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安民
(河南省洛阳东方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3)
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病症,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笔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芎蔓龙汤治疗偏头痛,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6年7月至2010年7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62例,诊断标准按文献[1]执行,经CT、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等检查,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20岁以下4例,20~40岁19例,40岁以上9例,平均34.26岁;病程4个月至15年。对照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0岁以下3例,20~40岁19例,40岁以上8例,平均32.64岁;病程6个月至14年。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口服尼莫地平片,每次20 mg,每日3次。治疗组加服自拟芎蔓龙汤:川芎20 g,当归10 g,蔓荆子20 g,地龙15 g,全蝎6 g。气虚者加黄芪20 g,党参15 g;血虚者加生地黄15 g,白芍10 g;肝阳上亢者加钩藤20 g,石决明30 g,怀牛膝10 g;肝火上炎者加龙胆草6 g,栀子10 g;痰浊内盛者加半夏8 g,陈皮 12 g,茯苓 20 g;肾阳不足者加菟丝子 30 g,肉桂 6 g。引经药的选用:前额及眉棱骨痛加白芷10 g;痛连巅顶加藁本10 g;痛连枕项加葛根15 g。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温服用。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
1.3 观察项目 观察治疗前后头痛时间、程度、性质、部位,舌象及脉象等变化,并分别测定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等检查。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治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脑血流图恢复正常。显效:头痛及伴随症状明显减轻或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减少2/3以上,脑血流图指标好转。有效:头痛及伴随症状减轻,发作间隔时间延长或头痛持续时间缩短不足2/3。无效:头痛症状无减轻或加重。
见表1。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
表1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疗效比较(n)
偏头痛是以患者自觉一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为特征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女性多于男性。现代医学研究多认为是一种发作性血管舒缩障碍,神经血管功能不稳定导致脑组织灌注不足、两侧血液灌注不平衡所致。
本病属于中医学“头风”、“偏头风”、“偏头痛”等范畴。其病因不外乎风、火、痰、瘀、虚五端[3];本虚标实为本病的病机特点,髓海受损为本,瘀阻脑络为标。病机总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针对偏头痛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血瘀络痹征象,自拟芎蔓龙基本方中川芎辛散温通,祛风通络,善行血中之气,祛血中之风,走而不守,为血中之气药,上行头目,搜风定痛,又能旁通经络,调经活血,故有“头痛不离川芎”之说,辛温升散,行气开瘀,活血止痛,又是太阳经引经药,而为君使之药;当归味甘辛而性温,甘温质润以养血,辛温气香以行血,补中有行,行中有补,补血活血而止痛;两药均为“血中之气药”,化瘀滞,通脉络,缓急止痛,共为君药。全蝎味辛性平,入肝经,息风镇惊,攻毒散结,搜风通络止痛力较强;地龙咸寒,归肝、脾、膀胱经,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二者乃血肉有情搜风通络之品,性善走窜,剔邪搜络,解痉熄风,通络止痛,直趋高巅之位,促使脑络痰浊、瘀血的消散,畅通经遂,调和脑脉,息风通络而为臣;叶天士云“病久则邪正混处其间,草木不能见效,当以虫蚁疏逐,以搜剔络中混处之邪”。蔓荆子味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疏散风热,祛风通络,镇静止痛,升清解郁,清利头目,引药上达于头而为佐使。方中川芎活血升散,地龙降泄通络,川芎、当归、全蝎活血祛瘀通络止痛,蔓荆子祛风止痛、引药上行。诸药相伍,共奏活血化瘀、祛风通络、解痉止痛之效。
药理研究证明,川芎嗪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作用,能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显著增加脑及肢体血流量,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凝集,迅速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脑血管痉挛;川芎挥发油对延脑的血管运动中枢及脊髓反射有兴奋作用,具有明显的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当归降胆固醇,抗血小板聚集,阻止管壁血栓形成。全蝎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并能够抗血栓形成,蝎毒作用于中枢与痛觉有关的神经元而发生镇痛效应,对痛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4];地龙既能防止血栓形成,又能促进血栓溶解;全蝎、地龙均有明显的镇静、抗惊厥作用,地龙、全蝎、川芎、当归均能改善脑部微循环,蔓荆子具有降压、镇静、镇痛作用。诸药合用,对改善脑血管舒缩功能,增加脑血流量有良好作用。
笔者认为,治疗偏头痛时,依据不同的病因病机,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用活血通络解痉药,可使血活气行,脑络畅通,显著地缓解症状,缩短病程,取得更好的疗效。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内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6-3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05-109.
[3]徐向青,张蕾.试论偏头痛的病因病机[J].国医论坛,2002,12(1):20-21.
[4]李晓武.全蝎在痛症中的运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18(2):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