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高校图书馆服务行业经济的现状及其对策探讨

2012-06-28 09:46:56李美琴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2年3期
关键词:馆员纺织数据库

李美琴

(武汉纺织大学,430073)

纺织高校是以纺织服装学科为主的特色行业院校。作为纺织服装生产大国,我国目前有近30所纺织类高等院校[1],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东华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北京服装学院、西安工程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原工学院以及苏州大学等8所[2],这也是原纺织工业部的部属院校,另外还有一些是以纺织服装为重点学科或特色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这些纺织高校虽然受到合并、升格、更名和扩招等影响,其规模、层次和学科构成等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其行业属性和行业特色仍很突出,并作用于其下属的图书馆。目前,纺织高校图书馆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正在不同程度地进行各种服务活动,这些实践不仅有益于纺织行业经济发展,同时也拓展了图书馆自身的发展空间。

1 纺织高校图书馆服务行业经济的现状及方式

1.1 针对纺织企业需求进行服务尝试

近几年,纺织高校图书馆根据纺织行业特点和企业信息需求,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直接服务:(1)科技查新:接受纺织行业企业和研究人员的委托进行科技查新。如东华大学图书馆设立有科技查新工作站,该站为教育部授牌的查新单位,拥有教育部和科技部查新员8名,审核员2名,近年已经完成纺织、服装、纤维材料、化学化工、环境、机械等专业领域的科技查新数百个[3];(2)代理检索:为纺织企业和相关人员提供信息检索服务。如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开展的专题检索和定题服务,对用户所委托的课题进行检索,以书目、索引、文摘、全文/汇编等形式提供给用户,定期或不定期对某一特定主题进行跟踪检索,并提供最新的检索结果。东华大学图书馆根据纺织企业需要,提供专门的商业经济信息检索服务,包括国内外公司的名录、产品、经营范围、雇员人数、财政状况、销售额等信息检索,国内外纺织、服装、纤维材料、化工、机械等各行业的产品及其供货商的信息检索,以及市场趋势、经济发展、经济统计、经济预测及国际贸易等经济信息检索。(3)讲座培训:部分纺织高校图书馆根据企业需要,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对企业管理人员和信息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和纺织科技的培训,为企业培养信息检索人才,提高企业自身的信息搜集能力;(4)参与纺织企业经营活动,直接与企业沟通,为企业献计献策。部分图书馆的专业人员通过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走访纺织产业链各环节中的企业和基地,了解企业对信息需求的特点,提供相应的信息支持。

1.2 构建特色数据库,为行业经济服务

在资源配置上,各纺织高校图书馆一般都购买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论文全文数据库和超星数字图书馆等综合性电子资源。除这些公共性资源外,纺织行业高校图书馆在藏书、报刊杂志的订阅、电子资源配置等方面均围绕纺织行业,资源相对集中于行业核心,行业特色得到体现和重视。不仅如此,为了更紧密地联系纺织行业经济活动,发挥各校在纺织领域的信息优势,各图书馆在行业特色数据库方面均进行有益的探索,以构建行业特色数据库为核心,为行业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提供特色信息服务(见表1)。

表1 纺织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

从表1可以看出,纺织高校图书馆均建立了自己的特色数据库,并各具特点,反映了各校学科专业和科研领域的优势,也体现了它们对于纺织行业中不同领域的着眼点。这些特色资源库一方面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另一方面也为纺织行业的企业与研究者提供具有独特性的信息支撑。特色资源库凝聚了图书馆的创造性劳动,是对某一分支领域信息的集聚和深化,可以为行业企业提供更加系统、深入和专业的服务。

