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王庆东 张艳辉
(一)国内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2001年底科技部、国家计委、财政部、经贸委联合发布《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行课题制管理的规定》,各高校开始采用课题制进行科研经费的管理,以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目前,我国各高校开始实施课题制管理科研经费,但是该制度在我国发展才刚刚起步,表现为一种名存实亡的状态。在制度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首先,盲目追求高额项目经费,却无法保证科研项目的质量。目前,各高校积极开展科研立项工作,以向政府申请科研经费,最终造成科研立项工作盲目跟风、科研项目创新性降低等现象。其次,该制度与财务制度相脱节。因为财务制度尚未按照课题制做相应的完善,致使财务体系内无法对科研经费经费进行实时监控,降低了科研经费的管理水平。再次,间接费用尚未加入项目预算费用。我国虽然与美国类似,实施课题制对科研经费进行管理,但是我国尚未将间接费用加入项目预算费用中,使得项目预算与项目执行过程存在较大的经费差额。
(二)国外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其科研水平的发展,并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以美国高校最具代表性。美国各高校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正确指导下,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建立了与政府间良好的优势互补关系,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首先,美国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呈现多样性。除政府拨款之外,还采用发放基金债券、慈善资助等方式获得经费,有利的降低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同时保证高校有充裕的科研经费。政府对以其他渠道取得的科研经费,规定减免了一些费用,以降低科研经费的使用成本。其次,严格制定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并执行,严格的项目预算和项目执行,是科研经费合理、高效利用的提前和保证。最后,将部分间接费用纳入项目费用。美国政府规定,间接费用按照一定的比例纳入项目经费,并做出严格的间接费用预算。该间接费用是维持科研项目所产生的费用,包括条件设施和管理费用。
在国外效益审计的研究领域,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研究时间较早,并已形成了较为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大多数研究成果集中于对审计内容、效益审计和财务审计的关系等角度进行研究。著名学者Ping,Charles J.(1993)提出对高校管理过程以量化指标进行考核。他使用纵横交错的方式对高校管理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并按照各指标评定高校管理的好坏,同时也包括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情况。但是在各高校间存在个体差异性,所以较难确定指标体系标准,继而降低了该研究结论的可比性和可行性。著名学者Banks,W;Fisher,J;Nelson,M(1997)提出将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相结合进行披露高校管理现状。他们通过考察英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等大学在1992-1994期间的年度报告中发现,其在披露经营管理责任时是利用效益审计和财务审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披露的。另外,也有学者提出将平衡计分卡的评价原理运用到效益审计中,以提高效益审计的可操作性。
虽然我国学者对效益审计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著名学者郑培斐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中,提出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科研经费管理不合理的现象,并认为建立完善、合理的管理体系,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该学者主要是从建立审计环境的角度阐述分析。阎宝志在《高校资金效益审计模式的探索》中,通过对效益审计对高校科研经费的可行性、必要性的分析,提出从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内部控制层面分析对效益审议下对科研经费的作用。陈娟、王贤斌在《高校教育资金效益审计问题研究》中,分别从资金投入的经济效益、资金管理的效率和资金产出的经济效果进行分析,并构建了高校教育资金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支广东在《高校效益审计的基本思路》中,从纵向层面和横向层面对该问题进行分析阐述。纵向是从科研立项计划、科研项目实施和科研结项报告三个层次;横向是从资金效益、管理控制效益、管理与服务效益、环境效益等几个层次进行分析。笔者较认同支广东学者的观点,并在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扩充横向层次的各个指标,以提高该问题研究的可操作性、可比性。同时为增强效益审计下科研经费的管理效果,提出相应的意见措施,为建立完善的效益审计模式提供帮助。
