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太祖传说研究

2012-07-04 08:45铁颜颜黄为放
北方文物 2012年1期
关键词:契丹黄帝

铁颜颜 黄为放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是契丹族杰出的军事政治领袖,其传说始见于《辽史》,在其他史籍中也有涉及,总体看内容不多,而且比较零散,主要是渲染辽太祖出生奇异,是一位真龙天子,虽然能够判断出主要传说内容的创造出自辽太祖本人的意旨,但他的这一系列造神运动目的何在?学界对此讨论不多。且以辽太祖一介武夫的水平来进行神化自己的运动,则必应有所凭借,不会凿空臆造,那么,辽太祖传说的来源又在哪里呢?本文将就此问题作一个探讨。

一、辽太祖的出生传说及其来源

《辽史·太祖本纪》记载:

太祖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姓耶律氏,讳亿,字阿保机,小字啜里只,契丹迭剌部霞濑益石烈乡耶律弭里人。德祖皇帝长子,母曰宣简皇后萧氏。唐咸通十三年生。初,母梦日堕怀中,有娠。及生,室有神光异香,体如三岁儿,即能匍匐。祖母简献皇后异之,鞠为己子。常匿于别幕,涂其面,不令他人见。三月能行;晬而能言,知未然事。自谓左右若有神人翼卫。虽龆龀,言必及世务。时伯父当国,疑辄咨焉。既长,身长九尺,丰上锐下,目光射人,关弓三百斤。①

阿保机的出世是其母“梦日堕怀中”而生,为典型的“梦日受孕”,这种传说在辽之前多见于史书,不同的民族又有不同的变化。那么辽太祖的传说源头又在何处呢?我们同样可以从族源来寻找答案。关于契丹的族源,《辽史·世表》有这样的记载:“庖牺氏降,炎帝氏、黄帝氏子孙众多,王畿之封建有限,王政之布濩无穷,故君四方者,多二帝子孙,而自服土中者本同出也。考之宇文周之书,辽本炎帝之后,而耶律俨称辽为轩辕后。”②元修《辽史》的材料多出自于耶律俨之手,可见耶律俨在著书时刻意将阿保机附会为黄帝后裔,以证明其皇位的正统性。

黄斌在《大辽国史话》中对契丹的族源与姓氏作了更直接的解释:“耶律为契丹语,兼称汉族的刘氏,说是辽太祖把自己比附为黄帝的后裔,与周同源,周人以后稷为始祖,刘姓相传出自后稷。辽太祖又慕汉高祖刘邦,故以耶律兼刘姓。”③辽太祖既然追慕刘邦并自诩为黄帝后裔,我们不妨从黄帝与汉朝刘氏皇帝的出生传说入手,寻找线索。根据《竹书纪年》记载,黄帝出生时,“光照郊野,感而孕”④。不过这时的传说还停留在光的阶段,没有真正形成“梦日受孕”,经过多年演变到汉朝时期,帝王的降生才与太阳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汉武帝的出生就是其母王美人“梦日入怀”⑤而生,证明了汉武帝的真命天子身份。但是这种模式还没有真正地稳定下来,三国时期吴国的君主孙权及其兄长孙坚就是其母梦日月而生的。

《太平御览》记载:

《搜神记》曰:孙坚妻怀权,梦月入怀。告坚曰:“妾昔怀策,梦日入怀,今又梦月。”坚曰:“子孙兴矣。”⑥

不难看出,“梦日受孕”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帝王诞生的重要标志。汉武帝刘彻、吴国君主孙权,都有梦日月受孕的传说,均是当时史官刻意粉饰,用以渲染君权神授,体现其皇位的正统性。

