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重在赢得口碑

2012-06-22 09:58曹劲松
决策 2012年3期
关键词:道德价值群众

■曹劲松

对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来说,金杯银杯比不上群众的口碑。群众口碑是社会精神文明的根本落脚点,不仅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而且体现了党执政为民的核心价值所在。因此,赢得人民群众的口碑至关重要。

制度建设是口碑的基础。好的制度引导和激励人们向善,可以把坏人变成好人。社会价值观与制度建设密切相关,制度本身是否具有价值公正性、导向先进性,以及在运行过程中的阳光性,直接影响着人们精神世界的价值认知和道德认知,也决定着群众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口碑。

只有公正的制度设计,才能符合人民的意愿,进而凝聚人心。在制度设计、完善和决策的过程中,必须要面向群众广泛征询意见,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制度建设中来,使制度建设的过程成为群众认同社会公正价值的过程。

好的制度还必须有好的运行机制。坚持制度的阳光运行,让人民群众成为制度实施的监督者,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励人们自觉遵守社会制度。组织群众开展社会制度运行的监督,应当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

服务品质是口碑的内容承载。现代社会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服务,无论是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由市场主体提供的商业服务,还是由社会成员提供的志愿服务,其本质都在于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及个体的社会生活需要。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可以通过其服务品质得到反映。

精神文明建设要引导社会成员积极投身于社会服务活动,在不断提高服务品质的过程中,以实实在在的服务内容评价和追求卓越服务的价值认同,形成群众的口碑主流,促进个体道德人格的提升和完善。

社会氛围是口碑的能动体现。群众口碑是口头舆论场的主流,借助新媒体提供的信息交流与传播通道,口碑传播的影响不再仅仅局限于人际传播,已经渗透和融入到大众传播中来,与媒体舆论场一道共同塑造着社会舆论和认知氛围。有什么样的口碑,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氛围。精神文明建设只有赢得群众口碑,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文明健康社会氛围的形成。

口碑的形成和传播与传统媒体的典型塑造有所不同,它更多地是立足平凡的人和事,以社会常态意识和行为作为传播内容。因此,营造文明社会氛围,重在将凡人常举、凡事频举、凡德义举作为赢得群众口碑的关键。

一,凡人常举。身边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是群众判断社会文明秩序的认知基础。精神文明建设要着力将普通民众的道德行为传播开来,让人们亲近、敬重、仿效。

道德典型人物塑造固然必不可少,但不能仅仅局限于通过少数人来体现社会道德主流,要让身边好人成为大多数,更多地通过普通民众的行为传播,形成社会道德口碑,营造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的社会氛围。

口碑的形成和传播与传统媒体的典型塑造有所不同,它更多地是立足平凡的人和事,以社会常态意识和行为作为传播内容。

二,凡事频举。平凡的事虽小,但同样内含着道德价值。只有让道德价值在平凡小事中不断地呈现出来,才能从根本上体现道德的力量。道德不仅在于成就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业,而且在于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立足社会、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坐标。

将蕴含道德标准、道德判断的社会生活中的小事,频频诉诸于媒体,引导和鼓励群众自身进行口碑传播,有利于发挥道德的传承、教化、自律等社会功能。

三,凡德义举。每个人都具有道德品格,并且在各自的社会生活中折射出来。社会固然需要大德引领,但更需要凡德义举的体现。让社会正义、人间大爱通过平凡的道德人格彰显,更能够树立群众的道德口碑,使社会生活充满向善、扶弱、关爱的人文情怀。

(作者为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

猜你喜欢
道德价值群众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多让群众咧嘴笑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