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剑芬,胡慧英,吴爱琴,罗志玉,王柳娟
(1.桐庐县第二人民医院,浙江 桐庐 311519;2.桐庐县卫生局,浙江 桐庐 311500;3.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桐庐 311500)
区乡卫生院作为最基层的医疗机构,担负着为广大农民群众防病治病的重任,医疗、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与健康。当前区乡卫生院的护理工作质量都存在较大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区乡卫生院服务质量的提高。为了构建规范化的区乡卫生院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护理服务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更好地发挥护理人员在区乡卫生院医疗、保健工作中的作用,从而全面发挥区乡卫生院农村医疗卫生保健网的“网底”功能,根据县卫生局医政科安排,由县护理质控中心牵头,从2010年9月至2011年10月对桐庐县13家区乡卫生院的护理质量控制现状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1 对象 桐庐县13家区乡卫生院。
1.2 方法
1.2.1 调查内容
1.2.1.1 护理人力资源 自制调查表,内容包括护理人员人数、年龄、工作年限、学历、技术职称、是否执业护士、职务、编制类型、工作岗位、培训进修及学历教育等情况。由卫生院护理负责人完成表格填写工作。
1.2.1.2 护理质量管理 自行设计护理质量管理现状调查表,对13家区乡卫生院护理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见表1。对每家卫生院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包括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急救物品及健康教育,护理质量检查评分每项100分,≥85分为合格。
1.2.1.3 护理人员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水平对13家区乡卫生院护理人员的护理理论知识进行抽考,由课题组人员参考有关文献[1-3]命题,总分100分,≥60分为合格;护理操作技能抽考项目包括吸氧、静脉输液(包括留置针)、简易呼吸气囊、洗胃、心肺复苏、无菌操作技术、吸痰、消毒隔离,评分参照桐庐县第二人民医院(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的护理操作评分标准,每项100分,≥80分为合格。
1.2.2 调查方法 由课题组成员发放人力资源调查表和护理质量管理情况调查表,共发放调查表26份,收回26份,有效回收率100%;护理人员护理理论知识书面考核每家卫生院抽考2名,护理操作技能考核每家卫生院抽考1~2名,每名护理人员抽考1项,均由课题组成员负责监考和评分;课题组成员分两组对每家卫生院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检查,每家卫生院检查3~8项,检查结束后统一评分。
1.3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输入SPSS 12.0统计软件,采用百分率。
2.1 13家区乡卫生院护理人员人力资源现状13家区乡卫生院现有住院床位共216张,其中2家卫生院未设病房。现有护理人员70人,均为女性;年龄20~54岁;学历:本科4人,大专20人,中专45人,初中1人,在读大专22人、本科14人;职称:主管护师20人,护师12人,护士31人,未评定职称7人;工作年限:护龄:≤5年27人,6~10年8人,11~20年22人,>20年13人;护理人员参加培训学习情况:参加社区护士培训29人,急诊及院感培训5人,县级及以上医院进修15人;注册执业护士63人,未获注册执业护士7人;正式在编39人,编外13人,合同工18人;13人兼职医院感染管理、药房、收费等工作,10人目前在非护理工作岗位。
2.2 13家区乡卫生院护理质量管理现状 见表1。
表1 13家区乡卫生院护理质量管理现状(家,%)
2.3 护理人员护理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结果 护理理论知识抽考26人,平均分61.3分,合格19人,合格率73.1%;护理技术操作抽考14人,平均分81.8分,合格10人,合格率71.4%。
2.4 13家区乡卫生院护理质量管理检查结果见表2。
表2 13家区乡卫生院护理质量管理检查结果
3.1 13家区乡卫生院护理质量控制现状分析
3.1.1 护理人员资源不足及使用不当 护理人员缺编,除未设病房的2家卫生院外,11家卫生院均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床位与护士比1∶0.4或浙江省护理中心规定的抢救床位与在岗护士数之比1∶2~2.5的编制标准,护理人员的学历较低,大专及以上学历仅1/3。调查显示,在护理人员不足的情况下还有10位护理人员(占1/7)从事非护理工作;7位无注册护士执业证人员均单独上岗,未做到依法执业。
3.1.2 护理质量管理不严 调查发现区乡卫生院护理质量管理不健全,仅有23.1%卫生院有较为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及考核机制,76.9%卫生院护士岗位职责不明确,无护理工作计划、学习计划,专业知识讲座及理论、操作考核未正常开展,只有1家卫生院有护理人员培训计划;护士长与护理人员均缺乏护理新知识、新技术的信息交流与沟通;13家卫生院均无护理操作流程与质量评价标准,76.9%的卫生院未开展护理质量自查,对存在问题没有分析。在护理质量检查中,各家卫生院普遍存在基础护理不落实、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格、急救物品管理不规范、健康教育不到位及应急能力差等问题,护理质量检查121次、合格95次,合格率78.5%。
3.1.3 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偏差 本次调查中护理理论知识抽考26人,平均分61.3分,合格率73.1%;护理技术操作抽考14人,平均分81.8分,合格率71.4%。提示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偏差,尤为护理理论知识掌握不好,这与护理人员的学历偏低、参加培训机会少有关。
3.2 对策
3.2.1 提高基层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加强护理人员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是护理安全管理的首要工作[4]。帮助卫生院制定详实的护理人员学习、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学习和考试,可由高年资护理人员上课,并选送素质好的护理人员进修学习,学成后以点带面,带动护理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在职县级医院各级护理人员在晋升职称前轮流下乡,既提高广大护理人员的护理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也有利于护理人力资源的共享和合理调配;鼓励卫生院护理人员参加学历教育,通过函授、自学考试等形式取得大专以上学历。
3.2.2 加强基层医院护理质量管理 以《社区护理管理与操作指南》、《浙江省社区护理规范化管理指南》为工作蓝本,帮助区乡卫生院制定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工作计划,制定护士长、护士岗位职责及护理操作流程,积极推行并组织落实,加强基层指导与监督[5,6];帮助成立护理质量控制组织,每1~2月全面质量检查1次,对存在问题进行反馈、分析、整改,并记录和总结分析,做好对护理质量控制与持续质量改进;各县级医院护理部每半年对对口区乡卫生院进行全面的护理质量检查,县护理质控中心定期对13家区乡卫生院的护理质量进行抽查,对区乡卫生院的临床护理、专业技能进行教、帮、带[7],并帮助制定改进措施。
3.2.3 取得各级领导支持 取得卫生行政部门及卫生院领导的重视,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满足国家规定医疗机构床护比例达到1∶0.4的要求;减少护士的非专业工作,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8],逐步实现以实际工作需要为基础的护士配置方法,并依法规范护士的执业行为,严禁无护士执业证人员单独顶替上班。提高护士的地位,对合同制护士与在编护士一视同仁,稳定护理队伍,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确保护理工作顺利开展,提高护理质量。
[1]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505.
[2]周秀华.急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3-171.
[3]崔焱.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2-372.
[4]王芳,葛学娣,叶志弘,等.护士与患者对护理安全影响因素评价的调查及分析[J].护理与康复,2009,8(9):738.
[5]包家明,胡斌春.社区护理管理规范的构建及运作[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4):379.
[6]包家明,付伟,陈国玲.浙江省社区护理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6,5(6):457.
[7]关青,王利群,王军辉.发挥高年资护士专业价值 注重专业护士培养[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8,29(2):95-97.
[8]戴付敏.护理工作重心转移中护士时间再分配的困惑与探索[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