值得一提的是北方游牧民族,特别是契丹族本身也有对日神的崇拜,这也是辽太祖梦日受孕传说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传说在其他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的帝王中多有体现。最早见于史籍的是西晋时期“五胡乱华”的匈奴族首领刘渊,据《晋书》⑦记载,刘渊的母亲梦中见到大鱼化为人形,赠其鸡蛋大小的“日精”,其母吞食后生下刘渊。不难看出,“梦日受孕”的传说在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有了变化,梦中多了神人馈赠,而且从太阳入怀变为了口服“日精”,这其中掺杂了游牧民族本族的理解与改造,使传说更为生动形象。到其子刘聪时代,随着汉化程度的加深,“梦日入怀”⑧的传说变得更为简洁,与中原王朝趋于一致。刘渊为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的杰出领袖,他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结合本民族日神崇拜而改造了自己的出生传说,以适应统治的需要,这一点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有很强的共通性。

但最有可能对辽太祖产生影响的是北魏的帝王传说,根据《辽史·世表》记载,北魏时期,契丹诸部与北魏来往密切,经常“以名马文皮来贡,得交市于和龙、密云之间”⑨,契丹的首领也经常向北魏朝贡。有了这种密切来往的背景,盛行于北魏的这种日光受孕的传说很有可能传入契丹,对辽太祖的出生传说产生了影响。北魏皇帝日光受孕的传说主要集中在开国的几位皇帝身上。根据《魏书》记载,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母亲献明贺皇后就曾经“梦日出室内”⑩,生太祖皇帝。孝文帝的出生也有“神光照于室内”⑪的预兆,到了孝文帝之子世宗宣武皇帝拓跋恪时期,传说有了发展,变得更加具体化。

《魏书》记载:

孝文昭皇后高氏,司徒公肇之妹也。父扬,母盖氏,凡四男三女,皆生于东裔。高祖初,乃举室西归,达龙城镇,镇表后德色婉艳,任充宫掖。及至,文明太后亲幸北部曹,见后姿貌,奇之,遂入掖庭,时年十三。初,后幼曾梦在堂内立,而日光自窗中照之,灼灼而热,后东西避之,光犹斜照不已。如是数夕,后自怪之,以白其父扬,扬以问辽东人闵宗。宗曰:“此奇征也,贵不可言。”扬曰:“何以知之?”宗曰:“夫日者,君人之德,帝王之象也。光照女身,必有恩命及之。女避犹照者,主上来求,女不获已也。昔有梦月入怀,犹生天子,况日照之征。此女必将被帝命,诞育人君之象也。”遂生世宗。⑫

高皇后全家为东夷而来,且为高氏,应为高句丽后代,参照《北史·高丽传》:“为日所照,引身避之,日影又逐,既而有孕。”⑬我们不难看出,《魏书》的内容基本是参考高句丽的传说变异、丰富而来。应该说,高氏西迁之后,女儿在北魏宫中为妃,为了维护权威,巩固地位,高扬自然要为其女儿树立威信,最好的办法就是造神,所以他就把高句丽的传说应用到了北魏的宫廷之中,得到了北魏上层的认可。同时,这一传说还有相关的解释性传说伴随,根据《魏书·术艺传》记载:

王显,字世荣,阳平乐平人,自言本东海郯人,王朗之后也……初,文昭皇太后之怀世宗也,梦为日所逐,化而为龙而绕后,后寤而惊悸,遂成心疾。文明太后敕召徐謇及显等为后诊脉。謇云是微风入藏,宜进汤加针。显云:“案三部脉非有心疾,将是怀孕生男之象。”果如显言。久之,召补侍御师、尚书仪曹郎,号称干事。⑭

不难看出,王显叙述的世宗出世,呼应了《魏书·后妃传》的记述,同时又补充了新的内容,日光由追逐变为化龙,与中原文化更为趋近,同时适应了统治发展的需要,并刻意与高句丽传说相区分。这一传说在当时影响很大,成了北魏帝王传说的源出,我们可以看出,北魏太祖与高祖的出生传说均应是后世的史官根据孝文昭皇后的传说杜撰而成。而这一传说很有可能传到了契丹,被辽太祖部分地接受。

