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突围

2012-07-10 03:28许兰武
民生周刊 2012年37期
关键词:宁波市职业院校学院

□ 本刊记者 罗 燕 许兰武

职教突围

□ 本刊记者 罗 燕 许兰武

从普通教育的补充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近年来,中国职业教育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已经形成了良性互动。

然而,发展中的职业教育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式在教育界一直存在着争议。现代职业教育如何突破各种有形无形的围墙、取得长远发展?院校和主管部门都在探索。

围绕行业办学

在近年的扩招风潮中,曾有人建议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更改校名,向综合性院校倾斜,以便于招生,但学院最终还是坚持使用这个名字。院党委书记毛大龙告诉记者:“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一定要有特色,否则就会千校一面。尽管改变校名或者增加专业有可能扩大生源,但我们还是坚持围绕纺织服装行业办学。”

北京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俞启定告诉记者,我国早期的职业教育大多是由行业开办的。虽然完全由行业办学存在一些社会局限性,但行业对学生的培养方向、培养方式都有很好的引导作用,所以职业教育一定要关注行业需求。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按照纺织服装行业的产业链设计专业。从专业格局可以看出,从纺织工艺到服装设计、营销,纺织服装行业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在学院找到对应的专业及课程。

“根据产业链设置专业,围绕行业做教育,才能保证学生毕业后易于就业。”毛大龙强调。

学院没有严格的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区分,“我们提倡边讲边做,理论肯定不是纯理论,要与实践融合。在课堂上,技能、文化都要融得进来。”毛大龙说。

由于学院有鲜明的行业背景,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学院坚持引入行业、产业标准,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共建,以更好地把握行业走向。校方表示,对标准的严格坚持让学院有能力为服装设计定制工、服装制作工、服装模特、纺织纤维检测工等提供国家职业技能鉴定。

在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巨型中山装。这件中山装由灰色毛料制成,衣长4.32米,尺寸是一般中山装的6倍,由“红帮”第六代传人江继明牵头制作而成。

百年前,一批宁波裁缝东渡日本学制西服。其中一部分人回国后,在上海等地开设裁缝店,并为外国人定制西服。由于当时上海百姓将外国人成为“红毛人”,因此为“红毛人”缝制西服的宁波裁缝就被称为“红帮”。

第一套中山装就是由“红帮”裁缝创制的,“红帮”在中国近现代服饰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邀请了“红帮”第六代传人江继明到学校任教,并成立了继明红帮服装研究所和红帮文化研究所,向学生传授红帮技艺的同时传承“红帮”文化。

毛大龙认为,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院新生入校后都要接受红帮精神教育。自2005年起,学院开始举办“红帮人文讲坛”,至今已举办120期。

毛大龙认为,缺少文化内涵是几十年来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弊端。职业教育强调技能训练,但不能忽略内涵建设。尤其是专业性的职业院校,不但要为产业服务,促进行业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同时也要传播行业文化。

培养职业素养

相对于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院校接收的学生大多是初中毕业的学生。有专家分析认为,有些技能年龄越小学起来越容易。面对这些价值观尚未成形的孩子,中职学校担负着更重的责任。

宁波市甬江职业高级中学(以下简称甬江职高)将学生的德育工作摆在首位。学校从2002年开始推行“白天鹅”德育工程。“学生心灵的成长很重要,我相信品质好、技能好的学生更受企业欢迎。”校长王阳说。

王阳认为,在德育的基础上,让学生拥有职业化素养是最重要的,而职业化素养的打造要深入到日常生活中。学校要求学生晨问晚思,在教室、寝室都实行标准化管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甬江职高特别注重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通过一些细小问题教育学生关注他人的感受。比如在食堂吃饭,学校要求学生等全班的同学都到齐了才动筷子。“通过日常行为改变学生的思维,慢慢就可以形成职业素养。”王阳说。

王阳对学生的目标定位不是考大学,而是就业或者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技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我们要让学生对技术、产品着迷,这样中国制造才有竞争实力,进而转向中国创造,形成中国品牌。”

搭建合作平台

从《中国2011年高职院校地区分布图》(见《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可以看出,我国东西部地区职业院校分布差别较大;各地职校的招生、就业情况有明显差异;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职业教育机制、政策也不尽相同,由此一来,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效自然呈现差异化。

