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珊 李开春 李青润 石玉迎 张明章 潘 锋 张露芬
(1.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湖北 宜昌 443003;2.云南省昆明夕阳红老年病医院,云南 昆明 650031;3.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研究院,宁夏 银川 750021;4.中日友好医院,北京 100029;5.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 承德 067000;6.云南省曲靖市中医院,云南 曲靖 655000;7.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心律失常指心脏冲动的起源部位、频率、节律、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临床症状多有心悸、胸闷、气急、心前区疼痛等,属中医学“心悸”、“怔忡”、“胸痹”、“心痛”等范畴。 针灸治疗心律失常以手厥阴、手少阴经穴为主,随症配穴[1]。头针作为针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不容忽视;而头部腧穴除“头针穴名标准化方案”还有多种流派,非标准化流派在临床也很常用。本实验选取方云鹏头针穴名体系中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穴区——“呼循穴区”为研究对象,旨在探寻其对心律失常的影响,并初步揭示其部分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头皮针治疗心律失常提供实验依据。
1.1 动物 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由维通利华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质量(200±20)g,清洁级,动物房符合SPF屏障系统,温度25℃,相对湿度45%,气压保持在适宜范围内。实验过程中,所有动物在同等条件下饲养,自由饮水和摄食。动物适应性饲养3 d后进行正式实验,避免实验误差。
1.2 试药与仪器 0.4%BaCl2溶液(0.1 mL/100 g)、20%乌拉坦(0.65 mL/100 g)、0.5%利多卡因(0.1 mL/100 g)均为北京化学试剂公司产品。大鼠环磷酸腺苷(cAMP)试剂盒(产品编号:E0003r)、大鼠环磷酸鸟苷(cGMP)试剂盒(产品编号:E0577r)均为北京博惠嘉业科技有限公司产品。G-6805电刺激仪(上海医用电子仪器厂);BL-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 (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智能离心机(上海化工机械厂);13 mm×0.25 mm毫针(环球针灸针)。
1.3 分组与造模 采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选取大鼠50只,按体质量排序,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5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额旁1线组、呼循穴区组、药物对照组。用20%乌拉坦(0.65 mL/100 g)腹腔注射麻醉大鼠后,用针状电极刺入大鼠四肢皮下,按人体标准导联(Ⅱ)连接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心电图。待心电图稳定后,各组大鼠均经舌下静脉快速注射0.4%BaCl2溶液0.1 mL/100 g,注射后数秒至5 min内心电图出现室性早搏、短暂或连续的室性心动过速等改变和动脉血压的变化,视为造模成功[2]。
1.4 干预方法 额旁1线组:在头部双侧“额旁1线”区域(参照“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方案”分区方法),将两根毫针沿帽状腱膜相距约3 mm向下针刺[3]。呼循穴区组:在大鼠颅骨的矢状正中线与对耳线的水平面交点向外1~2 mm之间,向下0~2 mm之间,两者构成的长方形区域[4-5]。额旁1线组、呼循穴区组针刺后连接G-6805电刺激仪,选用疏密波,时间间隔为1.9~2.0 s,频率15Hz,强度为2mA,以引起肢体或头部轻微颤动为度。药物对照组:造模成功后5 min,经舌下静脉注射0.5%利多卡因0.1 mL/100 g。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不进行干预。
1.5 标本采集与检测 (1)室温下(18~25℃)记录各组大鼠造模前及干预措施后 1、5、10、15、20、25、30 min 各时刻的心电图。(2)干预结束后所有动物腹主动脉采血,取血1~2 mL,注入试管中,放入4℃冰箱内静置4 h后,4℃下15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浆,置于-20℃冰箱保存,待测cAMP、cGMP水平。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AS8.2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正态分布检验,计量资料进行ANOVA方差分析,多组均数之间行Q检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电针呼循穴区对心律失常大鼠模型心率改变的影响 见表1。与麻醉时比较,造模后大鼠心率明显加快(P<0.001),模型组造模15 min以后心率明显减慢(P<0.001),说明有自复率趋向,但30 min内不会完全恢复。与造模5 min时比较,各干预组心率随时间的变化逐渐减慢(P<0.001);与模型组相同时刻心率比较,各干预组减缓幅度明显增大(P<0.05),说明电针呼循穴区、额旁1线及0.5%利多卡因能减慢心律失常大鼠心率。呼循穴区组与额旁1线组间心率变化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5、10 min没有药物对照组减慢迅速(P<0.05)。说明电针呼循穴区能减慢心律失常大鼠的心率,效应与额旁1线相当,但是没有0.5%利多卡因强。
表1 各组不同时相心率比较(次/min,±s)
表1 各组不同时相心率比较(次/min,±s)
与本组麻醉时比较,*P<0.001;与本组造模5 min比较,△P<0.001;与模型组同时相比较,▲P<0.05。
组 别 n 麻醉时 造模5min 干预后5min 10min 15min 20min 25min 30min空白对照组 10 353±49模型组 10 354±51 540±55* 530±56 513±57 488±57 451±54 433±47 399±50额旁 1线组 10 353±58 539±59*▲ 484±60▲△ 440±54▲△ 364±59▲△ 359±56▲△ 354±59▲△ 354±55▲△呼偱穴区组 10 346±63 532±61*▲ 470±64▲△ 409±64▲△ 353±57▲△ 351±57▲△ 346±57▲△ 346±61▲△药物对照组 10 347±56 538±62*▲ 439±77▲△ 383±69▲△ 348±64*▲△ 347±65▲△ 348±64▲△ 347±63▲△