契丹作为北方游牧民族的一支,本身也有拜日的习俗。《辽史·礼志》就记载有“拜日仪”⑮,皇帝必定亲自参加,率群臣拜日,这是契丹族最为重要的礼仪之一。辽朝的南北官制也是皇帝坐西向东,面向太阳接受百官朝拜,可见其对太阳的崇拜程度是很高的,故阿保机称“日子”也是蕴涵了很深的本族渊源。

所以,辽太祖的“梦日受孕”传说不是单纯的照某一传说抄袭而来,而是受到中原王朝始祖黄帝、汉代皇族刘氏的出生传说以及北方游牧民族拜日习俗的共同影响,相互融合而产生的。除了开头的“梦日受孕”部分,辽太祖出生传说的其他部分我们也可以从史籍中找到来源。辽太祖自称华夏始祖黄帝之后,其出生传说必然以参照黄帝相关传说为主,我们通过对比两者本纪的开头,可以看到很多的共同点。

黄帝⑯ 辽太祖⑰生而神灵, 母梦日堕怀中,有娠。及生,室有神光异香,体如三岁儿,即能匍匐。弱而能言,幼而徇齐。三月能行;晬而能言,知未然事。自谓左右若有神人翼卫。虽龆龀,言必及世务。时伯父当国,疑辄咨焉。长而敦敏,成而聪明。既长,身长九尺,丰上锐下,目光射人,关弓三百斤。

黄帝和耶律阿保机都有这样的特征:生而灵异,幼而能言,虽为童稚,文武兼备。从这种惊人的相似中,我们能够推断出史官在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作实录或本纪的时候,刻意参照《史记·黄帝本纪》的内容,并对其内容逐条进行丰富,为的就是树立阿保机的形象,将其比拟为契丹族的黄帝。

综上所述,辽太祖的出生传说是主要来源于黄帝和汉代皇族刘氏,兼具部分北方游牧民族的传说和本民族的习俗相互杂糅而来,为的就是树立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君权神授、天命所归的帝王形象。

二、辽太祖的龙之传说

历代中原帝王均不乏有与神龙相关之传说,这与中原的文化传统有很大的关系,然而契丹作为北方游牧民族,其首领耶律阿保机却也有如此之多的与龙相关的传说见于史籍,这其中的深层次原因就值得我们去研究了。辽太祖的神龙传说共分为三部分,龙化身传说、射龙传说、龙坠传说。根据上文,既然明确了出生传说主要是来源于黄帝和汉代皇族刘氏,那么关于辽太祖的龙之传说,不妨与出生传说视为一个整体,按照同一来源入手逐一进行推理。

(1)辽太祖的龙化身传说

此种传说见于诸史籍的很多,历史上很多帝王均有神龙化身的传说,这是中原皇帝君权神授、以神龙天子自居的重要佐证。不同的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龙化身传说并不是见于本纪,而是在耶律曷鲁传中,《辽史·耶律曷鲁传》的记载:

闻于越之生也,神光属天,异香盈幄,梦受神诲,龙锡金佩。天道无私,必应有德。我国削弱,齮龁于邻部日久,以故生圣人以兴起之。可汗知天意,故有是命。且遥辇九营棋布,非无可立者,小大臣民属心于越,天也。昔者于越伯父释鲁尝曰:‘吾犹蛇,儿犹龙也。’天时人事,几不可失。⑱

这段史料记载的是遥辇痕德堇可汗去世,众人推举阿保机即位,耶律曷鲁劝进时说的话。从他的解释中,我们不难看出,“龙锡金佩”以及辽太祖伯父释鲁的话“儿犹龙也”,把辽太祖说成是神龙之后,这一点正与汉高祖刘邦的传说如出一辙,只是表述的方法不同,据《汉书》记载,刘邦之母是“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父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上。已而有娠,遂产高祖”⑲。而辽太祖的传说较为隐晦,是借助他人之口转述。但是二者表现的核心问题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宣扬君主的权威,与真龙天子相呼应。

