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要注意思维定式的双重性

2012-07-09 19:45董怀洲
新课程·下旬 2012年10期
关键词:定式知识机会

董怀洲

摘要:思维定式是心理学研究中一项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要积极发挥思维定式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定式;知识;机会

心理学对定式下的定义是:定式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这一理论最初由德国心理学家缪勒和舒曼在1889年提出,后经前苏联心理学家乌兹纳捷研究整理,发展成为一种理论。他们认为由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

心理学认为: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式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地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了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解决方法。思维定式作用具有双重性,它具有积极的一面,又具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表现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去进行思考。当习惯思路与具体问题的实际解决途径不一致时,定式的作用往往形成负迁移。即把已掌握的技能和方法在其他类似新技能过程中起阻碍作用的现象称之为消极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发挥思维定式的积极作用,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思维定式是由先前的思维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使人以较固定的方式去进行认识或作出思维反应。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它的特点,利用它的这一特点帮助我们搞好数学教学。具体操作可以用下面的方法去完成:

一、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共同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能否产生迁移效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种学习情境中是否会有共同要素。新知识的学习要借助旧的基础知识,新旧知识的共同要素对定式的正向作用具有一定影响,因为知识共同点能够帮助知识间进行正迁移。旧的基础知识越全面、越扎实,对新知识的学习及新知识的应用越容易产生积极的作用。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回忆、分析、对比等方法发现新旧知识间的共同点。让学生在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中去学习新知识、应用新知识。

二、完善地概括形成的数学知识

形成的数学知识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旧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是要学的新知识。旧的基础知识概括水平是影响定式效果的主要因素,学习的新知识概括水平决定着学生学习掌握的程度。在教学中如果能教会学生完善地概括已有的数学知识,就能够建立起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深层联系,有利于知识经验的迁移。例如,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个数学概念时,学生在画“点到直线距离”总是会出现错误,甚至画不出来。原因是教材给出“点到直线距离”概念时,出现的图形是直线是水平的、点在直线的正上方。出现直线是斜着或点不是在正上方,有些学生就无从下手。

三、给学生创造应用数学知识的机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充分贯彻联系生活和数学应用的思想,让学生具有实践活动的机会。”教育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一切可能给学生提供应用数学知识、原理、方法的机会促进思维定式的积极作用。

在教学中要注意克服思维定式的消极作用。思维定式的消极作用产生于旧经验对当前心理含准备状态的影响,学生的思维陷入旧知识、原有技能框框的束缚之中,造成认知负迁移的影响,给创造性思维带来障碍。这种思维定式的消极现象在教学中常常出现,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可以采用下面方法:

1.改进教师的教学习惯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定式人人都存在。即用固定的思维去考虑问题。教师也常常会犯这种错误。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按照固定的思路、模式进行,采用“类型+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在题海中找到应付考试的“验方”,使学生具有机械的记忆和被动的模仿。如不注意克服这种现象将不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妨碍学生创新能力。

2.消除新旧知识之间的干扰

学生认知心理是有限的,对数学的本质属性理解不深,容易被非本质属性所迷惑,往往是先入为主,而由于已有知识经验的积累限制,对后面知识容易产生思维障碍,形成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比如,显而易见值■是零;而■=0可能是错误的。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马坝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定式知识机会
Debate breaks the mindset 辩论打破思维定式
给进步一个机会
解数学题要克服思维定式
随机线性互补问题的无约束优化再定式
最后的机会
给彼此多一次相爱的机会
没机会下手
突破思维定式,强化解题方法
习题变一变 思维现一现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