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若麟
我在法国出版的《平凡的中国人》一书中曾调侃地写道:与法国人聊上十分钟,他就会滔滔不绝地来告诉我中国到底是怎么回事!喜欢教训他人是某些法国人的天性。但我没想到的是,现在也有越来越多从未踏足法国的同胞,也来向我解释究竟法国是怎么回事!最近就有一位国人,一定要向我证明,中国人请客比法国国宴还要奢华!还拿出一本中国外交官写的书来证明:法国国宴也就两道菜加甜食,而中国人动辄十几道菜,是不是太奢华?
这是典型的不求甚解!法国国宴的两道菜绝对可能比十几道菜更奢华,更何况法国大餐更负盛名的是酒。这是一份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的午宴菜单。仅头道开胃菜“块菰(一种法国特产的黑菇)汤”的价格就惊人:这种块菰市价近1800欧元一公斤。一个人的汤用料是50克块菰,90欧元!午宴共配五种酒:一瓶蒙特拉榭1970年的罗马内·孔蒂白葡萄酒就要2500多欧元。开胃酒是1926年的罗德雷香槟,同一酒庄1999年的香槟市价1900欧元。配主菜的红葡萄酒是波尔多“玛尔戈酒庄”1926年产的酒,今天的市价为1255欧元。最后的消化酒是烈性酒“阿玛雅克”白兰地,1893年产,每瓶1380欧元。我手头还有一份1994年密特朗总统宴请克林顿的菜单:头道菜是龙虾配鱼子酱,二道是块菰烧鹌鹑。而鱼子酱和块菰均号称“比黄金还贵”……
当不求甚解的外交官或记者写出谬误信息且广泛流传开来后,则往往以讹传讹、越传越“真”,最后“假作真时真亦假”。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试图“纠偏”报道一些国内普遍误解的国外现象时,国内很多读者往往不信,实在令人啼笑皆非。如在西方是否普遍存在歧视中国人的现象,就是另一个例子。
最近法国华裔青年协会起诉著名周刊《观点》在法国引起震动,原因非常简单:该周刊在一篇文章中对中国人的描述实质上就是一种种族歧视。将报道中的“中国人”换成“黑人”、“阿拉伯人”或“犹太人”的话,早就会在法国引发一场全国大丑闻了。但针对中国人的种族歧视却一直可以大行其道而不受任何惩罚。法国华裔青年协会一位负责人对我说,这次他们愤而起诉《观点》杂志,知道勝诉的几率并不高,但他们将会长期将这种抗争做下去,直到歧视中国人的现象出现改变。
然而这一消息传到国内后,居然有人认为《观点》周刊的报道“非常客观”,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中国常年不求甚解地报道“西方没有歧视中国、而是中国自己做得不好”、然后又以讹传讹,久而久之,使部分读者先入为主地对西方歧视中国视而不见。他们从来不知道,无论是英语中的“China Bashing”(斥华)或是法语里的“sinophobie”(贬华、恐华、仇华)都不仅仅只是一个词,而是有着约定俗成的历史背景的。在西方史书上,亚历山大大帝军队抵达的阿富汗开伯尔山口以东,就一直被视为“野蛮地区”,居住在那里的是“半人半兽”的神的弃民。这种观念一直存在于西方民众的潜意识里。蒙古人入侵欧洲,更是进一步强化了“黄祸”概念。此后在东西方历史上,征服和反征服就一直在西方民众的潜意识里培育这种歧视东方、特别是歧视中国人的观念。在19世纪时是以传播宗教的形式,而今天则成为传播“西方价值”的方式。19世纪传教士对自己事业的“正义感”丝毫也不比今天的“人权主义者”差……不了解这一点,就很难理解处于经济危机状态中的法国,为什么连最普通的工人都会对前来法国投资的中国商人怀有那种盲目的优越感!
我们要在世界立足,当然首先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但了解这个世界,以求“知彼”,则是“不殆”的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