2 纺织高校图书馆在服务行业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

行业的发展和企业的进步需要大量及时的信息供给。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企业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对于不同途径的依赖程度正在发生较大的变化。根据2009年对部分企业的调查[4],有89.26%的企业是利用互联网(主要是搜索引擎)获取信息,自行调研这种最传统、最直接的方式依然占65.28%,通过行业会议获取信息的企业占46.74%,仅有7.3%的企业会通过高校图书馆获取信息;另一项较近的调查也显示[5],企业获取信息的途径依次为搜索引擎(73.49%)、专业数据库(66.51%)、专业网站 (59.53%)、同行交流(54.42%)、行业信息平台(53.49%)、行业会议和展览(44%)、信息机构(图书馆、情报所、咨询公司等,占30.7%)。上述数据显示,企业在获取信息时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较少,少数企业之所以利用高校图书馆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研究团队中有刚从高校毕业的研究人员,其查询方式一般是回到高校或找同学进行查询[6],这反映出企业用户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现状不是很了解,或者对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在质量和时效方面不满意,说明高校图书馆在服务行业经济中存在着不足和局限。

2.1 为行业经济服务的意识多停留在形式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受传统观念影响,过去业界普遍认为: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归学校所有,其宗旨是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服务对象主要限定为本校的教学科研人员和学生,而为行业及社会提供科技信息服务是公共图书馆和特定情报机构的职责,因此,高校图书馆缺乏为行业经济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总体来说,纺织高校图书馆真正走进纺织企业,了解企业核心需求的不多;信息服务的学科覆盖面较窄;针对性不强,服务深度和广度不够;信息数据并未呈现出与行业发展速度同步上升的趋势。

2.2 图书馆之间区域内合作较为紧密,而同行业内的联系合作相对较弱

纺织高校图书馆共性比较突出,应加强同行业馆际交流合作,以最大限度发挥行业信息资源优势。在实践工作中,基于地域和行政因素,同区域内(特别是同城)高校图书馆之间往往交流得更多,图书借阅在一定区域内已实现联网,实现区域内图书馆资源共享(见表2)。

表2 纺织高校加盟的区域性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和馆际互借项目

表2反映出各纺织高校图书馆均加入了相应的地区性信息合作系统,也在一定区域性内开展了馆际互借业务。区域内合作对于同区域内的信息交流和地方经济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必要性,而行业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对于行业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到目前为止,纺织高校各馆之间基本上仍是各自为政,分散建设,内容重复,无校际分工,缺乏系统化,利用率低[7][8]。2008 年在东华大学召开的“全国高校图书馆纺织服装学科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讨会”,让与会人员意识到同行业高校馆际合作的重要性,对于推动该行业馆际交流合作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纺织高校图书馆之间的联盟与合作还有待真正实施。

2.3 特色资源库与企业需求的协调性不足

企业的经营、创新和发展需要各类有用信息,包括市场信息(如供求信息、金融信息、公司名录、产品信息、销售信息、竞争对手信息)、科技信息(如科技成果、专利、国家标准、科技文献)和政策信息(如产业发展激励政策、企业发展政策、外贸政策)等。虽然各校均有数量不等、范围各异、深广度不同的自建特色数据库,涉及到纺织行业的诸多领域(见表1),但仍不能满足企业用户多方位的信息需求,其原因在于:(1)特色数据库的建立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需求。大多数特色数据库主要是根据本校的学科优势和研究特长而建立,或者考虑到成本(建设成本和更新成本)及难易程度而进行选择,因而信息的质量及针对性都不能令企业满意;(2)时效性相对滞后。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市场发展瞬息万变,企业对信息需求的时效性很强,但不少特色数据库未能连续建设,数据不能及时更新[9],信息延迟使得其作用和价值不能充分得到体现;(3)开放范围和程度受限。出于投入成本(或知识产权保护)考虑,不少特色数据库通过IP限制或账号限制,局限于本校使用,每个特色库形成一个小圈,圈内圈外被隔绝,信息资源不能共享,企业用户得不到所需资源。

2.4 馆员知识结构、服务能力和队伍结构离行业发展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馆员既要掌握图书馆相关知识,也要了解纺织学科的相关知识和动态,但由于馆员的学科背景各异,不少馆员对纺织行业知识了解甚少,或者仅简单地停留在一般图书的借阅上,没有学习或及时更新行业基础知识。纺织高校图书馆要服务行业企业,需要直接深入企业,与管理者和技术专家沟通,这需要沟通和交流技巧,但在现有图书馆队伍中,缺乏具备上述素质的人员,服务能力比较有限。纺织行业是由纺织原料——初加工——纺纱——织布——染整——纺织品服装制造——销售贸易等众多环节构成的一条完整产业链,其中各个环节都涉及各自的学科知识,需要图书馆的人员结构与产业链环节相适应,由于馆员队伍并没有依据行业结构来配置,致使馆员整体知识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具一致性。

