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慕红
近些年来,图书馆界大力提倡服务创新,主要有两种作法:一种是不断增加新设备、新技术和新服务项目,另一种是不断改进新设备、新技术和新服务项目的缺点、错误,使实际效用发挥到最大程度。目前的主流观点和做法是前者,重在改错的后者极少得到考虑和研究。本文讨论后一种作法,以北京大学图书馆新书导读工作为例。
北京大学图书馆的新书导读工作始于2004年,包括书目通报和新书介绍两部分,意义在于利用网络条件揭示馆藏。书目通报指每周定时在网上发布阅览室入藏新书目录,目录里每种新书同公共检索系统相链接,使读者不到馆也能随时了解新书的入藏情况和借阅情况。新书介绍指简要介绍主旨大意,比主题词描述具体,使揭示馆藏从墙报走上网络,上了一个新台阶。七年来介绍了5991种中英文新书,包括原始资料、学术著作、论文集和教材,涉及政治学、经济学、新闻、文学、艺术、历史学、考古学、物理学、生物、生化、安全、计算机等多个学科,以及纳米技术、信息技术、数码技术、网络视频和媒体等多种新技术。
这项立意很好的服务创新,效果并不理想。在2010年图书馆对主页上24个主要栏目的统计中,此栏目的读者访问量不仅排名在前18开外,而且根本未被统计;在2005-2009年的统计中也未被计入。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技术、文化和配合教学三个方面。
在技术上,书目通报和新书导读没有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没有采用RSS技术实行推送服务,页面设计无封面无插图,导读无学科分类,未链接公共目录,翻页失灵。改进的措施是考虑提供RSS推送服务,增加封面和插图,增加学科分类,使导读同公共检索目录相链接,修复换页功能。
在文化上,书目通报措辞不当,把一周入藏新书书目表达成 “入室新书清单”,简介存在写作错误,以往有的稿件缺乏内容,有的取舍不当,有的用自己的话复述有语病,需要努力提高文化水平。
在同教学的配合上存在盲目性,介绍的书同教学的关联很小甚至脱节。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以历史系为例。取历史系交给图书馆的部分课程教参书目对照新书导读目录,结果见表1:
表1 历史系部分课程教参书目同导读书目的对比 单位:种
在历史系提供的教学参考书目里,2004年及以后出版的书有28种,其中2004年出版的8种,2005年出版的6种,2006年出版的3种,2007年出版的4种,2008年出版的4种,2009年出版的3种,约占表1中教参书总数134种的21%,与我们开展导读的时间重合7个多年头,却无一被介绍过。
自然科学方面以生命科学学院为例。在50位既是教授又是博士生导师的教师中,有8位教师的9门课程曾给图书馆交过教学参考书目,以此书目对照导读书目,结果见表2:
表2 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开列的教参书目同导读书目的对比单位:种
在生命科学学院的26位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中,有4位教师的4门课也给图书馆交过教学参考书目,做同样的对比,结果见表3:
表3 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及高工开列的教参书目与导读书目的对比 单位:种
表2、表3相加,2004年及以后出版的书共37种,其中2004年版13种,2005年版9种,2006年版5种,2007年版4种,2008年版3种,2009年版2种,约占全部参考书的25%,与我们开展新书内容简介重合7个多年头,也无一被介绍过。
造成脱节的客观原因,一是当年出版的书不一定当年入藏,当年入藏不一定马上被教师了解,所以不一定当年被列为必读参考书;二是文史哲专业需要的经典原著和原始档案,旧版书多而新版书少;三是许多经典虽然是旧版,但学术地位为当下许多新书所不及,所以教师宁愿开列学术水平高的旧版。主观原因是图书馆员不了解教学和教材情况。
配合教学是导读工作的基本目的,因此改进措施之一是采用RSS技术实行书目推送服务,方便教师及时了解新书入藏情况,为发动教师推荐好书准备好技术条件;二是请经常到馆的教师推荐新书里的好书;三是建议介绍新书的同仁参考教参书目选书,通过院系主页上的教师名单熟悉教师,选书时留意作者;四是帮助介绍新书的同仁熟悉学术领域里的大师名家,这样使新书介绍逐渐同教学建立起联系,使导读能够配合上教学并在配合中取得进步和发展。
新书导读工作如果能改正技术、文化上的不足,在配合教学上下功夫,即能成为基础服务创新、发展的好的实例。
