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衣立体裁剪材料与制作技法研究

2012-06-24 03:43肖立志
关键词:版型成衣无纺布

肖立志

(福建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福建 福州350108)

服装立体裁剪是指应用面料或仿真面料在人体或人体模型上直接裁剪以获取服装结构数据进而完成服装造型设计的过程。成衣立体裁剪是指以获取能应用于工业生产的成衣结构纸样为目的的立体裁剪方式,它设计与制作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工业化的生产模式,综合解决服装从设计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造型和结构问题。立体裁剪技术的雏形最早出现在13世纪的欧洲,当时欧洲的服装已有初略的三维造型,直到18世纪洛可可服装风格的确立,服装结构对于女性三围体态特征的体现到了极致的程度,立体裁剪技术便有了很大的发展,而真正应用立体裁剪作为服装生产和设计手段的是20世纪20年代的设计大师玛德琳·维奥尼(Madeleine Vionnet),她认为“利用人体模型进行立体裁剪造型是设计服装的唯一途径”,并在设计的基础上首创了斜裁法,使服装的造型设计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打破了平面裁剪上惯用直纱和横纱的风格[1]。当今立体裁剪技术在欧美和日本等服装设计强国的应用主要有两个特征,其一是在高级时装和高级成衣上的应用,侧重于服装造型的设计和尝试,其二是在批量成衣生产上的应用,侧重于服装工业版型的设计,而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立体裁剪技术以来,由于服装技术人员传统的从业习惯,立体裁剪技术几乎停留在服装院校的教学层面,未能在实际的企业生产中大规模推广和应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对立体裁剪在服装设计与生产中的技术定位不够清晰和对应用效率的相对性认识不足。本文主要从材料应用和操作技法的层面分析和论述立体裁剪在实际应用中的可改善之处。

一、中国立体裁剪技术的应用现状

自新世纪以来,立体裁剪在中国的服装技能教育中得到了普遍的推广,大部份服装院校已将立体裁剪课程列为必修课,由于对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定位不够清晰,简单地将立裁课程归纳为造型设计体系或结构设计体系,导致学生对于该方面技能的能力生成无法满足服装企业样衣开发的实际需要,在具体的操作和应用中存在着如下三方面的缺陷:

(1)造型与结构的创意设计方式脱离了实际的市场需要,设计的思维大都停留在简单的教学案例和局部造型元素的重复性堆砌,较难解决创意式服装造型的结构问题,难以实现综合应用服装的造型和结构设计技能完成创意式的实验;

(2)立体裁剪的假缝对于成衣的仿真效果欠佳,由于材料的应用范围不够细化,服装的实际成衣效果往往与立体裁剪的假缝效果存在着各种程度的差异,服装造型产生的误差经常需要重复性的劳动和经验性的修正,使得应用效率低下;

(3)对于试验性的局部造型在操作技法上不够严谨,缺少规范性的记号标注,较难进行准确的数据定量和取得准确的样版,使得立体裁剪样品难以转化为有价值的服装成品。

由于立体裁剪在中国服装院校的推广中存在着如上的这些缺陷,使得实际的利用价值不高,较难在服装企业的实际应用中进行大规模的推广。近五年来,由于受到日本立体裁剪和意大利立体裁剪的影响,小部分服装院校和高端女装品牌开始应用立体裁剪对成衣的造型和结构进行研究。日本立剪和意大利立剪技术的引进,使中国原有的立剪技术在结构的合理性和操作过程的严谨性上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这两种立剪方式在中国的研究和推广过程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日本立剪在中国的传播几乎变成了平面结构设计的延伸,在过分强调结构合理性的同时,僵化了设计思维,但日本立体裁剪的假缝技法对于服装造型有较好的仿真效果;意大利立体裁剪技术在中国的传播较好地将创意思维和结构设计相结合,使得成衣立体裁剪在具备创意的同时兼备结构的合理性和操作的严谨性,但由于纸与服装面料的质感有较大的差别,以纸为料使得服装造型的仿真效果欠佳,因此在造型设计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2]。因此,立体裁剪技术要兼顾造型的仿真效果和创意设计的灵活度,就必须在材料的应用上寻找一种质感介于纸和坯布之间的材料,以克服目前立裁操作技法上存在的缺陷。

