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PCDC问题中心双循环教学

2012-07-02 08:31:42刘美荣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双循环高职教学模式

刘美荣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 438002)

在多元社会,团队合作、自省、自律、自重、自立、自主的人格教育,已成为我们未来教育的新蓝图;培养创造力、创新能力是教育的重点。目前,如何引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十分重要。理想的教育方法在于因材施教、激发个人潜能。然而这个理想却因实际人力及物力的限制,在目前普遍的传统班级制教学中无法落实,造成教学设计上的困扰;齐头式的填鸭教育深深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精神是学校课程改革的核心,必须改变过于注重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做法;要使学生勤于动手、乐于学习和勇于探索;倡导探索式训练教学,激发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质疑态度。若无科学的设计与教学方法,则难有预期的教学效果。

高职问题双循环教学模式,即问题中心双循环教学模式,被认为是新课程理念下高职最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它是把问题中心教学模式加以改进,加入建构主义教学观点,进一步发展成的教学模式;是指课堂教学中以有价值的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为线索,全面展开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具有“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产生一定的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并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展开积极思维,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出新问题的心理品质。当提出了某个问题,并产生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欲望,便形成了“问题意识”。针对高职生的年龄特点,问题蕴含着抽象的逻辑思维活动的展开,它使人的注意力具有明显的指向性与选择性,这对于知识的探究和意义建构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因此在高职新课程中实施问题中心教学模式对于增强教学的有效性,解决教师普遍感觉知识容量大与课时少之间的矛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问题双循环教学模式理论构建

高职问题中心双循环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学习而使用的教学方法,它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十分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高职问题中心双循环教学即以问题中心学习模式为蓝本,再从建构主义教学观点出发,进一步把问题中心教学模式加以改进而发展成的教学模式。教师采用此种教学模式时,要把握四个要项:任务、引导、环境和分析。这四个要项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创造历程,如图方形上的箭头所示。教师课前先为学生准备问题或任务,再让学生以小组方式来解决问题。教师巡视各组时,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和进行商议。为使解题和商议能顺利进行,教师要在教室创造有利的教学环境。最后,分析教学是为了让前面三项能不断得到改进,以产生教学上的良性循环,使得教师教学愈教愈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学习环在教室里动起来,并想办法让它维持运转,且越转越好。

问题双循环是一种符合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问题双环基本上是以问题为中心,外加教学和学习双环组合。此模式(如图)包含有三个主要部分:

(一)核心。为图中所示圆内部分,包含五个要素:问题(?)、合作、小组、对话和解题。学生的学习活动由这五个要素构成。教师教学需把握这五个要素。

(二)内环。为图中所示内圆,即知识的学习与创造环。个人的主观知识即“主”;日常常识即“客”。此环表示知识的双面性即主观与客观。主观知识和客观知识不断互相创造、循环构成学习历程。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发生的前提是主客观知识关联起来。

图 问题中心双循环教学模式(Problem Centered Double Cycles)

(三)外环。为图中所示外环,成分有四项:任务、引导、环境和分析,属教学环。此四项需贯穿教师教学活动的前、中和后全过程。此四项即,问题或任务如何改进、使用和设计才符合学生和教学目标;通过小组活动商议合作和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开展设计、改进;主客观知识间的关联与学习的发生;学生的进步如何通过学习环境的维护、创造和改善来推动;如何评估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如何分析学习环境及问题或任务的商议对学生气质、知识和技巧的影响。

二、高职PCDC模式的课堂教学实践

在这种良好的客观条件下,高职问题双循环教学模式是注重兴趣与嗜好的培养,训练沟通协调的能力,通过内外环作用,反复循环不断提高的过程。课堂教学模式里,座次排列不再是传统教室的“秧田”式,而是平行几个人一组的形式,均衡搭配面对面的组合。这有利于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互动、沟通、监督和自由放松。要留出部分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在演讲展示环节中,鼓励中等与差生发言,注重不同层次学生的培养。

高职PCDC教学模式的具体流程是:环境、任务、引导和分析。

1.环境 在高职PCDC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尊重学生的求知欲,努力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紧张和焦虑心理,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消除对问题的神秘感,提高其自我学习的能力。

2.任务 为符合PCDC教学模式,在任务方面,须设计有价值的教学的活动与方案,内容以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目的在于增强对学生价值的体认,活动的要素是学习环内的中心问题(?)和围绕“?”的小组合作、解题及商议。因此,教师根据修正期自编教材的经验累积,将编写教材的步骤整理如下:

