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小容
儿科病房病种多,收治患者多,周转快,病情变化快,容易发生突发事件;护士工作量大,护士少,操作技术水平要求高,责任风险大;陪护多,同时也不固定。因此对新护士在初入病房时,尤其是单独值班后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需找出其中的安全问题,实施培训考核及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以保证患者的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现介绍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自2009年7月~2010年6月的新护士的工作情况,根据护理部夜查房、护士长检查、质控小组检查、二线护士检查情况以及同事互评,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急救时的抢救配合、医嘱处理、危重患者的护理、病情观察、操作技术水平、健康宣教和夜间护理安全隐患的预先告知以及不良事件的处理能力等方面。
1.2 存在问题
1.2.1 法律意识较为淡漠 护士初入病房,对儿科容易发生的问题估计不足,同时对证据的保存无意识,抢救患者时不注意安瓿的保存查对,未按预警制度报告。对专科知识主动学习意识不强。
1.2.2 制度执行缺陷 ⑴医嘱查对不认真:新护士独立上班后因工作量大,医嘱处理量也大,未认真审核、查对医嘱,尤其是上夜与下夜间医嘱查对有走形式的情况;⑵交接班简化:交接班时对物品、药品等交接简化,对患者病情交接有时不够仔细,未认真执行床旁、书面及口头交接,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⑶工作过于繁忙,对医疗垃圾的分类处置容易混放,同时有发生针刺伤的情况。
1.2.3 护理记录专科性不强 新护士对专科疾病相关临床表现及护理重点不够了解,护理记录显示太过全面,不能准确完整地使用专业术语对病情进行规范完整的描述,有时还发生特殊用药漏记现象。
1.2.4 专科操作水平欠佳 儿科静脉穿刺能力要求较高,尤其是在抢救危重患者时特别重要;遇上脱水严重、肥胖的患儿时难度更大,同时吸氧、吸痰、用药、简易呼吸器的使用、小儿心肺复苏等均与成人不同,因此新护士在工作中容易出现操作不成功或显得忙乱的情况。
1.2.5 危重患者管理欠佳 年轻护士在危重患者管理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⑴对患者的诊断不清楚,病情了解不全面,护理重点不明白;⑵患者的管道护理管理不到位,有时患儿发生胃管的脱落、氧气管道的脱落或是氧流量不正确;⑶输液过程中观察不及时,容易发生渗漏,或输液故障,特殊药物的准时应用,输液速度是否适宜,推注泵输注有无故障,特别是活管活性药物的输液速度;⑷皮肤护理上,特别是严重腹泻的患儿臀部护理指导不到位,发生红臀或皮损。
1.2.6 安全隐患评估不足以及健康宣教不到位 儿科患者多,家属依从性较差或新护士健康宣教不到位,家属照护也容易出现喂养、安全知识缺乏、疲劳的现象,因此容易发生家属私自带患儿离院或输液过程中离开病房、擅自放液体或调节滴速等情况;家长喂养时不注意喂奶的姿势和方法,易造成患儿呛奶甚至出现窒息;家长过于疲劳,患儿发生坠床,夜间患儿睡姿不正确或贴紧小婴儿口鼻,易造成呼吸不畅甚至窒息。
2.1 强化学习和增强法律意识 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岗位职责是工作的指南,是护理的法宝[1]。新护士在上岗前组织学习各种核心护理制度,结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护士条例》,掌握护士必须遵守的制度内容,并结合临床操作理论和实践的双向考核。对电子医嘱的处理及查对流程进行专门的培训指导,包括对城镇医保相关政策进行宣传指导,避免患者出现报销方面的问题,出现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加强责任心的培养,结合实际工作中发生的医疗差错、护理缺陷,分析发生的原因,可采取的预防措施,发生后如何上报,及时妥善的处理,使新护士深刻认识到儿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使其具有良好的责任心。科室建立交班和接班记录本,使护士对交接班引起高度重视,对患者的病情全面了解,交班有重点、有具体对象,并有据可查。由于护士工作有据可查,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行为,使护士工作有章可循,达到安全和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和保障了护理质量[2]。
表1 培训考核质控等活动前后新护士的工作情况
