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说龙

2012-06-24 12:18范士忠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2年1期
关键词:氏族动物

范士忠

按照惯例,每到生肖本历年都有话说,即什么年说什么,今年是龙年,少不了就该说龙了。

古往今来,谁曾目睹过真正的龙呢?其实,龙在地球上是根本没有的。今天之所以有龙的形象,并附着各种传说,是源于古代的图腾崇拜。著名文学家闻一多先生曾指出:龙是多种动物的复合体,是蛇加上各种动物最威严的部分结合而成的。早在四五千年前,人类处于氏族社会时,各氏族都用一种动物的画像当作本氏族的标志而加以供奉,如蛇、鱼、蛙、鸟、鹿、壁虎等,这便是图腾崇拜。后来,以蛇为图腾的那个强大氏族,把其它氏族都吞并了,就把各氏族的动物标志拼凑在一起,虚构出一个最凶猛的动物像,这就是所谓“龙”的来历。据考证,当时处于东方黄河下游的太吴族(又称伏羲氏族)即以“龙”为图腾。

在众多的古籍中,关于龙的记载有许多神异的传说。《礼记·礼运篇》中就称“龙、鳞、凤、龟谓之四灵”。《说文解字》中说:“龙是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巨能细,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源。”而《北大荒经》则说:“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暝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谓之龙。”《尔雅·翼》中讲:“龙有九似之说,角似鹿,头似蛇,眼似免,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是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类似的描述:“龙有九似:头似蛇,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被想象成一身具备各种动物之所长,成了一种身异之物。后来经过艺术家的不断加工,龙的形象才逐渐统一起来,成为现在的样子。

从我国最古的殷墟甲骨文中龙(繁体字)的形象分析,它头有角,口大,身有纹而蜿曲。除头有角一点外,其余均与鳄相仿。鲁迅先生在早期抄碑帖时,发现有种龙很象鳄鱼。所以,龙很可能就是由鳄鱼演变而来的。

据古生物学家实地发掘的资料证明,在中国古代,确实曾存在过一种令人恐怖、令人敬畏的巨型爬虫动物,这就是现代生物分类学中称作“湾鳄”的巨型鳄鱼。这种巨鳄体型庞大,性情凶残,可吞食虎豹,背中厚甲,寿命极长,可达百年至数百年。常生活在江河、沼泽、水网地带。善于潜伏隐蔽,而突然发起袭击靠近的人、兽。这种动物,如今已经灭绝,留下的就只是有关它的传说了。

由于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人们有浓厚的迷信思想,又不了解龙的底细,加上一些文人墨客的肆意渲染,龙就成为不可思议的神秘东西了。后来,龙这个怪物又被封建帝王所利用,把它当做皇权的最高象征,用所谓“真龙天子”来恐吓和愚弄人们,以达到维护其统治地位的目的。从此,龙也就身价百倍,成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偶像。在原始社会及至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人们把龙当作神。在今天,人们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龙在人们的心目中,已不再是主宰自己命运的怪物。人们把龙作为共同观念和意识形态,它浓缩着、沉积着原始社会晚期到阶级社会初期人们强烈的感情、思想、信仰和期望,乃至最后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古时最早把龙喻为国君的是《吕氏春秋》,文中以“龙”喻晋文公。到了清朝,又将第一面国旗称之为“金龙旗”(通称“黄龙旗”)。以龙为图案的纹饰遍及宫廷。皇帝自命其容颜为“龙颜”,住的称“龙宫”,穿的叫“龙袍”,睡的谓“龙床”,坐的是“龙位”,戴的是“龙冠”,走的是“龙道”,乘的是“龙辇”,用的有“龙砚”,连子孙后代也被呼之“龙种”。但龙也非全是御用,像祭年祈雨的“龙舞”、新年佳节的“闹龙灯”、端午节的“龙舟竞渡”等,已成为民族久盛不衰的风俗。

