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入选民国教材

2012-06-24 12:15廖保平
杂文选刊·下半月 2012年5期
关键词:泰坦尼克泰坦尼克号民国

廖保平

今年是泰坦尼克号沉没一百周年,近日,沈阳一名收藏家首次曝光一本一百年前的小学教科书,这本书用整整两课来介绍“泰坦尼克号沉没”这个事件,课文中还配有船撞冰山沉没的插图。筹备中的沈阳詹氏教育史料馆的馆长詹洪阁介绍,这本书是辛亥革命后出的最早一批教科书,以前所用的都是清朝的课本。出版日期是1912年6月。詹洪阁说:“更为令人惊奇的是,泰坦尼克号沉没是在1912年的4月。时间刚过两个月,就成为小学教科书的内容,可谓与时俱进。”

民国最早一批教科书,泰坦尼克沉俩月后就进民国小学教材,这些都足以成为让人叹为“惊奇”的新闻。不过,为什么要将这个事件编进教材,而不是将别的事件编进教材,才是真正耐人寻味的地方。很显然,事件的重大性和影响力是编辑考虑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了解,泰坦尼克号是英国的豪华客轮,有十一层楼高,长度相当于三个足球场,是当时海上最大,最豪华的巨轮,船底有双层底,分成十六个水密舱,被认为是“永不沉没之船”。然而,这个“永不沉没之船”满载两千二百二十四人,在1912年4月14日午夜,在纽芬兰大浅滩南一百五十公里处与巨大浮冰相撞时,却因五个水密舱破裂而沉没。由于没有足够的救生艇,共有一千五百一十三人丧生。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件震惊全球的特大新闻:它是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的,当时海上最大、最豪华的“永不沉没之船”,说沉就沉了;死亡人数巨大,而且死者之中有不同国籍的人,其中包括十几个中国人,他们在这次事件当中全部丧生,无一生还,世界关注,中国关注都在情理之中。

我想,当时的民国再怎么封闭,对这样的事情也不可能充耳不闻,而事实上,由于民国的创立者们,尤其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国民党),成员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海归”,很多都是留洋、游洋回来的,当此建国之时,更是与海外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对世界时事的关注自不在话下,甚至说超过此前此后的某些时期都毫不夸张。所以说,民国时编的最早一批教材能够那么“与时俱进”,实在不必惊讶。

事件的重要性固然是编入教材的重要原因,而事件编入教材最终要起到“育人”的效果,是要教给学生有价值的东西,从这一点来考察,泰坦尼克沉没事件体现出的价值才是编入教材的主因。泰坦尼克沉没事件有什么价值呢?价值当然是多方面的,比如它可以告诉学生,即使有再好的技术也要安全操作,否则,世界上没有“永不沉没之船”;比如通过此事教学生在沉船、火灾中的自救求生本领等等;而最能给人以价值的,乃是宣传人性中的美好因子。

事实上,关于泰坦尼克号(该书译称铁达尼号)的内容在这本教材中共两课,十五课和十六课,课文名叫《铁达尼邮船遇险记》,第十五课介绍了铁达尼号船体概况、发船时间、发生危险的时间等。第十六课详细写了船撞冰山沉没的过程,其中有大量关于人性美好因子的描写,写到船长怎么样督率船员千方百计救护,“既知无可为,乃发令下小艇,又令男子退后,妇孺登艇,男子闻令即退,无有喧哗者”,写到船即将沉没,而船上的乐工照常演奏着乐曲,只是将出事前的欢快的曲调改为庄重的曲调,写到“船中有邮局职员五人,因救护邮件遂以身殉职”。

在灾难面前,在生死一线之间,船长以及很多船员、游客保持镇静自若的绅士风度,坚持“妇孺优先”的原则,把生的希望留给妇孺,把死亡留给自己,这种人性的美好因子无论怎么赞扬都不为过,而对阅读的孩子来说,是多么能激荡人心,陶冶他们的心性,让他们学会爱人、爱生命、爱弱者!这样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生命教育、道德教育、公民教育。这样的素材收录进教材里真是多多益善。

当然,有无畏的绅士,也有偷生乃至逃生的懦夫,沉船事件中确实有强壮的男人装扮成女人溜上救生船的,也有为抢夺救生衣而扭打在一起的,但是,只要这一船人中,有那些舍生取义的人在,就值得让人击掌,就值得宣扬,应该告诉孩子们,要对人性中的美好因子抱有希望。我想教材的编者大约也是这样认为的吧。点亮人性的光辉,同时也是照亮人性的幽暗,他们应该是抱有照亮孩子人性的思考的愿望,这是具备基本教育思想的人都应该想到的。而当我们惊讶于“泰坦尼克号”会入选民国教材时,要么是把民国看得太过封闭古董,要么是我们的教育思维已经走偏得太远。

●作者自荐

插图/缺“德”的教育/焦海洋

猜你喜欢
泰坦尼克泰坦尼克号民国
《泰坦尼克号》经典桥段(视频)
《泰坦尼克号》(海报)
《泰坦尼克号》(海报)
雪上“泰坦尼克”
谁吃掉了泰坦尼克号
The Titanic II Is Making Its Maiden Voyage in 2022 “泰坦尼克2号”将于2022年下水启航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UFO情系“泰坦尼克”致其沉没?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