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中稻超高产“七统”配套技术

2012-07-01 03:35:40唐春梅李淑琼付东强李江树
四川农业科技 2012年7期
关键词:泸县配套技术再生稻

□唐春梅 李淑琼 付东强 李江树

针对水稻在传统配套实用增产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多年大量生产示范推广实践,总结出“七统”集成技术:即良种统供、旱秧统育、三角形统栽、施肥统配、病虫统防、粒芽肥统施、技术统攻,使水稻高产配套技术更加完善,更趋成熟。经大面积应用,使单位面积产量实现突破性增长。

一、水稻超高产配套技术体系

1.概念、指标 水稻超高产配套技术体系,是在传统的实用配套增产技术基础上,结合泸县实际,采用更科学、更结合生产实际的新的栽培技术模式,以确保水稻生产的个体(大穗)优势和群体(穗数)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使水稻高产配套技术更加完善,更趋成熟,单位面积产量实现突破性增长的一项全新技术。泸县水稻超高产配套技术体系产量指标包括:一是增产幅度指标,即要求实现亩产比大面积生产水平增产10%以上;二是超高产指标,即要求示范片中稻、再生稻亩产量达到760kg 以上,其中核心示范田块达到1000kg 以上的显著增产水平。

2.课题来源 泸县是四川的粮食生产大县,水稻常年种植面积56 万亩左右,居全省第四位;稻谷总产量35 万t左右,居全省第一位。其独特的晚秋季温、光、水资源使泸县再生稻独树一帜,水稻生产能够实现“一插两收”。近年来,泸县通过实施“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泸县水稻超级稻示范推广”、“农业科技入户”等项目,全面提升了泸县粮食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根据项目要求,结合泸县生产、生态条件,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了水稻超高产配套技术的探索和示范推广工作。该项技术开始于2002~2004年,示范推广于2007~2011年,现已成为了泸县水稻生产的一项成熟增产技术。

二、研究的主要技术内容

在2007年前,泸县中稻再生稻亩产量始终徘徊在650~680kg,弹性和增幅不大,抑制了水稻产量的提高。针对水稻因种植结构调整和其它用地增加使种植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为确保粮食总产量的相对稳定,需要寻求和探索水稻突破性增产技术新模式。因此,搞好水稻超高产配套技术的探索和示范推广,将使水稻单产和总产量得到进一步稳定。泸县水稻超高产“七统”集成配套技术探索的主要内容是:一是节本增收技术;二是对中等肥力田块通过栽插方式的改变即“三角形”栽培模式,达到增加基本苗的目的,并与增施肥料、科学管理等配套技术相结合,实现单产突破性增长;三是生态效益。通过实施旱地育秧,早播、早栽技术调节生育期,测土配方施肥保证高产所需养分供给,健身栽培减轻病虫发生和危害程度,减少施药数量和施药次数,从而实现水稻生产的早熟高产和避灾减灾,有利于无公害优质水稻的生产和环境保护。

三、示范推广保障措施

1.成立项目的组织和技术机构 为搞好水稻超高产配套技术探索及示范推广工作,泸县成立了以农业局局长为组长、县局各有关业务站站长、示范镇农技站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使项目的组织、协调、经费得到了保障。还成立了由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指导小组,负责搞好任务、技术的落实。

2.项目任务落实 泸县依托“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泸县水稻超级稻示范推广”和承担实施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等下达的任务,2007~2011年在福集镇、天兴镇等10个镇198个村建立示范面积54.9 万亩,核心区面积3.86万亩。

3.搞好宣传,层层建立示范片 在水稻播种、栽插管理等关键农时季节,科技人员深入到村、社和田间,搞好技术宣传,通过发放技术资料,召开培训会议,抓好育秧、栽秧现场等形式的技术宣传。

四、示范推广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1.良种统供 水稻超高产配套技术特别要求品种的分蘖能力强兼大穗、大粒型品种,经品比试验和筛选,宜香优1577、川香优2号、Ⅱ优航1号、Ⅱ优602 等品种适应性广,再生力强,耐寒抗高温,长势长相好,增产潜力大,已成为我县超高产配套技术的主推组合。

2.旱秧统育 旱秧具有抗寒能力强和早发、早熟等特性,特别适宜于水稻早播早栽。生产表明,旱育秧同湿润秧比较:旱育秧播种期在2月20~25日,提早7~10天;移栽期在4月上旬,提早8~10天;栽后扎根和恢复生长快,分蘖发生早而多,5月中旬达到分蘖最高苗,8月上旬即能成熟,提早5~7天收割,为再生稻生长奠定了基础。

3.三角形统栽 对土壤肥力中等田块,按40cm×33cm 规格,亩栽4200~5000穴,穴栽3粒谷苗,亩栽基本苗1.2~1.5 万苗的新栽插模式,达到保证有足够基本苗之目的。

4.施肥统配 以我县土肥站提供的示范区土壤肥力检测结果和对水稻高产需肥量要求,在施肥技术上做到亩施氮肥12~14kg、磷肥60kg、硫酸钾10kg、农家肥1000kg 和酌施微肥的测土配方施肥模式。