在我国古代绘画、雕刻、建筑等民族艺术图案中,人们最熟悉不过的是龙凤图案。汉代地面建筑的雕塑绘画常见的有“虬龙腾骧”、“五龙比翼”、“八皇九头”、“伏羲鳞身”、“女娲蛇躯”等,构成一种神话——历史——现实三混合的五彩缤纷的浪漫艺术世界。后来,历代修筑的皇家宫殿、楼台亭榭、玉石碑刻以及一些古建筑的藻井、天花和帝王衣饰器皿上面,以龙的形象作为图案不胜枚举。与龙形象有关的著名历史文物,当是天安门华表上的“蟠龙”,故宫和北海的“九龙,壁”,曲阜孔庙大成殿的“盘云龙石柱”,这些龙的象征,造型生动,气:势雄伟。

说到以“龙”命名的事物,那就更多了。旧时修建的“龙王庙”,旱涝都要向它祈求保佑。“龙王治水”是古代预测旱涝的俗谚,一龙治水天多雨,十龙治水天则旱。《大云请雨经》上说:“有185个龙王,为与风致雨之神。”四海龙王,是《西游记》里说的四个龙王,及东海敖广,南海敖钦,北海敖顺,西海敖闫。古时还传说,东方有7颗星,名角、亢、氏、房、心、尾、箕,统称“东方苍龙七宿”。“龙首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井渠,相传为汉武帝时开凿。出于传统的景慕心态,人们又给很多鳄蜥类爬行动物饰之以龙称,如扬子鳄叫“猪婆龙”,地蜥叫“石龙”,飞蜥叫“飞龙”,蜥蜴叫“变色龙”,蛇则叫“小龙”,还有名声显赫的“恐龙”,就连其貌不扬的蜈蚣、蚯蚓也谥号“天龙”、“地龙”。《管子·水地篇》中说:“龙身披五色而游动,想小可变成蚕宝宝,想大天地间装不下,想上能腾云驾雾,想下可潜江入潭。”故有许多地名则取之为龙山、龙江、龙湖、龙潭。“龙虾”是吃的,“龙头”是用的,“龙套”为戏曲行当名,“龙吟”为琴曲名。龙爪、龙衣、龙骨、龙虱、龙葵、龙胆等等均为治疗疾病的中草药。还有“龙门石窟”、“龙山文化”等都带有“龙”字。

千百年来,人们对龙的喜爱之情,从我国语言词汇中还可以找到诸多例证。如带“龙”字的成语,据粗略统计,就有200多条,有的随势新创,有的古今合璧,有的则精炼新成,如“车水马龙”、“成龙配套”、“降龙伏虎”、“鱼龙混珠”、“龙凤呈祥”、“龙血玄黄”、“藏龙卧虎”、“乘龙快婿”等等。人们称极难得到的珍贵食品为“龙肝凤髓”;形容声音洪亮叫“龙吟虎啸”;比喻怀才不遇为“龙盘凤逸”;有雄才壮志喻为“龙骧虎视”;才华出众称为“龙跃凤鸣”;地势险要叫“龙盘虎踞”;年老体弱行动不灵活叫“老态龙钟”;形容斗争和竞赛激烈为“龙争虎斗”;形容竞技演练悦目的场面为“龙腾虎跃”;形容书法笔势劲键活泼用“龙飞凤舞”。关于“叶公好龙”的故事,更是把龙写得活灵活现。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是炎黄子孙智慧的产物。

猜你喜欢
氏族动物
海内外新安程氏族人清明公祭太极魂“忠壮公”程灵洗
浅析西周宗法制
浅谈图腾崇拜
贵州彝文文献《土鲁窦吉》中“哎哺”浅析
超级动物城
最萌动物榜
《中国丛书综录》等所收氏族类丛书补辑三种
动物可笑堂
动物可笑堂
宗教的社会功能:一种社会学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