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林 徐强/遂宁市农业局
浅析稻-菜-芋种植模式
□杨晓林 徐强/遂宁市农业局
遂宁市农业部门根据川中丘陵地区自然生态特点,在完善推广既有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筛选新的种植模式,特别是稻-菜-芋(即水稻-蔬菜-冬马铃薯)种植新模式,通过多年的试验示范,此种植模式经济社会效益明显。2011年遂宁市推广面积近万亩,累计新增产值超5 000万元,新增纯收益4 000余万元。现将稻-菜-芋种植模式的主要特点、配套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思路浅析如下。
(1)经济效益明显。稻-菜-芋种植模式粮经并举,既稳定了粮食生产,又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各作物成熟期,经遂宁市农业局组织邀请相关领导及专家现场测产验收,水稻平均每公顷产8 400kg(折合产值16 800元),蔬菜平均每公顷产值18 000元,马铃薯平均每公顷产22 500kg(折合产值54 000元),耕地周年平均每公顷产值达88 800元,实现了“双超五”的目标(耕地周年粮食每公顷产7 500kg,每公顷产值75 000元以上,马铃薯在统计上本归为粮食作物,但在遂宁市冬作马铃薯主要作鲜销菜用,在此仅算其产值)。
(2)社会效益显著。马铃薯是集粮、菜、饲、加工于一体的重要作物,遂宁市已列入四川省菜用马铃薯优势产业区,并兼顾发展加工用马铃薯,为龙头企业提供原料补充。马铃薯薯块营养价值高,被誉为“地下苹果”和“第二面包”。遂宁市城乡居民素有食用马铃薯的习惯,是马铃薯消费大市。据市场调查,遂宁市每年需从外地调回鲜食马铃薯上万吨,市场销售均价每千克在3.0元左右。新模式种植的冬马铃薯既缓解了外地调运马铃薯的压力,也平抑了市场价格,且采收时间为3月中旬至4月上中旬,比盆周地区传统马铃薯主产区和遂宁市春马铃薯收获提早一个多月,此段时间正是蔬菜供应淡季,加之运输成本低,损耗小,且市场行情好,农民就地鲜销价格都在每千克2.4元左右,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空间。
(3)适应川中丘陵地区自然生产条件。遂宁市位处四川盆地中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冬季皆适合作物生长。由于马铃薯在系统发育上形成适应于冷凉、湿润而不耐高温、干旱的特征,据相关研究,马铃薯块茎形成和膨大的最适温度为16~18℃,当温度高达30℃左右时,块茎完全停止生长,温度过低时对马铃薯也有不利影响,当温度低到零下1~2℃时,地上部将遭遇冻害,因此一般情况下川中丘陵地区马铃薯种植主要为春、秋两季,稻-菜-芋模式的试验示范改马铃薯为冬作,通过集成技术的配套,既解决了马铃薯在川中丘陵地区冬作对环境条件特别是冬季温度的限制,又解决了稻田年内主要粮经作物生长受“两熟有余、三熟不足”气候特征的约束。马铃薯生长期较冬季粮油作物短,收挖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利于稻田三熟茬口衔接。同时此期避开了玉米、水稻等大春作物整地移栽用工高峰期,缓解了农村劳动力打挤的矛盾。马铃薯效益高,也为农民增加对大春生产的投入创造了条件。
稻-菜-芋种植模式的关键环节在于三季茬口的衔接,水稻采取旱育秧,4月中下旬移栽,8月下旬至9月初收割,蔬菜采取集中育苗,9月中下旬移栽,11月上旬采收,马铃薯11月中下旬播种,次年4月上旬收挖结束。水稻、蔬菜现阶段配套栽培技术已基本被推广到位,现主要对冬作马铃薯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探索情况予以归纳总结。
(1)选地整地,规范作厢。冬作马铃薯应选择交通方便,土层深厚,排水通气良好,富含有机质,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微酸性的砂壤土。整地应深耕细耙,土块细碎,保证松土层达26.67cm以上;起垄作畦,垄面宽2m,垄沟深23.33~26.67cm、沟宽33.33~40cm,做到垄面沟底平直,利于排水及田间操作。
(2)选用优良品种,适期播种。冬作马铃薯品种可选用费乌瑞它、云薯201、萱薯2号、萱薯3号、威芋3号等。播种时去除烂、腐薯,大薯切块,以20~30g为宜,每块保留1~2个芽眼,切块后,用50%多菌灵或百菌清(50kg水加100g药剂)药液喷射消毒,喷湿即可;小薯以整薯作种,不催芽直接播种。播种时间以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为宜,最迟不超过12月20日。
(3)坎沟摆播,施足底肥。每公顷用种量为2 700~3 000kg。一般每公顷播植127 500~142 500窝。按行距33.33~40cm坎沟,在沟内每13.33~16.67cm摆播1块或1粒薯种。大田施足有机肥,每公顷施农家粪杂肥75~120m3加过磷酸钙525~600kg、油枯375~450kg,混合后均匀撒于播种沟内,另每公顷用清粪22 500~37 500kg加碳铵525~600kg施于播种沟,再摆播种薯,芽眼向上,覆土盖种。