但是,如果我们深究这段史料,会发现疑问。首先,关于“龙锡金佩”的说法,在《辽史·国语解》中有着不同的说法:

太祖从兄铎骨札以本帐下蛇鸣,命知蛇语者神速姑解之,知蛇谓穴傍树中有得金,往取之,果得金,以为带,名“龙锡金。”⑳

这里“龙锡金佩”的主人公变成了太祖的从兄,并且有“知蛇语”的神速姑㉑为其解读神异,这样我们就自然对耶律曷鲁的说法产生疑问,我们重新看当时的历史,就会发现问题所在,当年遥辇痕德堇可汗去世,阿保机有意代之,但是精于权术的他以退为进,假意推脱,实则希望效法先贤,由部众推举而上,继承可汗之位。耶律曷鲁是阿保机的心腹,自然要承担起这一重任,后世的史官很可能为了证明辽太祖即可汗位的合理性,对耶律曷鲁的劝进之词进行了改动,“龙锡金佩”就这样被移植到了辽太祖的身上,有意将其传说向汉高祖刘邦的龙化传说靠拢。当然,亦有可能是耶律曷鲁有意歪曲事实,曲解、附会他人的传说来衬托辽太祖的“神威”,争取更多的支持者,而史官则是忠实记录的。但是无论哪种情况,他们的目的都是希望通过“龙锡金佩”来把辽太祖塑造成“神龙化身”,并且与其出生传说相呼应,证明耶律阿保机的“真龙天子”身份。

(2)射龙传说

辽太祖似乎确实有过射龙壮举。《辽史·太祖本纪》:“庚辰,有龙见于拽剌山阳水上,上射获之,藏其骨内府。”㉒除了《辽史》外,《契丹国志》、《松漠纪闻续》、《夷坚志》、《续夷坚志》和《梦溪笔谈》等书均对辽太祖射龙一事有着详细的记载。

《契丹国志》记载:

先是,渤海国王大諲譔本与奚、契丹为唇齿国。太祖初兴,并吞八部,继而用师,并吞奚国。大諲譔深惮之,阴与新罗诸国结援,太祖知之,集议未决。后因游猎,弥旬不止,有黄龙在其毡屋上,连发二矢,殪之,龙坠其前。后太子德光于其地建州,黄龙府即其地也。太祖曰:“吾欲伐渤海国,众计未定而龙见吾前,吾能杀之,是灭渤海之胜兆也。”遂平其国,掳其主。纪异录曰:阿保机居西楼毡帐中,晨起,见黑龙长十余丈,蜿蜒其上,引弓射之,即腾空夭矫而逝,坠于黄龙府之西,相去已千五百里,才长数尺。其后女真灭辽,尚藏其骸于内库,金酋悟室长子源尝见之,尾鬣肢体皆全,双角已为人所截,与水龙画绝相似。盖其背上鬣不作鱼鬣也。正文谓“射黄龙”,此谓“射黑龙”。黄黑色虽不可知,而符兆所先,抑何彰彰若是欤!㉓

《松漠纪闻续》记载:

阿保机居西楼,宿毡帐中,晨起,见黑龙长十余丈蜿蜒其上,引弓射之,即腾空夭矫而逝,坠于黄龙府之西,相去已千五百里,才长数尺。其骸尚在金国内库。悟室长子源尝见之,尾鬣支体皆全,双角已为人所截,与余所藏董羽画出水龙相似,不着边际其绊脚上鬣不作鱼鬣也。㉔

《夷坚志》记载:

阿保机尝居西楼,夜宿毡帐中。晨起见黑龙长千余丈,蜿蜒其上。引弓射之,即腾空夭矫而逝,坠于黄龙府之西,相去已千五百里,才长数尺。其骸今见置金国内库,蕃相陈王悟室长子源尝见之,尾鬣支体,皆具双角,已为人截去。云与吾家所藏董羽画出水龙绝相似,谓其背上鬣不作鱼鬣也。㉕

