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剑 齐昱
研究证实代谢因素,如脂肪变性和胰岛素抵抗(IR)等在慢性丙型肝炎的疾病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2]。内脏脂肪组织分泌大量调节因子作用于机体的代谢,免疫和炎症过程,参与肝脏脂肪积聚及肝脏疾病的演进。有研究用腰围(WC)作为衡量机体脂肪组织积聚程度的指标,发现肥胖与慢性丙型肝炎疾病进展之间密切相关[3]。但是腰围并不能区分出外周性肥胖和内脏性肥胖,而内脏性肥胖才真正反映了机体的代谢变化。内脏肥胖指数(VAI)通过引入多个人体解剖学指标和代谢指标,避免了腰围等传统指标的不足,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机体脂肪组织分布及功能,Petta等[4]研究证实慢性丙型肝炎患者VAI水平与疾病的进展和预后存在相关性。因此,对我院行肝穿病理检查的5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内脏肥胖指数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发现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住院治疗的5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男38例,女20例;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48±13)岁。
1.2 诊断与排除标准 诊断均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拟订的诊断标准[5]。58例患者血清经检测丙型肝炎抗体(抗-HCV)均为阳性,丙肝病毒(HCV)定量检查(HCV-RNA)均阳性。排除标准:患有甲、乙、戊型肝炎病毒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酒精性、自身免疫性、Wilson病等其他原因导致的肝炎;肝炎肝硬化(Child B和C);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或致脂肪坏死的药物(糖皮质激素、丙戊酸钠、他莫昔芬、胺碘酮等)及静脉药瘾者。
1.3 方法 ELISA检测抗-HCV。采用华美生物工程公司提供的第3代抗-HCV诊断试剂盒,检测的方法按照说明书操作。血生化检测由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肝穿取肝组织1~2cm以上,立即40 g/L甲醛溶液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后,作HE、Masson和网状纤维染色。病理诊断参考200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中的组织病理学诊断标准进行分级和分期[5],由本院病理科协助完成。所有血清学检查在肝穿检查前后1周内完成。VAI采用如下公式计算[4](WC:腰围;BMI:体重指数;TG:三酰甘油;HDL:高密度脂蛋白):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病理分级分期与 VAI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8例HCV RNA阳性患者的肝脏活检标本进行了炎症活动度分级,经相关性检验,内脏肥胖指数与及纤维化程度不相关(r=0.425,P=0.667),内脏肥胖指数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呈正相关(r=0.732,P=0.000)。见表1。
表1 内脏肥胖指数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
表1 内脏肥胖指数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
项目VAI 1.7 ±1.1炎症活动度分级G1(n=31) 1.2 ±0.6 G2(n=20) 1.5 ±0.8 G3(n=7) 1.9 ±1.0纤维化分期S0~1(n=18) 1.6 ±0.7 S2(n=18) 1.8 ±1.1 S3(n=17) 1.7 ±0.9 S4(n=5)
在众多HCV感染者中,大约有80%的个体可发展为慢性化。在这些慢性感染者中,有近1/3的人其病程可在20~30年的过程中逐渐经历肝损伤、肝纤维化,最终演化为肝硬化,而肝硬化患者每年发展成肝癌的几率为 1.5%~4%[6,7]。HCV感染者病程变化是非常不同的,有些患者病程可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缓慢进展,而有些患者则可在几年之内迅速进展到肝硬化、甚至肝癌阶段[8]。其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慢性丙型肝炎与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和脂肪肝等病的发生关系密切。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代谢综合征概念的提出,慢性丙型肝炎与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正逐渐深入。寻找一个合适的指标来衡量机体代谢与慢性丙型肝炎的相互关系,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VAI综合了人体解剖学指标(如WC,BMI)和血生化指标(如TG,HDL),避免了单纯使用某单一指标判断的片面性,以希望通过患者机体脂肪组织分布及功能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病理变化。Petta等[4]对236例慢性丙型肝炎的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VAI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脂肪变性、肝脏炎症程度及胰岛素抵抗有密切相关。本研究也提示VAI与肝脏炎症改变存在正相关(P<0.01)。但内脏肥胖指数与肝脏纤维化分期关系不密切。可能的原因是肝脏脂肪代谢紊乱,如血液中TG的增高,HDL的降低及机体脂肪组织的积累或分布异常,导致了肝脏的炎性损伤的加剧[9]。肝纤维化程度作为肝脏病变长期积累的结果,WC、BMI、TG和HDL的组合尚不能反应肝脏病理变化的长期情况。因此我们认为VAI作为一项新的机体代谢特点的评价指标,对慢性丙型肝炎的病理改变,尤其是炎症性损伤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但由于本研究的入选病例数量有限,并且属于回顾性研究,故内脏肥胖指数与慢性丙型肝炎的病理改变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的大样本量的前瞻性的临床研究证实。
1 Petta S,Cammà C,Di Marco V,et al.Insulin resistance and diabetes increase fibrosis in the liver of patients with genotype 1 HCV infection.Am J Gastroenterol,2008,103:1136-1144.
2 Asselah T,Rubbia-Brandt L,Marcellin P,et al.Steatosis in chronic hepatitis C:why does it really matter.Gut,2006,55:123-130.
3 Park BJ,Kim YJ,Kim DH,et al.Visceral adipose tissue area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hepatic steatosis.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8,23:900-907.
4 Petta S,Amato M,Cabibi D,et al.Visceral adiposity index is associated with histological findings and high viral load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due to genotype.Hepatology,2010,52:1543-1552.
5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324-326.
6 Leone N,Rizzetto M.Natural history of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from chronic hepatitis to cirrhosis,to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Minerva Gastroenterol Dietol,2005,51:31-46.
7 Marcellin P,Asselah T,Boyer N.Fibrosis and disease progression in hepatitis C.Hepatology,2002,36:S47-S56.
8 Alberti A,Benvegnu L.Management of hepatitis C.J Hepatol,2003,38:S104-S118.
9 李克.丙型肝炎病毒与脂质系统关系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2002,9:1-3.