2.2 加强专科培训 根据儿科的专科特点,儿科新护士除完成护理部组织的基本操作和基本理论的培训外,我科制定了新护士1年内的专科培训计划:⑴理论上重点培训小儿基本的生长发育、正常生命体征、儿科病情观察的技巧、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危重患者的急救、心电监护仪、洗胃机的使用、护患沟通的技巧、优质服务意识及服务技巧、护理记录的书写等项目;⑵操作上重点培训小儿留置针的使用、各种静脉穿刺、静脉采血、动脉采血及血气分析的注意事项、小儿吸痰、雾化、洗胃、吸氧、留置胃管的护理、小儿心肺复苏、简易呼吸器的使用等。通过培训让护士面对患者时有信心,能熟练掌握危重患者的抢救,反应准确及时,在繁忙的工作中显得有条不紊,注重服务态度品质,提升儿科护士的综合素质。
2.3 实行指导老师负责制 每一名新护士进入科室后,指定一名高年资或工作能力强的护士作为其指导老师,负责检查其工作中在操作、工作流程、服务态度、能力提升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如果新护士有相关问题,指导老师一并受到相应的处理,使指导老师对其有着高度的责任意识和培训意识,能很好的协助完成专科培训及院部培训计划,新护士能快速地成长。
2.4 实行独立上白班和值夜班考核制度 根据我科的工作特点制定相应的独立上白班和值夜班的考核标准。一般在半年后考核独立上白班,10个月后考核其独立上夜班;先由自己的指导老师进行考核,合格后护士长再进行相应的考核,具备独立上班的能力后才实行单独上班。一旦发现还有差距就取消其独立上班的资格,这与护士的绩效奖金挂钩,使护士加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能更好更快的适应儿科护理工作,同时更好的保证护理安全。
2.5 安全隐患教育 针对儿科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如坠床、窒息、呛奶、输液渗漏(特别是甘露醇、多巴胺、静脉外营养药物)、小儿输液外出等以及可能发生的停电,起火等均进行了应急预案的培训和考核,使新护士能较为从容地面对突发事件。
2.6 加大护士长检查和质控以及二线护士的督导力度 护士长每日对新护士的工作进行认真检查,了解新护士对家属作入院宣教的情况、危重患儿的病情变化情况、各种管道和皮肤护理输液管道情况以及有无渗漏和速度是否符合要求。检查抢救室及治疗室物品、药品及急救器械的性能,保证夜间抢救药品、器械的无短缺和性能良好[3]。同时科室各质控小组随机抽查,二线护士夜间抽查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反馈,总结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及时提出整改措施,邮件发到护士长内部邮箱和每月护理质控会议上作报告。通过环节质量的检查,确保护理质量。
我院儿科通过培训考核质控等活动后,护理质量大大提高,保证了护理安全。回顾自2010年7月~2011年6月的新护士的工作情况,新护士没有发生差错事故和医嘱处理错误,应急事件处理合格率由63%增加到了94%,专科操作合格率也由83%增至94%,危重患者管理合格率由84%增加到了95%;坠床事故仅1例,针刺伤仅1次(见表1)。
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核心,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可提高护理质量[4],然而新护士的工作能力更会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尽管新护士的岗前培训教育对临床工作有着重要影响[5],但是对进入临床工作的新护士进行培训考核质控等活动,更能切实直接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通过对新护士护理安全问题的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有效管理对策,尽快地提高儿科新护士的专科护理水平和服务能力。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严格地履行工作职责,具备良好的责任心、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是保障护理安全的前提条件。同时指导老师的督导、护士长的检查考核是持续改进的良好办法,而独立上白班和值夜班的资格考试则是新护士护理安全的有力保证。我院儿科通过培训考核质控等活动后,护理质量大大提高,保证了护理安全,值得临床借鉴。
[1]张风肖,李珍,黄体纯.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67.
[2]李淑荣,郑玲.规范护理行为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J].当代护士,2004,2:69.
[3]潘巧红,王晓波,李崇瑞.儿科病房夜间护理安全问题与管理对策[J].广东医学,2007,4:674.
[4]郭志芬.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4):1131,1133.
[5]李翠梅.新护士岗前教育方式对今后工作影响的探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3):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