二、现有成衣立体裁剪材料与操作技法分析

成衣是指按一定规格和号型标准可批量生产的成品服装,是相对于量体裁衣的订制和自制服装而出现的一个概念。成衣作为工业产品,它从设计到制作的每个环节都应该符合可批量化生产的经济原则,因此,应用立体裁剪研究成衣的结构设计,其材料与制作技法也应符合工业化生产的可操作性和效率性。与量身定制的高级时装和小批量生产的高级成衣相比,可大批量生产的成衣在造型上相对较为简单,即使是较为高端的个性化成衣品牌,其造型设计的创意程度亦需控制在结构易复制的难度范围内。因此,应用立体裁剪解决成衣的结构问题,其最根本的任务要求是较为高效地获得数据准确且易于复制的平面版型。而对于这一任务而言,成衣立体裁剪以白坯布为料,在其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导致了将白坯布转化为平面版型的数据准确度不高且不易复制;成衣立体裁剪以纸为料,因纸对于面料的仿真效果差,使得立裁的假缝的效果与成衣的实际效果相差甚远,因面料效果造成的版型数据误差往往需要操作者的经验性调整,因此效率较低。以下是成衣立体裁剪具体的材料应用和操作技法分析。

1.材料准备阶段的比较:白坯布的前期准备工序繁琐、易出错且效率低。在假缝前必须将白坯布按照操作标准熨烫工整,而在熨烫前,白坯布由于其本身的织造特点,很多局部经纬纱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扭曲,必须要将这些扭曲的纱向整烫到横纵垂直的经纬纱向状态,使坯布无一丝褶皱,像纸一样摇曳有响声[3],才能保证假缝和组装步骤的操作正确、顺利地进行,但要将白坯布熨烫得像纸一样平整且扭曲的纱向回到正常的经纬纱状态,就需要较为熟练的归、拔等熨烫技术,这一准备步骤出错率较高的地方在于操作者往往在将布面熨烫工整的情况下仍会出现纱向扭曲的状况。例如,当白坯布在整烫平整后,经向与垂直参照线重叠,而纬向却很容易偏离水平参照线,出现细微的倾斜角,这是较为隐性的问题,较难被操作者发现,从而导致后面绘制辅助线步骤和取版步骤出现连带性错误,这一纱向问题经常被操作者当作误差而在后面的版型调整阶段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数据调整;而以纸为料,在备料步骤就不用进行整烫,在纸面上直接绘制辅助线,既节省了时间又避免了因备料产生的误差值[4]。

2.假缝阶段的比较:布面松量的固定方法容易影响操作者对纱向平衡的判断。此种立裁方法将服装的活动松量临时固定在人体模型某些凸出的部位,使得对布面的平衡状态较难直观地进行判断,在较为复杂的造型设计中,操作者很容易将结构失衡造成的褶痕误判为临时固定的松量;另外,固定松量的误差值和固定的针法状态极易导致某些假缝线迹产生扭曲和纱向失衡。例如,在假缝阶段省道是垂直的(如图1所示),而放开了临时固定针,省道却出现了倾斜状态(如图2所示)。而以纸为料在假缝阶段最大的问题是纸经过人体各局部转折面时较为僵硬,在没有切割线设计的情况下,大部分方位的胸省假缝难度较高,省尖点过于突出(如图3所示),难以使胸部形成柔和的球面状态。另外,由于纸缺乏柔韧性,在很多的转折点假缝时容易破碎(如图4所示)。纸因为没有自然的悬垂感,而在应用范围上受到很大的限制。对于一些较为夸张的反曲线廓形结构、摆围较大的裙装及局部的大摆褶皱设计,纸所形成的结构切面度数与实际的成衣效果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3.假缝布片转化为平面版型的比较:由于白坯布在假缝阶段许多部位的临时松量固定,极易导致布面出现不平整的状态(如图5所示),这需要通过熨烫,使布面回到平整状态[3];另外,要使一些省、褶裥的细节设计从假缝状态转化为平面版型,也需要通过整烫来完成。如果熨烫的温度和手法不适当的话,都很容易使布片因归或拔而产生变形,进而影响布片再次组装的效果和取版的准确性,而这种误差值也同样需要依据平面制版的基础对布片和后期的版型作出经验性的修正(如图6所示)或进行二次及三次假缝组装的结构调整(如图7所示)。以纸为料,对于中等厚度的面料仿真效果较好,而对于较薄的纱质面料和较厚的麻质与呢质面料,因面料的厚度差异,假缝样版与成衣的实际成品围度的误差值在0.3~2.5cm内,而对此误差值进行的修正就需要丰富的平面制版经验。

