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权
马铃薯又名土豆、洋芋,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其营养价值高、易加工,一直以来深受农户欢迎。秋马铃薯生育期较短,一般从出苗到成熟仅80天左右。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秋季马铃薯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其上市时间在11月份,品质好,色泽鲜,深受消费者欢迎。秋季马铃薯产量与春季马铃薯相仿,而经济效益比春季马铃薯高1倍以上,深受种植户的欢迎。
秋马铃薯生长时间较短,宜选用生育期和休眠期都短的早熟脱毒高产抗病品种,或选用春马铃薯收获后的中小薯作种薯,如川芋早、川芋56 等。在晚疫病重发区,要选用耐病脱毒新品种,或采取不同作物轮换种植。
播前1个月,选薯块重为30~50g的优健整薯作种薯,并置通风、干燥、阴凉且有散射光处薄摊存放(放1~2 层种薯为宜),注意勤翻动并及时捡除病烂薯块。秋马铃薯以20~30g 的小整薯作种为宜,对大薯块必须切块时,应注意用高锰酸钾液或草木灰做好薯块切口的处理,以便伤口在播前愈合。忌边切边播。未过休眠期的种薯需播前催芽,用“九二○”5~15mg/L 浓度浸种30分钟,再用湿润稻草等物覆盖,排除积水,及时捡除烂薯,待萌芽后播种。也可直接采用稻草、河沙等保湿催芽。
播种过早,气温高,田间湿度过大,烂种严重;播种过迟,生育期缩短,影响产量。秋马铃薯须在气温稳定降至25℃以下播种为宜,一般在9月上中旬内抢晴天的早晨、傍晚或阴天播种。秋马铃薯一般出苗较差,播种时应培育适量的预备苗,待齐苗后撬苗带土移栽补缺,确保全苗。为保证种植密度,宜采取宽窄行种植,行株距为40cm×25cm,亩植5000~7000 窝。净作亩用种150~200kg,间套作100~150kg。
秋马铃薯生育期短,要施足基肥。底肥亩施有机渣肥2000~2500kg,马铃薯专用肥75kg 或施25~50kg 过磷酸钙和适量氮、钾肥,并用40 担左右人畜粪水浸窝播种。齐苗后轻施1次促苗肥,提倡施用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或复混肥,注意种、肥分离,以防烂种。秋马铃薯生长期间,正值多雨季节,田间易积水,造成大量烂种,尤其对薯块膨大不利。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排水防涝工作。前茬稻田采取深沟高厢,做到沟沟相通、排水通畅。播前5~7天,可用草甘磷或克无踪等实施化学除草。
秋马铃薯播种出苗时温度较高,此时重点要做好降温保湿工作,播种后要用稻草或麦秆等覆盖垄面,有条件的可用遮阳网。出苗后要结合施肥及时中耕、除草、培土,同时要清沟排水,防止田间积水。干旱时,要及时灌沟水,让其渗透田块后再排水,不得漫灌。封行后,在10月底至11月初,有条件的可搭简易塑料大棚,防止后期受冻。搭大棚后,秋马铃薯的生长期可延长1个多月。根据试验调查,延长生育期产量可提高1倍。有条件的农户也可将秋马铃薯种在大棚内。
生长期间,视苗情追施提苗肥,注意培土或稻草覆盖,防止薯块裸露形成“青薯”;注意防治晚疫病(俗称火风),方法是割除中心病团感病植株带出大田销毁,并用瑞毒霉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每7天防1次,施2~3次即可。薯苗泛黄消苗时,可据市场行情分批收挖。