《续夷坚志》记载:

辽祖神册五年三月,黑龙见拽刺山阳水上,辽祖驰往,三日乃得至,而龙尚不去,辽祖射之而毙,龙一角,尾长而足短,身长五尺,舌长二寸有半。命藏之内府,贞佑南渡尚在。㉖

关于辽太祖射龙传说的材料很多,应先从材料的相似性入手,考察材料的来源。《契丹国志》、《松漠纪闻续》、《夷坚志》中关于阿保机射龙的细节叙述均十分细致,颇有相近之处,似有上下传承关系。三人均为宋人,叶隆礼为淳佑七年进士,南宋理宗朝官;洪皓政和五年进士,北宋徽宗朝官;洪迈为绍兴十五年进士,南宋高宗朝官。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松漠纪闻正续》:“绍兴末,其长子适始校刊为正续二卷。”可知《松漠纪闻续》成书最早,同时洪皓多年出使金国,手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后人成书必然要参考他的作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记载《契丹国志》的成书是:“本之洪皓《松漠纪闻》。”可知叶隆礼《契丹国志》所载之阿保机射龙故事应参照洪皓《续松漠纪闻》而成,洪迈为洪皓后人,《夷坚志》亦应如此,《续夷坚志》为金人元好问所作,必然参照前本,而《辽史》中关于阿保机射龙的记述与《续夷坚志》最为相近,都强调了在拽剌山南水上射龙,与《松漠纪闻》、《契丹国志》、《夷坚志》所言在西楼射龙,龙坠于黄龙府的内容迥异。理清了几则材料的关系,就可以进一步向源头入手了。

洪皓的《松漠纪闻续》中记述的辽太祖射龙传说是《契丹国志》、《夷坚志》、《续夷坚志》的材料来源,但是洪皓在出使金国时所得到的材料也未必是辽太祖射龙的最早期资料,而是辽朝灭亡后形成的传说。从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我们就可以找到关于辽太祖射龙的一些材料,根据《梦溪笔谈》记载:

黑山在大幕之北,今谓之姚家族,有城在其西南,谓之庆州。余奉使,尝帐宿其下……有水出其下,所谓黑水也。黑水之西有连山,谓之夜来山,极高峻。契丹坟墓皆在山之东南麓,近西有辽祖射龙庙,在山之上,有龙舌藏于庙中,其形如剑。㉗

庆楼,即传说中契丹四楼中的北楼,治所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西北查干木伦河西岸白塔子。《梦溪笔谈》中的“夜来山”即“拽剌山”之异译,辽太祖射龙庙大体位置也应在此处。这就与《松漠纪闻续》、《契丹国志》、《夷坚志》所记述的射龙于西楼,龙坠于黄龙府附近的传说产生了地理上的偏差,黄龙府位于今吉林省农安市,即使是在西楼射的龙,辽太祖驰马而追,也无法达到如此远的距离。沈括为北宋仁宗嘉佑八年进士,《梦溪笔谈》为其晚年之作,其书中见闻多为其出使时亲历,不应是讹传而成,其成书时间更是远早于洪皓。笔者认为,辽太祖射龙传说应在辽国境内很早就存在,并且与黄龙府的命名毫无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统治阶级的舆论需要,传说逐渐的发生了演变,最后被洪皓带回了宋朝并加以传播,体现在《松漠纪闻续》、《契丹国志》、《夷坚志》等书中,成为了平定渤海的吉兆和黄龙府地名的由来,也就是说洪皓所听到的射龙传说已经是被篡改过的版本了。可见,辽太祖射龙传说的演变是适应统治阶级舆论需要的产物,其自身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但是,只要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辽太祖不可能射到真正的龙,从沈括、洪皓和元好问的记载来看,当时人确实看到了这个“龙”的实物,很有可能是辽太祖射到了某种爬行类的野生动物,经时人附会而有射龙之说。这种传说产生的原因实则是为证明辽太祖的神勇不凡。根据上文得出的辽太祖追慕刘邦的结论,我们不难看出,射龙的传说应是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的传说衍生而来,《史记·高祖本纪》㉘中详细叙述了汉高祖斩白蛇应天命的内容,体现了其举事称帝是奉上天旨意,皇位得之正统,而辽太祖追慕汉高祖而杜撰出来的射龙之说,与刘邦斩蛇一样,均是常人难以完成之壮举,是天命在身的征兆,衬托了他们“真命天子”的非凡神勇,为其君权神授、皇位正统作舆论宣传。