(4)薄膜覆盖,揭膜除草。种薯播后,每公顷用2m宽,0.014~0.02mm厚的薄膜120~150kg覆盖在厢面,四周用土压实。待马铃薯苗即将出土、杂草2~3叶左右(即播种后30天左右)时,揭开薄膜,每公顷用20%的百草枯3L兑水375kg均匀喷施在厢面,然后重新盖好地膜。
(5)适时追肥,科学化调。根据气温回升情况,马铃薯苗在33.33cm高左右(2月上旬至中旬)每公顷用清粪水15 000~22 500kg追施提苗肥。在马铃薯开始现蕾时对苗子生长旺盛的田块进行化调,每公顷用国光膨大750~1 500g加富万钾375g兑水450~600kg喷施,间隔10~15天再喷施1次,控制苗势旺长,达到平衡生长,同时注意对生长弱的田块不能喷施生长调节剂,以免影响其正常生长。
(6)适时揭膜,防治病害。在冬马铃薯苗长到33.33~40cm高时,揭去覆膜,此膜可重复使用2~3年,也可作为大春育苗薄膜,在冬作马铃薯生长中后期的1~2月检查病害发生情况,常发病害主要是晚疫病,发病初期及早防治,并加强田间管理检查,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拔除,以防病害蔓延。药剂防治可每公顷用30%石硫合剂3 000ml或70%托布津1 500g加12%病毒狂杀300ml兑水300~375kg喷施1~2次即可。
目前在川中丘陵地区推广稻-菜-芋种植新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民受传统种植习惯的影响较深,对新型种植制度的认识不够,难于在较短时期内接受。二是现有高效种植模式的示范带动性还不强。三是长期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缺乏高效种植的技术和经验。对该模式的推广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对配套技术进一步完善,狠抓示范。遂宁市稻-菜-芋新模式由于经济社会效益成效良好,得到了遂宁市委、市政府领导充分肯定,明确要求用2~3年时间将此种模式的推广面积扩大到6 666.67hm2以上(其中任务分解为:安居区2 000hm2、射洪县2 000hm2、蓬溪县1 333.33hm2、船山区666.67hm2、大英县666.67hm2)。为切实抓好该模式的推广,特提出以下建议。
(1)抓规划落实。马铃薯属块茎类作物,在栽培上对土壤要求虽不十分严格,但以表土深厚、结构疏松、排水通气良好,富含有机质、弱酸性土壤最为合适,建议此种植式推广最好规划于江河流域沿岸交通较为便利的区域。
(2)抓典型示范。遂宁市稻-菜-芋新模式的试验示范已取得初步成效,要在川中丘陵地区大面积推广,各级农业部门应切实加大宣传力度,搞好高产示范,每个区县都应建立6.67hm2以上的新模式高产高效攻关示范片。同时加强技术指导,结合农民培训工程、科技入户工程,广泛开展送科技下乡、技术培训等各类活动,将新模式配套技术落实到每一个农户、每一个田块。
(3)抓机制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既可以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又可以增强市场开拓能力,解决产品销售的问题。要积极引导并帮助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他们提供全程服务,培育和扶持组织的建设,组织种养大户和经纪人,充分发挥他们的生产技术水平和市场把握能力,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真正成为发展新型高效种植制度的后盾。2011年遂宁市安居区晓华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在市、区两级农业部门的支持下,在马铃薯种薯的调运、产品销售服务上都发挥出了其积极作用。同时各级农业部门要逐步引进示范推广马铃薯加工类新品种,扶持加工企业对马铃薯进行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促进马铃薯产业稳定发展。
(4)抓政策落实。发展高效种植模式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优化农业经济结构的有效措施。此项工作涉及土地流转、技术服务、市场引导等多个方面,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落实发展粮食生产的相关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并通过项目建设,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对规模大、积极性高的区域给予政策重点倾斜,促进稻-菜-芋高效种植模式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