三、成衣立体裁剪材料与操作技法创新

自2009年以来,福建师范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首创将无纺布作为立体裁剪的材料,由于操作技法的创新及无纺布材料本身的优势,该立裁方法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服装院校和时尚女装企业中得以推广。无纺布又称非织造布,是一种化纤合成面料,它的面料柔韧性介于白坯布与纸之间,面料的仿真效果较好,无纺布的厚度种类较多,以每平方米的重量计数,主要有30g/m2、40g/m2、50g/m2、60g/m2及70g/m2这些厚度[5],可以模仿成衣的各种面料效果。如图8所示,a款服装是应用30g/m2的无纺布制作的连衣裙假缝效果,其多层裙摆的造型效果较好地模仿了纱质面料的悬垂效果;b款服装是应用40g/m2的无纺布制作的夏季上装造型,其袖部和衣摆的活褶造型较好地模仿了棉质面料的悬垂效果;c款服装是应用50g/m2的无纺布制作的春秋季上装造型,其与人台空间较小的局部造型硬挺和整体衣身的悬垂程度较好地模仿了薄呢面料的效果;d款服装是应用70g/m2的无纺布制作的冬季上装造型,其服装的轮廓属于O型,每个局部都较为硬挺,较好地模仿了粗纺毛料的效果。无纺布有较多的厚度分类,并且随着越来越多的行业对无纺布的用途进行开发和推广,使得它的厚度分类也在不断地细化,因此,它对于成衣面料的仿真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以下对于无纺布在成衣立体裁剪中的应用作详细的分析。

图8 模仿不同面料厚度的无纺布立体裁剪效果

1.材料准备阶段的优势:备料步骤简洁、高效,不易产生误差,卷装的无纺布裁下后不必经过整烫,可直接进行辅助线的绘制。零售的无纺布亦可进行折叠或卷装储存,而不易产生硬皱,使用时视面料的平整程度,可不必熨烫或稍微低温熨烫。在无纺布上绘制辅助线的简易程度与在纸面上绘制辅助线相近,如此便解决了因备料繁琐而产生的效率问题;

2.假缝阶段的优势:由于白色的无纺布透明度高,与人台上的标注线进行参照假缝时,效果极为直观(如图9所示),特别在一些层次感较为丰富且造型繁复的局部假缝中,无纺布的透明感有利于操作者对局部造型在人台上的位置和在整体造型中的比例进行判断。该立裁方法在假缝阶段最大的创新之处是活动松量的设置方法,将人体各部位的活动松量预留在每条省道和结构线的假缝线迹上,由于10厘米宽度以内的布边可纵向立于人台上,因此,可以很清晰地对假缝线边缘与人台的距离进行目测或工具测量(如图10所示),在操作方便且准确性高的同时,也使得假缝步骤的布片极为平整,容易对衣身结构的整体与局部平衡与否作出判断。另外,将服装松量设置在控制合体性的结构线上,对于多面体的服装结构均衡配置松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造型和结构设计的空间判断上更为直观,减少空间设计的难度。如图11所示,该款服装是十二面构成的结构,且胸部附近有不规则的装饰性切割线,因松量在假缝阶段被均衡地设置在每条线迹上,使得服装的每个面都能较为简单地达到平衡和工整的状态,且每个面之间的转折较为柔和,过渡自然。

3.假缝布片转化为平面版型阶段的优势:从人台上取下来的假缝衣片可不必进行纸样的复制,而直接制作成衣样版,除大量的硬褶设计之外,人台上取下来的衣片可不用熨烫,用手轻微抚平后就可达到平整的状态;硬褶设计亦只需要低温熨烫即可,且布片不会变形;二次组装对于版型的调整概率低。由于在每个操作步骤都不会导致布面的变形,由此避免了因纱向变形带来的误差值;另外,因活动松量预留在省道与结构线上,避免了假缝线迹因布面的扭曲而产生的视错觉,也就避免了假缝线迹产生的误差值,因此,在二次组装时,假缝的效果基本上达到了成衣的实际效果,在节省版型调整的同时也就避免了进行三次组装的繁琐操作。

四、结语

立体裁剪作为一种服装造型和结构设计的手段,在服装的设计体系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作为造型创意思维的体现方式,同时也能解决各种结构设计难题。立体裁剪技术在成衣造型和结构设计中的大规模推广,将会全面提升我国服装品牌的创新能力和创意智力投入的效益,而它的推广需要广大服装行业和教育工作者对其材料应用和操作技法进行不断地完善,使其在成衣从设计到生产过程中的定位得以清晰。

[1]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文化服饰大全服装生产讲座3.立体裁剪基础篇[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5:28-29.

[2]肖立志.成衣立体裁剪用料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11,(2):64-67.

[3]白琴芳.服装立体造型[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1,21.

[4]尤珈.意大利立体裁剪[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序言.

[5]肖立志.服装局部造型设计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12,(2):69-74.

猜你喜欢
版型成衣无纺布
聚丙烯熔喷无纺布的发展现状与应用
中堂龙舟文化元素在成衣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
《服装成衣工艺课程》教学探讨
紧身衣服装面料与版型设计的匹配应用方法初探
河北维嘉无纺布有限公司
极致未来
无纺布在露地栽培克瑞森葡萄上应用技术及作用
浪漫剪裁
FENC:100%生物基聚酯首次用于制备成衣
胶原无纺布在止血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