(3)龙坠传说

《辽史·太祖本纪》记载:

(天显元年七月)甲戌,次扶余府,上不豫。是夕,大星陨于幄前。辛巳平旦,子城上见黄龙缭绕,可长一里,光耀夺目,入于行宫。有紫黑气蔽天,逾日乃散。是日,上崩,年五十五。㉙

从上面的内容可以看出,辽太祖死前的征兆有两点:第一是“大星陨于幄前”。第二是“子城上见黄龙缭绕,可长一里,光耀夺目,入于行宫”。这两点与黄帝死前的征兆相似,只是进行了丰富、改动。《史记·天官书》记载:

廷藩西有隋星五,曰少微、士、大夫、权、轩辕。轩辕,黄龙体。㉚

可见,黄帝本身也有天星与之相应,黄帝去世的征兆则是“黄帝将亡,则黄龙坠”㉛。至于黄帝升天,《史记·封禅书》则有“鼎湖龙升”记载: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㉜

大概黄龙下坠为黄帝死兆的说法产生最早,然后在此基础上演化出龙迎黄帝升天的传说。我们回头来看《辽史》所载阿保机的去世,死前是“黄龙缭绕,”“有紫黑气蔽天”,可见二者的情况十分相似,不难看出,辽太祖的龙坠传说是后世史官有意模仿黄帝去世的多个传说综合而成。

可以看出,辽太祖之龙化传说、射龙传说、龙坠传说皆是由黄帝和刘邦的传说衍生而来,与其出生传说有着共同的来源,二者应为一体,其意在证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出身正统,为黄帝之后,与汉代皇族刘氏同族,其帝位也是君权神授的。

三、结论

综上所述,辽太祖的出生传说与龙之传说是史家根据同一个源头杜撰而来,传说的两部分可以视为一个整体,有共同的来源,那就是对黄帝与刘邦的追慕,其传说的内容也多是附会而来,用以渲染耶律阿保机称帝是天命所归,帝位是君权神授,目的性非常明显。弄清了传说的来源与目的,我们再看一下传说的特点:第一,辽太祖的传说是契丹族入主中原后,吸收汉族文化改造而来,为的是附会黄帝,证明其君位的正统性、合法性,巩固契丹政权。第二,辽太祖的传说又结合了很多本民族的因素,使这种传说更具时代性、可信性。如辽太祖的“梦日受孕”的出生传说,就是受到了中原王朝始祖黄帝、汉代皇族刘氏的出生传说以及北方游牧民族拜日习俗的共同影响,相互杂糅而来的。第三,辽太祖传说的形成具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目的就是适应政权统治的发展需要。如射龙传说,根据沈括的《梦溪笔谈》、《松漠纪闻续》来看,此传说最初是有真实成份的,辽太祖确实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的地方射到了某种爬行动物,到辽灭亡后则完全传说化,最后成为了黄龙府的得名传说,成为辽太祖征渤海胜利的预兆。可以说,辽太祖传说的政治性是非常明显的。

注 释:

①⑰《辽史》卷1《太祖本纪上》,中华书局2000年,下同,第1页。

②⑨《辽史》卷63《表第一·世表》,第583页。

③《大辽国史话》第26章《耶律与萧阖族两姓》,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90页。

④《竹书纪年》(四库本)卷上《黄帝轩辕氏》。

⑤《史记》卷49《世家第十九·外戚世家》记载:“男方在身时,王美人梦日入其怀。以告太子,太子曰:‘此贵徵也。’未生而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王夫人生男。(索隐:即武帝也)。”中华书局2000年,下同,第1579页。

⑥《太平御览》(四库本)卷4《天部四·月》。

⑦《晋书》卷101《刘元海载记》加载:“豹妻呼延氏,魏嘉平中祈子于龙门,俄而有一大鱼,顶有二角,轩鬐跃鳞而至祭所,久之乃去。巫觋皆异之,曰:‘此嘉祥也。’其夜梦旦所见鱼变为人,左手把一物,大如半鸡子,光景非常,授呼延氏,曰: ‘此是日精,服之生贵子。’寤而告豹,豹曰:‘吉征也。吾昔从邯郸张冏母司徒氏相,云吾当有贵子孙,三世必大昌,仿像相符矣。”自是十三月而生元海,左手文有其名,遂以名焉。’中华书局2000年,下同,第1766页。

⑧《晋书》卷102《刘聪载记》记载:“刘聪,字玄明,一名载,元海第四子也。母曰张夫人。初,聪之在孕也,张氏梦日入怀,寤而以告,元海曰:‘此吉征也,慎勿言。’十五月而生聪焉,夜有白光之异。形体非常,左耳有一白毫,长二尺余,甚光泽。”第1775页。

⑩《魏书》卷2《帝纪第二·太祖本纪》记载:“游于云泽,既而寝息,梦日出室内,寤而见光自牖属天,欻然有感。”中华书局2000年,下同,第13页。

⑪《魏书》卷7《帝纪第七上·高祖纪》记载:“皇兴元年八月戊申,生于平城紫宫,神光照于室内,天地氛氲,和气充塞。”第91页。

⑫《魏书》卷13《孝文昭皇后传》,第224页。

⑬《北史》卷94《高丽传》,中华书局2000年,第2064页。

⑭《魏书》卷91《术艺传》,第1334页。

⑮《辽史》卷49《礼志一》,第501页。

⑯《史记》卷1《黄帝本纪》,第1页。

⑱《辽史》卷73《耶律曷鲁传》,第832页。

⑲《汉书》卷1《高祖帝纪》,中华书局2000年,第1页。

⑳《辽史》卷116《国语解》,第1060页。

㉑《辽史》卷116《国语解》记载:“神速姑:宗室人名,能知蛇语。”第1053页。

㉒㉙《辽史》卷2《太祖本纪下》,第17页;第18页。

㉓《契丹国志》卷1《太祖大圣皇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页。

㉔《松漠纪闻续》,中华书局1988年,第22页。

㉕《夷坚志·夷坚甲志》(四库本)卷1《阿保机射龙》。

㉖《辽史拾遗》卷1《本纪第二·太祖下》引《续夷坚志》,上海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22页。

㉗《梦溪笔谈》卷24《杂志一》,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第74页。

㉘《史记》卷8《高祖本纪》记载:“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原从者十馀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笞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㉚《史记》卷27《书第五·天官书》,第1119页。

㉛《开元占经》(四库本)引《春秋合诚图》。

㉜《史记》卷28《封禅书》,第1164页。

猜你喜欢
契丹黄帝
帛书《黄帝四经》之“道”的“入世”特征
“清华简”又爆“猛料”蚩尤竟是黄帝之子
论中医文化的守正与创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帝内针为例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涿鹿黄帝泉(外三首)
“一国两制”由契丹人首创?
契丹小字解读三探
契丹小字解读再探
若干契丹大字的解读及其它
女真文“契丹”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