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偏汤治疗偏头痛72例临床观察

2012-06-14 00:26:46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6期
关键词:散寒川芎先兆

陈 辉

(河南省商丘市中医院,河南 商丘 476000)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见于年轻女性,发时患者极其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笔者自2008年以来,采用散偏汤治疗偏头痛72例,并设对照组46例进行疗效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至2010年在本院门诊住院患者共118例,均符合《临床神经病学》“偏头痛”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疼痛部位以单侧或双侧前额、颞部、眼眶多见,疼痛性质以搏动性、跳痛为主,部分病例伴眩晕、耳鸣、闪光、呕吐等先兆症状。持续时间最长10余日,最短数小时,发病与情绪、睡眠、劳累等有关。所有病例均经头颅影像学检查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与对照组46例。治疗组男性15例,女性57例;年龄17~60岁;病程3个月至 12年;32例有偏头痛家族史,其中无先兆的偏头痛52例,有先兆的偏头痛20例。对照组男性9例,女性37例;年龄19~65岁;病程2个月至15年;20例有偏头痛家族史,其中无先兆的偏头痛32例,有先兆的偏头痛14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散偏汤治疗,药物组成为川芎30 g,白芷 10 g,白芥子 9 g,白芍 15 g,香附 10 g,柴胡 9 g,郁李仁10 g,甘草5 g。风寒偏盛者加桂枝10 g,细辛3 g;风热偏盛者加桑叶 12 g,栀子10 g;夹肝火者加钩藤 15 g,白蒺藜 12 g,黄芩10 g;阴虚火旺者加牡丹皮10 g,生地黄10 g;痰浊重者加法半夏 10 g,竹茹 15 g;兼有瘀血者加桃仁10 g,红花10 g。每日1剂,水煎2次,第1次煎汁300 mL,第2次煎汁250 mL,两汁混匀,分2次温服。10 d为1个疗程。2对照组服用西比灵胶囊5~10 mg,每晚1次。10 d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 治愈: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随访1年以上头痛未再发作。显效:头痛等症状消失,遇诱因有发作,发作频率减少75%以上。有效:头痛症状减轻,发作频率减少50%~75%。无效:治疗后头痛无减轻。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处理,采用χ2检验及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约半数病例在服药5剂后头痛开始减轻,一般症状轻者10余剂症状明显缓解,重者2~3个疗程基本治愈,且远期效果较好。经1~3个疗程治疗,两组治疗结果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 论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神经血管功能障碍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的头痛类型,为神经内科常见病。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4,且其患病率呈逐渐增长的趋势。目前国内外对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虽然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尚不十分清楚。西药尚无特效药治疗,只能暂时缓解症状,而中医药在治疗该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偏头痛中医属头风、头痛范畴,病因不外外感风寒湿热;内伤痰湿、肝火、瘀血、气血亏虚。故祛风散寒、通络化瘀、兼以蠲除痰浊为主要治法。清代名医陈士铎在《百病辨证录》中已有散偏汤,窥其组方之旨可见此方仍不失为当今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方剂。方中川芎味辛性温,祛风散寒止痛,且祛瘀通络,重用为君药,用量宜大,减量则难显其效。白芷祛风散寒,善治头痛,又加强了川芎的疏散之力。郁李仁、香附直入血分,既助川芎祛瘀之功,又兼调气之妙,用为臣药。柴胡引药入于少阳,且可载药直达头面,白芥子引药入深,直捣病灶,兼有豁痰通窍之功,白芍敛阴以防辛散太过,又有缓急止痛之功,皆用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以疏肝气、畅气机、去痰瘀、调气血,血脉通而疼痛止,故对偏头痛有显著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此外,考虑古今药性、药效的差异,笔者在遵循原方剂量的基础上,按比例对方中几种药物用量做了调整,并且在临床工作中使用本方随症加减均见奇效。

猜你喜欢
散寒川芎先兆
健脾暖胃、散寒止痛 试试桂花三红茶
解表散寒 苏性舒畅
基层中医药(2021年3期)2021-11-22 08:07:48
川芎茶调散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举隅
川芎外治 止痛功良
先兆流产,别害怕
手足偏凉 艾叶青蒿泡脚
先兆流产的三个药膳方
川芎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中成药(2018年7期)2018-08-04 06:04:02
川芎土茯苓鱼汤缓解头痛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50
夏困当心中风先兆
幸福(2017年18期)2018-01-03 06:3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