5.病虫统防 超高产配套栽培模式按照水稻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和要求,病虫防治上做到了挑治第一代螟虫,防治好第二代螟虫和纹枯病,预测好迁飞性害虫的病虫防治策略。做到减少用药量,掌握合理施用期,避免了残留和污染环境。

6.粒芽肥统施 中小穗型品种如宜香优1577 每亩施用粒芽肥10~15kg,大穗型品种如川香优2号等每亩施用粒芽肥20kg。按照“三集中”(集中人员、时间、精力)、“五统一”(统一规划、用量、购肥、指导、施用)的工作方法施用粒芽肥。

7.技术统攻 把各种增产技术进行组装,采用的技术措施科学适用,可操作性强,群众易于掌握,实施效果好,充分发挥生产潜力。

五、研究课题取得的效果

1.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我县按照项目任务要求,科学地组织了实施,超额完成目标任务。5年实际完成水稻示范面积54.9 万亩,完成指标50 万亩的109.8%;中稻、再生稻5年平均亩产817.6kg,完成指标760kg 的107.6%;新增稻谷5892.4 万kg,新增效益10182.2万元。其中实际完成核心区面积1.86万亩,完成任务1.25 万亩的148.8%,中稻再生稻5年平均亩产884.7kg,完成指标830kg 的106.6%。

2.效益显著

(1)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5年来,水稻项目新增稻谷5892.4 万kg,新增产值10182.2 万元。其中核心区新增稻谷281.0 万kg,新增产值486.8 万元。项目区5年平均亩增收185.5元。

(2)社会效益 ①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水稻超高产配套技术体系直接用于生产,大幅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项目区将水稻高产组合宜香优1577、川香优2号、Ⅱ优航1号、Ⅱ优602 等高产品种结合“七统”集成技术直接与农户见面,让农户掌握用于生产,使生产潜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挥,中稻和再生稻单产大幅度提高,连续5年获得突破,创川南冬水田水稻高产纪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②促进了新技术推广。在项目区实施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在原强化栽培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探索出新的栽培模式。通过5年实践,探索出两种新的高产强化栽培模式:即33cm×33cm 规格,亩栽0.6 万穴,穴栽双株苗模式和40cm×33cm 规格,亩栽0.5 万穴,穴栽3株苗的三角形立体栽培模式,并获得高产。2008~2010年通过专家验收,创川东南冬水田产量纪录的稻田使用了本栽培模式。

水稻超高产配套技术体系的应用,根据不同类型的田块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均表现出强劲的增产效果。其中以旱育、稀植、早栽的强化栽培模式技术的应用,因其节约用种、减少用工、提早成熟等优势,适应当前农村劳动力输出后缺乏劳动力的特点,特别适应广大农民群众减轻劳动强度、省工、省力的愿望,不愧是当前水稻生产技术突破性的节本增产增收模式。以“三角形”栽培技术模式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中等肥力田块单位面积产量的大幅增长,使单产多年徘徊的局面被打破,成为水稻栽培技术史上又一革新技术。

六、结论与建议

水稻超高产配套技术经过5年的实践,因地制宜地研究出整套适合川东南稻作区中稻再生稻两季超高产(过吨粮)的技术模式,即“七统”集成技术。实践表明,“七统”集成技术的应用,使水稻单产突破性增长,实现了省投入、早熟、高产、高效等综合效益之目的。

建议我县加大这一增产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努力发挥其增产增收优势。在今后的示范、推广工作中: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在中、上等田块全面实施水稻超高产配套技术的示范推广;二是选择高产、优质、分蘖力强、适应性广的宜香优1577、川香优2号、Ⅱ优航1号、Ⅱ优602 等杂交优良组合;三是根据施肥水平、土壤肥力状况确定适宜的栽培模式和栽插规格;四是实行浅水灌溉同适期蓄水防旱相结合,更好地达到前期促蘖、中期控病、后期防旱的科学管水模式;五是测土配方施肥与病虫综合防治相结合,保证各项增产和先进技术有机结合,使水稻超高产配套技术体系技术和效果得到更一步发挥,增产增收效果更好地显现。在结构调整和基本建设用地使粮食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的背景下,水稻超高产“七统”配套技术体系的研究、推广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泸县配套技术再生稻
“稻+再生稻+马铃薯”种植模式适用栽培技术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苹果高光效树形改造综合配套技术
河北果树(2022年1期)2022-02-16 00:41:10
桑树穴盘育苗组合配套技术要点
四川蚕业(2020年3期)2020-07-16 08:09:42
隧道施工中的机械设备配套技术探讨
粮食 超级稻再生稻平均亩产创世界纪录
农家之友(2018年12期)2018-03-12 00:50:28
湖北省再生稻面积达140万亩
泸县农村信用联社:“互联网+”助力转型升级
泸县宋墓石刻中的多彩生活
大众考古(2014年4期)2014-06-26 07:06:06
徐薯22号种植配套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