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改造基础服务,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由之路,使基础服务取得很大改观和进步,但是始终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基础服务的不足和在很多人心目中的低下地位。这种情况说明,技术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片面强调技术存在不合理性。目前探讨基础服务的创新,需要考虑技术本身的缺点,重视非技术因素的积极作用,让技术和各种积极因素一道起作用。
新书导读的现状说明,图书馆服务创新需要在改错和发展上下功夫。在服务改进方面,新书书目通报采用RSS技术,实行推送服务,新书介绍采用图文并茂的页面设计,都是很好的选择。
国内外图书馆已经普遍采用RSS聚合推送技术,把书目推送到读者的电脑桌面。清华大学图书馆使用这项技术至少已经5年,读者用起来很方便。2010年7月的一份调查表明,我国提供RSS服务并且能有效使用的“985工程”高校图书馆已达24所,其中15所用于新书书目通报。上海地区使用RSS服务的高校图书馆有18所,其中9所用于新书通报。台湾地区22所大学图书馆采用了RSS技术,其中7所用于推送新书目录。香港地区8所大学图书馆采用RSS技术,其中4所用于推送新书服务。澳门地区5所大学图书馆中的两所使用了RSS技术,其中1所用于推送新书通报。
国际顶尖大学图书馆尤其是美国大学图书馆,不仅采用RSS技术推送新书通报,而且推送方方面面的内容,有的甚至形成了特色推送服务。前述我国的24所985工程高校图书馆和上海地区18所高校图书馆推送的内容也有其他12种[1]。
图文并茂是目前国内外图书馆页面设计的一种发展趋势,反映了艺术同技术的结合。严肃的学术内容配上适宜得体的配图便生动起来,使人愉悦,大大增加了吸引力。美国的电子书数据库多显示书的页面,芝加哥公共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人民网的网上新书/藏书推荐栏目,都采用了文字配封面的设计,本馆古文献资源库里部分拓片的著录也配备了实物图像,皆为改进页面设计提供了参考范例。
图1 美国Search all Titles on SAGE Reference Online数据库介绍历史学工具书的页面
图2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网上新书推介栏目页面
谋求基础服务的创新发展,应该像重视技术一样重视文化,使文化同技术相结合,两者共同起作用。不能只讲技术不讲文化,更不能用技术来代替文化。忽视文化必定削弱创新的作用,缺乏文化根基和内涵的技术与创新,实际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北大图书馆咨询部设计改版的2009年、2010年读者手册、《人文社科电子资源荟萃》(手册)和读者报《图书馆视界》都是文化与技术相结合的好的实例。
图3 北大图书馆2010年读者手册第19页
学习有益于创新。文化技术底子薄,是基础服务长期以来地位低下的重要原因,也是限制现有的服务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的一个消极因素。改变文化、技术基础薄弱的现状,不光要靠外来力量的帮扶改造,更需要从事基础服务的馆员克服依赖心理和妄自菲薄心态,自强上进,努力提高文化、技术水平。除了图书馆学专业的学历学习,还应该提倡非图书馆学专业的学历学习和实用新技术、新技能的非学历学习,使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成为改进工作的动力。应该鼓励把学习收获带到工作中去,尤其鼓励运用学习成果创造性地工作,特别鼓励运用理论和国内外案例实事求是地回答和解决大小难题。以往北大图书馆期刊部采用《英美编目条例》(第二版),从根本上提高期刊的编目水平,应用文献计量学原理研制中外文核心期刊,并为之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都是理论结合实际,痛下功夫、创造性地做工作的范例,近年来北大图书馆民国旧报刊室用内外有别的收费办法控制校外读者对民国报刊的过度复制,使特藏资源得到保护性使用,也是把学习收获用于工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好的实例。
1 秦鸿.RSS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