(一)建立完善的效益审计指标体系 效益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开展的审计活动有效性进行稽核审计,由该内涵可知,首先,建立效益审计体制是效益审计下科研经费管理的初级阶段。其次,应在相应的体制下,规范管理行为使得对其进行合理的效益审计;最后,维系良好的效益审计氛围,形成适合的效益审计环境。综上所述,笔者利用效益审计的内涵对每个阶段的指标进行分析,继而构建效益审计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1)资金效益。资金是科研经费管理中的主要环节之一,资金的有效利用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校科研水平和质量。同时对自己效益的审计也是传统财务报表审计的主要内容。从成本效益理论发出,对资金效益进行审计稽核。其中成本从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个方面去审计,而效益从该科研成果获得的科研成果方面的收益进行核算分析。
(2)管理控制效益。管理控制效益,是从整个科研项目活动考虑,对科研活动的开始到结束进行控制,以保证科研项目过程中经费的利用效率。在项目立项时要对科研项目经费合理预算,并在科研项目开展中定期复查经费预算的执行情况,以根据反馈信息更细项目预算,做到整个过程的实时监控。利用效益审计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就是将效益审计工作内容合理融入科研项目活动的每个阶段。
(3)管理与服务效益。管理与服务效益,是将科研项目的实际可操作性作为稽核该科研经费的一个环节。高校科研能力不仅代表国家的发展水平,也代表了高校的办学能力,但是科研成果的可操作性又是保证科研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只有科研成果具有可实施性、创新性的现实意义,才能确保该项科研项目的价值,而其科研经费的开支也是有效的。
(4)信息系统效益。信息系统的完善和信息的质量,是使科研项目结论真实、有效的关键因素之一。高校对科研项目建立信息系统的开支,是提供、获取真实、可靠、高质量信息的前提和保障。效益审议应对支撑科研项目活动的信息系统的开支进行稽核,以保障经费的使用效率,杜绝滥用科研进行不必要的开支情况的发生。
(5)环境效益。环境效益是强调在高校中创建良好的效益审计氛围,以提高效益审计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质量。
(6)组织质量管理效益。组织质量管理效益是指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加强对各职能部门各教学单位对科研的管理让科研经费确实产生经济利益。
(7)责任效益。科研部门与各单位和职能部门直接责任与权责分工,利于科研经费的管理与运用。
(8)人力资源效益。学校各部门的在科研活动过程所使用人力资源的综合评价以及产出,使科研人力资源能获得劳动报酬。
(9)管理政策效益。审计中发现,科研经费日常报账存在着支出不真实问题,大量的劳务费、餐费、个人或家庭的消费用品等都在科研费中列支,发票中一般未附实物清单,无法知道购买的具体实物,从而无法确认是否用于该研究项目。管理政策效益是指对相关的科研管理政策的整合。
(10)资产管理效益。指科研过程中学校资产管理过程中所得和所费之间的对比关系,衡量好对比关系有利于科研经费的正确使用。
(二)规范合理的效益审计流程 效益审计是社会经济体制发展下的必然产物,有别于传统的财务审计,主要从三个阶段进行分析,即科研经费的投入、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科研经费(如图2所示)
效益审计下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中,应从上述三个阶段获取审计信息,以保证效益审计工作的内容完整、全面。
(一)建立完善的制度体制 在效益审计大背景下,建立完善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制,能够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以保证经费的利用效率。同时该制度要保证与财务制度的相互衔接,以落实财务人员的监管职责。
(二)建立良好的效益审计氛围,提高科研人员对效益审计工作的认识 在高校科研活动中,科研人员对效益审计工作具有清晰、正确的认识,能规范科研人员在经费使用过程中产生正确的行为,继而减少科研经费的不必要支出。同时,确保建立较好的效益外部审计环境。
(三)加强科研经费的内部控制,提高科研人员的经济责任高校内部应明确各个科研人员的职责,做到各个职责间的相互制约,以减少科研经费使用中舞弊现象的出现。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的改善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科研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支出,而其使用情况关系着我国当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所以每位科研人员应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肩负相应的经济责任,以减少外部不经济性的产生。
[1]郑斐:《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长沙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