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冉
新课改过程中,根据未来创新型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培养的需要,在教育观念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同时,对教师各种心理规格的科学考评问题,是现代与未来人力资源开发需要探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也是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一个难关。我们试着研究和探索这一问题,为寻求一种适合于未来教师专业化整体素质教育和综合考评的科学模式而初步进行以下的研究。
现行的教师人才考查方法存在的弊端之一是知识内容的片面性,缺乏全面性。现在的师资教育活动考查内容中,只重视学科专业课,文理分家极端专业化,忽视教育基础理论课,缺乏相关类学科知识的现状严重,很难适应于未来教育的发展需要。不论学何专业,从事教育工作是老师最根本的专业。未来教育应把科学哲学等通识课、学科专业课、劳动技能课、实习实践课及心理测量技术科等作为人才专业化水平培养和考评的范畴。创新型教师人才考评内容应是一个多元化的综合结构。把思想品德理论等通识课作为人才专业化的基础知识考试范畴,并将相关学科知识、专业技能以及心理测量技术水平作为综合的考查成绩,是培养当前乃至未来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实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手段和科学方法。然而,目前一些人才管理机构对此类课程内容的考核方式的自由化现象严重(如目前关于社会适应性乃至心理健康水平的考查,年年不变,届届如此,仍是空白)。其作法不仅落后于时代,更难适应于未来。
现行考查的弊端之二是能力考查的单一性,缺乏整合性。美国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人脑中仅有47%的记忆细胞。而传统的以教科书为中心的死记硬背的考试方式机械单一,只能考查出应试者47%的记忆能力,甚或是“扫描”的能力,不能反映教师各方面的实际能力,且易使其养成被动的学习或工作态度。例如公共技术类的普通话问题,经过几年的师范教育还不能解决,再留给社会教育实践工作中去弥补。所谓的等级或过关考评,增大了教育资本投入,无疑是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的一种遗误。
现行考查的弊端之三是考查结果的形式化,缺乏综合性。有人说现在的考试是“死记硬背加偷看,考试过后一溜烟”。如某省职业“普通话过关”,仅考试费就花去几万乃至几十万,最后宣布“全部过关,成绩辉煌”,事后还是乡音土语,如此种种,岂非自欺欺人?对于这种考试模式,早在20世纪初,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联盟(P·E·A组织)的教育家们就予以抨击。他们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生活,在于受教育者本身,对于那种仍然偏重于记忆的考试和测验表示了不能容忍。日本教育家强调“没有综合化就不会产生伟大的文化和伟大的人物”,他们这个论断已为科学史上的许多事例所证明。那么,今天,为适应“人的革命”时代创造教育和工作要求,我们就必须改革不合理的人才考查模式,要以全面发展未来教育才能为目标,构建一套新的综合考评方法,对其学识学力适应性等进行全面判定。
新型教师人才应行学识内容考评的综合化,大致包括四个方面。
1.知识的综合性测验。它主要采用科学化标准化的试题,以闭卷或开卷的笔试、口试等形式进行。这主要包括通识课知识、学科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相关的文化科学知识等。其中通识课知识应包括科学哲学、思想品德理论、社会发展史及基础英语、基础体育等;学科专业课知识;相关学科知识:人才学、社会学、经济学、语言逻辑学及电子技术知识等;以及反映人的学识学历水平的人文自然等文化科学知识。总之,学科知识考查内容的确定,要适应科学技术高度综合化的趋势,形成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化的知识结构,以利于在广博知识上的专业教育,一专多能的“通才”基础上的专才培养。
2.能力的整体性考查。它应坚持以基本教育技能的考查为主,重视创造能力的考查方向。其中包括创新教育的能力,如教育研究与课程设计的能力等;班级管理能力,如班集体中的人际沟通及信息的组织能力等;教学专业能力,如包括所教专业技能、教学适应力(即教学应变力)等;竞争能力,如各种教学竞赛成绩的判定;成人智慧测查,如智力的发展变化,记忆与理解力的测量;言语表达能力,如教学演讲与普通话训练成绩。这六种能力的考查方式,主要有心理测量、模拟教学测验、权威性评定的论文答辩、追踪考查与教育总结等。例如,结合教学工作特点“教育知识竞赛”、“专业技能竞赛”等形式进行测查。笔者近年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坚持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小论文大赛、办教与学手抄报等方式,收效甚丰。