2.2 电针呼循穴区对心律失常大鼠心电图复律时间的影响如表2显示,各干预组大鼠心率逐渐恢复,呼循穴区组与额旁1线组比药物对照组慢(P<0.05),呼循穴区组与额旁1线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表示电针呼循穴区、额旁1线和0.5%利多卡因对心律失常大鼠有复律作用;电针呼循穴区、额旁1线复律效果相当,但不如0.5%利多卡因快。
2.3 血浆cAMP、cGMP、cAMP/cGMP水平的变化 见表3。结果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浆中cAMP、cAMP/cGMP水平有显著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各干预组组血浆中cAMP、cAMP/cGMP水平显著降低 (P<0.001)。 各各干预组 cAMP、cGMP、cAMP/cGMP 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
表2 各干预组大鼠心电图恢复时间比较(min,±s)
表2 各干预组大鼠心电图恢复时间比较(min,±s)
与药物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心电图恢复时间额旁1线组 10 19.7±5.355*呼偱穴区组 10 18.1±6.172*药物对照组 10 14.3±3.831
表3 大鼠血浆中 cAMP、cGMP、cAMP/cGMP水平比较(±s)
表3 大鼠血浆中 cAMP、cGMP、cAMP/cGMP水平比较(±s)
与模型组比较,▲P<0.001。
组 别 n cAMP(pmol/mL) cGMP(pmol/mL) cAMP/cGMP空白对照组 10 30.202±4.555▲ 18.692±2.829 0.0224▲模型组 10 41.843±5.862 18.796±3.422 0.2484额旁 1线组 10 32.342±6.840▲ 18.643±2.928 0.0264▲呼偱穴区组 10 32.057±6.360▲ 18.529±2.601 0.0268▲药物对照组 10 31.936±4.119▲ 18.503±4.082 0.0315▲
方云鹏头针穴名体系是以颅脑功能核团在头皮上的投影定位、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所创立的。“呼循穴区”是呼吸、循环中枢在头皮的投影区,位于延髓,上接桥脑,下连颈髓,位于枕骨外粗隆尖下5 cm,旁开4 cm处[4]。大鼠的呼吸、循环中枢和人一样在延髓,由疑核、孤束核、腹外侧核等几个核团控制。本实验结果显示,电针呼循穴区能显著降低心律失常大鼠心率,缩短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可能是通过针刺这个部位,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影响支配心脏的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的功能状态,实现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达到改善心功能和异常心电图改变[6]。另一方面,由于经络内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贯穿上下,运行气血濡养周身,头面部又是经气汇集部位,所以电针也可以通过针刺头皮特定部位起到疏通气血、调理阴阳、防治疾病的作用。
环核苷酸是体内具有广泛调节机能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为cAMP、cGMP,其将第一信使传来的信息由细胞膜传向细胞内,影响细胞内酶的活性,进而调节细胞的各种功能。BaCl2诱发心律失常的机制可能为增加心肌蒲氏纤维Na+、Ca2+内流,抑制了K+流出,并增加内源性肾上腺素的释放[7]。当肾上腺素释放增加,激活细胞膜上腺苷酸环化酶,致使细胞内cAMP浓度升高,cAMP升高又可加速细胞对钙的摄取和转运,从而改变细胞兴奋性,使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发生紊乱[8];cAMP含量增加还可使自由脂肪酸生成增加,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对心律失常心肌能量代谢造成更大障碍[9]。本实验结果表明,电针“呼循穴区”抑制心肌细胞内cAMP升高,从而调节cAMP/cGMP比值的失衡。因此,推测电针呼循穴区对心律失常的影响机制是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内cAMP升高,使cAMP/cGMP比值趋于平衡,而减缓细胞对钙的摄取和转运,以及游离的脂肪酸增加,减低心肌耗氧,调整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达到抗心律失常作用。
综上所述,电针“呼循穴区”能减慢心律失常大鼠心率、缩短复律时间,降低血浆cAMP、cAMP/cGMP水平,电针“呼偱穴区”与“额旁1线”效果相当,药物对照组效果最强。电针“呼循穴区”对心律失常大鼠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经络、自主神经系统,血浆cAMP、cGMP水平有关。
[1]陈采益,徐斌.近15年心律失常的针灸治疗特点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3):46-48.
[2]张宝恒.药理学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149.
[3]尤行宏,阎燕,吴丰华,等.头针“额旁1线”对心律失常大鼠心电图的影响[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6,15(4):289-290.
[4]方云鹏,方本正.方氏微型针灸[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3-71.
[5]Paxinos G,Watson C.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4.
[6]周苏娅,高峰,徐锦芳,等.大鼠延髓最后区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J].浙江大学学报,2004,33(4):320-321.
[7]逄丽红,宋娟.氯化钡诱发大鼠心律失常机制的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8):13-14.
[8]张霞,周小青,肖苏红,等.冠心病患者针刺前后血浆环核普酸含量变化的观察[J].新中医,1995,27(7):60-61.
[9]刘宝华,金佳佳,周筱春,等.电针至阳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血浆 cAMP、cGMP 含量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8):687-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