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羚,张天勇
(1.重庆市肿瘤研究所临床检验中心 400030;2.重庆市沙坪坝区妇幼保健院检验科 400030)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所引起的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为致命性慢性传染病,近年来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1],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以肿瘤作为艾滋病的首发病例逐渐增多。HIV感染者免疫力降低,抵抗可能致癌病毒的能力及防御肿瘤的能力降低,使其继发恶性肿瘤的危险性随之升高。HIV感染者一旦继发恶性肿瘤,其治疗将会更加复杂和困难。因此对这类患者进行肿瘤的早期干预就显得非常重要。为了解重庆市肿瘤研究所肿瘤患者中HIV的感染情况,作者对2003年1月至2011年9月在该院治疗的肿瘤患者,HIV抗体检测结果为确认阳性的74例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将HIV抗体阳性患者及其相应肿瘤进行统计分类,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2003年1月至2011年9月在该院治疗就诊,HIV抗体检测结果为确认阳性的肿瘤患者74例。年龄9~87岁,平均44.5岁。其中男51例,女23例。
1.2方法
1.2.1试剂与仪器 HIV1/HIV2抗体筛查试剂盒:酶联免疫法为英科新创有限公司生产的双抗原夹心ELISA试剂盒。金标法由艾康生物技术(杭州)有限公司提供的乳胶层析试剂盒。上述试剂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检合格,并在有效期间内使用。酶标仪采用瑞士TECAN ferrdomEvolyzer全自动酶免工作站。
1.2.2检测方法 采3~5mol/L静脉血,通过离心分离血清,依照《全国HIV检测技术操作规范》操作,按试剂盒说明书要求的步骤进行检测。本实验室采用金标试剂和ELISA试剂分别做HIV1/2抗体初筛实验,初筛阳性的患者再重新抽血第二次检测,两次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的标本再送确诊实验室做蛋白-印迹试验(Western-Blot.WB)确认实验,确认实验结果为阳性的患者为HIV感染者。
1.2.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肿瘤患者感染情况 统计显示2003~2006年阳性例数相对稳定,2007~2008阳性例数出现递增的趋势,2009~2011年阳性例数明显增加,其中男性患者的感染率和增长速度明显大于女性患者,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感染HIV概率高于女性。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55岁年龄组患病例数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见表1。
2.2HIV感染与肿瘤 将74例感染HIV的肿瘤患者所患肿瘤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发现:颈部肿瘤、淋巴瘤、颅内肿瘤在HIV阳性病例中发病率较高,HIV阳性的女性患者宫颈癌发病率最高,并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近两年来颈部肿瘤、淋巴癌和颅内肿瘤中HIV抗体阳性的病例递增趋势尤其显著。见表2。
表1 74例HIV感染者年度分布情况[n(%)]
表2 74例HIV感染者与其所患肿瘤的分布情况[n(%)]
3.1HIV患者感染现状 目前中国HIV感染现状不容乐观。许多资料显示近年来中国艾滋病感染成快速增加趋势[2-4]。截止2007年 底,中国现存 HIV 感染和患 者 约70万[5]。本组资料显示:近3年肿瘤患者HIV感染上升幅度明显加大,男性患者HIV感染例数明显高于女性患者,男女比为2.22∶1。感染者大多文化程度偏低,年龄集中在35~55岁,占60.81%,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统计数据还表明:HIV感染疫情在肿瘤患者中也出现了明显上升,这74例患者都是以恶性肿瘤为首发疾病入院接受治疗。因此恶性肿瘤也可能是艾滋病的一种表现形式,是HIV感染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之一。
3.2HIV感染与恶性肿瘤 随着HIV感染患者的增多,肺结核、骨折、肝硬化、慢性消化道疾病等多种疾病作为艾滋病的相关疾病已引起人们的重视[6-10]。近年来,一些艾滋病毒感染者并无典型的艾滋病临床症状,而以肿瘤为首发疾病被检出HIV感染的病例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有研究表明:HIV感染者中卡波氏肉瘤和非霍杰金氏淋巴瘤的患病危险度明显增加[11],艾滋病患者感染HPV的风险增加,而HPV是鳞状细胞癌的高危因素,因而,宫颈癌、肛门癌、口腔鳞癌也被认为是HIV感染者更容易发生的高风险肿瘤疾病[12]。艾滋病毒感染者患肺癌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4倍[13],肝癌也正成为艾滋病毒感染者死亡的原因之一[14]。在中国也有艾滋病相关肿瘤疾病的报道[15]。分析本院统计结果:HIV感染者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分别为颈部肿瘤、淋巴瘤、脑瘤。仅从病例分析就可以看出颈部肿瘤中就含有相当比例的淋巴瘤,因此可以认为在本院的艾滋病相关肿瘤疾病中发病率排在首位的应是淋巴瘤。在女性患者中艾滋病相关肿瘤疾病发病率最高的为宫颈癌,此统计结果和相关报道基本相符。HIV感染继发恶性肿瘤已严重威胁艾滋患者的生存状况。