3 纺织高校图书馆服务行业经济的对策思路

3.1 树立危机意识和服务意识,强化为行业经济服务的理念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当前高校图书馆产生了巨大影响,图书馆的生存空间受到挑战,因此,图书馆员应具有危机意识,寻找新的发展突破口,包括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如服务行业经济[10]和服务地方经济[11],通过服务职能的延伸拓展生存空间。纺织高校与纺织行业具有天然的联系,纺织高校图书馆具有服务经济,特别是行业经济的优势条件和可行性,通过为纺织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既可以使馆藏资源得到更充分利用,也能促进纺织行业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同时,可以促进馆员素质提升,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通过产学研结合,使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3.2 依托学科优势和企业需要,开发特色行业知识库

每一所纺织高校都有其核心的学科专业,也具有在行业领域处于前沿的研究队伍。图书馆应依托这些有利条件,开发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知识库,及时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要切实关注和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有目的、有深度、有针对性地建立各自的特色库。通过承接相关行业的信息收集、检索、筛选、加工、整理和反馈工作,使特色知识库系统化,全面及时地满足行业企业的各种信息需求。

3.3 以纺织行业为纽带,推进同行业内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在纺织服装领域,我国已有“中华纺织网”、“纺织服装网”、“中国纺织服装信息网”和“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等网站,为纺织行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从信息资源的深度、专业性及权威性角度来看,目前仍缺乏与行业发展(包括学科与产业)需求相适应的专业数据库和专业学会等信息建设服务机构,全国近30所纺织服装背景院校迫切需要建立一个集多种资源于一体的专业信息平台[12]。通过高校图书馆纺织服装学科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可以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建立丰富的信息资源系统。关于共建共享的组织形式、运作机制和共享策略等已有不少作者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相应对策[1,2],在此不再赘述。实践中,还需要各图书馆通力协作,从技术、组织和机制等方面进行不断创新,建立“纺织行业高校图书馆联盟”,最大限度地为纺织企业和科研人员提供便捷有效的信息服务。

3.4 优化馆员队伍,全面提升知识水平和服务能力

纺织高校图书馆要根据纺织行业特点和行业要求,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现有馆员的相关专业知识,增强服务企业的能力。通过引进和调整人才等措施优化馆员队伍结构,与整个行业产业链结构相适应,构建一批熟悉纺织行业 知识、具有纺织服装相关专业学历背景的人才队伍;引导和推进馆员与企业的互动,参与校企合作项目,了解纺织服装企业信息需求,从实践中学习和积累知识,增强服务实践能力。

[1][7][12]刘建平,陈惠兰.高校图书馆纺织服装学科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11):80-83.

[2][8][9]胡朝明,刘 茜.高校图书馆纺织服装特色资源库建设现状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2):67-70.

[3]东华大学图书馆.东华大学科技查新站[EB/OL].http://202.120.146.10/dhucx/page/index.asp.2011 -10 -22.

[4][6]李国华,宋爱芳.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调查研究[J].现代情报,2010,(6):80-84.

[5]靳萌萌,钟永恒.高新区企业信息需求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2):55-58.

[10]金玲娟,张以军.通过为行业服务拓展高校图书馆的生存空间[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6):75-77.

[11]冯彦平,王碧琴.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述评[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1,(5):93-96.

猜你喜欢
馆员纺织数据库
澳洋纺织
纺织报告(2022年8期)2022-08-25 08:14:38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海政报(2018年1期)2018-07-09 05:50:56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青海政报(2017年7期)2017-07-24 14:14:41
数据库
财经(2017年2期)2017-03-10 14:35:35
数据库
财经(2016年15期)2016-06-03 07:38:02
数据库
财经(2016年3期)2016-03-07 07:44:46
数据库
财经(2016年6期)2016-02-24 07:41:51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
河南科技(2014年19期)2014-02-27 14:15:53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
图书馆界(2013年6期)2013-03-11 18:5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