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凡
(安康供电局,陕西 安康 725000)
为了发挥班组人员特长,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更好地体现人性化、精细化管理,达到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被管理者的目标,实行“圆桌式”班组管理模式。
(1)当前,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建设“智能电网”的蓝图逐步展开,陕西作为将来7个主要外送电省份之一,电网骨架逐步拉大。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建设“一强三优”的现代公司理念,坚持“三抓一创”的工作思路,强调抓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队伍建设落到基层就是班组建设。一般企业看高层,优秀企业看中层,卓越企业看基层。没有一支卓越的基层班组,国家电网的战略执行、推进就会大打折扣。
(2)在很多企业中,经常有班组长抱怨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班组成员不配合、有抵触和对抗情绪。这是因为,传统的班组通常由班组长一人承担班组管理的全部职能,班组长能力和素质的差异性又会导致很多管理职能无法真正实现。只有健全班组各级组织,建设基于不同管理职能的专项管理小组,才能实现班组管理职能的明晰和完善,使整个班组的工作有条不紊,秩序井然。
(3)在新形势下,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调整组织结构。就企业基层班组而言,原有的以班组长为核心进行被动管理的班组组织形态已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原有的因被动执行、自上而下的刚性管理而造成的对人潜能的压制以及效能低下的现状,必然被以倡导以人为本的自主管理为主导的“圆桌式”组织结构和管理运作所取代。
(1)在班组内部,依据班组任务和工作划分,设立各专项管理小组,如基础管理组、技术组、安全组、学习创新组等,而以班组长为核心的班组管理委员会,则为各管理小组提供资源支持、管理协调和顾问辅导。
(2)各专项管理小组依据班组工作特性而设,结合班组成员的能力特长和意向,鼓励全体班员自主参与专项管理,小组一般由2~3名班组成员组成。每个管理小组对应相应的管理职能,负责具体的工作安排和执行。
(3)班组长的职责包括:组织带领全班落实上级各项工作和任务;推行现代化管理,组织开展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劳动竞赛等活动;为班组内部各管理小组提供统筹和协作。
(4)班委会的职责包括:协助班组长进行班组的日常运营管理和统筹;根据班组的工作安排,组织班员制订班组的实施计划和管理制度,并指导贯彻落实;关心班员的学习和生活,代表班员利益,了解班员思想状况,增进班员团结,及时协调和解决班组中出现的问题。
(5)各管理小组的职责包括:结合班组工作计划和目标,重点保障本小组工作的落实和推进;明确小组每一个成员的角色分配,做好专项工作推进的目标、计划、实施和控制。
“圆桌式”管理的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圆桌式”管理的组织结构
(1)技术组建设。以技术员为小组长,两值各选1名技术骨干,组成3人工作小组。人员的组成要依照员工的特长和岗位设置,结合员工的自我发展意愿。小组内部采用团队协作和个人专项负责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班组技术管理工作。职责是负责全站日常技术工作,包括技术培训、技术总结、运规修订、设备管理、状态检修、状态评价、台帐管理、缺陷管理、生产报表、事故预案制定、技术专刊、QC、现场工作四措、现场技术监督等工作。小组内人员进行分工,实行小组长向班委会负责制。
(2)安全组建设。以安全员为小组长,两值各选一名有意愿参与安全管理且责任心强的人员,组成3人工作小组。同样,人员的组成要依照员工的特长和岗位设置,结合员工的自我发展意愿。小组内部采用团队协作和个人专项负责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班组安全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全站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包括安全培训、反违章管理、违章防范措施制定、安全保卫、防汛防火管理、两措制定落实、两票修订、五防管理、安全风险预控、两票管理、组织安全活动学习、事故案例学习、现场安全监督等工作。小组内人员进行分工,实行小组长向班委会负责制。
(3)基础管理组建设。选1名小组长,成立3人工作小组, 组长通常由责任心强、细心、执行力强的人员担任。其他人员的设置,需结合员工特长,由在生活管理、检修维护等方面有丰富经验且能吃苦的员工来担任。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全站日常考勤、食堂宿舍管理、材料和备品备件管理、生产生活设施维护、消防管理、防小动物措施落实、卫生绿化、照明维护管理等工作。小组内人员进行分工,实行小组长向班委会负责制。
(4)学习创新组建设。选1名小组长,成立3人工作小组,选拔班组内的技能高手为班组内部培训师,定期开展学习创新工作,需由党性强、能团结广大职工的党员担任,协助班站长开展班组建设工作。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全站日常党建宣传、班组文化、职工之家、迎检接待、班组建设、民主管理、新知识和新技术宣贯、生产网页、网站运维等工作。
安康供电局金州330 kV变电站试行“圆桌式”班组管理后,遵循人性化的管理理念,按照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原则,赋予员工责任,既是对员工的尊重,又是对员工的激励,普通员工参与管理的权利和义务都得到了认同,从而从根本上消除了传统班组管理引发的对抗,增强了班组的活力。
经过2年多的实践,“圆桌式”班组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按照人员的意愿和能力大小进行分组,对工作任务进行精细化分配,使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主动承担各项具体事务,从而做到任务有落实、工作有人干,从管理流程上进行了堵漏;其次,绝大部分员工都能参与到管理当中,由被动变主动,锻炼了队伍;最后,各项工作更加精细化,协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涌现出了很多卓越小组,既激发了全员的工作热情和活力,又大大提高了班组的工作绩效。
目前,这种创新模式已得到班组所有人员的拥护和支持,在班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江广营,王 荻. 创建卓越班组的七种武器.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江广营,杨金霞. 班组建设七项实务.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