恶性肿瘤已经成为HIV感染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3.3加强HIV感染者的肿瘤监测工作 由于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使用,艾滋病患者的生存时间有所延长,而艾滋患者免疫功能受损,抵抗可致癌病毒的能力和抗癌能力低下[16],这些因素进一步加大了艾滋病患者感染恶性肿瘤的危险性。有资料表明HIV感染者肿瘤的发生风险高于一般人群[17]。肿瘤的治疗需要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力对抗癌细胞,而HIV感染者自身免疫力低下,这使得这类患者的治疗变的更加复杂。因此对HIV感染者进行肿瘤的早期监测,预防和干预显得尤为重要。从该院的资料统计来看,恶性肿瘤已成为HIV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但我们对HIV感染与肿瘤发生的相关性还缺乏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因此,对HIV感染者进行全面的肿瘤筛查和监测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综上所述,HIV感染者继发性恶性肿瘤的危险性可能升高,恶性肿瘤已成为艾滋病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而HIV感染与肿瘤发生的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加强肿瘤患者的HIV抗体检测工作,对HIV感染者进行全面的肿瘤筛查与长期监测十分必要。
[1]杨月桥.中国艾滋病预防的重要性及对策[J].医学信息,2011,24(3):1158-1159.
[2]邓梅英,宁芳.51 489例患者 HIV抗体初筛结果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1,3(2):145-112.
[3]余小凤,何惊春,易辉容,等.重庆市九龙坡区2006~2009年流动人口HIV监测结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9):893-895.
[4]罗显化,张更健,陈龙庆,等.129 648例外科住院患者HIV抗体初筛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0,33(5):443-444.
[5]刘明恒,陈旭.艾滋病相关性恶性肿瘤8例临床特点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3):930-931.
[6]易富,李娅,蔡敏琪,等.滇南地区HIV感染者并发其他疾病的统计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1,4(21):395-397.
[7]Collin F,Duval X,Le MV,et al.Ten-year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bone fractures in a cohort of treated HIV1-infected adults[J].AIDS,2009,23(8):1021-1024.
[8]Lim HJ,Okwera A,Mayanja-Kizza H,et al.Effect of tuberculosis preventive therapy on HIV[J].Clin Trials,2006,7(4):172-183.
[9]Femades ER,Pagliari C,Tuon FF,et al.Chronic colitis associated with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J].Int J STD AIDS,2008,19(8):524-528.
[10]Feller L,Wood NH,Lemmer J.Herpes zoster infection as an immune reconstitution inflammatory ayndrome in HIV seropositive subjects:a review[J].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2007,104(4):455-460.
[11]Butt FM,Chindia ML,Rana F,et al.Pattern of head and neck malignant neoplasms in HIV-infected patients in Kenya[J].I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8,37(10):907-911.
[12]Syrjanen S.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HIV[J].Adv Dent Res,2011,23(1):84-89.
[13]Mani D,Haigentz M Jr,Aboulafia DM.Lung cancer in HIV Infection[J].Clin Lung Cancer,2012,13(1):6-13.
[14]Puoti M,Rossotti R,Garlaschelli A.Bruno R.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HIV hepatitis C virus[J].Curr Opin HIV AIDS,2011,6(6):534-538.
[15]张珂,熊英,吴立春,等.肿瘤患者中HIV感染状况的初步调查分析[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1,24(2):83-85.
[16]Tugizov SM,Webster-Cyriaque JY,Syrianen S,et al.Mechanisms of viral infections associated with HIV:workshop 2B[J].Adv Dent Res,2011,23(1):130-136.
[17]Grulich AE,Jin F,Poynten IM,et al.HIV,cancer,and aging[J].Sex Health,2011,8(40):52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