别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5%和40%,“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下达我省‘十二五’节能任务是单位GDP能耗下降18%,比‘十一五’期间还高2个百分点,存量空间十分有限,任务异常艰巨。”广东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坦言。
目前广东工业重型化进程加快。“十二五”时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增长的经济增长模式还在延续,节能形势异常严峻。而随着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东对能源和环境容量的需求还将持续刚性增长,客观上也加大了节能工作的难度。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减排领域。“十二五”国家向广东下达了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12.0%、13.3%、14.8%和16.9%的减排任务。而开局的2011年,广东虽然化学需氧量和氨氮较好地实现了减排,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较2010年不降反升,同比分别上升1.03%和4.90%。环保部门也表示,“十二五”城镇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污染物新增量巨大,而减排的潜力和空间则非常有限;加上接下来四年,还要消化2011年的新增排放量,完成“十二五”的削减任务,减排压力巨大,形势异常严峻。
压力面前,何去何从?顶着压力上,攀爬“18%高度”,可能是广东唯一的出路。
位于广州市西北部的流溪河水库,是该市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记者日前到此看到宽阔的水面平静如镜,清澈的湖水映照蓝天白云,两岸绿树如茵,不时有水鸟掠过水面,捕食小虫小鱼。历朝历代,曾有不少文人墨客光顾此地,留下盛赞美景的诗篇。可如今,这块“最后的净土”也有可能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广东省环保厅监测人员忧虑地说,2012年上半年全省的各大水库中,流溪河水库营养化程度由贫营养化转变为中营养化,富营养化程度升高,这表明排入水库的污染物数量有所增加。与流溪河水库情况类似的,还有飞来峡水库、苍村水库,这两个水库的富营养化程度也在提升。
自2005年以来,广东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一直处于全国最先进水平,分别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5%和40%。
而更加全面的“2012年上半年广东省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则显示,2012年上半年,广东酸雨频率上升,酸雨形势恶化。全省21个地级市中受酸雨污染的城市有12个,除了韶关、清远、佛山、顺德等市(区)继续是酸雨重灾区外,深圳重返酸雨重灾区。公报还显示,与上年同期相比,全省跨市河流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下降5.1个百分点,其中深圳和揭阳两个城市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状况较差,今年上半年没有一天水质达标过;东莞(石龙北河左)、惠州(东岸、石龙北河右)及茂名市(石碧)达标率略有下降。
“如不采取强有力措施扭转这种被动局面,节能减排任务将难以完成。”现实的困境,增加了广东干部群众的危机感,也强化了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的共识。记者从广东省经信委获悉,“十二五”期间全省纳入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的企业有1980家,节能目标为1696.85万吨标准煤。根据该省“十二五”节能规划,设立省节能专项资金,每年投入超过3亿元支持节能减排工作。按照计划,2015年一级能效家电占比将达7成,3成住宅将为绿色建筑,公务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达15%。珠三角地区推广应用LED路灯、景观灯等LED户外照明产品60万盏,重点在政府、学校、医院大楼等公共场所安装3000万只LED室内照明灯具,打造世界级的LED照明产品应用综合示范区。
此外,广东将加快实施《珠三角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全力推进机动车、火电厂、锅炉、水泥等污染整治,逐步推动空气质量改善。
产业节能,结构减排,仍然是广东节能减排的主阵地。据广东省省长朱小丹介绍,“十二五”时期,广东要坚决完成淘汰小钢铁100万吨、小水泥3251万吨、小造纸61万吨、小印染4.5亿米、小制革134万标张的目标任务。其中,今年要淘汰小水泥700万吨、小造纸4万吨、小印染1.76亿米、小制革90万标张,大幅度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此外,广东将在珠三角地区试点建立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制度。实行新上项目与能源消费增量挂钩,引导各地将能源消费增量指标主要用于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项目。同时,大力推进清洁生产,以电力、石化、冶金、机电、纺织印染、造纸、皮革、电镀等行业为重点,启动百强工业企业生态化改造工程,加快工业产业集聚区生态化建设和重污染行业绿色升级示范园区创建,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编辑 严碧华 □ 美编 徐 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