(1)事先确立六个重点:根据教材内容所需,先确立六个考查重点,分列如下:一是教学目标,二是学生的旧经验,三是学此单元目的何在,四是设计构想,五是核心概念,六是意图融入的价值。

(2)寻找适合的情境:情境必须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与学生相处及观察,深入了解学生的喜爱,寻找设计生活情境的题材。

(3)根据核心概念及教师的意图,设计问题,应注意问题与问题之间的梯度不宜过大:根据设计教材的经验累积,渐渐了解学生的知识程度与思考模式;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模式,进行问题的设计,选择适合的梯度,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走向核心概念。并在合适的问题之中融入教师的意图。

(4)与其他教师进行讨论:将设计好的教材,与其他教师进行讨论,可以借他们的教学经验,先找出不适宜之处,进行初步的修改,例如文字的修饰,图形的辅助说明,问题的安排呈现……等等。这种初步的讨论可以使得教学时,减少一些阻碍,使学生讨论起来更顺畅。

(5)进行教学,注意该修订之处:利用设计完成的教材进行价值导向的PCDC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对问题的反应以及是否有不适宜之处,并做记录或进行课堂影像录制。

(6)进行教材修订,以利于下一次使用:完成一次教学之后,可以利用纸笔测验、问卷、学生的学习日记、会谈记录、教学日志、教学录影带……等收集而来的资料,进行教材的修订,以利于下一次使用。

3.引导 授课前,要求高职教师考虑如何“引导”学生来完成任务,要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情境,创设“环境”;最后,要考虑如何“分析”整个教学的效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前对处在外环四个角落上的四项要领要深思熟虑。PCDC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引导、把握学生发问的机会,通过让学生交谈、书写或讨论及让学生呈现多元想法的策略,在教学中归纳出引导学生的要点:

(1)提出可以引起和挑战每一位学生思考的问题。教材设计部分的注意事项如下:要清楚教材问题的文字叙述与问题阶梯的安排、上课进度的掌控、教学流程的段落。

(2)仔细听取学生的想法。要点如下:小组结构尽量完整,也就是程度分配平均,并且必须有领导者能凝聚整组的力量,如此一来,可以减轻教师在组间巡视时的缺失;组间巡视时,仔细观察学生讨论情形,除非必要不要介入学生间的讨论;仔细听取学生的报告,适时给予回应,并就学生上台报告的技巧进行指导;当学生愿意主动发表意见时,更应鼓励学生上台,直接将他们的想法告诉同学们。

(3)要求学生用说和写来为他们的想法做澄清和辩护。要点如下:教师心态的修正——学生为学习者,说法有错或是不够完备是正常的,产生错误正好提供了思考以及澄清的机会;同学勇于为自己或他人的主意做辩护或澄清是一件好事,应该给予鼓励;为使学生的意见表达清楚,可请他们通过说,或是画图,或是使用文字、符号等不同的策略进行,目的就是为了表达得更清楚。

(4)监控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决定何时与如何鼓励每位学生参与。要点如下:教师所站的位置,不要站在讲台或前方,要尽可能融入台下的学生之中,可避免报告者只讲给教师听的现象;问题由台下学生提出,教师多邀请其他学生发表意见,或请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释报告者的叙述;善用鼓励策略,使学生增加信心。

4.分析 授课后教师要分析和改进教学活动,拟定下次计划;为确认价值导向的PCDC教学是否有效地进行,在教学环的分析部分,要根据教科书、学习单、学习周记、作业、问卷、课堂表现、教学实况等相关资料,并通过利用参考文献、与指导教授接触、与其他教师讨论、教学观摩、与学生晤谈、观察课堂活动及影像、请学生填写问卷、撰写教学日志、自我反省等方法来分析教学,以求教学改进;同时,借助于影像和问卷,可以更深入且客观地分析教学上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以及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PCDC“以问题为中心”的高职课堂双循环教学模式中,问题是连接师生交流的纽带。教育重点不再是知识的累积,而是创造力、整合力、判断思辨和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育。实践证明,PCDC问题中心双循环教学能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尤诗忆.价值导向的教学模式之建立与实施[J].教育与职业,2009,(3).

[2]张静喾.采用建构主义,如何教学[J].学理论,2009,(6).

猜你喜欢
双循环高职教学模式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玩具世界(2020年5期)2021-01-14 01:40:48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房地产导刊(2020年9期)2020-10-28 08:37:14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