通过办报的过程,使学生既学活了课内的知识,又扩大了课外知识的视野;既能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又为教改提出了大量合理化建议。同时,还使他们的书绘设计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3.个性的综合化测评。个性是个体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反映了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它的评定方法主要应以个性测量与“教育会诊”(即对教师人才的权威性的教育评价)为主。大致包括:道德行为习惯的评定;学习态度、动机水平的考查;性格(品格)与气质的测量。现行的考试内容只注意到知识的考查,而与之相适应的教师从业者的性格修养、工作动机与职业兴趣等无所考评。事实上要保证一个教师能否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不考虑其个性品质是不可能的。评价一个教师在未来的教育活动能否成功,必须考评他的性格特征等。
4.专业实习,实验与心理测量技术水平的鉴定与考查。它重在考查一个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水平。主要考查方式应采取操作观察、工作总结与专家评议和组织鉴定等。
对未来创新型教师心理规格(指标)的定量化的教学评定是人力资源教育活动重要的内容。为了求得知识和技能、理论与行为较为客观的综合指标,应将综合知识的掌握,心理与能力的形成,技能技巧的运用结合起来判定。因为,只有知识、技能(技巧)、理解和运用的综合化指标,才能充分反映师资教育的有效性。例如,学习历史,关于历史概念(知识范畴)的增大,不只是记忆和肤浅的理解,而应是以达到熟练程度为目标。所谓熟练是指“彻底地掌握了正确的知识的深度,并达到了自动化程度的智能行为”。达到了熟练至缩短思考的时间,才能逐渐扩大其应用和创造性,对教师来说即具有了向别人透彻进行讲解的能力。
那么,由于能力与个性测评方式的复杂化,如何进行综合化判定呢?这里不妨借用数学描绘的模糊矩形方法进行计算。例如,某学生道德品质的评定。我们认为,道德品质应综合其思想品德理论知识的考试、道德行为习惯的评定和学习态度动机水平的考查三者加以判定。其中每一考绩成为一个因素,每个因素假定有四个等级,这四个等级就构成V。V=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这里品德理论知识的考试如果是百分制,即可简化为四分等级(如90分以上为优秀,75分以上为良好,60分以上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来明确确定该被试者所处的等级地位。如果是若干人参加评判(如“教育会诊”),看法不一定一致。假定对某人的“道德行为”的评定认为优秀的占50%,认为良好的占40%,认为及格的占10%,认为不及格的没有。这样就可得一数列(0.5、0.4、0.1、0)。假定对于学习态度、动机的判定是(0.6、0.3、0.1、0)这样,加上该被试者的思想品德理论的考绩(如优秀为0.9,不及格比值为0.1),便可得一矩形R,即:
假如不考虑三者在道德品质成绩中的地位,每一竖行数字相棣所得结果,就可以认为是道德品质优良、良好、及格、不及格的数量标志。但是,在整个道德品质中的三种因素应有不同的比重。因而,可以确定一组权数,也即棣属度。棣属度都是小数,其总和为1。权数可以根据专家权威人士或集体拟定。譬机0.2,这个权数分配用A表达.则:A=(0.3、0.5、0.2)。
这样,对道德品质考评的结果就可以用B表示:B=A*R,即:
结果数字表明:认为道德品质优秀的占64%,良好的占26%,及格的占7%,不及格的占3%。依棣属度最大的决策原则,由于以上三种因素中认为优秀的棣属度最大,所以,此人师道德品质的综合成绩为优秀。这种描绘方式主要适用于那些不易明确确定考分的科目的综合判定上,其它可类推。当然,作好这种描绘,要在统一考评标准的制定上,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的标准是什么,事先作出科学的定性分析。定性与定量二者结合,方可考评得当。
未来创新型教师心理规格与考评模式的综合化研究是与未来教育结构的综合化发展相适应的。随着世界新技术综合方向的实践与考评方式的科学化,它将会逐渐得到更臻完善的发展。
[1]郭明.争做成为学术创新型教师的元心理优化角色模式[M].中国文献出版社,2000.
[2]卢家楣.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测评[J].心理科学,2007,(2):45-48.
[3]郭明.学校教学集体动势心理环境的建构[J].教学与管理,2010,(8):30-32.
[4]蒋翔等.教师综合素质的灰色关联分析考评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1):25-28.
[5]关艳.挖掘潜能、体验成功,“递进式”教师专业化发展考评方案[J].黑河教育,2011,(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