早在2009年,浙江宁波便颁布了全国第一部专门针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法规——《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今年2月1日,又针对实施中遇到的问题,颁布了《〈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实施办法》。在建立地方性法规规范职业教育发展方面,宁波市走在了前列,这是作为计划单列市拥有立法权所带来的优势。

宁波市教育局高教处副处长章敏杰告诉记者,宁波职业教育的发展正是源于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宁波职校和企业的关系一开始就非常密切,但校企合作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关键是缺失合作的机制、平台、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市人大提出建立校企合作条例。这个《条例》虽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至少在往解决的方向迈步。”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学习缝纫技能。图/受访者提供

宁波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也称“校企通”)预期将在9月12日正式开通。这是一个由政府主导搭建、企业运营的网络平台。宁波市教育局职成处副处长杨晓波介绍:“这个平台的建立主要是为了推动学校和企业的对接。学校把应届毕业生数据传上去,企业也把人才需求信息传上去,在这个平台上实现匹配。另外,找设备、找专家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

市教委还联合学校、企业、行业协会建立了10个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14个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这些基地拥有的项目、资源,企业和学校都能分享。

宁波市每年按职普1:1比例制定并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计划。据了解,目前宁波市中职教育生均经费是普通高中的1.8倍。从2011年起,全市中职学校实施免费政策。

宁波市教委着力推动中高职的合作,开办了职业教育“五年一贯制”试点专业,全市6所高职学校与中职学校联合举办“3+2”五年制高职。

杨晓波说:“我们要尽量设计一些载体,让企业、行业、中高职院校一起探讨怎样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宁波市甬江职业高中学生通常要等全班同学到齐后才开始吃饭,以培养团队精神。图/受访者提供

寻找“双师型”教师

在对职业院校的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很多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不足。职业院校的教师既要具备一般教师的基础知识、教学能力,还要有相对过硬的技能及职业素养,因而被称为“双师型”教师。

俞启定教授认为,现在职教师资来源缺乏,在职教师普遍缺乏教学经验、实践经验。“师资是决定教育质量的软条件。师资队伍建设好了,宏观的改革才有基础。”

杰博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运营总监蒋久文告诉记者:“职校的专业课老师不好找。一般的技师不能胜任教学,能讲又能做的高级技师又请不起。高级技师的企业月薪近万元,因此不愿到职校来上课。”

中国目前仅有8所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但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教师资专业委员会调查,一些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只有十分之一的学生能进入职业院校当老师。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校长孟庆国曾向媒体表示,很多职业院校倾向于招聘高学历教师,“职业院校新引进的高学历教师又不适应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从师资使用的现状看有点迷惘。”

不少职业院校也开始了“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但具体怎么做,还没有统一标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启动了“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项目,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则选拔教师到国外访学,以开拓视野,学习职业教育的教学方式。

宁波市教育局成立了职成教研究室,单独制定了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考核体系。宁波市教委还将职业院校的职称评定单列,在中职学校也产生了正教授级教师。“让职业院校的老师参照普通学校的老师标准考核,对职业院校的老师杀伤力很大。”杨晓波坦言,“但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最适合的教育

“高职院校倒闭是正常现象,是一种优胜劣汰。山东省高职教育的整体状况是向上发展的。从生源来看,山东省有75所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77万,在校平均人数在1万人左右,算是一种良性发展。”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坦言,作为教育部门,面临学校倒闭时,重点考虑的应是高职院校的学生问题,及时周全地做好预案。

山东英才学院院长夏季亭分析,有些学校的招生困难,生源减少是主因。“但山东经济发达、重视教育、又具有区位优势,最关键的还是学校自身建设。”

山东职业学院2012届学习铁道交通运营的拉姆次仁(藏族,女),去年就已被青藏铁路公司录取。2012届铁路及相关专业毕业生被各铁路局招聘一空后,南昌、哈尔滨、成都、济南、北京铁路局及广铁集团等16个铁路局(集团公司)又在其2013届在校生中进行了选拔。目前,已有1489名学生提前一年半与各铁路局提前签约。

随着山东教育规划纲要的全面实施,职业教育被推到了“台前”。据齐涛介绍,2012被定为山东教育的“职教年”,山东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正在酝酿之中。

猜你喜欢
宁波市职业院校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重建宁波市图书馆记忆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学院掠影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
宁波市采取“三学”“三访”“三个结合”开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