收获后的马铃薯块茎还未充分成熟,生理年龄不完全相同,大约需要半个月到1个月的时间才能达到成熟,称为后熟期。这一阶段块茎的呼吸强度由强逐渐变弱,表皮也木柱化,块茎内的含水量在这一期间下降迅速(大约下降5%),同时释放大量的热量。因此,刚收获的马铃薯要在背荫通风处摊开晾晒15天左右,使运输时破皮、挤伤、表皮擦伤的块茎进行伤口愈合,形成木栓层和伤口周皮并度过后熟阶段,然后再装袋入库或窖。
后熟阶段完成后。块茎芽眼中幼芽处于稳定不萌发状态。块茎内的生理生化活动极微弱,有利于贮藏。0.5~2℃可显著延长贮藏期。
马铃薯通过休眠期后,在适宜的温湿度下,幼芽开始萌动生长,块茎重量明显减轻。作为食用和加工的块茎要采取措施防止发芽,如喷抑芽剂等。马铃薯贮藏过程中,前后期要注意防热,中间要注意防冻。
马铃薯在贮藏期间块茎重量的自然损耗是不大的,伤热、受冻、腐烂所造成的损失是最主要的。因此要了解和掌握马铃薯贮藏过程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采用科学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贮藏期间的损失。首先,仓库或窖要清理、消毒,通风换气,使库(窖)内湿气排除、温度下降。对要入库(窖)的马铃薯,先晾晒,使其在库(窖)外渡过后熟期,然后装袋码垛。垛不要高,一般码5 袋高,两列并排为一行,行与行之间要留半米左右的通风道,行的长度视库(窖)的大小来定。包装袋最好选用网眼袋,利于通气散热。要用木杠将袋子与地面隔开,利于地热及土地湿气的散失。马铃薯贮藏期间的温度调节最为关键,因为贮藏温度是块茎贮藏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环境温度过低,块茎会受冻;环境温度过高会使薯堆伤热,导致烂薯。一般情况下,当环境温度在- 1~- 3℃时,9个小时块茎就冻硬;- 5℃时2个小时块茎就受冻。长期在0℃左右环境中贮藏块茎,芽的生长和萌发受到抑制,生命力减弱。高温下贮藏,块茎打破休眠的时间较短,也易引起烂薯。最适宜的贮存温度是:商品薯4~5℃,种薯1~3℃,加工用的块茎以7~8℃为宜。环境湿度是影响马铃薯贮藏的又一重要因素。保持贮藏环境内的适宜湿度,有利于减少块茎失水损耗;但是库(窖)内过于潮湿,块茎上会凝结小水滴,也叫“出汗”现象。一方面会促使块茎在贮藏中后期发芽并长出须根;另一方面由于湿度大,还会为一些病原菌和腐生茵的侵染创造条件,导致发病和腐烂。相反,如果贮藏环境过于干燥,虽可减少腐烂,但极易导致薯块失水皱缩,同样降低块茎的商品性和种用性。
马铃薯无论商品薯还是种薯,最适宜的贮藏湿度应为空气相对湿度的85%~90%。商品薯贮藏应避免见光,因为光可使薯皮变绿,龙葵素含量增加,降低食用品质。种薯在贮藏期间见光,可抑制幼芽的生长,防止出现徒长芽。此外,种薯变绿后有抑制病菌侵染的作用,避免烂薯。另外,贮藏期间要注意适量通风,保证块茎有足够氧气进行呼吸,同时排除多余二氧化碳。影响马铃薯块茎贮藏的内部因素有两个:一是品种的耐贮性;二是块茎的成熟度。在同样的贮藏条件下,有的品种耐贮性强,有的品种耐贮性差,因此应选择适于当地贮藏条件的品种。另外成熟度好的块茎,表皮木栓化程度高,收获和运输过程中不易擦伤,贮藏期间失水少,不易皱缩。此外,成熟度好的块茎,其内部淀粉等干物质积累充足,大大增强了耐贮性。末成熟的块茎,由于表皮幼嫩,未形成木柱层,收获和运输过程中易受擦伤,为病菌侵入创造了条件。由于幼嫩块茎含水量高,干物质积累少,缺乏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因此贮藏过程中易失水皱缩和发生腐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